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生态思潮对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雨辰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29-39,171,共12页
西方生态思潮总的看可划分为以"生态中心论"为基础的"深绿"生态思潮、以人类中心论为基础的"浅绿"生态思潮、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四种类型,他们基... 西方生态思潮总的看可划分为以"生态中心论"为基础的"深绿"生态思潮、以人类中心论为基础的"浅绿"生态思潮、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四种类型,他们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理论性质和价值立场,围绕着生态本体论、生态价值观、生态发展观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理论争论根源于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西方中心主义和非西方中心主义之间的分歧。我国学术界对西方生态思潮的研究先后经历了从引进、评介、借鉴到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的探索四个阶段,由于对西方生态思潮不同流派的借鉴、认同,形成了不同理论谱系的生态文明理论。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围绕一些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在生态本体论上围绕着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在生态价值观上围绕着如何处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和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如何理解共同体概念以及树立共同体价值观、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应当树立生态正义还是环境正义的价值取向;在生态发展观上围绕着如何处理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如何看待生态文明的本质以及如何处理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这些争论展现了西方生态思潮对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的理论影响和理论效应。系统清理西方生态思潮的理论得失、理论性质、理论的价值立场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影响,是建构既促进中国生态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又有利于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的前提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生态思潮 生态本体论 生态价值论 生态发展观 生态文明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常巧素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113,共1页
自工业革命伊始,生态环境相较于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让步地位,直到山清水秀的生活状态逐渐远离人类生活时,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拥有良好区域生态环境的必要性。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每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的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 自工业革命伊始,生态环境相较于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让步地位,直到山清水秀的生活状态逐渐远离人类生活时,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拥有良好区域生态环境的必要性。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每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的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生态环境的差异造就各地区经济条件的分化,如平原地带和高原丘陵地带的经济状况具有明显区别。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所以本文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一书,对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以及可行性战略路径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区域生态环境 经济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问题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波 付奇 张新时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1-93,共3页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化解生态危机严峻形势,摆脱资源环境约束这一发展短板的应对之策,还是一种更高级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达成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的价值诉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化解生态危机严峻形势,摆脱资源环境约束这一发展短板的应对之策,还是一种更高级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达成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的价值诉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并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2017年7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用九个"我们"深刻阐述了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巨大变革,其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概括为"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本期特刊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笔谈文章,从理论与实践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问题进行解读,希冀通过学术界的关注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干旱区 毛泽东 生态文明研究格局 生态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性学习校本化整体设计的重新定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雨亭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7-30,共4页
在我国高考评价理念与命题方式已经转变、必须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的背景下,学校必须对推进研究性学习进行校本化整体性设计,可以通过初级版和升级版的问题链来进行自我诊断,并把相关内容纳入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校本培训中... 在我国高考评价理念与命题方式已经转变、必须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的背景下,学校必须对推进研究性学习进行校本化整体性设计,可以通过初级版和升级版的问题链来进行自我诊断,并把相关内容纳入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校本培训中,引领师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从“做题”向“做人做事”转变,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问题链 自我诊断 校本教研 生态文明研究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