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天山北坡地区景观生态格局变迁及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对策研究——以昌吉市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忠杰 吴岩 +1 位作者 刘宁京 刘小妹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100,共10页
以昌吉市为例研究了天山北坡地区景观生态格局的特征及其变迁情况,提出了"空间层次划定与目标分解—关键性生态空间区域识别—生态空间管制区域划定—基于生态空间划定的政策措施设计"的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技术路线,以此为指... 以昌吉市为例研究了天山北坡地区景观生态格局的特征及其变迁情况,提出了"空间层次划定与目标分解—关键性生态空间区域识别—生态空间管制区域划定—基于生态空间划定的政策措施设计"的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技术路线,以此为指导,以昌吉市为例对天山北坡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地区独特的"市域、绿洲区、中心城区"3个空间层次的城镇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生态空间管控策略。最终提出大尺度区域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编研的3个核心问题:空间尺度和层次、地域性特征、多学科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建设与保护 生态保护政策 天山北坡地区 “山地—绿洲—荒漠”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在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伟 董国栋 +1 位作者 张亚宁 冀宏斌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10期80-83,共4页
在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过程中,面临野外信息通信难、业务融合度低、数据资源难以共享、新兴技术融合利用率低等系列问题。本文将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与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研究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在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中发挥... 在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过程中,面临野外信息通信难、业务融合度低、数据资源难以共享、新兴技术融合利用率低等系列问题。本文将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与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研究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在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中发挥的作用,并基于作者团队开展的实际工程应用,确定北斗导航定位、短报文通信等特色服务可提升林业信息资源的互联共享能力,可为林业业务应用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 “互联网+” 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 北斗位置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书——《中国北方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
3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1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北方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 生态危机 生态经济学 自然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翁牛特旗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现状 被引量:2
4
作者 白红杰 王志军 +3 位作者 蔡曙光 那亚 鐔建国 金花 《草原与草业》 2018年第1期37-40,共4页
近年来,翁牛特旗加大草原保护建设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草原"三化"得到了有效的治理,退化沙化趋势得到有效缓解,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并向良性循环发展,草原保护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阐述了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 近年来,翁牛特旗加大草原保护建设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草原"三化"得到了有效的治理,退化沙化趋势得到有效缓解,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并向良性循环发展,草原保护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阐述了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牛特旗 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 取得的成效与存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牢记嘱托再出发 生态文明结硕果
5
作者 谭靖然 《内蒙古林业》 2021年第3期23-25,共3页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赤峰市马鞍山林场,现场听取了赤峰市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汇报,并与林场职工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总书记对赤峰市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的关注,对全市人民是巨大的鼓舞,更是有力的鞭策,对赤峰市进一步做好生态...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赤峰市马鞍山林场,现场听取了赤峰市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汇报,并与林场职工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总书记对赤峰市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的关注,对全市人民是巨大的鼓舞,更是有力的鞭策,对赤峰市进一步做好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2020年,全市林草系统始终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场职工 生态文明 工作汇报 系统治理 赤峰市 生态建设与保护 高质量发展 马鞍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黑土区坡耕地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何舢 韩少杰 +3 位作者 王丹彤 张扬 付玉 陈祥伟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1,共7页
以典型黑土区3种地貌类型区(漫川漫岗区、丘陵漫岗区、平原低地区)坡耕地不同坡位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总有机碳、高活性有机碳、中活性有机碳和低活性有机碳等指标,分析黑土区坡耕地不同坡位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特征,... 以典型黑土区3种地貌类型区(漫川漫岗区、丘陵漫岗区、平原低地区)坡耕地不同坡位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总有机碳、高活性有机碳、中活性有机碳和低活性有机碳等指标,分析黑土区坡耕地不同坡位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特征,探究不同地貌类型区坡耕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坡耕地各坡位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26.57~38.61 g/kg,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1.85~5.67 g/kg。3种地貌类型区坡耕地不同坡位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不同。漫川漫岗区总有机碳、中活性有机碳和低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均表现为坡上和坡中显著大于坡下、坡上和坡中无显著差异;高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则以坡中最高坡下最低,且不同坡位之间高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丘陵漫岗区不同坡位土壤总有机碳和低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并表现为坡下显著大于坡上、坡上显著大于坡中;高活性有机碳和中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则呈现坡上和坡下显著大于坡中、坡上和坡下无显著差异。平原低地区总有机碳及3种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在各坡位间的差异均为未达显著水平。不同地貌间典型黑土区坡耕地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规律有所差异,漫川漫岗区和丘陵漫岗区坡耕地土壤有机碳活性最差的坡位分别是坡下和坡中,而平原低地区不同坡位间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为黑土坡耕地生态建设与保护技术的针对性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黑土区 坡耕地 生态建设与保护 土壤总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