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奖补政策下的牧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以肃南、甘南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杜三强 程云湘 +3 位作者 周国利 武建双 常生华 马海玲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8-127,共10页
以甘肃省牧区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牧民收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牧民收入主要受生态保护补偿奖励金额、教育水平、家庭其他固有资产价值和家庭总人数的影响;引导牧民生产方式向舍饲转变,有利... 以甘肃省牧区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牧民收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牧民收入主要受生态保护补偿奖励金额、教育水平、家庭其他固有资产价值和家庭总人数的影响;引导牧民生产方式向舍饲转变,有利于草原生态的恢复;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草原进行测算,需要充分考虑草原的质量、产量及其配置状况和承载能力;生态奖补政策的实施需要注重各区域间的合理公平,避免'一刀切'的补偿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奖补政策 收入影响 地区差异 主成分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对植被恢复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晓婧 童敏之 李桦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9-266,共8页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2000-2019年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估计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的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以牲畜规模为中介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对草原植被恢复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影...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2000-2019年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估计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的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以牲畜规模为中介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对草原植被恢复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导致草地NPP(net primary product)降低了2.28%,且该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牲畜总规模和舍饲规模在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对草原植被恢复的作用机制中都存在中介效应,通过牲畜总规模的增加抑制了草原植被的恢复,但通过舍饲规模的增加能够促进草原植被的恢复,舍饲饲养模式是更符合草原生态保护要求的路径。因此,提出加强对偷牧等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惩罚力度,优化牲畜饲养技术,加大对舍饲饲养方式的奖补力度和方式,提高人工草场的建设数量和质量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奖补政策 草地NPP 牲畜规模 双重差分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两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绩效对比与路径优化
3
作者 王向雯 陈强强 +1 位作者 王佳 杨凌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45-2356,共12页
适时开展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绩效评价对于优化调整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构建了“生态—经济—社会”三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运用熵权法综合评价比对前两轮政策绩效差异,借助障碍度模型识别影响绩效提升的障... 适时开展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绩效评价对于优化调整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构建了“生态—经济—社会”三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运用熵权法综合评价比对前两轮政策绩效差异,借助障碍度模型识别影响绩效提升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综合绩效在较低水平上显著提升,综合值由0.1212提升至0.1550,2010—2020年均增长率达5.24%。生态、经济、社会绩效值由0.1477,0.1345,0.0816提升至0.1837,0.1858,0.0955,绩效结构由“生态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演变为“经济绩效>生态绩效>社会绩效”,三种效益协同凸显。政策绩效各维度区域分异特征显著,生态、经济绩效表现为“纯牧业区>半农半牧区>农业区”,社会绩效则呈相反态势。年末牲畜存栏总量和人均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收入是影响绩效提升的共性障碍因素。本研究旨在为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动态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政策 绩效评价 障碍因子 甘南黄河水源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补奖视域下生计资本对牧户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基于内蒙古牧区1042份牧户的调查数据
4
作者 盖志毅 黄霞 +1 位作者 马梅 句芳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27-2640,共14页
本文基于内蒙古牧区1042份牧户的实地调查问卷数据,首先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牧户的生计资本水平;然后将测算的生计资本值作为核心解释变量,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视域下生计资本对牧户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 本文基于内蒙古牧区1042份牧户的实地调查问卷数据,首先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牧户的生计资本水平;然后将测算的生计资本值作为核心解释变量,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视域下生计资本对牧户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牧户的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表明牧户所拥有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水平相对较高,物质资本水平适中,而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水平则相对较低。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对兼业户和非牧户生计策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则对兼业户和非牧户生计策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政策 生计资本 生计策略 有序PR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代性生计提高生态补偿有效性的效果与机理——以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苏柳方 仇焕广 +1 位作者 刘会芳 侯玲玲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46,共18页
