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雨洪管理实践需要生态实践智慧的引导 被引量:42
1
作者 颜文涛 王云才 象伟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4926-4928,共3页
生态实践智慧是人类(个人、人群乃至社会)在对人与自然互利共生关系深刻感悟的基础上、成功从事生态实践的能力,是一种选择"正确的"生态知识成功进行"为善的"生态实践的能力。生态知识只有通过成功的生态实践,才可... 生态实践智慧是人类(个人、人群乃至社会)在对人与自然互利共生关系深刻感悟的基础上、成功从事生态实践的能力,是一种选择"正确的"生态知识成功进行"为善的"生态实践的能力。生态知识只有通过成功的生态实践,才可能转化为生态实践智慧。生态实践智慧通过巧妙连接各类生态知识与整体实践行动,不仅自古以来就引导着人类应对雨洪管理实践,还成就了众多造福万代的雨洪管理工程。在当下我国城市雨洪管理的实践中,它应该而且能够继续成为有效的引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智慧 雨洪 生态知识 生态实践 管理工程 人与自然 互利共生 生态智慧 为善 刘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传统村落的古代生态实践智慧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22
2
作者 赵宏宇 解文龙 +1 位作者 卢端芳 杨波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7期20-24,共5页
传统村落是我国仅存不多的古代生态实践智慧的鲜活载体,其中所蕴含的朴素而可持续的生态智慧哲学观对我国现代城市规划领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在对我国黄土高原、黄淮海、东北、甘新、珠三角、长三角等地40余个传统村落进行深入调... 传统村落是我国仅存不多的古代生态实践智慧的鲜活载体,其中所蕴含的朴素而可持续的生态智慧哲学观对我国现代城市规划领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在对我国黄土高原、黄淮海、东北、甘新、珠三角、长三角等地40余个传统村落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三个思考:为什么从北方传统村落视角思考中国古代生态实践智慧?我国北方传统村落中生态实践智慧的核心特点是什么?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对其进行挖掘和研究?并最终提出三个关键启示: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挖掘应重点关注传统村落;中国古代城乡营建中可持续思想的核心是"低维护成本";中国传统村落的生态实践智慧是实现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输出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智慧 生态实践 传统村落 古代营建知识体系 海绵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与自然系统的有机统一--江西渼陂古村的生态实践智慧启示 被引量:18
3
作者 许冬梅 王忙忙 王云才 《南方建筑》 2017年第6期111-115,共5页
文章选取有"庐陵文化第一村"美誉的江西传统村落之渼陂古村为例,重点剖析了基于传统生态智慧引导下的渼陂古村人工与自然完美融合的理水系统。从村落与外围水系的整体布局、村落内部的排蓄系统和建筑庭院内部的排水系统这三... 文章选取有"庐陵文化第一村"美誉的江西传统村落之渼陂古村为例,重点剖析了基于传统生态智慧引导下的渼陂古村人工与自然完美融合的理水系统。从村落与外围水系的整体布局、村落内部的排蓄系统和建筑庭院内部的排水系统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渼陂古村理水生态智慧的流程与框架,探究中国传统村落理水系统背后蕴含的智慧和经验,提取值得当代人学习和实践的思路和方法,为当前特色村镇建设过程中妥善处理防洪排涝、生态环境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渼陂古村 生态实践智慧 理水系统 过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春哈尼族“阿倮欧滨”祭祀的生态实践——兼谈哈尼族传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被引量:7
4
作者 黄龙光 白永芳 玉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106-111,共6页
绿春县城一带13个村落延续了700多年的"阿倮欧滨"祭祀,不仅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可贵传承,更是哈尼族生态保护的典范实践。表层意义上,"阿倮欧滨"联合祭祀不断强化着祭祀圈13个村落的地缘联系,以及母寨"窝拖布玛... 绿春县城一带13个村落延续了700多年的"阿倮欧滨"祭祀,不仅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可贵传承,更是哈尼族生态保护的典范实践。表层意义上,"阿倮欧滨"联合祭祀不断强化着祭祀圈13个村落的地缘联系,以及母寨"窝拖布玛"在其中的神圣地位;深层意义上,联合祭祀是对红河南岸哈尼族地区至关重要的水源地"阿倮欧滨"及其周围林地的持续有效保护。"阿倮欧滨"祭祀作为绿春哈尼族传统文化深层内核机制,持续不断地发挥着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倮欧滨 生态实践 文化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翰·莱尔的人文生态实践智慧对图式语言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云才 汪洁琼 象伟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1-45,共5页
