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与社会双需求下的江南小城镇生态格局构建——以无锡洛社镇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昆 王秋杨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6-122,共7页
从自然与社会双需求出发,探究江南小城镇生态格局构建的总体技术框架和技术要点。提出面向自然需求的生态格局构建重在“科学保护”,以发挥最大生态价值;面向社会需求的生态格局构建重在“提质升级”,以更好满足人民更高层次的生态空间... 从自然与社会双需求出发,探究江南小城镇生态格局构建的总体技术框架和技术要点。提出面向自然需求的生态格局构建重在“科学保护”,以发挥最大生态价值;面向社会需求的生态格局构建重在“提质升级”,以更好满足人民更高层次的生态空间需求;面向自然与社会双需求的生态格局构建重在“精细管控”,以便在自然生态空间边缘区和镇乡建设空间边缘区实现生态空间的健康良性发展。在此基础上,选取人地矛盾突出、自然社会矛盾突出的无锡洛社镇,探索江南小城镇自然与社会双需求下生态格局构建的具体规划策略,以期为其他相似地区的小城镇生态格局构建提供相关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小城镇 生态空间 自然需求 社会需求 生态格局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崔雯婧 魏源 +4 位作者 苏海磊 刘雪松 武大勇 张娜 季宁宁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4-886,共13页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重要基础.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发展带生态安全格局,是统筹保护与发展、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路径的先决条件.本文以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示范探索地...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重要基础.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发展带生态安全格局,是统筹保护与发展、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路径的先决条件.本文以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示范探索地−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识别生态源地,依托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提取潜在生态廊道,进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①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以及光泽县、邵武市、建阳区、武夷山市四个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区面积为5262.27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6.87%;生态系统敏感性较弱,极敏感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7%,主要分布于武夷山国家公园.②将评价结果与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相结合,综合确定生态源地面积为4867.76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35%,主要包括武夷山国家公园、乌君山国家森林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生态安全区按照高、中、低水平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7.92%、20.96%和1.12%.③通过最小阻力模型识别生态节点13个,生态廊道18条,总长度781.86 km,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核心,呈网状空间分布.④以研究区现有生态安全格局为基础,提出“两核、三屏、多点、多廊”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显示,环带及周边四地区的现有生态安全格局仅依靠水系廊道,因此需结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敏感性进行分级再划分生态安全格局.该研究结果可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敏感性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概念辨析与理论思考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利顶 孙然好 +1 位作者 孙涛 杨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251-4258,共8页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城市间物流、人流和能流高度融合而形成的区域性复合生态系统,如何保障城市群生态安全与健康发展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系统分析了生态安全、城市生态安全与城市群生态安全的内涵。认为狭义上...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城市间物流、人流和能流高度融合而形成的区域性复合生态系统,如何保障城市群生态安全与健康发展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系统分析了生态安全、城市生态安全与城市群生态安全的内涵。认为狭义上城市群生态安全侧重于城市群内部生态空间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重点关注城市群地区生态用地空间优化与“三生空间”(生态、生活及生产空间)的合理布局。广义上的城市群生态安全不仅需要考虑城市群内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协调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平衡,也需要从区域尺度考虑城市群与其他区域之间的协调关系。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目的则是保障城市群内部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实现城市群与区域之间物流、能流和人流的有序流通。在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时,除了遵循生态安全一般性原则外,还需要遵循以下原则:①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尺度效应;②生态安全保障的阈值效应;③生态安全格局的空间联动效应。最后文章提出了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 社会调控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ache Spark 机器学习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袁少雄 陈军 +5 位作者 宫清华 尹小玲 刘通 王钧 黄光庆 罗新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4793-4805,共13页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往往是通过对各类环境因子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分析以生成规划结果,少有学者直接对生态安全格局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通用模型。利用大数据计算框架Apache Spark机器学习库的Logistic Regression(LR...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往往是通过对各类环境因子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分析以生成规划结果,少有学者直接对生态安全格局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通用模型。