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气候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空间异质性及其驱动因素——以川滇-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带为例
被引量:
13
1
作者
殷允可
李昊瑞
+2 位作者
张铭
王良杰
姜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厘清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的驱动因素对实现生态系统高效管理至关重要。然而,在不同气候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在空间上如何变化及其驱动机制是否一致,尚不清楚。以川滇-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带为例,基于InVEST模型、CASA模型评估生态系统...
厘清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的驱动因素对实现生态系统高效管理至关重要。然而,在不同气候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在空间上如何变化及其驱动机制是否一致,尚不清楚。以川滇-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带为例,基于InVEST模型、CASA模型评估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特征,采用RMSE量化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不同气候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驱动机制,以期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如下:(1)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在不同气候区存在明显差异,WY整体由东北向西南呈递减趋势,NPP和SC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2)WY∩NPP的权衡最高值在中温带为0.317,最低值在高原气候区为0.181。WY∩SC在不同气候区RMSE变化幅度较小,由南向北呈现递减趋势;中亚热带气候区WY∩SC的权衡程度最高,为0.295,南温带的权衡程度最低,为0.229。NPP∩SC的RMSE差值最小,仅有0.064,高原气候区权衡程度略低于温带和亚热带。(3)在不同气候区自然因素对权衡关系作用显著高于社会因素,但在人口密集区,人为活动可以部分突破自然因素的约束,使其对权衡的影响有所提升。因此,在制定不同气候区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的针对性措施时,应考虑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空间特征和驱动因素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系统服务
权衡
川滇-黄土高原
生态屏障带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土地利用的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带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
14
2
作者
李潇然
李阳兵
韩芳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4期188-194,2,共7页
[目的]揭示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带生态风险,为库区生态风险评估及土地利用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遥感影像数据,运用RS与GIS技术,计算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性指数,同时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划分高程/坡度带定量评价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带...
[目的]揭示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带生态风险,为库区生态风险评估及土地利用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遥感影像数据,运用RS与GIS技术,计算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性指数,同时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划分高程/坡度带定量评价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带的生态风险情况,划分生态风险等级,并对生态风险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较低生态风险区占比例最大,为36.77%,高生态风险区及较高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沿长江两岸建设用地及耕地较为集中的区域,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性指数随高程增高逐渐变大,随坡度增大逐渐减小,研究区生态风险空间自相关分析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局部自相关性。[结论]研究区内生态风险总体呈现较低值,沿江高值区需对土地利用进行重点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屏障带
生态
风险评价
土地利用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重要性—敏感性—景观特征”的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带生态空间网络构建
被引量:
8
3
作者
刘泓君
牛腾
+3 位作者
于强
马骏
杨林哲
苏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3-111,共9页
[目的]分析生态空间网络结构与土壤保持量的关系,为提升黄土高原屏障区生态系统服务提供对策与建议。[方法]本研究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景观稳定性三方面,识别生态源地,构建生态空间网络,并分析生态空间网络拓扑结构与土...
