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荒漠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人工植被推动下水分介导的系统响应、生态阈值与互馈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新国 刘春虹 +4 位作者 王磊 陈林 王兴 曲文杰 宋乃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4,共10页
荒漠草原(生态区)横贯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近二十年来,通过封育禁牧、退耕还林(草),植被覆盖显著改善,但是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依然不高。由于长期将荒漠草原单纯视作草原的一部分,对其生态系统过渡性、脆弱性和复杂... 荒漠草原(生态区)横贯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近二十年来,通过封育禁牧、退耕还林(草),植被覆盖显著改善,但是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依然不高。由于长期将荒漠草原单纯视作草原的一部分,对其生态系统过渡性、脆弱性和复杂性本质特征认识不足,造成了荒漠草原生态学研究与区域生态建设实践之间不同程度的脱节。在分析荒漠草原生态区未来在我国生态安全格局中突出的但是被一定程度上忽视的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了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指出了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以人工植被引入荒漠草原生态工程为案例,分析了人工植被驱动荒漠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的过程与机制,归纳了“植被-水文-土壤”互馈作用驱动生态系统层级响应模式,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生态恢复与重建 人工植被 生态互馈作用 生态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草原中南部退化羊草草地生态恢复与重建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生态特征 被引量:34
2
作者 吴东辉 胡克 殷秀琴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121-126,共6页
选取吉林省大安市姜家甸草场清塘羊草草地、三年生人工碱茅草地和一年生人工碱茅草地为研究样地,2002年分7月、8月和10月3次对样地野外采样。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4190只,分别隶属3门7纲16目18类。土壤动物群落间个体密度有一定的差异,鞘... 选取吉林省大安市姜家甸草场清塘羊草草地、三年生人工碱茅草地和一年生人工碱茅草地为研究样地,2002年分7月、8月和10月3次对样地野外采样。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4190只,分别隶属3门7纲16目18类。土壤动物群落间个体密度有一定的差异,鞘翅目在各生境中都有较高个体密度分布,显示其是该草原地带大型土壤动物的特征性类群。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垂直分布表聚程度群落间有较大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存在空间分异和明显季节间波动,人为水肥干预可以增加土壤动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DG多样性指数更适合表达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动物群落的差异,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能够指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生态恢复与重建 生物多样性 松嫩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陆河流域综合整治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 被引量:6
3
作者 高前兆 钱鞠 +2 位作者 高雅玉 王鹏 张钰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5,80,共8页
通过对我国西北内陆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水循环、水资源形成与消耗的特点,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水环境保护等问题分析,论述了开展内陆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近期典型流域治理恢复成效,提出内陆河流域综合整治的第二步生态... 通过对我国西北内陆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水循环、水资源形成与消耗的特点,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水环境保护等问题分析,论述了开展内陆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近期典型流域治理恢复成效,提出内陆河流域综合整治的第二步生态恢复目标。根据内陆河流域的治理实践,参照干旱区供水集水和保水技术,总结了改善下游绿洲水分生态平衡、控制中上游用水与保护河道水环境,防治河道水质盐化与农田排水再利用等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最后,为了实现流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提出了现阶段要加强水环境监测保护和生态补偿建设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 综合整治 水环境保护 内陆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石漠化山地生态恢复与重建中的造林技术探讨——以乡土树种山桐子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戴国富 谢世友 +1 位作者 刘芙蓉 王巨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70-775,共6页
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是中国严重的生态脆弱区之一,开展对石漠化的治理是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环境保护的当务之急。试验以重庆市岩溶石漠化山地为研究对象,依据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结合石漠化生态恢复治理中环境造林的原则... 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是中国严重的生态脆弱区之一,开展对石漠化的治理是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环境保护的当务之急。试验以重庆市岩溶石漠化山地为研究对象,依据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结合石漠化生态恢复治理中环境造林的原则与要求,选择生物学特性表现为适应性强、阳性速生、耐旱、耐贫瘠、适合在喀斯特石漠化山地生态恢复治理中种植的先锋植物山桐子为造林树种,具体介绍了山桐子在石漠化治理中的造林技术,从而为岩溶石漠化山地的植被恢复及生态重建提供造林经验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生态恢复与重建 山桐子 造林技术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变化特征及生态恢复与重建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普幸 李筱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4-77,共4页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是我国西部干旱区具有重要生态防护功能的绿洲,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作用下,绿洲生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通过分析绿洲水环境变化特征、植被演化特征和土地生态变化,提出了额济纳绿洲生态恢复和重建...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是我国西部干旱区具有重要生态防护功能的绿洲,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作用下,绿洲生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通过分析绿洲水环境变化特征、植被演化特征和土地生态变化,提出了额济纳绿洲生态恢复和重建对策,旨在提高绿洲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纳绿洲 生态环境 生态恢复与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南方雨雪冰冻灾区林业和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共3页
