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境等价分析法的溢油生态损害评估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继伟 袁征 王金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62-166,共5页
为验证生境等价分析法(HEA)在海洋或海岸带等典型生态系统中进行服务功能的损失评估的实用性。本文详细描述了HEA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优化了关键变量的选择,并以2008年我国某海域溢油事件为例,对海洋溢油事故造成的生态服务损害进行... 为验证生境等价分析法(HEA)在海洋或海岸带等典型生态系统中进行服务功能的损失评估的实用性。本文详细描述了HEA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优化了关键变量的选择,并以2008年我国某海域溢油事件为例,对海洋溢油事故造成的生态服务损害进行总体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长期小面积的生境替代工程予以补偿,可实现溢油事故的受损生境的价值化评估。同时,各参数的敏感性分析,也进一步指出:受损生境自然恢复开始时间、恢复所需时间、恢复的最大服务水平及替代生境提供服务年限等都会对计算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以受损生境恢复的最大服务水平的影响最盛。总体上,HEA法对解决我国溢油海洋生态评估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等价分析 溢油 生态损害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境等价分析法的胶州湾围填海造地生态损害评估 被引量:33
2
作者 李京梅 刘铁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7146-7155,共10页
围填海造地的生态损害是指围填海造地所引致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下降,包括生物资源消失、生态调节功能减弱以及生物栖息地破坏等。针对胶州湾围填海造地规模及其生态影响,使用生境等价分析法,对围填海造地的资源和生态服务功能的... 围填海造地的生态损害是指围填海造地所引致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下降,包括生物资源消失、生态调节功能减弱以及生物栖息地破坏等。针对胶州湾围填海造地规模及其生态影响,使用生境等价分析法,对围填海造地的资源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受损程度和补偿规模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988—2005年胶州湾填海造地的资源生态受损程度为41.33%,以退田还海作为修复工程,修复期为8a,在5%的折现率水平下,修复工程的规模应为22.47 km2,才能使被填海域的生态服务功能恢复到初始水平。这一结论可作为地方政府对胶州湾围填海造地实施生态修复建设和生态补偿管理的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填海造地 生境等价分析法 生态损害评估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资源等价分析法的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京梅 王晓玲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8-102,共5页
采用资源等价分析法构建溢油海洋生态损害评估的模型,重新对2002年渤海塔斯曼溢油事件的潮间带生物损害进行定量评估,得出补偿修复工程的规模从而估算出针对潮间带受损资源的赔偿额度。资源等价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填补了国内在该类方法... 采用资源等价分析法构建溢油海洋生态损害评估的模型,重新对2002年渤海塔斯曼溢油事件的潮间带生物损害进行定量评估,得出补偿修复工程的规模从而估算出针对潮间带受损资源的赔偿额度。资源等价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填补了国内在该类方法研究领域的空白,进一步完善了中国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方面的研究,为各类溢油损害计算提供参考和补偿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等价分析法 溢油 海洋生态损害 生态损害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溢油生态损害的简易评估和综合评估方法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寅 韩大雄 +1 位作者 王海燕 黄浩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86-291,共6页
通过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讨论,结合生态学及经济学的评估方法,提出对不同规模溢油事故的区别性评估方法体系:简易评估和综合评估.中小型溢油选用公式化的简易评估法,大型溢油污染事故则建议从生物资源、海洋生境、环境容量、景观文化... 通过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讨论,结合生态学及经济学的评估方法,提出对不同规模溢油事故的区别性评估方法体系:简易评估和综合评估.中小型溢油选用公式化的简易评估法,大型溢油污染事故则建议从生物资源、海洋生境、环境容量、景观文化开展综合评估,并分别提出相应的评估方法.简易评估在美国佛罗里达公式的基础上,进行了适于我国国情的修改,该方法对信息量的要求小,简单易行,其推算的赔偿范围符合以往的索赔案例,可在今后的中小型溢油中推广实践并不断完善.综合评估中,对生物资源的评估,实现了非经济物种的价值化;生境价值评估采用在我国鲜有应用的生境等价分析;环境容量评估是我国海洋生态损害评估研究相对较多的内容,在价值化时结合已有的环境规划项目,可使其在相关索赔中更为合理.景观文化是在以往案例中很少被考虑的非使用价值,随着生态损害评估方法体系的不断完善,应在今后的实践中得以有效合理的赔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溢油 生态损害评估 简易评估 综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化学品泄漏环境风险生态损害价值评估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继伟 杨志峰 +1 位作者 汤军健 陈楚汉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6-533,共8页
选择厦门市海沧化工园区为典型案例区,以二甲苯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海岸带化工园区化学品泄漏的环境风险与生态效应进行了预测和识别,评估了海洋生态服务功能、水质、生物、潮滩生境4种对象的价值损失.结果表明,泄漏地点、... 选择厦门市海沧化工园区为典型案例区,以二甲苯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海岸带化工园区化学品泄漏的环境风险与生态效应进行了预测和识别,评估了海洋生态服务功能、水质、生物、潮滩生境4种对象的价值损失.结果表明,泄漏地点、风向、潮时以及泄漏量是影响化学品泄漏环境风险差异的主要因素.当泄漏量较小、泄漏点靠近化工泊位时,E风低潮时对海洋生态影响最大,此时最大生态价值损失约为3 994万元;当泄漏量较大、泄漏点位于靠近外海的船舶锚地时,SSW风高潮时对海洋生态影响最大,生态价值损失最大为18 732万元.在4种对象中,生态服务功能损失和生物损失对价值损害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学 化学品泄漏 环境风险 生态损害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启动的驱动因素与机制完善:基于949个案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丁霖 余文梦 竺效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19-1526,共8页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有助于生态环境损害的价值化评价与损害产生的因果关系分析,是损害修复与赔偿的重要依据.然而,现有法律与政策尚未形成完善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启动机制.为厘清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启动的驱动因素,以完善启动机...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有助于生态环境损害的价值化评价与损害产生的因果关系分析,是损害修复与赔偿的重要依据.然而,现有法律与政策尚未形成完善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启动机制.为厘清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启动的驱动因素,以完善启动机制,在梳理现行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法律政策的基础上,利用Probit模型分析949个环境民事司法案例数据,探讨启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驱动因素,继而对启动机制的完善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生态损害鉴定评估启动主体较广泛,原告方主体类型、被告方主体类型、生态环境损害类型、审理法院级别等因素对损害鉴定评估启动具有显著影响;国家公权机关启动的鉴定结果认可度高于社会组织和私人主体,诉前鉴定的诉讼成本较低.基于此,提出通过明确诉前以生态环境行政机关启动为主、诉中由法院决定是否启动的顺位规则,完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启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驱动因素 启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领域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4