从麦克哈格(Ian Mc Harg)"设计结合自然"到约翰·莱尔(John Lyle)"人文生态系统设计",都是运用科学知识与经验,挖掘"人地关系"的本质内涵,建立科学的实现路径,将复杂的生态关系通过实践整合建立起来... 从麦克哈格(Ian Mc Harg)"设计结合自然"到约翰·莱尔(John Lyle)"人文生态系统设计",都是运用科学知识与经验,挖掘"人地关系"的本质内涵,建立科学的实现路径,将复杂的生态关系通过实践整合建立起来的生态实践智慧。约翰·莱尔"人文生态系统设计"是对麦克哈格"适宜性设计体系"的发展。他以场所场地具有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有机融合的整体生态系统为核心,建立起了尺度等级、过程机制和生态秩序三大空间生态核心思想,揭示了风景园林空间所具有的人文生态系统整体特征、内在机理和具体表象等特征。图式语言以空间单元为基本语汇,取代了要素为基本构成的景观空间的刻画方式,研究和描述空间单元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尺度、过程和秩序)、功能和绩效,形成了独特的揭示景观空间规律和机理的理论与方法。约翰·莱尔的人文生态智慧为图式语言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约翰·莱尔 生态实践智慧 人文生态系统 图式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态自发”到“生态利益自觉”——农村精英的生态实践及其社会效应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44,共6页
农村精英在生态农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涂河蟹生态产业发展表明,农村精英的生态实践经历了从"生态自发"到"生态利益自觉"的形成过程:通过对既有粗放型养殖模式的反思和不同养殖模式的比较,他们最初具有... 农村精英在生态农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涂河蟹生态产业发展表明,农村精英的生态实践经历了从"生态自发"到"生态利益自觉"的形成过程:通过对既有粗放型养殖模式的反思和不同养殖模式的比较,他们最初具有了生态自发意识,而后在一定的"环境—社会"系统内形成了生态利益自觉理念。当生态利益自觉成为普遍性的社会行为时,从自下而上的抵制污染产业到自上而下的预防污染都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机制。在当前生态系统遭遇严重破坏的背景下,农村精英的生态实践及其社会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精英 生态自发 生态利益自觉 生态实践 社会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古代都江堰灌区看本土人居生态实践思想--兼论对生态文明时代城乡规划的启发 被引量:9
7
作者 袁琳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3-71,共9页
当代生态文明的发展为数千年积累的中国本土人居生态实践思想的再认识与再利用带来了难得的外部条件,这些思想可以解释中国历史上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实践模式,也可启发当代城乡规划的发展,促使人们沿着某些思路更好地应对当前的难... 当代生态文明的发展为数千年积累的中国本土人居生态实践思想的再认识与再利用带来了难得的外部条件,这些思想可以解释中国历史上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实践模式,也可启发当代城乡规划的发展,促使人们沿着某些思路更好地应对当前的难题。本文结合都江堰灌区这一典型范例,从洪水灾害与区域格局、人工水系统与社会系统、山水环境与城乡人居等三对代表“天人关系”的实践范畴剖析了都江堰灌区人居生态实践特征与思想要旨,进一步阐释了中国本土人居生态实践的思想基础;认为生态文明时代城乡规划的作用和定位需要发展,要关注人与自然共同作用的生命共同体,要成为引导地区人与自然长期调适的有力工具,要能对多种关键生态问题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生态实践思想 古代都江堰灌区 生命观 天人关系 城乡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思维普适化与生态实践本土化的辩证统一 被引量:1
8
作者 崔永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共5页
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演进不是预成过程而是生成过程,不同文明形态之间不是前后排列和新旧更迭的单一线性关系,而是新旧扬弃和彼此包容的交互并存关系。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过失在于对农耕文明的绝对排斥,它在迫使农业经济边缘化的过程中,... 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演进不是预成过程而是生成过程,不同文明形态之间不是前后排列和新旧更迭的单一线性关系,而是新旧扬弃和彼此包容的交互并存关系。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过失在于对农耕文明的绝对排斥,它在迫使农业经济边缘化的过程中,导致了反生态、反人道和发展不可持续的全球生态危机。生态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内涵厚重、兼容性强的高级文明形态,它将扬弃、吸纳、兼容和超越以往所有文明形态,实现生态思维普适化与生态实践本土化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思维普适化 生态实践本土化 辩证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魅力的巴斯德范式VS.盛行的玻尔范式--谁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中更具生态实践智慧的研究范式? 被引量:6
9
作者 象伟宁 王涛 汪辉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7期1-6,19,共7页
