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减排增效”效应研究
1
作者 孟望生 黄芯 李丁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减污降碳的同时实现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即“减排增效”。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作为一种区位导向型环境治理创新形式,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将生态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减污降碳的同时实现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即“减排增效”。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作为一种区位导向型环境治理创新形式,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设立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以2007—2022年黄河流域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交错双重差分法探究其对“减排增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政策有效实现了减污降碳和促进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即具有显著的“减排增效”作用;该作用主要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提高公民环保关注度予以实现;在环境规制强度较高的城市和上游城市政策的“减排”效果更明显,在环境规制强度较低的城市和中下游城市政策的“增效”效果更明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政策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能够产生“减排增效”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减污降碳 能源利用效率 交错双重差分法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财政分权视角
2
作者 唐勇军 李晓哲 罗辉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9-138,共10页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中国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制度创新。本文以2011~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探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中国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制度创新。本文以2011~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探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这一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随着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而降低;(3)进一步分析表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东部企业和大规模企业中更显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主要是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本文的研究对于全面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企业转型、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全要素生产率 财政分权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异质性分析 中介机制 融资约束 企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护绿水青山: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减少污染企业进入了吗?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小洪 徐怡然 陈浩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27,52,共20页
从理论构建到实践探索,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文章基于2009—2020年中国1640个县级行... 从理论构建到实践探索,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文章基于2009—2020年中国1640个县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获批作为准自然实验,在分析政策背景及其影响污染企业进入的理论机制基础上,采用多时点DID模型实证检验了成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对污染企业进入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成立显著抑制了当地污染企业的进入,且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显著。同时,环境规制和财政支出结构会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成立对污染企业进入的抑制作用;政策效果存在地区异质性,其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数字乡村指数较高、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作用效果更显著。此外,政策的实施带来了PM2.5及碳排放的减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专业技术服务业企业进入的增加,同时也对部分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进入产生了冲击。因此,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应科学有序扩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试点政策实行范围,并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发展禀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污染企业进入 多时点DI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汕特别合作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策略研究
4
作者 崔晓宇 王石 +2 位作者 何岩 何薇 陈文静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0期92-97,共6页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为评估深圳市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能否顺利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深圳市成功创建的背景下,围绕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为评估深圳市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能否顺利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深圳市成功创建的背景下,围绕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创建指标,通过指标达标情况分析,深入研究深汕特别合作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差距。研究发现,合作区在环境质量改善、生态质量提升、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和节能减排降碳增效等方面的工作非常突出,相关指标全部达标,但在资源节约集约等方面,一些涉农指标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规模以下畜禽粪污集中收运利用体系”等还未达标,暴露出合作区从主营农业生产的乡镇向现代化智慧新城转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提出相应的策略:守护生态安全,保障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提高群众生态环保意识;振兴生态乡村,还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飞地 深汕特别合作区 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发展能力评价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俊梅 周晶 +3 位作者 费宇 惠卿 段昌群 付健梅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3-210,共8页
评价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水平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和问题诊断,可有效提升其发展能力和示范借鉴效果。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从生态环境、生态... 评价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水平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和问题诊断,可有效提升其发展能力和示范借鉴效果。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从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3个维度共选取30项指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2009—2019年该州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对2009—2019年该州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耦合协调水平进行评价;采用障碍度模型找出影响该州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具体影响因子。评价结果表明:(1)该州发展能力综合水平呈上升趋势,生态文明状态不断提升。(2)该州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升。耦合协调度演变历程为“中度失调(2009—2015年)—基本协调(2016—2019年)”。(3)影响该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障碍因子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森林覆盖率、高等教育在校人数、万人拥有公交辆和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种植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综合指数法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子 发展能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康洁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3-78,共6页
文章以2017—2021年生态环境部公布的五批共36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研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示范区空... 文章以2017—2021年生态环境部公布的五批共36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研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示范区空间分布具有非均衡性特征;在省域层面,浙江的示范区最多,福建次之;在经济区层面,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长江中游、大西南和南部沿海四大经济区;从三大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占比最高。(2)就空间密度而言,示范区呈现由以上海、江苏、浙江为核心的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散的趋势,且具有显著的经向地带性差异。(3)示范区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冷热点区存在显著的面状分布特征。(4)对外开放程度和人均人力资本负向影响示范区分布,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口密度和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则对其具有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空间分布 地理探测器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涪陵区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被引量:4
7
作者 余浩 《河南农业》 2017年第11期61-62,64,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更加突显其战略地位和重要意义。近年来,重庆市涪陵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挑战,而且这些挑战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不得不面对的短板。找准并正...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更加突显其战略地位和重要意义。近年来,重庆市涪陵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挑战,而且这些挑战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不得不面对的短板。找准并正视这些挑战,突出问题导向,对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通过分析重庆市涪陵区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面临的五项挑战,提出与之应对的五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绿色发展理念 涪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生丽质”也需“后天呵护” 解密浙江开化的“绿色密码”
8
作者 王硕 齐波 《绿色中国》 2019年第18期50-55,共6页
浙江开化,位于浙皖赣三省交界,浙江省西部密林环抱之处,浙江省的母亲河--钱塘江发源于此。县域虽面积不大,但光环不少。1997年,开化在全国率先确立并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2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生态文明体制的探索.成功创建了国家... 浙江开化,位于浙皖赣三省交界,浙江省西部密林环抱之处,浙江省的母亲河--钱塘江发源于此。县域虽面积不大,但光环不少。1997年,开化在全国率先确立并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2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生态文明体制的探索.成功创建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首批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县等,素有“华东绿肺”“中国天然氧吧”之美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开化 多规合一 天然氧吧 生态旅游示范区 生态文明体制 生态立县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试点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