关键词 生态恢复与重建 国家林业局 冰冻 雨雪 南方 灾区 北京林业大学 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退化山区不同生态恢复与重建措施的土壤水分研究
7
作者 王月玲 张源润 +2 位作者 蔡进军 李生宝 蒋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1-214,217,共5页
通过示范区3年采集的水分数据,结合当地的降雨资料和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半干旱退化山区在不同生态恢复与重建措施下土壤水分的运行恢复机制。研究结果可为集蓄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培植和发展荒坡灌草植被,充分发挥区域灌草资源优势和... 通过示范区3年采集的水分数据,结合当地的降雨资料和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半干旱退化山区在不同生态恢复与重建措施下土壤水分的运行恢复机制。研究结果可为集蓄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培植和发展荒坡灌草植被,充分发挥区域灌草资源优势和植被的恢复建造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不同生态恢复与重建 半干旱退化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输入在高寒草甸生态恢复与重建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周学文 王岩 《甘肃林业》 2023年第6期42-43,共2页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大和海拔最高的高原,拥有丰富和广泛分布的高寒草甸,约35%的面积被高寒草甸占据,其主要植被类型是以冷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为主构成的高寒草甸。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许多珍稀濒危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大和海拔最高的高原,拥有丰富和广泛分布的高寒草甸,约35%的面积被高寒草甸占据,其主要植被类型是以冷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为主构成的高寒草甸。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许多珍稀濒危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由于其高海拔和常年低温的自然条件,使得高寒草甸对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极为敏感。在过去几十年中过度放牧、滥牧、滥垦滥挖、旅游等人为活动剧增,致使高寒草甸严重退化,草原退化会同时减少微生物数量、养分平衡失调、土壤肥力水平降低,草地生态功能严重受损,威胁到了我国的生态安全与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水平 草原退化 养分平衡 生态恢复与重建 高寒草甸 过度放牧 多年生草本植物 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问题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陶希东 赵鸿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6-108,共3页
黑河流域是河西走廊主要的内陆流域之一。本文在简要分析流域生态退化现象以及生态恢复与重建实质的基础上 ,讨论和提出了黑河流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基本思路和不同生态类型区生态优化的方向 。
关键词 黑河流域 生态恢复与重建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融资机制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10
作者 贾卓 李艳春 宋乃平 《陕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5期173-177,209,共6页
阐述了当前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融资渠道,即政府的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和国际资金。从经济学角度和生态重建的行为主体两个角度分析了宁夏地区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所出现的融资困难的原因。最后提... 阐述了当前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融资渠道,即政府的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和国际资金。从经济学角度和生态重建的行为主体两个角度分析了宁夏地区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所出现的融资困难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宁夏退化生态恢复与重建融资困难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回族自治区 生态恢复与重建 融资模式 融资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高寒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助力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 被引量:27
11
作者 张宪洲 王小丹 +3 位作者 高清竹 侯太平 沈振西 方江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083-7087,共5页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核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由于高、寒、旱的特点,西藏高寒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极易发生退化,治理难度大。草地退化和土地沙化治理一直是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此,国家在...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核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由于高、寒、旱的特点,西藏高寒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极易发生退化,治理难度大。草地退化和土地沙化治理一直是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此,国家在"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里启动了"西藏退化高寒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及示范(2016YFC0502000)"项目,旨在研究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和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针对西藏高原不同的退化区域,重点研发高寒退化草地恢复、沙化土地治理、生态产业及生态畜牧业发展等技术与模式,开展县域水平的集成示范,实现高寒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与适应性优化管理的目标,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草地退化 土地沙化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重点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课程在线教学实践探索