生态补偿有效性不足,资源约束下的生计受限是政策失效的重要原因。从替代性生计视角探讨生态补偿有效性提升,可为生态补偿和生计关系的不一致观点提供调和思路,也有助于促进生态补偿深化改革。本研究以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为例,利用甘肃和... 生态补偿有效性不足,资源约束下的生计受限是政策失效的重要原因。从替代性生计视角探讨生态补偿有效性提升,可为生态补偿和生计关系的不一致观点提供调和思路,也有助于促进生态补偿深化改革。本研究以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为例,利用甘肃和青海两年追踪调查数据,基于牧户禁牧行为实验,采用区间数据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从非牧就业和就业培训视角,检验牧户过去6年的替代性生计特征和村级过去4年的替代性生计措施对牧户禁牧受偿意愿的影响,揭示替代性生计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有效性的提升作用。结果发现:牧户替代性生计特征是降低其禁牧受偿意愿、在当前补偿标准下优化补奖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但只有高收益、高稳定性的高技能非牧就业才能发挥有效作用;村级提供就业培训服务有利于降低牧户禁牧受偿意愿、在当前补偿标准下提升补奖政策有效性,但该作用需持续3~4年的累积才能显现。因此,生态补偿改革应充分重视受偿主体的替代性生计转型和发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政策 替代性生计 非牧就业培训 受偿意愿 行为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贷约束、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与牧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
6
作者 冯晓龙 朱滢洁 李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101,共9页
在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提高牧户适应能力,激励其采取适应性行为对稳定家庭生计,维护草原地区经济社会稳定与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内蒙古和青海两省(区)牧户微观调查数据,揭示信贷约束、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气候变... 在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提高牧户适应能力,激励其采取适应性行为对稳定家庭生计,维护草原地区经济社会稳定与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内蒙古和青海两省(区)牧户微观调查数据,揭示信贷约束、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的影响机理,进而以购买畜牧保险、补饲和非农就业为重点,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探讨信贷约束、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及其适应性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①信贷约束抑制了牧户购买保险与补饲行为;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抑制牧户非农就业,但促进其补饲行为,且这一积极影响会在面临信贷约束时被削弱。②信贷约束与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不同规模牧户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其中信贷约束对大规模牧户补饲与购买保险行为均存在抑制作用,促进大规模牧户非农就业;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显著促进小规模牧户补饲和大规模牧户购买保险,抑制小规模牧户外出就业;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能缓解信贷约束对大规模牧户购买保险的不利影响,但会削弱信贷约束对大规模牧户非农就业的积极影响。为此,该研究提出应实施差异化的信贷政策、提高牧户非农就业技能、完善畜牧业保险、加强饲草供给体系建设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适应性行为 信贷约束 草原生态政策 牧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两轮补奖政策生态效益评价——以甘南州美仁草原为例
7
作者 边金霞 牛小霞 陈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94-97,共4页
本文以甘南州美仁草原为例,通过甘南州草原监测数据及牧户调查问卷资料,对两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甘南州草原年均降水量、年最低气温、年最高气温、年平均气温均呈升高趋势,草原植... 本文以甘南州美仁草原为例,通过甘南州草原监测数据及牧户调查问卷资料,对两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甘南州草原年均降水量、年最低气温、年最高气温、年平均气温均呈升高趋势,草原植被盖度、草群平均高度和鲜草产量也呈增长趋势,草原可利用面积和草原理论载畜量均增加。甘南州两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对改善草原气候、提高草原产草量、增加草原可利用面积和提升草原理论载畜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政策 效益评价 美仁草原 甘肃甘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8
作者 咏梅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4年第2期58-59,共2页
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维持草地生态功能,保障畜产品的高效保质产出,促进牧民增收及推动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原生态政策 现状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成效与完善建议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加亭 闫敏 +2 位作者 乔江 赵鸿鑫 李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4,共7页
从政策管理的角度,梳理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以来在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牧民收入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总结出当前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草牧业产业发展落后、监管和技术队伍薄弱等问题,提出了提高补奖标准、... 从政策管理的角度,梳理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以来在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牧民收入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总结出当前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草牧业产业发展落后、监管和技术队伍薄弱等问题,提出了提高补奖标准、重新核定补奖区域和面积、继续安排绩效考核奖励资金、加大草牧业扶持力度、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和构建多部门联动机制等政策建议,对于确保政策精准落地、助推牧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政策 禁牧 草畜平衡 牧区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户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认知与评价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丹 王征兵 +1 位作者 娄季春 吴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8-97,共10页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利用青海省牧区455牧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牧户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认知对政策评价影响。研究表明:(1)政策内容认知显著正向影响政策评价。当政策内容认知提高1个单位,政策生计效果评价提高0.211个单位,政...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利用青海省牧区455牧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牧户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认知对政策评价影响。研究表明:(1)政策内容认知显著正向影响政策评价。当政策内容认知提高1个单位,政策生计效果评价提高0.211个单位,政策生态效果评价提高0.175个单位。(2)政策执行认知显著正向影响政策评价。当政策执行认知提升1个单位,政策生态效果评价提升0.283个单位,政策生计效果评价提升0.18个单位。因此,应加强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宣传,规范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执行程序,提升政策执行中的公平性与透明性,以此调动牧户参与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政策 政策认知 政策评价 SE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牲畜养殖规模的影响——基于生计分化的调节效应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周升强 赵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7-165,共9页