20年来的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简称ES)研究的文献回溯表明,ES研究一直以来存在以下问题:ES学者们很少致力于在实践中运用新的知识。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提出了舍恩-司托克斯模型,并以此模型来审视这一领域过往ES学者的研究立... 20年来的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简称ES)研究的文献回溯表明,ES研究一直以来存在以下问题:ES学者们很少致力于在实践中运用新的知识。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提出了舍恩-司托克斯模型,并以此模型来审视这一领域过往ES学者的研究立场,发现上述问题正是由于玻尔范式的盛行而引起。因此,对于ES学者们而言,想要突破眼下的研究现状,可以站在全新的研究立场上选择一个截然不同的研究角色——做巴斯德范式下的实践学者。巴斯德范式作为玻尔范式的替代性选项更具生态实践智慧,ES学者完全可以效法麦克哈格这类实践学者展开研究,创造真正实用、能用、管用的新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 巴斯德范式 玻尔范式 生态实践智慧 实践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化传统葡萄园的生态实践智慧探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梦芸 林广思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3-38,共6页
农业系统作为人类在与自然协同进化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与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是生态实践智慧研究的重要对象。然而全球唯一的城市农业遗产--宣化传统葡萄园,囿于现有研究大多停留于客观属性的描述层面,尚未揭示在客观属性背后,传统... 农业系统作为人类在与自然协同进化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与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是生态实践智慧研究的重要对象。然而全球唯一的城市农业遗产--宣化传统葡萄园,囿于现有研究大多停留于客观属性的描述层面,尚未揭示在客观属性背后,传统葡萄园作为人与自然相作用的文化景观所蕴含的机理,故不能全面揭示其延续千年的原因。因此,采用文献回顾、田野调研和定性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场地选址、种植方式、空间布局和生境结构4个方面切入,总结作为半干旱地区的庭园农业,宣化传统葡萄园经久不衰的生态实践智慧在于"因地制宜"与"协同共生"2个方面。最后指出宣化葡萄园所蕴含的生态实践智慧,对于其他环境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而言,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创造适宜的耕作方式,并且通过协调"三生"关系,以集约高效的方式应对不利的人居环境,从而构建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景观 农业文化遗产 城市农业 生态实践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TP的校园生态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艺芳 李莉 +3 位作者 杨黎黎 王菁菁 李殊婷 金理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2-209,共8页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作为高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创新型、研究型、综合型学生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风景园林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针对目前教学现状存在实践...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作为高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创新型、研究型、综合型学生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风景园林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针对目前教学现状存在实践课时分配少、理论知识传授有限及教学缺乏连续性的问题,以"校园生态实践教学"为例,提出了基于SRTP的生态实践教学设计思路,介绍了实施情况及成果评价。实践表明,该方式不仅解决了传统生态相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自主研究、探索创新思维的培养等多方面都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校园生态实践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水成和”:傣族水文化与生态实践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太琼娥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1年第6期139-145,156,共8页