12
作者 康东伟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10期115-118,共4页
在线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该文以北京林业大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课程为例,分析在线教学的优缺点,从教学准备工作、创造师生交流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和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对课程进行在线教学实践探索,... 在线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该文以北京林业大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课程为例,分析在线教学的优缺点,从教学准备工作、创造师生交流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和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对课程进行在线教学实践探索,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在线教学,保证正常的教学进度,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精神饱满地进行课程学习。该文的在线教学方法可以为其他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在线教学 课程概况 教学实践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羊草草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生态特征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莉莉 胡克 +2 位作者 介冬梅 刘玉英 杨俊鹏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08-912,共5页
选取吉林省大安市姜家甸草场天然羊草草地、三年生人工碱茅草地和一年生人工碱茅草地为研究样地,于2002与2003年7月份两次对样地进行野外采样。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3130只,分别隶属2门5纲10目13类。通过对比研究表明:土壤动物群落间个体... 选取吉林省大安市姜家甸草场天然羊草草地、三年生人工碱茅草地和一年生人工碱茅草地为研究样地,于2002与2003年7月份两次对样地进行野外采样。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3130只,分别隶属2门5纲10目13类。通过对比研究表明:土壤动物群落间个体密度有一定的差异,鞘翅目在各生境中都有较高个体密度分布,显示其是该草原地带大型土壤动物的特征性类群,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垂直分布表聚程度群落间有较大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存在空间分异。认为水肥干预可以增加土壤动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DG多样性指数更适合表达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动物群落的差异,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能够指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生态恢复与重建 生物多样性 松嫩平原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雨雪冰冻灾后林业生态恢复的措施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昀 张聃 卢永聪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7-209,共3页
分析了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对植被和土壤生态系统等产生的影响,认为林木受灾、珍稀濒危植物和名木古树受损、动物栖息地破坏和土壤生态系统受损等雪灾引发的生态问题影响巨大而长远。探讨了灾后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措施:开展植被与生态... 分析了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对植被和土壤生态系统等产生的影响,认为林木受灾、珍稀濒危植物和名木古树受损、动物栖息地破坏和土壤生态系统受损等雪灾引发的生态问题影响巨大而长远。探讨了灾后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措施:开展植被与生态环境受损情况监测与调查,受损生境及土壤生态系统恢复,受损植物物种的恢复,受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恢复与完善,以及灾区可持续发展规划与防灾减灾对策制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雪冰冻灾害 林业生态 生态恢复与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动态 被引量:14
15
作者 向成华 刘洪英 何成元 《四川林业科技》 2003年第2期17-21,共5页
综述了恢复生态学的定义、理论基础、研究发展历史、研究概况,并分析讨论了恢复生态学研究发展趋势。
关键词 恢复生态 退化生态系统 生态恢复与重建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方法的小流域生态恢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凌美 张时煌 王辉民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28,共5页
利用中科院千烟洲生态试验站1983年、1990年、1997年和2002年4个时段、比例尺为1:2 000的土地利用图,气候、生物量以及农业等观测与统计调查资料,参考美国学者科斯坦萨(Costanza)等1994年对全球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时所采用的部... 利用中科院千烟洲生态试验站1983年、1990年、1997年和2002年4个时段、比例尺为1:2 000的土地利用图,气候、生物量以及农业等观测与统计调查资料,参考美国学者科斯坦萨(Costanza)等1994年对全球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时所采用的部分评价指标,应用ArcGIS及Matlab软件进行空间数据处理、计算、分析、插值,对该站所在的小流域进行了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结合上下限估计法,计算出该小流域建站初期(1983年)与建站20年后(2002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对比得出,该小流域生态恢复与重建效果明显,森林、农田、水体三大生态系统的7项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极大提升,该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ARCGIS MATLAB 生态恢复与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岸带生态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70
