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胡桃楸天然次生林凋落物分解的生态学过程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孙晓辉
-
机构
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
-
出处
《防护林科技》
2015年第5期9-11,15,共4页
-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202008-001)
-
文摘
采用定时定位采集与监测的方法,对辽东山区胡桃楸天然次生林凋落物分解的生态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桃楸天然次生林凋落物中叶的干物质量比重最大,枝次之,花和果比重较小;凋落物叶中C/N越低,氮元素含量越高,凋落物分解得越快,C/N与凋落物分解速率呈负相关关系;5—9月凋落物干物质平均失重率为17.28%,其中5月失重率最低,为9.73%,随后的6—8月失重率逐月增加,8月失重率最高,为22.37%,9月失重率略有降低,为20.17%;凋落物分解速率与降水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和凋落物自然含水率都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主要环境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显著性分析表明,降水量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导因子,凋落物自然含水率的影响次之。
-
关键词
胡桃楸
天然次生林
凋落物
分解
C/N
失重率
生态学过程
-
Keywords
Juglans mandshurica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
litter
decomposition
C/N
weight loss rate
ecological process
-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 2
-
-
作者
刘彬
杨万勤
吴福忠
-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4476-4483,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1702
30471378)
+2 种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7-0592)
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C01A11)
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基金(07ZQ026-022)
-
文摘
亚高山森林是以冷、云杉属为建群种或优势种的暗针叶林为主体的森林植被。亚高山森林在庇护邻近脆弱生态系统、保育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碳吸存和指示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其多样化的植被和土壤组合为研究生态系统过程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室。亚高山森林的群落演替与更新、生物多样性保育、水文生态过程、生物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亚高山森林生态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有关全球变化条件下的亚高山森林土壤生物多样性和冬季生态学过程等研究明显不足。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冬季生态学过程、极端灾害事件对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亚高山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育机制、亚高山森林土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过程的耦合机制等可能是未来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
-
关键词
亚高山森林
生态系统过程
冬季生态学过程
-
Keywords
subalpine forest
ecosystem processes
winter ecological processes
-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林冠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国际学术研讨会通知
- 3
-
-
-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I0001-I0001,共1页
-
文摘
林冠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功能维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林冠的研究也是森林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林冠生态学过程在空间和功能上表现出来的独特性,以致于有人称之为“林冠科学”。过去的几十年,我们在林冠生态学研究中取得了部分进展,科普教育也让人们逐步了解到了森林及林冠对人类福祉的作用。然而,对林冠层的生态过程仍然缺乏了解,无法从生态系统的整体层面全面揭示林冠在全球环境维持中的作用,更无法预测森林林冠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适应。
-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森林生态学
林冠层
国际学术研讨会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学过程
组成部分
-
分类号
X17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的过程和格局
被引量:21
- 4
-
-
作者
朱守谦
陈正仁
魏鲁明
-
机构
贵州大学农学院林学系
茂兰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处
-
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9-25,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95 6 0 0 2 1)
-
文摘
对 30个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样地 ,用主分量分析 (PCA)进行群落类型划分 ,用连续带分析构建自然恢复系列。研究了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数量特征、生物量、更新层特征变化过程以及种群的格局和类型 。
-
关键词
自然恢复
生态学过程
格局
喀斯特森林
森林群落
生态恢复
植被恢复
退化生态系统
-
Keywords
natural restoration
process of ecology
pattern
Karst forests
forest collection
-
分类号
S718.54
[农业科学—林学]
S718.55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人工林对土壤地力的影响过程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 5
-
-
作者
刘超华
李凤巧
廖杨文科
李孝刚
-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4-656,共13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2201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22056,42077045)资助。
-
文摘
土壤是支撑人工林健康生长的基础资源,是营养物质转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场所。目前,我国人工林经营中土壤地力衰退问题突出,是制约我国林业生产可持续经营、增大生态安全屏障脆弱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深入认识和理解人工林土壤地力衰退的生物障碍形成及影响过程,同时开发保障人工林健康和初级生产力的关键调控技术。本文从土壤物理化学环境、土壤生物群落特性及功能等方面,系统论述了人工林土壤地力的维持机制,重点探讨了林龄结构、林分密度、树种类型、抚育管理方式等影响人工林地力的地下生态学过程。未来需要关注环境变化下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质的耦合机制,并进一步量化林木健康、土壤生物以及环境之间的互作关系模型,形成从造林配置、过程经营、症状诊断及土壤地力调控等全方位的人工林健康定向调控体系,保障人工林可持续、多目标经营。
-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地力衰退
生产力
生物障碍
地下生态学过程
定向调控体系
-
Keywords
Plantation
Soil fertility decline
Productivity
Biological barriers
Underground ecological processes
Directional system of regulating
-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城市景观格局分析与动态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2
- 6
-
-
作者
齐杨
何立环
董贵华
刘海江
于洋
-
机构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1期8979-8981,8984,共4页
-
基金
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2002403707)
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9039)
-
文摘
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探讨了城市景观格局的分析方法以及景观格局研究的尺度问题,并以元胞自动机模型为重点,讨论了城市景观变化定量模拟,以期为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
生态学过程
-
Keywords
Urbanization
Urban landscape ecological approach
Ecological process
-
分类号
S181.3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
-
题名辽东山地影响胡桃楸天然次生林凋落物分解因子研究
被引量:2
- 7
-
-
作者
张保刚
梁慧春
吴祥云
任杰
-
机构
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出处
《辽宁农业科学》
2014年第4期19-23,共5页
-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202008-001)
-
文摘
以辽东胡桃楸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时定位采集与监测的方法研究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凋落物自身特性、气候因子之间的生态学关系。结果表明:在胡桃楸次生林凋落物组成中,凋落物叶干物质比重最大,枝次之,花和果比重较小;凋落物叶中C/N随着总凋落物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凋落叶中的C/N越低,氮元素含量越高,凋落物分解的越快;随着凋落物自然含水率的增加,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凋落物分解速率与降水、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和林分郁闭度都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通过影响凋落物分解各因子显著性分析,得出降水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导因子,凋落物自然含水率的影响次之。
-
关键词
胡桃楸天然次生林
凋落物
分解速率
生态学过程
-
Keywords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 of 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
The litter
Decomposition rates
Ecological process
-
分类号
Q148
[生物学—生态学]
-
-
题名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
- 8
-
-
作者
杨丽红
-
机构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
-
出处
《新疆林业》
2021年第4期10-12,共3页
-
文摘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正常的生态学过程对整个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态综合体
地球生命
生态学过程
生物多样性
国家湿地公园
保护对策
水生生态系统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