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生态新感性:生态批评与实践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庆卫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8,F0003,共11页
生态批评的发展一直被自身相对于现实生活的“异质性”所困扰,即生态批评传达的生态观念因与生活意识的隔膜而难以转化为实践态度,作为“客观知识”的生态观念尚未获得接纳和实践它的主观条件。这一异质性只有通过建构以生态和谐为核心... 生态批评的发展一直被自身相对于现实生活的“异质性”所困扰,即生态批评传达的生态观念因与生活意识的隔膜而难以转化为实践态度,作为“客观知识”的生态观念尚未获得接纳和实践它的主观条件。这一异质性只有通过建构以生态和谐为核心的主体感性能力才能消除,而感性重塑是涉及文化心理、生活惯习、实践场域和实践逻辑等一系列要素的系统性活动。塑造生态感性,意味着对生态主义思想中的客观主义知识观的修正,同时开启了生态实践主体的建构过程。倡导在日常生活和文学艺术领域中建构新型的生态感性,塑造拥有敏锐的生态感受力的人格主体,应该成为生态批评的核心任务;生态感性的建构是文学艺术和社会文化走向生态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生态批评通过改变主体精神世界来实现生态和谐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感性 生态批评 生态实践 生态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