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海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成效评估
被引量:
11
1
作者
刘晓曼
王超
+2 位作者
王燕
邹长新
侯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960-5973,共14页
生态成效作为判定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对加强工程总体布局和顶层设计、确保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青海省祁连山区具有极其典型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特征,是中国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
生态成效作为判定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对加强工程总体布局和顶层设计、确保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青海省祁连山区具有极其典型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特征,是中国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之一。通过构建“生态干扰变化-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生态成效变化”逻辑框架,运用时空对比分析方法,对青海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生态成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重要生态用地面积增长了0.1%、生态连通度降低了0.5%、植被覆盖度指数提升了10.1%、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提高了31.5%,土壤保持量增加了3.1%,固碳量增加了2.8%,表明工程实施以来,生态干扰增加,部分类型生态系统破碎化有所加剧,但总体生态系统格局相对稳定,生态系统质量和各生态功能均有提升,修复成效显现。研究结果对青海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能为未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先进经验,对科学指导中国更好地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保护修复
山水林田湖草工程
生态成效评估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大兴农场生态林生态恢复成效评估
2
作者
包崇林
刘曼红
+7 位作者
孟祥征
王金武
丁成
王广鑫
王海舟
袁业
米博轩
姚欣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83,114,共10页
为评估退耕还湿地生态林的生态恢复成效,以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大兴农场2017年退耕湿地生态林为研究区域,以种植的5种灌木林(竹柳、杞柳、垂爆109、短絮松江柳和紫穗槐)斑块样地为研究对象,围绕植被的生境质量、植物多样性、景观格局和水...
为评估退耕还湿地生态林的生态恢复成效,以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大兴农场2017年退耕湿地生态林为研究区域,以种植的5种灌木林(竹柳、杞柳、垂爆109、短絮松江柳和紫穗槐)斑块样地为研究对象,围绕植被的生境质量、植物多样性、景观格局和水文连通性等方面设置评价指标;应用等权重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为基础,建立综合评估模型,对退耕还湿生态林建设工程的生态恢复成效进行定量化评估(并根据生态恢复成效指数,将恢复状况分为5个等级)。结果表明:竹柳林样地、短絮松江柳样地、杞柳-垂爆109-紫穗槐样地的生态恢复成效指数分别为47.50、50.74、56.01。所有样地的生态恢复成效指数均位于第三级成效等级(40≤R_(EI)<60),生态恢复措施在短期内对生态系统质量的提升不显著,但不同区域间的具有显著差异,种植垂爆109、杞柳和紫穗槐区域优于竹柳林和短絮松江柳区域。大兴农场退耕湿地生态林经过7 a的恢复,已初步建立了生态功能较为完善的湿地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力河自然保护区
退耕湿地
生态
恢复
成效
评估
综合赋权法
综合
评估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成效评估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
6
3
作者
齐静
邓伟
+2 位作者
周渝
刘婷
罗旭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32-1540,共9页
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准线,是一项地位十分重要的国家生态保护战略。开展定期评估、建立考核机制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部分之一。目前,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已完成,如何精细化评估区、县(市)生态...
