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SRP的长江经济带江苏段生态脆弱性评价与分析
1
作者
汪媛媛
臧协超
+4 位作者
许伟伟
阳昌霞
金洋
任静华
贺新星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0-182,共13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尤其是长江经济带江苏段受城市化和土地开发等影响,生态质量面临严峻挑战,生态脆弱性评价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该文以长江经济带江苏段2005—2020年4个时期生态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尤其是长江经济带江苏段受城市化和土地开发等影响,生态质量面临严峻挑战,生态脆弱性评价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该文以长江经济带江苏段2005—2020年4个时期生态脆弱性为研究对象,采用灵敏度弹性压力(sensitivity resilience pressure,SRP)模型,选取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和生态敏感性3类16项指标,基于结合层次分析法与空间主成分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spati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HP-SPCA)权重计算方法和地理探测器,研究生态脆弱性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呈现出从南京向南通逐渐增加趋势;(2)生态脆弱性等级之间转变主要发生在相邻等级之间,中度和重度脆弱性减小,轻度、微度和潜在脆弱性增加;(3)耕地占比、人口密度和生物丰度是主要驱动因素,植被覆盖与耕地占比的交互作用具有最大解释力。研究结果对江苏省长江沿岸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模型
地理探测器
生态
脆弱
性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耦合SOM-MCR模型的多特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被引量:
12
2
作者
安睿
窦超
+5 位作者
陆砚池
仝照民
王楠楠
刘艳芳
庞惠心
刘耀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486-9499,共14页
面向“绿色城市圈”发展理念,构建武汉城市圈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传统研究采用的多指标叠加分析丢失了各因子蕴含的原始信息,仅可以识别同质化生态源地。将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模型(SOM)融入“...
面向“绿色城市圈”发展理念,构建武汉城市圈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传统研究采用的多指标叠加分析丢失了各因子蕴含的原始信息,仅可以识别同质化生态源地。将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模型(SOM)融入“重要性-敏感性-连通性”框架,依据生态系统服务组合划分生态功能区→识别多类型生态源地;综合自然因素与人类影响修正生态阻力面,并应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多特征生态安全格局。主要结论如下:武汉城市圈存在两类典型“高重要-低敏感—高连通”的生态源地,包括9756km^(2)的粮食供给区(孝感市、天门市、潜江市和仙桃市)和6791km^(2)的固碳释氧区(黄冈市东北和咸宁市东南),应作为生态安全核心区;低连通粮产源地分布于武汉市近郊与鄂州市,低连通碳汇源地分布在黄石市东南,宜作为生态保护功能区;共识别39条生态廊道,按照两端源地属性可划分为粮产连通轴、碳汇连通轴和跨类连通轴;综合构建了“一环、三翼、多联通”的武汉城市圈多特征生态安全格局。该格局有机融入了生态功能区划理念,有助于城市圈“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保护与修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安全格局
重要
性
-
敏感
性
-
连通
性
多分类源地
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
最小累积阻力
模型
(M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SRP模型的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
14
3
作者
李芮芝
胡希军
+2 位作者
杜心宇
雷雨菁
张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2-160,共9页
通过建立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1)从生态敏感性角度,研究区高度脆弱和极度脆弱面积分别为756.50 hm^(2)和773.58 hm^(2),占...
通过建立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1)从生态敏感性角度,研究区高度脆弱和极度脆弱面积分别为756.50 hm^(2)和773.58 hm^(2),占比之和>50%,主要集中分布于北部和中部,而主要影响要素为土壤侵蚀强度,其次为距水源距离;2)从生态恢复力角度,研究区不脆弱和轻度脆弱面积分别为777.71 hm^(2)和676.73 hm^(2),占比之和>50%,主要集中分布于西部和西南部,主要影响要素为生物多样性,其次为植被覆盖度;3)从生态压力度角度,研究区不脆弱和轻度脆弱面积分别为551.33 hm^(2)和1205.12 hm^(2),占比之和>60%,主要集中分布于西部及东部,而主要影响要素为GDP密度和人口密度;4)研究区整体生态脆弱性较高,中度及以上脆弱性面积之和达到67.72%,主要集中于研究区的中部和北部,其中生态敏感性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最大,说明研究区整体生态脆弱性较强,应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敏感
性
生态
恢复力
生态
压
力度
生态
脆弱
性
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PSR模型的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
22
4
作者
郑慧玲
王永红
马卫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0-217,F0003,共9页
[目的]揭示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时空演变特点及其原因,为区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生态压力度—生态敏感度—生态恢复力(pressure-sensitivity-restoration,PSR)模型、量化分级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生态环境脆弱性...
