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生态学技术改善稻米品质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灿 焦文献 +1 位作者 袁娇 黄璜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18,共7页
分析了合理栽培、耕作方式、稻田生态种养和土壤重金属生态调控等不同中国生态学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运用各生态学技术均能不同程度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使水稻处于适宜生长状态,整体上使稻米品质变优。稻米品质的形成机... 分析了合理栽培、耕作方式、稻田生态种养和土壤重金属生态调控等不同中国生态学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运用各生态学技术均能不同程度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使水稻处于适宜生长状态,整体上使稻米品质变优。稻米品质的形成机理非常复杂,应用生态学技术改善米质是生产绿色优质安全稻米的有效途径;在水稻生产过程中,选用优质的水稻品种,综合利用好气候、土壤、栽培等因素,并将各生态技术科学耦合,发挥技术群体的优势,才能实现水稻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技术 水稻 合理栽培与耕作 稻田生态种养 重金属生态调控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学技术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昌建 《中国奶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0-21,共2页
生态学技术是指运用生物学与自然界相互作用及其不断演变与发展的规律,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取得社会或经济效益并使其能得以持续发展的一种技术.环境保护就是生态学应用的具体表现.随着都市型奶业的崛起,环境保护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与关注... 生态学技术是指运用生物学与自然界相互作用及其不断演变与发展的规律,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取得社会或经济效益并使其能得以持续发展的一种技术.环境保护就是生态学应用的具体表现.随着都市型奶业的崛起,环境保护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与关注.在满足小群体利益的同时,还必须顾及社会大环境的生态保护,考虑公众利益,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共存共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技术 奶牛 生产 生物学特性 牛舍 挤奶 饲养 饲料 疾病防治 环境保护 过程控制 牛奶 贮存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生态学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0
3
作者 吴彤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5-59,共5页
技术生态学以生态学方法综合考察技术活动本身及其与人、环境相互关系;对技术活动从三个层次即微观、中观和宏观层次考察测量技术系统的物、能流;技术系统与生态系统演化的相似性与区别要求我们作好:加快技术进步,提高效率、降低能... 技术生态学以生态学方法综合考察技术活动本身及其与人、环境相互关系;对技术活动从三个层次即微观、中观和宏观层次考察测量技术系统的物、能流;技术系统与生态系统演化的相似性与区别要求我们作好:加快技术进步,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发展“清洁技术”,无害无废工艺,使技术体系与人、自然环境相适应,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生态学 技术体系 人的全面发展 废弃物 技术系统 技术活动 相互关系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 生态现代化 系统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生态畜牧业技术应用的思考 被引量:9
4
作者 毛玉胜 《家畜生态》 1997年第4期42-45,共4页
对生态畜牧业技术应用的思考①毛玉胜(西北农业大学712100按照《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目标要求,到2000年人均营养素供给要达世界平均水平,其中热量2575kcal,蛋白质72.7g(其中优质蛋白质占... 对生态畜牧业技术应用的思考①毛玉胜(西北农业大学712100按照《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目标要求,到2000年人均营养素供给要达世界平均水平,其中热量2575kcal,蛋白质72.7g(其中优质蛋白质占1/3),脂肪71.6g,具体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生态学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红线划分的理论和技术 被引量:131
5
作者 林勇 樊景凤 +2 位作者 温泉 刘述锡 李滨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44-1252,共9页
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控制人类活动强度,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完整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解决生态环境退化和资源枯竭问题,减轻异常自然灾害不利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不少省市已开展生态红线... 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控制人类活动强度,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完整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解决生态环境退化和资源枯竭问题,减轻异常自然灾害不利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不少省市已开展生态红线划分和管理试点工作,但生态红线划分的理论和技术尚不完善。生态红线区划和管理急需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对生态红线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空间红线、面积红线和管理红线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了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和区域生态服务需求在生态红线划分中的重要性;在生态红线划分技术研究综述基础上剖析了生态红线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划分方法简单粗放、对景观和区域尺度上的空间过程和空间联系考虑不足以及由于部门和学科分割带来的(海)水陆缺乏统筹等;论述了生态适宜性评价、景观/区域安全格局理论、海陆统筹理论、干扰生态学理论、生态系统管理和适应性理论以及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框架等技术方法和理论以及它们在在生态红线划分中的潜在应用;最后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格局和区域生态服务需求的生态红线划分的技术路线,并对今后生态红线划分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的生态红线划分技术和理论方法可为今后生态红线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红线划分 生态学理论和技术 生态安全格局 基于区域生态服务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态技术防制动物寄生虫病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兰冰 《吉林畜牧兽医》 2004年第6期19-21,共3页