傣族林-水-田-谷-人-林的生态循环观念,具有生态和谐性,规约了他们稻作农业的生态实践。傣族用竹筒计水器按需分水,灌溉农田,体现了统筹兼顾与公平公正的生态伦理,在惜水和节水中,形成了低碳高效的生态实践效应。傣族水循环观念与涉水... 傣族林-水-田-谷-人-林的生态循环观念,具有生态和谐性,规约了他们稻作农业的生态实践。傣族用竹筒计水器按需分水,灌溉农田,体现了统筹兼顾与公平公正的生态伦理,在惜水和节水中,形成了低碳高效的生态实践效应。傣族水循环观念与涉水祭祀的回向观念结合,在生态真理和宗教伦理的一致中,客观上保护了水生态,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傣族涉水的文旅节庆,传承了水文化和传统农业的生态实践经验,促进了族内和族际的生态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水文化 生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实践智慧与生活方式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1
13
作者 路强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104,共6页
生态文明的提出意味着一种全新文明理念的萌发,它要求人类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自身的生活方式与价值理念。生态实践智慧就是这一新文明形态下人类理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实践智慧的现实运作结果。它不是在原有的理念中简单加入一个... 生态文明的提出意味着一种全新文明理念的萌发,它要求人类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自身的生活方式与价值理念。生态实践智慧就是这一新文明形态下人类理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实践智慧的现实运作结果。它不是在原有的理念中简单加入一个生态维度,而是一种全新的生活之道。因而可以说,生态实践智慧让人们对生活的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与判断,使得生活内容更为多元与丰富,进而会形成一种可持续的、和谐的,且回归人本真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智慧 生态实践智慧 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中国”新时代释义下中俄界江生态旅游价值实现——基于马克思生态实践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东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58-61,共4页
生态旅游是一种集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态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形式。"美丽中国"新时代背景下,基于马克思生态实践理论的视角观照中俄界江地区旅游资源的总体表征和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为中俄界江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是一种集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态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形式。"美丽中国"新时代背景下,基于马克思生态实践理论的视角观照中俄界江地区旅游资源的总体表征和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为中俄界江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实施性策略,力促中俄界江生态旅游的价值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生态实践理论 中俄界江 生态旅游 价值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笔记”青少年生态实践创新活动初探 被引量:4
15
作者 严晶晶 《生物学教学》 2013年第9期52-54,共3页
“自然笔记”是青少年生态实践活动的一项创新模式,通过“自然笔记”活动,有效地激发青少年走近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提高保护自然的生态道德意识。
关键词 “自然笔记” 青少年 生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英语专业生态素养教育的实践研究
16
作者 祁文锦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56-60,共5页
生态素养教育作为促进生态文明社会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高校全面推行生态素养教育肩负着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素养的建设者和传播者的重任。高校英语专业生态素养教育存在英语专业课程中缺乏对生态素养... 生态素养教育作为促进生态文明社会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高校全面推行生态素养教育肩负着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素养的建设者和传播者的重任。高校英语专业生态素养教育存在英语专业课程中缺乏对生态素养的渗透、教师的生态素养教育理念缺乏、学生在生态实践过程中存在知行不一现象、生态素养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高校英语专业生态素养教育改进策略可以是:在课程内容中有效渗透生态素养教育,打造教研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引领学生实现生态实践转化,健全英语专业生态素养教育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英语专业 生态素养教育 师资队伍 生态实践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生态新感性:生态批评与实践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庆卫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8,F0003,共11页
