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本位视域下的社会危害性理论
1
作者 关慧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1-155,共5页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传统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科学发展观要求人本位的内涵进一步深化,外延进一步扩展,将环境的生态价值纳入视野。作为我国刑法体系的基石,社会危害性理论尚不能适应当前社会背景下有效惩治环境犯罪的实践要求。只有...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传统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科学发展观要求人本位的内涵进一步深化,外延进一步扩展,将环境的生态价值纳入视野。作为我国刑法体系的基石,社会危害性理论尚不能适应当前社会背景下有效惩治环境犯罪的实践要求。只有实现社会危害性理论由人本位向生态本位的延伸,并以此为指导完善环境刑事立法,才能有效惩治环境犯罪,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危害性 环境犯罪 本位 生态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本位的特定“场域”
2
作者 韩静 雷龙乾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6年第1期34-39,共6页
中国现代化发展实践过程中"中、西、马"哲学相继遭遇话语危机,这成为中国现代化哲学范式转换的时代动因。然而,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实践呈现出从"增长式发展"向"生态式发展"的转型,与此相应的是人的... 中国现代化发展实践过程中"中、西、马"哲学相继遭遇话语危机,这成为中国现代化哲学范式转换的时代动因。然而,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实践呈现出从"增长式发展"向"生态式发展"的转型,与此相应的是人的生存方式的生态转向,这形成了21世纪中国人思考哲学范式转换时不应脱离的"场域",正是这种"场域"构成了哲学存在发展新的生活世界背景,为中国现代化哲学范式转换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视角和思路。以此为参照,以"理性生态人"为中心的"生态本位"的建构自然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发展实践中哲学范式转换的基本前提,承担起为中国现代化哲学未来发展提供明确方向和合理依据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本位 生态建设 现代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在自美:盛唐诗美观的生态本位特质
3
作者 王志清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1-85,共5页
盛唐山水诗人的美在自美、物皆自得的诗美观,最充分地突出了自然物象自身美的客观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体现了自然中心的生态价值观,表现出一种超越社会伦理意义的审美德性。这种以自然目的为目的的山水精神,以生态本位为基础的纯粹意... 盛唐山水诗人的美在自美、物皆自得的诗美观,最充分地突出了自然物象自身美的客观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体现了自然中心的生态价值观,表现出一种超越社会伦理意义的审美德性。这种以自然目的为目的的山水精神,以生态本位为基础的纯粹意义上的审美创造,最易于接受到山水外物所给予的真谛暗示,亦便于完成参透本体的感性超越,他们的人生态度即在禅悟的过程中融入山水而变成了"自然景色",其作品呈现出形意和谐、意象平衡的诗美形态,形成了盛唐山水诗美的生态本位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唐美学观 生态本位 美在自美 形与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与生态本位论简析
4
作者 张社尧 《生态科学》 CSCD 2002年第1期95-95,共1页
现据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主办的<生态经济通讯>2001年第7期报道,简要介绍中南财经大学刘思华在国际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的主题报告<生态本位论>及<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步骤求索>的主要观点,供广大会员参考.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生态本位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以生态为本位的科学依据与理论框架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思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共7页
生态本位理论是世界文明发展进入生态时代的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发展观和实现观。把 2 1世纪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放在以生态为本位的框架内 ,在理论上旨在使可持续发展学说成为以生态为本位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实践上旨在... 生态本位理论是世界文明发展进入生态时代的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发展观和实现观。把 2 1世纪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放在以生态为本位的框架内 ,在理论上旨在使可持续发展学说成为以生态为本位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实践上旨在使人类超越只把自身需要与利益作为经济社会实践选择的唯一的、终极的价值尺度的狭隘眼界 ,追求各种实践活动的生态合理性 ,实现世界系统运行过程中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双赢”的发展轨迹和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价值 生态文明 生态本位 生存权利 生态伦理学 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设 生态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观点评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潘禾 《绿色科技》 2014年第2期18-20,共3页
指出了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正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根据我国现有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实践,对生态社会主义论、生态中心论、现代人类中心论、生态马克思主义论和生态伦理理论等主要观点进行了归纳评述。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本位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城市和谐交通及其建设 被引量:7
7
作者 姜燕玲 刘应宗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7-112,共6页
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城市交通与自然环境的不和谐、人与交通的不和谐、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因此,城市交通也应该按照和谐社会的理念、标准和要求,发展和谐交通。城市和谐交通发展要坚持“人本位”和“生态本位”和谐统一的价值指... 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城市交通与自然环境的不和谐、人与交通的不和谐、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因此,城市交通也应该按照和谐社会的理念、标准和要求,发展和谐交通。城市和谐交通发展要坚持“人本位”和“生态本位”和谐统一的价值指导原则。在这两个价值原则指导下,城市和谐交通发展,一方面,要结合城市实际,构建适应各个城市特点的和谐交通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规划与城市交通需求相适应的分层次的城市交通体系,实现城市内交通体系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城市交通 本位 生态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社会和谐德性的价值诉求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国银 王伦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5,共4页
当代社会的和谐德性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良性互动的生态为本位,在实践中来理解个体,在历史的传统和习俗中来叙述自我,在整体的个人生活中来诠释人的具体行为,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位一体"建... 当代社会的和谐德性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良性互动的生态为本位,在实践中来理解个体,在历史的传统和习俗中来叙述自我,在整体的个人生活中来诠释人的具体行为,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位一体"建设中协调德性的发展。它的价值目标在于实现成就个人与成就他人、成就人类与成就自然、成就身体与成就心灵、成就德性与成就幸福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德性 生态本位 是与应当 幸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