利用生态技术防制动物寄生虫病是一门新兴学科。搞好生态防制要全面掌握动物患寄生虫的生态原因,进行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及资料收集, 确定发生寄生虫病的关键生态因子,查清各种动物寄生虫、传播媒介和中间宿主之间的关系。制定出相应的... 利用生态技术防制动物寄生虫病是一门新兴学科。搞好生态防制要全面掌握动物患寄生虫的生态原因,进行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及资料收集, 确定发生寄生虫病的关键生态因子,查清各种动物寄生虫、传播媒介和中间宿主之间的关系。制定出相应的防制对策,采用生态学防制的方法,使用高新技术来影响和控制致病因子,建立动物寄生虫病预测预报制度和生态防制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防重于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寄生虫病 防制 生态学技术 天敌 生态环境 性外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畜牧生态学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阎萍 《家畜生态学报》 2006年第5期1-4,共4页
现代生态畜牧是将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学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应用于畜牧业生产而发展起来一个新领域,已成为现代畜牧业生产中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稳定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本文就生态学基本原理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应用及... 现代生态畜牧是将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学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应用于畜牧业生产而发展起来一个新领域,已成为现代畜牧业生产中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稳定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本文就生态学基本原理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应用及进行生态畜牧业生产中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原理生态畜牧业技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化中的选择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孙华 周世祥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1-12,共2页
技术作为一个系统,它的进化过程不仅受到自身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驱动,也必然受到自然界的物质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的选择与塑造。
关键词 技术进化 技术选择 技术生态学 技术引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污染技术的研究
9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1997年第3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无污染技术 技术生态学 环保局 负效应 环境学 保护研究 环境保护 污染与防治 方法与实践 无公害蔬菜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资源保护视角下林业调查规划探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鑫 《广东蚕业》 2024年第3期25-27,共3页
文章从森林资源保护这一视角对林业调查规划展开探讨。分析了开展林业调查规划的必要性以及林业调查规划对于森林资源保护的关键作用,介绍了林业调查规划的主要技术,提出了开展林业调查规划的工作策略,以期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推... 文章从森林资源保护这一视角对林业调查规划展开探讨。分析了开展林业调查规划的必要性以及林业调查规划对于森林资源保护的关键作用,介绍了林业调查规划的主要技术,提出了开展林业调查规划的工作策略,以期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推动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保护 林业调查规划 卫星遥感技术 生态学研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介导的氮循环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1
作者 刘建国 刘卫国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7-283,共7页
氮素是控制大多数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物生长和初级生产的关键限制性营养元素,氮循环是生态系统元素循环的核心之一,随着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方法与分子生态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的推进了对氮循环的研究,使得对氮循环的机制和过程有了重... 氮素是控制大多数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物生长和初级生产的关键限制性营养元素,氮循环是生态系统元素循环的核心之一,随着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方法与分子生态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的推进了对氮循环的研究,使得对氮循环的机制和过程有了重新的认识。本文从氮循环的4个关键环节(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厌氧氨氧化及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作用)入手,介绍了每个过程的研究进展,同时,展望了未来氮循环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氮循环关键过程的了解和氮素的管理与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循环 固氮作用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分子生态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消化系统微生物菌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君寒 胡光荣 +1 位作者 李福利 李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14,共5页