生态批评的发展一直被自身相对于现实生活的“异质性”所困扰,即生态批评传达的生态观念因与生活意识的隔膜而难以转化为实践态度,作为“客观知识”的生态观念尚未获得接纳和实践它的主观条件。这一异质性只有通过建构以生态和谐为核心... 生态批评的发展一直被自身相对于现实生活的“异质性”所困扰,即生态批评传达的生态观念因与生活意识的隔膜而难以转化为实践态度,作为“客观知识”的生态观念尚未获得接纳和实践它的主观条件。这一异质性只有通过建构以生态和谐为核心的主体感性能力才能消除,而感性重塑是涉及文化心理、生活惯习、实践场域和实践逻辑等一系列要素的系统性活动。塑造生态感性,意味着对生态主义思想中的客观主义知识观的修正,同时开启了生态实践主体的建构过程。倡导在日常生活和文学艺术领域中建构新型的生态感性,塑造拥有敏锐的生态感受力的人格主体,应该成为生态批评的核心任务;生态感性的建构是文学艺术和社会文化走向生态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生态批评通过改变主体精神世界来实现生态和谐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感性 生态批评 生态实践 生态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蒙昧与生态智慧嬗变--长春市城市生态规划思想演绎及实践解读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宏宇 韩超 解文龙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年第6期59-65,共7页
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学界公认的传入我国的时间大概为20世纪80年代,而经过深入挖掘,长春作为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中唯一一个寒冷地区的城市,在20世纪30代初即在东西方营城思想的共同引导下进行了城市尺度的生态规划及生态... 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学界公认的传入我国的时间大概为20世纪80年代,而经过深入挖掘,长春作为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中唯一一个寒冷地区的城市,在20世纪30代初即在东西方营城思想的共同引导下进行了城市尺度的生态规划及生态实践探索,是我国罕有的较早运用生态规划思想及生态智慧观建设实施的城市,将我国城市开展生态规划实践的时间向前推进了近半个世纪,为我国生态城市理论方法系统的完善提供了有力证据。通过对长春市经典的、已实施建设的"流绿空间"体系的提炼,也为我国城市生态规划实践研究提供一个典型的、鲜活的范式及城市案例。且在对长春市近百年来城市发展演进史的回顾基础上,从生态规划思想中的生态智慧与生态蒙昧嬗变进行解译,通过与同时期、同级别和同类型城市的生态空间特征进行差异性对比,剖析10余个历史时期长春生态实践历程中生态规划思想内核的特点及其变化,对长春市生态规划思想内核萌芽、波动和复兴的嬗变进行解读,能够为未来其他城市的城市双修提供新的生态智慧范式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智慧 生态实践 生态规划 长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环境伦理的视角看生态智慧引导下的城市雨洪管理实践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4935-4937,共3页
以环境伦理为视角探讨生态智慧和水生态治理。介绍了环境伦理在西方的产生历史和对西方生态实践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分析西方以内在价值或权利为核心所建立的环境伦理理论的思维范式;从"恋地情结"出发探讨中国哲学文化熏陶下... 以环境伦理为视角探讨生态智慧和水生态治理。介绍了环境伦理在西方的产生历史和对西方生态实践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分析西方以内在价值或权利为核心所建立的环境伦理理论的思维范式;从"恋地情结"出发探讨中国哲学文化熏陶下的心理,并指出这种价值层面的探讨对中国当前生态实践的意义;对"恋地情结"的本质进行分析,指出恋地情结是在俗世中而又超越世俗的哲学文化心理,是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的审美栖居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伦理 生态智慧 恋地情结 生态实践 雨洪 内在价值 中国哲学 生态治理 文化熏陶 价值层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选择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亚红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0-83,共4页
实现"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而体系构建的全方位与整体性、系统性与衔接性、层级性与协调性、创新性与传承性是当前制度建设要解决的四个主要问题;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组... 实现"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而体系构建的全方位与整体性、系统性与衔接性、层级性与协调性、创新性与传承性是当前制度建设要解决的四个主要问题;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个人三位一体的社会生态实践是其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制度体系 生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