利用大数据计算框架Apache Spark机器学习库的Logistic Regression(LR)模型对佛山市高明、三水和顺德区已有生态安全格局规划数据与岩性、土壤、用地类型、NDVI、海拔、坡度、道路距离、河流距离、年均降雨量、人口密度等多个变量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训练学习,得到回归模型,用以预测广东省生态安全格局,结果显示:1)基于Spark-LR的保障生态安全格局模型(GSPM)精度达到90.58%,其预测的广东省保障安全格局高概率区比例为50.56%,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总体上GSPM预测的生态安全格局分布与已有规划类似,但是模型容易受到样点分布均匀性的影响;3)GSPM预测结果更加切合生态资源保护的需求,而常规方法构建的结果则需要进一步优化;4)Spark-LR机器学习对生态安全格局中城市扩张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APACHE Spark(阿帕奇火花) 逻辑斯蒂回归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达措国家公园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29
5
作者 郑群明 申明智 钟林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74-885,共12页
生态安全格局作为景观生态学的热点和重点,其构建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水平以及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云南省普达措国家公园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10、2017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模型评估其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并... 生态安全格局作为景观生态学的热点和重点,其构建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水平以及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云南省普达措国家公园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10、2017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模型评估其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并以此为基础确定生态源地。选取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生境质量指数、植被覆盖度(NDVI)和距水域距离等5个相关阻力因子建立阻力面,运用阻力阈值法提取保护关键区;最后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建立生态廊道和生态战略节点,构建出普达措国家公园的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普达措国家公园生境质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与土地利用类型有一定的关联性,生境质量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高质量生境占比80%以上。(2)2000-2017年,研究区平均生境质量先下降后基本不变,由0.8392到0.8295再到0.8294,总体保持较高水平,生境质量均值均为0.8以上;面积占比随着生境质量的变化相应变化。(3)研究区生态源地分布整体上较为集中,占普达措国家公园总面积的2.30%,最小累积阻力值分布总体上较为分散。(4)生态廊道呈现环状形态格局,生态战略节点位于环状中心和环状上部区域,保护关键区表现出"双三角"形态。研究结果有利于刻画普达措国家公园生境质量时空演变过程,对其土地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并为我国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达措国家公园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地-廊道”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逻辑范式的建设用地减量化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刘壮壮 吴未 +1 位作者 刘文锋 申立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8230-8238,共9页
建设用地急剧扩张导致土地利用覆被发生剧烈变化,物种栖息地丧失、破碎化及分离,严重威胁到社会经济及生态可持续发展。以快速城市化地区苏锡常为研究区域、地区优势物种白鹭生境为源地、"源地-廊道"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逻辑范... 建设用地急剧扩张导致土地利用覆被发生剧烈变化,物种栖息地丧失、破碎化及分离,严重威胁到社会经济及生态可持续发展。以快速城市化地区苏锡常为研究区域、地区优势物种白鹭生境为源地、"源地-廊道"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逻辑范式为重要性评价依据,识别并筛选出对维护、控制目标物种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的、可增强地区生境整体性及连通性的网络构成要素及其缓冲区,对缓冲区内建设用地进行减量化,提出一套建设用地减量化系统性方法。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重要生态"源地"及"对应廊道"内建设用地需减量化10170.44 hm^(2),其中城镇用地5408.38 hm^(2),农村居民点4107.96 hm^(2),交通用地654.10 hm^(2)。(2)依据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逻辑范式,增补保护不同类型"源地"及"对应廊道",可在提升区域生态安全水平的同时,识别出新的需要减量化的建设用地。该方法也可作为区域内存量及增量建设用地空间布局调整优化的依据,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优化 建设用地减量化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逻辑范式 源地-廊道 优势物种生境 白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马超 陈英 +2 位作者 张金龙 谢保鹏 张强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1期206-214,共9页
基于InVEST生境质量模型和最小阻力模型,以张掖市为例,开展河西走廊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全市划分为适宜生态用地和适宜生产建设用地两部分,共识别生态源地5583km^(2),提取生态廊道1794km、生态廊道潜在辐射通道485 km,基本形成南部... 基于InVEST生境质量模型和最小阻力模型,以张掖市为例,开展河西走廊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全市划分为适宜生态用地和适宜生产建设用地两部分,共识别生态源地5583km^(2),提取生态廊道1794km、生态廊道潜在辐射通道485 km,基本形成南部祁连山脉、中部黑河—七家岭台、北部合黎山—龙首山三纵框架的廊道格局,得到生态核心节点22个、生态潜力节点15个。通过分析可得:张掖市生态用地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需要重点向肃南县以外的其它四县一区倾斜;优先加强焉支山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改良,促使已形成的三纵格局廊道聚拢;重点维护核心节点,积极发展潜力节点,加强相邻省市合作,整体推进全市生态环境治理与优化。从生态安全“点—线—面”角度进一步优化了以生态廊道为基础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从应用角度细化了生态节点的重要作用,对当地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提出了相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生态廊道 生态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