[目的]揭示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时空演变特点及其原因,为区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生态压力度—生态敏感度—生态恢复力(pressure-sensitivity-restoration,PSR)模型、量化分级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指数,分析珠江三角洲不同时期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借助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工具分析变量因素对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分布差异的影响程度。[结果](1)2000—2020年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2065~4.5948,呈现微度脆弱等级;(2)空间分布上,珠江三角洲中部地区的脆弱等级较高,东西部脆弱等级较低。此外,随着高程的增加,生态环境脆弱性程度减轻,中度和重度脆弱区面积比例减小;(3)林地表现为潜在和微度脆弱等级,草地表现为中度脆弱,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以轻度脆弱等级为主,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重度和中度脆弱区;(4)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人口密度、植被覆盖指数及生物丰富度指数。[结论]受人口增长压力的影响,研究时段内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等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压
力度
—
生态
敏感
度—
生态
恢复力
(PSR)
模型
生态
环境脆弱
性
珠江三角洲
时空特征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SRP的长江经济带江苏段生态脆弱性评价与分析
1
作者
汪媛媛
臧协超
许伟伟
阳昌霞
金洋
任静华
贺新星
机构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0-182,共13页
基金
2020年江苏省自然资源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江苏省国土空间生态监测”(编号:苏财资环[2020]20号)
2022年江苏省地质勘查资金项目“江苏省国土空间生态监测(2022-2025年)”(编号:苏财资环[2022]27号)
自然资源部国土(耕地)生态监测与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开放课题基金项目“基于多要素动态监测的农田生态系统演变模拟预测与评价”(编号:GTST2021-002)共同资助。
文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尤其是长江经济带江苏段受城市化和土地开发等影响,生态质量面临严峻挑战,生态脆弱性评价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该文以长江经济带江苏段2005—2020年4个时期生态脆弱性为研究对象,采用灵敏度弹性压力(sensitivity resilience pressure,SRP)模型,选取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和生态敏感性3类16项指标,基于结合层次分析法与空间主成分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spati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HP-SPCA)权重计算方法和地理探测器,研究生态脆弱性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呈现出从南京向南通逐渐增加趋势;(2)生态脆弱性等级之间转变主要发生在相邻等级之间,中度和重度脆弱性减小,轻度、微度和潜在脆弱性增加;(3)耕地占比、人口密度和生物丰度是主要驱动因素,植被覆盖与耕地占比的交互作用具有最大解释力。研究结果对江苏省长江沿岸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模型
地理探测器
生态
脆弱
性
驱动力
Keywords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YREB)
sensitivity
-
resilience
-
pressure(SRP)model
geodetector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driver
分类号
TP7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耦合SOM-MCR模型的多特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被引量:
12
2
作者
安睿
窦超
陆砚池
仝照民
王楠楠
刘艳芳
庞惠心
刘耀林
机构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486-9499,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2230107)。
文摘
面向“绿色城市圈”发展理念,构建武汉城市圈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传统研究采用的多指标叠加分析丢失了各因子蕴含的原始信息,仅可以识别同质化生态源地。将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模型(SOM)融入“重要性-敏感性-连通性”框架,依据生态系统服务组合划分生态功能区→识别多类型生态源地;综合自然因素与人类影响修正生态阻力面,并应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多特征生态安全格局。主要结论如下:武汉城市圈存在两类典型“高重要-低敏感—高连通”的生态源地,包括9756km^(2)的粮食供给区(孝感市、天门市、潜江市和仙桃市)和6791km^(2)的固碳释氧区(黄冈市东北和咸宁市东南),应作为生态安全核心区;低连通粮产源地分布于武汉市近郊与鄂州市,低连通碳汇源地分布在黄石市东南,宜作为生态保护功能区;共识别39条生态廊道,按照两端源地属性可划分为粮产连通轴、碳汇连通轴和跨类连通轴;综合构建了“一环、三翼、多联通”的武汉城市圈多特征生态安全格局。该格局有机融入了生态功能区划理念,有助于城市圈“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保护与修复策略。
关键词
生态
安全格局
重要
性
-
敏感
性
-
连通
性
多分类源地
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
最小累积阻力
模型
(MCR)
Keywords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s
importance
-
sensitivity
-
connectivity
multi
-
