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文明观念:引领人的发展新境界 被引量:9
1
作者 程样国 黄平槐 《求实》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9,共3页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观念是生态文明精神成果的一种形式,是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的统一,是生态规律(真)、生态伦理(善)和生态美(美)的统一。在生态文明观念的引领下,人...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观念是生态文明精神成果的一种形式,是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的统一,是生态规律(真)、生态伦理(善)和生态美(美)的统一。在生态文明观念的引领下,人们的思维品质、求"真"的能力和求"善"的自觉性进入新境界,从而使人在追求全面发展过程中实现"量变中的部分质变",成为社会生态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观念 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评《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
2
作者 花佩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I0004-I0004,共1页
生态理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思政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责任与义务,培养学... 生态理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思政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责任与义务,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生态道德观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将生态理念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知识视野 生态理念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观念 共生关系 环保意识 责任与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教育与高校教育管理的融合机制构建——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管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光琼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235-3235,共1页
“双碳”目标远景规划背景下,低碳生活理念贯穿社会生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我国发展的路径选择。未来,大学生作为我国发展建设的主要力量,其个人... “双碳”目标远景规划背景下,低碳生活理念贯穿社会生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我国发展的路径选择。未来,大学生作为我国发展建设的主要力量,其个人观念及行动自觉性直接影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成果。在次基础上,强化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打造生态文明教育与高校教育管理相融合的教育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管理研究》(中国商务出版社,2020年3月版)一书由张纯、王涛著编,从高校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以及管理工作,对于生态文明教育与高校教育管理融合机制的建立以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育管理 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建设 个人观念 生态文明观念 机制构建 远景规划 高校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共产党人的自然价值观与生态文明建设
4
作者 彭汉琼 李斌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9-32,共4页
中国共产党人的自然价值观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唯物史观基础上的自然价值观。我们党对正确的自然价值观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将正确的自然价值观与倡导生态文明观念、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转化为... 中国共产党人的自然价值观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唯物史观基础上的自然价值观。我们党对正确的自然价值观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将正确的自然价值观与倡导生态文明观念、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政策措施。在全社会大力加强正确的自然价值观教育,确立生态文明观念,对于深刻理解中共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并在实践中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然价值观 生态文明观念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一次会议上的书面发言 被引量:7
5
作者 江泽慧 《中国城市林业》 2008年第2期4-5,共2页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向生态文明的发展阶段迈进。建设生态文明是国家...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向生态文明的发展阶段迈进。建设生态文明是国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面临的一项长期而又紧迫任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生态环境 资源 节约能源 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观念 政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生态化人格及推进人格生态化的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彭立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0-174,共5页
人格与生态的内在关联,包括康德在内的法权论者认为作为法权主体的人格同外部自然物(包括生态环境)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黑格尔明确地把外部自然界作为财产的一部分加以考虑。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家尽管有了对于自然界的所有权,却也并不就... 人格与生态的内在关联,包括康德在内的法权论者认为作为法权主体的人格同外部自然物(包括生态环境)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黑格尔明确地把外部自然界作为财产的一部分加以考虑。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家尽管有了对于自然界的所有权,却也并不就是真正自由的独立的人格,近代的生态危机,归根到底同这种反生态人格密切相关。生态化人格是个体人格的生态规定性,是与生态文明相适合的作为生态文明主体的"生态人"的资格、规格和品格的统一,是一种权利和义务(责任)相统一的新型人格,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新型人格,是对其他人格富有同情和尊重的智慧型人格,还是一种具有审美视野的美的人格。它的真正确立,包含着实践的环节。生态化人格的塑造与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必需是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不断推进铸就的。推进人格生态化一方面有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目的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生态 生态化人格 生态文明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林业大学打造研学旅行与自然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平台
7
作者 武艺漩 张卓亚(图) 《云南林业》 2022年第8期34-39,共6页
普及和提升生态文明观,需要发挥教育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自然教育无疑是推动提升生态文明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顺应了当今社会大众的客观需求。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 研学旅行 生态文明观念 西南林业大学 客观需求 打造 重要途径 当今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