[目的]分析生态空间网络结构与土壤保持量的关系,为提升黄土高原屏障区生态系统服务提供对策与建议。[方法]本研究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景观稳定性三方面,识别生态源地,构建生态空间网络,并分析生态空间网络拓扑结构与土壤保持量的关系。[结果](1)西南秦岭一带水源涵养量高,吕梁山脉西侧—黄龙山东侧及子午岭西侧的区县土壤保持量低,秦岭及子午岭主脊东侧生物多样性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较敏感,区域整体景观格局较稳定。(2)生态源地总面积为46 245 km^(2),占全区的38.8%;生态廊道共125条,共长9 071.40 km。(3)生态节点共142个,源地节点的度与土壤保持量呈正相关。[结论]基于“重要性—敏感性—景观特征”构建的生态空间网络准确可行,应重点加强对薄弱节点及度值较低的源地节点的建设,使生态用地的土壤保持服务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生态屏障带
生态
重要性
生态
敏感性
生态
空间网络
土壤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气候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空间异质性及其驱动因素——以川滇-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带为例
被引量:
13
1
作者
殷允可
李昊瑞
张铭
王良杰
姜姜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省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05073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209)。
文摘
厘清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的驱动因素对实现生态系统高效管理至关重要。然而,在不同气候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在空间上如何变化及其驱动机制是否一致,尚不清楚。以川滇-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带为例,基于InVEST模型、CASA模型评估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特征,采用RMSE量化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不同气候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驱动机制,以期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如下:(1)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在不同气候区存在明显差异,WY整体由东北向西南呈递减趋势,NPP和SC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2)WY∩NPP的权衡最高值在中温带为0.317,最低值在高原气候区为0.181。WY∩SC在不同气候区RMSE变化幅度较小,由南向北呈现递减趋势;中亚热带气候区WY∩SC的权衡程度最高,为0.295,南温带的权衡程度最低,为0.229。NPP∩SC的RMSE差值最小,仅有0.064,高原气候区权衡程度略低于温带和亚热带。(3)在不同气候区自然因素对权衡关系作用显著高于社会因素,但在人口密集区,人为活动可以部分突破自然因素的约束,使其对权衡的影响有所提升。因此,在制定不同气候区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的针对性措施时,应考虑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空间特征和驱动因素的差异性。
关键词
生态
系统服务
权衡
川滇-黄土高原
生态屏障带
驱动因素
Keywords
ecosystem services
trade-offs
Sichuan-Yunnan-Loess Plateau Ecological Barrier Zone
driving factors
分类号
Q94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土地利用的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带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
14
2
作者
李潇然
李阳兵
韩芳芳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4期188-194,2,共7页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示范"(2012ZX07104-003)
文摘
[目的]揭示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带生态风险,为库区生态风险评估及土地利用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遥感影像数据,运用RS与GIS技术,计算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性指数,同时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划分高程/坡度带定量评价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带的生态风险情况,划分生态风险等级,并对生态风险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较低生态风险区占比例最大,为36.77%,高生态风险区及较高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沿长江两岸建设用地及耕地较为集中的区域,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性指数随高程增高逐渐变大,随坡度增大逐渐减小,研究区生态风险空间自相关分析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局部自相关性。[结论]研究区内生态风险总体呈现较低值,沿江高值区需对土地利用进行重点优化。
关键词
生态屏障带
生态
风险评价
土地利用
三峡库区
Keywords
ecological barrier belt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land use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F30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重要性—敏感性—景观特征”的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带生态空间网络构建
被引量:
8
3
作者
刘泓君
牛腾
于强
马骏
杨林哲
苏凯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精准林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广西大学林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3-111,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植被恢复格局对防风固沙生态屏障效应的影响机制研究”(42001211)。
文摘
[目的]分析生态空间网络结构与土壤保持量的关系,为提升黄土高原屏障区生态系统服务提供对策与建议。[方法]本研究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景观稳定性三方面,识别生态源地,构建生态空间网络,并分析生态空间网络拓扑结构与土壤保持量的关系。[结果](1)西南秦岭一带水源涵养量高,吕梁山脉西侧—黄龙山东侧及子午岭西侧的区县土壤保持量低,秦岭及子午岭主脊东侧生物多样性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较敏感,区域整体景观格局较稳定。(2)生态源地总面积为46 245 km^(2),占全区的38.8%;生态廊道共125条,共长9 071.40 km。(3)生态节点共142个,源地节点的度与土壤保持量呈正相关。[结论]基于“重要性—敏感性—景观特征”构建的生态空间网络准确可行,应重点加强对薄弱节点及度值较低的源地节点的建设,使生态用地的土壤保持服务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生态屏障带
生态
重要性
生态
敏感性
生态
空间网络
土壤保持
Keywords
ecological barrier zone of Loess Plateau
ecological importance
ecological sensitivity
ecological space network
soil conservation
分类号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气候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空间异质性及其驱动因素——以川滇-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带为例
殷允可
李昊瑞
张铭
王良杰
姜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土地利用的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带生态风险评价
李潇然
李阳兵
韩芳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重要性—敏感性—景观特征”的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带生态空间网络构建
刘泓君
牛腾
于强
马骏
杨林哲
苏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