7
作者 武子豪 吴礼滨 +5 位作者 洪伟 丁泽聪 易皓 张晓园 曾子龙 崔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60-2868,共9页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是环境行政处罚的重要依据,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的不断发生,损害鉴定工作流程复杂、案件资料分析工作量大、数据缺失严重等问题不断显现,如现场勘察耗时耗力、污染物溯源困难、基线不清、损害赔偿金额...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是环境行政处罚的重要依据,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的不断发生,损害鉴定工作流程复杂、案件资料分析工作量大、数据缺失严重等问题不断显现,如现场勘察耗时耗力、污染物溯源困难、基线不清、损害赔偿金额难以确定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探讨了机器学习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的应用前景。近几年,机器学习凭借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已在数据挖掘、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综述机器学习在上述领域的已有进展,结合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总体工作流程,本文深入探究了机器学习在损害鉴定评估中的应用前景,分析了机器学习在鉴定评估工作中的挑战和局限性,指明机器学习的应用可以提高损害鉴定评估的工作效率,促进损害鉴定评估有序化、系统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机器学习 图像识别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治理成本法的地表水污染类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审查要点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郭超 王伟 +2 位作者 张博 马栋 吕俊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87-2793,共7页
虚拟治理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对于公益诉讼案件中环境损害责任认定具有关键作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亟需加强对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或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的专业审查,避免因案件证据... 虚拟治理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对于公益诉讼案件中环境损害责任认定具有关键作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亟需加强对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或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的专业审查,避免因案件证据质量存在瑕疵而影响司法公信力。本文以一起典型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为例,分析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重难点问题,从检察机关审查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或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的角度,研究提出地表水污染类公益诉讼案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审查要点,对于提升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办案质效、推动公益诉讼检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治理成本法 地表水污染 公益诉讼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建筑垃圾倾倒对农用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9
作者 陈佳亮 宋烺 +8 位作者 王林 叶脉 李彬 范彬 杨泽涛 谭昊言 金荣周 张路路 贾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54-1562,共9页
为探讨建筑垃圾倾倒行为对农用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某典型建筑垃圾倾倒污染农用地生态环境损害调查为例,应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建筑垃圾倾倒对农用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筑... 为探讨建筑垃圾倾倒行为对农用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某典型建筑垃圾倾倒污染农用地生态环境损害调查为例,应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建筑垃圾倾倒对农用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倾倒区域土壤样品的OTU数量明显低于对照区域,土壤细菌多样性呈现出随污染程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建筑垃圾倾倒行为导致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相对丰度升高的类群主要为假单胞菌门(Pseudomonadot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ota)和热脱硫杆菌门(Thermodesulfobacteriota),相对丰度降低的类群主要为芽孢杆菌门(Bacillot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冗余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倾倒区域和对照区域的Pb、Cu、Zn等特征污染指标与优势细菌类群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微生物群落结构信息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具有应用潜力,对于不断细化完善鉴定评估技术体系具有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建筑垃圾倾倒 农用地 重金属污染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照区域法确定土壤环境损害基线的新旧指南对比及案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蕴芳 文静 +7 位作者 熊晶晶 易皓 崔恺 林健聪 洪伟 刘跃丹 王丽 冯佳昊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36-1039,1046,共5页
为分析技术指南修订对基于对照区域法确定土壤环境损害基线的影响,收集18个土壤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案例的检测数据,应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土壤与地下水》(以下简称旧指南)、《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环境要素第1部分:... 为分析技术指南修订对基于对照区域法确定土壤环境损害基线的影响,收集18个土壤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案例的检测数据,应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土壤与地下水》(以下简称旧指南)、《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环境要素第1部分:土壤和地下水》(GB/T 39792.1—2020)(以下简称新指南)分别确定基线,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指南在对照点分布及样品数量、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基线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和完善;18个案例根据新、旧指南确定的基线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变化率90%置信区间重叠部分为18.7%~82.6%。建议开展相关研究,依据土壤环境损害情形的差异性、土壤污染物浓度和其他理化指标的空间异质性,进一步修订完善确定土壤环境损害基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基线 对照区域法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