实现对牲畜养殖规模的有效管控是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成败的关键。在农牧民生计分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探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与生计分化对农牧民牲畜养殖规模的影响,对于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现草原生态保护与农牧民生计转换的有机结合... 实现对牲畜养殖规模的有效管控是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成败的关键。在农牧民生计分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探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与生计分化对农牧民牲畜养殖规模的影响,对于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现草原生态保护与农牧民生计转换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释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影响农牧民牲畜养殖规模的机理,并引入生计分化变量,基于实地调研获取的317份农牧交错区农牧民微观数据,运用最小二乘回归和分位数回归实证分析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牲畜养殖规模的影响以及生计分化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影响农牧民牲畜养殖规模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补奖金额与牲畜养殖规模之间存在稳健的“倒U型”关系,表明补奖政策在短期内对牲畜数量的增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补奖金额的增加,促进作用将逐渐减弱,最终趋于抑制。②根据非农牧收入占比和生计对牧业生产依赖程度的差异可将农牧民分为牧业为主型、农业为主型、均衡型、高兼型和深兼型五种类型农牧民。③农牧民生计分化对牲畜养殖规模的扩大具有抑制作用,且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与牲畜养殖规模二者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即在“倒U型”曲线的左侧,生计分化能够弱化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牲畜养殖规模扩大的促进作用;在“倒U型”曲线的右侧,生计分化能够促使补奖金额对牲畜养殖规模的负向影响趋于放缓,有助于避免因补奖金额的增加引致牲畜养殖数量的锐减。根据以上结论,建议政府应进一步提高补奖标准以增强补奖弥补损失的有效性,重视发挥农牧民生计分化在牲畜养殖规模调控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政策 生计分化 牲畜养殖规模 农牧民 农牧交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牧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丽佳 刘兴元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1,共11页
在中国政府致力于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背景下,如何权衡牧民禁牧减畜与收入减少之间的矛盾,提高牧民对政策的满意度,是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亟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期(2011-2015年)已结束,第二期(2016-2... 在中国政府致力于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背景下,如何权衡牧民禁牧减畜与收入减少之间的矛盾,提高牧民对政策的满意度,是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亟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期(2011-2015年)已结束,第二期(2016-2020年)已经开始,评估牧民对第一期补偿政策的满意度,对完善第二期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以甘南、肃南和天祝500户牧户为调查对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牧民社会经济特征、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3个潜变量,构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牧民受教育水平越高,获得的草原生态补奖额度越高,其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满意度也越高。牧民生活与放牧地区自然灾害发生情况,以及水质和水量的下降情况从侧面反映该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情况。因此,本研究从完善牧区教育机制,强化草原生态补奖政策配套措施建设,鼓励牧民对草场进行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增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牧区 草原生态政策 结构方程模型 牧民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实施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13
作者 侍伟利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6期64-67,共4页
新疆草原面积辽阔,生态群落丰富,而近年来,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因素,草原退化较严重,自2011年起,国家和自治区都在不断地加大对草原生态的奖补。本文从生态环境与社会效益方面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新疆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评... 新疆草原面积辽阔,生态群落丰富,而近年来,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因素,草原退化较严重,自2011年起,国家和自治区都在不断地加大对草原生态的奖补。本文从生态环境与社会效益方面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新疆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评价草原奖补政策在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生态奖补政策 实施效果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评价与期望——基于内蒙古等6省区绒毛用羊养殖户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海燕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3年第5期73-81,共9页
基于内蒙古等6省区绒毛用羊养殖户问卷调查数据,应用统计性描述分析方法,分析农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认知情况和满意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仅有半数的农牧户对政策有所了解,相关扶持政策的获得比例不高,但是获得奖励的农牧户对... 基于内蒙古等6省区绒毛用羊养殖户问卷调查数据,应用统计性描述分析方法,分析农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认知情况和满意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仅有半数的农牧户对政策有所了解,相关扶持政策的获得比例不高,但是获得奖励的农牧户对政策的满意度较高。根据农牧户目前的养殖困难及政策期望,提出继续加大补奖政策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提高种公羊补贴水平并扩大政策覆盖面,研究制定绒毛最低保护价格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政策 评价 期望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奖补激励政策中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锡林郭勒盟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晶英 永海 王关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264-268,共5页
