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确立生态思维方式 建设生态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讲话精神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森年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1,共7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构成。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重要内容。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包括思维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立生态思维方式至为关键。树立生态思维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构成。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重要内容。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包括思维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立生态思维方式至为关键。树立生态思维方式,需要不断对"人之能""人之需""人之责"进行审视和反思,对自然永存敬畏之心、对自己永存克制之心、对万物充满博爱之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思维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价值性”批判到“前提性”批判——哲学思维方式变革语境下的马克思生态思想 被引量:6
2
作者 胡建东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1,共10页
马克思以异化逻辑为叙事方式,从对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价值性”批判出发,经由实践观变革综合了思维与存在的抽象对立,超越了两极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并且,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现实,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造... 马克思以异化逻辑为叙事方式,从对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价值性”批判出发,经由实践观变革综合了思维与存在的抽象对立,超越了两极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并且,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现实,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最终,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性”批判成为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落脚点。“价值性”批判立足于人的基础存在方式——生产劳动,从价值层面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存在事实,而尚未深入到作为资本主义存在之“形式规定”的生产关系。“前提性”批判则直指存在本质,是在资本主义“存在悖论”的事实基础上,以“解剖学”的方式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进行深入考察,在本质层面真正开显了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社会历史根源。对生态危机由“价值性”到“前提性”的批判历程与实践观变革具有深度的理论关联——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科学化离不开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从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理论视角切入,不仅能够深化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解,而且能够科学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深层的思维逻辑与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观变革 哲学思维方式 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维方式及其价值指向 被引量:9
3
作者 王雨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6,共7页
马克思通过超越近代主体形而上学,创立"实践辩证法"和"生成论"、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生态哲学思维方式,使得他在分析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具有现实性、批判性和理想性内在统一的特点,从而与西方的"深绿&q... 马克思通过超越近代主体形而上学,创立"实践辩证法"和"生成论"、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生态哲学思维方式,使得他在分析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具有现实性、批判性和理想性内在统一的特点,从而与西方的"深绿""浅绿"思潮的生态文明理论割裂自然和历史的关系,抽象地考察人和自然的关系的做法区别开来。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生态文明理论重视对人类与自然之间实际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关系的分析,把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看作生态危机的根源,并强调只有实现制度变革和生态价值观的变革,生态危机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深绿”思潮 “浅绿”思潮 生态哲学思维方式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被引量:2
4
作者 孟溦蕾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36,共5页
基于生态文明的理念架构和基本视域,要促进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生态协调化;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要以经济内生增长路径为支撑,促进经济内在素质的积累提升和经济结构的绿色化调整,实现经济发展生态化;在... 基于生态文明的理念架构和基本视域,要促进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生态协调化;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要以经济内生增长路径为支撑,促进经济内在素质的积累提升和经济结构的绿色化调整,实现经济发展生态化;在生态文明理念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夯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观念基础,实现价值理念生态化;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人的发展,实现人的自然性存在和实践性存在的有机统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目标取向生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结构调整 生态发展理念 生态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牧文明:生存智慧及其生态维度研究评述 被引量:29
5
作者 包庆德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5-153,181,共9页
游牧文明作为人类多样性文明形态的重要构成,因其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有机整体性和内在关联性,遵循天人合一的整体主义原则,尊重生命的生态伦理规则,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准则,并以其"游而牧之"的生产方式、"逐水草而居&qu... 游牧文明作为人类多样性文明形态的重要构成,因其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有机整体性和内在关联性,遵循天人合一的整体主义原则,尊重生命的生态伦理规则,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准则,并以其"游而牧之"的生产方式、"逐水草而居"的生存方式、"肉体来自青草"的生活方式,而显现其厚重的生态文明意蕴和深层的生态哲学智慧。游牧文明在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及其互补,特别是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游牧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碰撞冲突和互补交融发展关系中精致地发挥了游牧草场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的独特优势,符合"生态位"原理。人类多样性文明的互补交融及其生态化,是人类通向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文明 生态智慧 游而牧之 逐水草而居 肉体来自青草 生态文明 生态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支配自然”向“敬畏自然”回归——对现代性价值体系和工业文明的反思 被引量:9
6
作者 王雨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16,共6页
现代性价值体系和启蒙理性把自然看作是一个遵循机械运动的被动客体,其价值在于满足人类的需要,进而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归结为以科学技术为中介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工具性关系。这种理念与资本相结合,形成了以追求经济无限增长和科学技术... 现代性价值体系和启蒙理性把自然看作是一个遵循机械运动的被动客体,其价值在于满足人类的需要,进而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归结为以科学技术为中介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工具性关系。这种理念与资本相结合,形成了以追求经济无限增长和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的社会进步观,从而导致了人自身的异化、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伴随着生态科学等自然科学的兴起,西方世界出现了反思现代性价值体系和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生态哲学思潮,其核心是反对现代性价值体系的主、客二分的哲学世界观、机械论的自然观,要求用有机论、整体论的思维把握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恢复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形成了生态哲学思维方式。虽然他们具有脱离人类社会历史抽象地看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缺陷,但他们的理论探索对于我们重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为基础,破除现代性价值体系和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所秉承的机械论的哲学世界观、自然观,物质主义的生存方式、幸福观,才能真正维系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并对反思当下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价值体系 社会进步观 生态哲学思潮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