各种污水或污物厌氧消化反应器中分布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在厌氧条件下相互协作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甲烷,成为废弃物厌氧处理的功能基础。不依赖于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使大量的细菌和古菌类群在此生态系统中得以发现,但它... 各种污水或污物厌氧消化反应器中分布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在厌氧条件下相互协作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甲烷,成为废弃物厌氧处理的功能基础。不依赖于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使大量的细菌和古菌类群在此生态系统中得以发现,但它们大多数仍未被成功培养,其生态功能也未得到阐明。总结了基质种类、有机负荷、pH、温度等各种厌氧消化反应器运行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特点和演化规律,以及未培养微生物的原位功能研究技术的进展,展望了稳定性同位素标记、宏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物组学等新技术在未培养微生物功能研究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微生物群落 未培养微生物 分子生态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多样性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13
13
作者 佘晨兴 仝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4126-4135,共10页
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是介导自然湿地甲烷循环的重要功能菌群。开展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多样性的检测研究有助于揭示微生物介导的甲烷循环以及自然湿地甲烷排放的时空异质性。传统基于培养的检测方法已被证实无法充分描述产甲烷菌和甲... 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是介导自然湿地甲烷循环的重要功能菌群。开展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多样性的检测研究有助于揭示微生物介导的甲烷循环以及自然湿地甲烷排放的时空异质性。传统基于培养的检测方法已被证实无法充分描述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多样性,而分子检测方法为自然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多样性检测提供了一种更准确和科学的工具。综述了自然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定性和定量分子检测方法,包括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PCR),重点分析了分子检测中两类重要的标记基因,总结了不同类型自然湿地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群落多样性的最新成果,提出了我国在该领域今后应深入研究探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湿地 产甲烷菌 甲烷氧化菌 多样性 分子生态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中功能性优势未培养微生物的强化与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盛 韦朝海 《化工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04-1209,共6页
阐述功能性未培养微生物强化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主要包括营养补充法、Biolog法、分子生态学技术的功能性未培养微生物的强化手段,以及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技术(DGGE、T-RFLP、RFLP、ARDRA、T-RFLP)、生物标记物法(脂肪酸图谱分析术、醌... 阐述功能性未培养微生物强化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主要包括营养补充法、Biolog法、分子生态学技术的功能性未培养微生物的强化手段,以及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技术(DGGE、T-RFLP、RFLP、ARDRA、T-RFLP)、生物标记物法(脂肪酸图谱分析术、醌类图谱分析术)的功能性优势未培养微生物强化后的检测策略。通过这些方法对激活前后的活性污泥中功能性未培养微生物的代谢活性、降解COD能力提高与否进行检测。其目的是优化筛选出能激活功能性优势未培养微生物的激活剂,最终达到提高活性污泥对废(污)水的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强化技术 可培养微生物 未培养微生物 激活剂 分子生态学技术 Biolog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盐分胁迫下自毒物质与土壤微生物间的互作效应研究》通过验收
15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102,共1页
由吴凤芝为项目主持人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盐分胁迫下自毒物质与土壤微生物间的互作效应研究》通过验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以设施栽培中主要的栽培种类黄瓜为试材,以苯丙烯酸为自毒物质,采用PCR—DGGE和RAPD等土壤分子... 由吴凤芝为项目主持人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盐分胁迫下自毒物质与土壤微生物间的互作效应研究》通过验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以设施栽培中主要的栽培种类黄瓜为试材,以苯丙烯酸为自毒物质,采用PCR—DGGE和RAPD等土壤分子生态学技术,深入研究盐分胁迫下自毒物质的自毒作用、自毒物质在土壤与植物间的运移、自毒物质对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及多样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土壤微生物 盐分胁迫 互作效应 物质 生态学技术 微生物种类 栽培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巴奶牛场利用科技使奶产量翻了两番
16
《中国乳业》 2006年第3期63-63,共1页
通过科学技术的有效利用,古巴东部Las Tunas省的大型奶牛场的年牛奶产量翻了两番。适当的合并奶牛场和奶牛场之间进行合作,以及适当的利用农业生态学技术都使得当地奶牛场的奶产量稳定增长。同时东南部的Majibacoa地区的奶牛场通过效... 通过科学技术的有效利用,古巴东部Las Tunas省的大型奶牛场的年牛奶产量翻了两番。适当的合并奶牛场和奶牛场之间进行合作,以及适当的利用农业生态学技术都使得当地奶牛场的奶产量稳定增长。同时东南部的Majibacoa地区的奶牛场通过效仿Las Tunas地区的做法,牛奶产量也出现了增长。有关专家称,这种好的效应将会传遍整个国家,而其它地区也会纷纷效仿,这样将会使整个国家的奶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产量 奶牛场 古巴 科技 生态学技术 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 LAS 东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