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补奖是以实现草原牧区经济社会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谐一致,调节草原生态环境利益相关主体间利益平衡和重构,通过制度安排达到公平、正义、秩序的目的指向。为了进一步了解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现状问题,对内蒙古锡林... 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补奖是以实现草原牧区经济社会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谐一致,调节草原生态环境利益相关主体间利益平衡和重构,通过制度安排达到公平、正义、秩序的目的指向。为了进一步了解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现状问题,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等草原牧区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通过梳理和分析当前草原牧区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效果问题,提出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政策 利益平衡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养殖效率的影响研究——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慧 张心灵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70,共8页
为了解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草原畜牧业养殖效率的影响,采用地方工作人员参与性评估问卷调查法与Malmquist指数分析法,选取实际放牧草场面积、饲草料投入,劳动力投入、固定生产资本指数与基础母畜数为投入指标、家庭牧业经营年收入为产出... 为了解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草原畜牧业养殖效率的影响,采用地方工作人员参与性评估问卷调查法与Malmquist指数分析法,选取实际放牧草场面积、饲草料投入,劳动力投入、固定生产资本指数与基础母畜数为投入指标、家庭牧业经营年收入为产出指标,以禁牧时长的不同分类对比分析了鄂尔多斯地区养殖户在政策全面推行前后养殖效率的变化,类内个体养殖效率分析时在产出指标中包含了政策补贴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评价政策补贴是否有效。结果表明:禁牧时长的不同带来投入要素及生产模式的变化差异,进而导致规模效率变化的异质性,虽然养殖牧户规模效率没有显著下降,但由于技术进步的大幅降低而导致研究区域畜牧业生产率指数普遍下降,且草原生态补奖金投入并没有完全修正养殖效率的下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MQUIST指数 养殖效率 草原生态政策 禁牧时长 鄂尔多斯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敖登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0年第5期41-43,共3页
文章阐述了巴彦淖尔市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的现状、对牧民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以及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草原生态奖补政策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下牧户草畜平衡调控行为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冯秀 李元恒 +2 位作者 李平 丁勇 王育青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142,共11页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和苏尼特右旗三个旗(市)为例,分析了补奖政策实施前(2009年)、后(2014年)草畜平衡区牧户的生产决策行为,揭示牧户的草畜关系调控途径,解析不同牧户对草畜关系的调控策略,分析草畜平衡率变化...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和苏尼特右旗三个旗(市)为例,分析了补奖政策实施前(2009年)、后(2014年)草畜平衡区牧户的生产决策行为,揭示牧户的草畜关系调控途径,解析不同牧户对草畜关系的调控策略,分析草畜平衡率变化以及补奖政策实前后牧户收入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牧户通过调控牲畜数量、经营草地面积和饲草料购买量三个主要途径调增了载畜率,超载程度有所增重;牧户家庭收入有所增加,除了补奖资金对收入增加的直接作用外,牧户仍将过度利用草地的经营决策行为作为维持和提高其收入的主要手段。最后,剖析了生态补奖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政策 牧户生产行为 草畜平衡 过度放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关士琪 张岩 +1 位作者 王变变 李丽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4-143,共10页
基于13篇关于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研究文献的3074个样本量,运用meta分析法研究了我国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且分析了影响因素的异质性及其来源。结果表明,牧民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量、家庭补贴收入... 基于13篇关于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研究文献的3074个样本量,运用meta分析法研究了我国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且分析了影响因素的异质性及其来源。结果表明,牧民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量、家庭补贴收入、家庭牧业收入、牲畜量、饲草料支出、补偿金发放及时程度、草地退化程度及牧民对补偿金发放标准的满意程度均对补奖政策的满意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牧民性别不存在显著影响;各变量并不存在发表偏倚;家庭人口数量、补贴收入和牧民对补偿金发放标准的满意程度存在较显著的异质性;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异质性的来源是变量的测量方式和地区差异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政策 满意度 影响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背景下牧户生计脆弱性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霏璐 李敏 +2 位作者 冀昊 姚岚 晋蓓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6-95,共10页
基于对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267户牧民的调研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后牧户的生计脆弱性,并在此基础上对牧户生计脆弱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牧户的生计脆... 基于对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267户牧民的调研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后牧户的生计脆弱性,并在此基础上对牧户生计脆弱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牧户的生计脆弱性水平总体有所增加。其中,生计暴露性水平和生计敏感性程度有所缓解,而适应能力却呈下降趋势;不同代际类别的牧户生计脆弱性均有所增加,老一代牧户的生计脆弱性最大,中生代牧户次之,新生代牧户的生计脆弱性相对最小。家庭总收入、政策实施后生产经营资料投入是否变动对牧户的生计脆弱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政策实施后家中是否有人务工对生计脆弱性具有正向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分别从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加大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以及重点关注高龄牧户群体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政策 牧户 生计脆弱性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