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准线,是一项地位十分重要的国家生态保护战略。开展定期评估、建立考核机制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部分之一。目前,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已完成,如何精细化评估区、县(市)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成效和工作落实情况,服务于各区、县(市)生态保护红线的监管和绩效考核,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重大需求之一。该研究依据国家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要求,充分考虑管理决策和地方适应性等因素,从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用地性质、生态功能、监管能力、地方化特征等角度,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核算、指标打分、综合指数等方法,构建了涵盖5大类、15小项的生态保护红线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论证。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案例应用显示,5年间,区域内生态保护成效处于轻度好转趋势,综合成效指数由100分增至105.2分;各大类指标指数除人类活动面积指标有所下降外,其他指标均处于不变或者趋于向好的状态,增长最为明显的为地方化特征指数,由10分增至14.5分。研究表明建立的生态保护红线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地方适应性,评估方法实现了结果的精细化、定量化,结果可为重庆市政府生态保护红线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提供有力科学支撑,为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补偿、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奖惩任免、责任追究等监管制度的建立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保护红线
生态
保护
成效
评估
生态
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
安全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成效评估
被引量:
11
1
作者
刘晓曼
王超
王燕
邹长新
侯鹏
机构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960-5973,共14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F1303403)。
文摘
生态成效作为判定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对加强工程总体布局和顶层设计、确保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青海省祁连山区具有极其典型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特征,是中国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之一。通过构建“生态干扰变化-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生态成效变化”逻辑框架,运用时空对比分析方法,对青海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生态成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重要生态用地面积增长了0.1%、生态连通度降低了0.5%、植被覆盖度指数提升了10.1%、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提高了31.5%,土壤保持量增加了3.1%,固碳量增加了2.8%,表明工程实施以来,生态干扰增加,部分类型生态系统破碎化有所加剧,但总体生态系统格局相对稳定,生态系统质量和各生态功能均有提升,修复成效显现。研究结果对青海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能为未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先进经验,对科学指导中国更好地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态
保护修复
山水林田湖草工程
生态成效评估
框架
Keywords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Mountain⁃Water⁃Forest⁃Cropland⁃Lake⁃Grass system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cascading framework
分类号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大兴农场生态林生态恢复成效评估
2
作者
包崇林
刘曼红
孟祥征
王金武
丁成
王广鑫
王海舟
袁业
米博轩
姚欣欣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出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83,114,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HFW220200040)。
文摘
为评估退耕还湿地生态林的生态恢复成效,以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大兴农场2017年退耕湿地生态林为研究区域,以种植的5种灌木林(竹柳、杞柳、垂爆109、短絮松江柳和紫穗槐)斑块样地为研究对象,围绕植被的生境质量、植物多样性、景观格局和水文连通性等方面设置评价指标;应用等权重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为基础,建立综合评估模型,对退耕还湿生态林建设工程的生态恢复成效进行定量化评估(并根据生态恢复成效指数,将恢复状况分为5个等级)。结果表明:竹柳林样地、短絮松江柳样地、杞柳-垂爆109-紫穗槐样地的生态恢复成效指数分别为47.50、50.74、56.01。所有样地的生态恢复成效指数均位于第三级成效等级(40≤R_(EI)<60),生态恢复措施在短期内对生态系统质量的提升不显著,但不同区域间的具有显著差异,种植垂爆109、杞柳和紫穗槐区域优于竹柳林和短絮松江柳区域。大兴农场退耕湿地生态林经过7 a的恢复,已初步建立了生态功能较为完善的湿地系统。
关键词
挠力河自然保护区
退耕湿地
生态
恢复
成效
评估
综合赋权法
综合
评估
模型
Keywords
Naoli River Nature Reserve
Reclaimed wetland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ffectiveness
Combined weighting metho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分类号
S792.1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93.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成效评估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
6
3
作者
齐静
邓伟
周渝
刘婷
罗旭
机构
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长江(重庆)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32-1540,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XSH015)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科技专项“成渝地区生态环境标准统一研究”。
文摘
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准线,是一项地位十分重要的国家生态保护战略。开展定期评估、建立考核机制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部分之一。目前,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已完成,如何精细化评估区、县(市)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成效和工作落实情况,服务于各区、县(市)生态保护红线的监管和绩效考核,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重大需求之一。该研究依据国家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要求,充分考虑管理决策和地方适应性等因素,从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用地性质、生态功能、监管能力、地方化特征等角度,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核算、指标打分、综合指数等方法,构建了涵盖5大类、15小项的生态保护红线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论证。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案例应用显示,5年间,区域内生态保护成效处于轻度好转趋势,综合成效指数由100分增至105.2分;各大类指标指数除人类活动面积指标有所下降外,其他指标均处于不变或者趋于向好的状态,增长最为明显的为地方化特征指数,由10分增至14.5分。研究表明建立的生态保护红线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地方适应性,评估方法实现了结果的精细化、定量化,结果可为重庆市政府生态保护红线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提供有力科学支撑,为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补偿、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奖惩任免、责任追究等监管制度的建立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生态
保护红线
生态
保护
成效
评估
生态
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
安全
重庆市
Keywords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redline
protection effectiveness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
ecological security
Chongqing
分类号
X3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海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成效评估
刘晓曼
王超
王燕
邹长新
侯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大兴农场生态林生态恢复成效评估
包崇林
刘曼红
孟祥征
王金武
丁成
王广鑫
王海舟
袁业
米博轩
姚欣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成效评估方法与应用
齐静
邓伟
周渝
刘婷
罗旭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