17
作者 韩路 王海珍 于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9-886,共8页
河岸带是河流—陆地生态系统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重要生态过渡区,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结构和服务功能,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在阐述河岸带结构与功能基础上,分析了河岸带的影响因素与其退化机制,... 河岸带是河流—陆地生态系统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重要生态过渡区,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结构和服务功能,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在阐述河岸带结构与功能基础上,分析了河岸带的影响因素与其退化机制,退化河岸带的生态恢复理论、基本原则、生态重建技术和发展方向。认为影响河岸带结构与功能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为水文与地貌过程、植被与人为干扰4个方面;识别影响河岸带生态系统的生物和物理作用过程及其退化成因是关键,指出了生态恢复应遵循的原则与宜采用的生态重建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岸带生态恢复应在景观或流域尺度上借助"3S"技术和多学科协作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不同层次开展研究,甄别生态退化的主导因素,采用植被重建与水文调控技术尽可能恢复与重建原有自然景观。从系统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提出河岸带生态学未来研究方向。建议今后应加强对河岸带生态系统结构、生态过程与功能及生态重建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合,建立能够预测河岸带结构与功能动态的数量模型和评价体系,为实现河岸带重建与高效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生态过渡区 结构与功能 干扰 生态恢复与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市生态安全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
18
作者 田静毅 耿世刚 +1 位作者 王立新 王继彬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6-128,共3页
介绍了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秦皇岛市森林退化、水土流失、海岸侵蚀、湿地丧失和生物多样性退化以及淡水资源缺乏等生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现状,阐述了秦皇岛市生态安全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对策和建议,为维护秦... 介绍了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秦皇岛市森林退化、水土流失、海岸侵蚀、湿地丧失和生物多样性退化以及淡水资源缺乏等生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现状,阐述了秦皇岛市生态安全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对策和建议,为维护秦皇岛市的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生态恢复与重建 可持续发展 秦皇岛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草对塔里木河上游灌区盐渍土的适应和改良效应初探 被引量:6
19
作者 宁虎森 吉小敏 +2 位作者 梁继业 卢筱莉 高明月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1-76,共6页
新疆南疆地区的农业系统一般是靠灌溉来维持的,以沙井子地区为例,长期的灌溉使得土地的次生盐渍化发生较为严重,成为制约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传统的洗盐压碱的方法虽然有效,但是耗水量大,且容易使土壤积聚大量盐分,一旦停止洗... 新疆南疆地区的农业系统一般是靠灌溉来维持的,以沙井子地区为例,长期的灌溉使得土地的次生盐渍化发生较为严重,成为制约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传统的洗盐压碱的方法虽然有效,但是耗水量大,且容易使土壤积聚大量盐分,一旦停止洗盐会造成大量土地由于盐分较重而无法恢复植被,易形成沙尘源。本研究用生物防治盐碱化方法进行试验,即选用抗(耐)盐的牧草——高冰草(Agropyron elongatum)和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在生荒地和盐碱地上种植,通过植物的耐盐、吸收盐碱和改善土壤结构而达到治理盐碱的目的。试验结果显示在研究区种植牧草,不仅可以降低土壤0~60 cm的含盐量,控制地下水位过快上升,还可增加土地的植被覆盖度,得到一定的牧草产量,可以有效地促进灌溉区盐渍化土地的生态治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盐渍化 牧草改良 植被覆盖度 生态恢复与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岩溶地区农业持续发展战略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Research Group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Karst Regions of China,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草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S1期32-42,共11页
我国岩溶地区存在许多发展经济的困难 ,如水土流失严重 ,石漠化加剧 ;人口过度增长 ,贫困面大 ;农耕土地质量差 ,农业生产水平低 ;半年干旱 ,地表水缺乏 ;地方交通不便 ,商品经济发展滞后 ;教育文化落后 ,科技普及困难等。同时也存在巨... 我国岩溶地区存在许多发展经济的困难 ,如水土流失严重 ,石漠化加剧 ;人口过度增长 ,贫困面大 ;农耕土地质量差 ,农业生产水平低 ;半年干旱 ,地表水缺乏 ;地方交通不便 ,商品经济发展滞后 ;教育文化落后 ,科技普及困难等。同时也存在巨大潜力 ,如水热资源、生物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以及地缘优势。在制订农业发展战略目标时 ,应坚持以下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大农业原则 ;以生态经济区域为依据、分类指导的原则 ;占有市场一定份额的大产业原则 ;国内和国际大交换原则 ;提高全民素质的大科技原则。为中国岩溶地区农业持续发展提出 5项重大建议 :加大对岩溶地区扶贫攻坚的支持力度 ,分类指导 ,着力解决特困地区、特困乡村和特困农户的脱贫问题 ;建立以林为主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示范工程 ;建立以草地畜牧业为主的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化示范工程 ;适当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支持岩溶山区支柱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将“岩溶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与对策研究”列入国家重点攻关研究项目和国家级农业发展综合示范工程项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发展 大农业 生态经济区 生态恢复与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