type ecological sources
self
-
organizing mapping neural network model
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odel
分类号
TU982.2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SRP模型的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
14
3
作者
李芮芝
胡希军
杜心宇
雷雨菁
张伟
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城乡景观生态研究所
出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2-160,共9页
基金
国家林业局野生植物保护项目(2016ZWZY06)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风景园林学)(林人发[2016]21号)
湖南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项目(湘教通[2018]469号)。
文摘
通过建立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1)从生态敏感性角度,研究区高度脆弱和极度脆弱面积分别为756.50 hm^(2)和773.58 hm^(2),占比之和>50%,主要集中分布于北部和中部,而主要影响要素为土壤侵蚀强度,其次为距水源距离;2)从生态恢复力角度,研究区不脆弱和轻度脆弱面积分别为777.71 hm^(2)和676.73 hm^(2),占比之和>50%,主要集中分布于西部和西南部,主要影响要素为生物多样性,其次为植被覆盖度;3)从生态压力度角度,研究区不脆弱和轻度脆弱面积分别为551.33 hm^(2)和1205.12 hm^(2),占比之和>60%,主要集中分布于西部及东部,而主要影响要素为GDP密度和人口密度;4)研究区整体生态脆弱性较高,中度及以上脆弱性面积之和达到67.72%,主要集中于研究区的中部和北部,其中生态敏感性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最大,说明研究区整体生态脆弱性较强,应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关键词
生态
敏感
性
生态
恢复力
生态
压
力度
生态
脆弱
性
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
Keywords
ecological sensitivity
ecological resilience
ecological pressure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Nanxiong Danxia Indus Nature Reserve
分类号
S759.9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PSR模型的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
22
4
作者
郑慧玲
王永红
马卫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0-217,F0003,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珠江河口与河网演变机制及治理研究:基于长序列及多要素原型观测的水沙异变研究(子课题)”(2016YFC04026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6054,41176039)。
文摘
[目的]揭示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时空演变特点及其原因,为区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生态压力度—生态敏感度—生态恢复力(pressure-sensitivity-restoration,PSR)模型、量化分级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指数,分析珠江三角洲不同时期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借助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工具分析变量因素对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分布差异的影响程度。[结果](1)2000—2020年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2065~4.5948,呈现微度脆弱等级;(2)空间分布上,珠江三角洲中部地区的脆弱等级较高,东西部脆弱等级较低。此外,随着高程的增加,生态环境脆弱性程度减轻,中度和重度脆弱区面积比例减小;(3)林地表现为潜在和微度脆弱等级,草地表现为中度脆弱,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以轻度脆弱等级为主,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重度和中度脆弱区;(4)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人口密度、植被覆盖指数及生物丰富度指数。[结论]受人口增长压力的影响,研究时段内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等级提升。
关键词
生态
压
力度
—
生态
敏感
度—
生态
恢复力
(PSR)
模型
生态
环境脆弱
性
珠江三角洲
时空特征
地理探测器
Keywords
pressure
-
sensitivity
-
restoration(PSR)model
eco
-
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Pearl River delta
spatio
-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Geodetector
分类号
P901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SRP的长江经济带江苏段生态脆弱性评价与分析
汪媛媛
臧协超
许伟伟
阳昌霞
金洋
任静华
贺新星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耦合SOM-MCR模型的多特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安睿
窦超
陆砚池
仝照民
王楠楠
刘艳芳
庞惠心
刘耀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SRP模型的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李芮芝
胡希军
杜心宇
雷雨菁
张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PSR模型的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郑慧玲
王永红
马卫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