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生态契约:保障城镇化主体行为规范的尝试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胡雪萍
吕衍超
-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
出处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43,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JL065)
-
文摘
文章提出并论证通过订立生态契约来尝试并规范城镇化中的主体行为,促使生态城镇化建设得到有效保障。生态契约是契约精神在生态经济发展中的体现,是微观主体面对生态城镇化建设所作出的超越利润最大化目标的法理承诺。政府以及微观主体通过订立完善的生态契约,明确微观主体在生态城镇化进程中所遵循的游戏规则,进而从根本上将生态因素纳入微观主体的最优化过程。生态契约的长效执行需要明确的政策导向,必须做好生态契约的顶层设计,需培育企业家的生态契约精神,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护体系,加强微观主体间的行业联盟自律,加大社会舆论的监督。
-
关键词
生态契约
契约精神
微观主体
生态城镇化
-
Keywords
ecological contract
contract spirit
micro-subject
ecological urbanization
-
分类号
F290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生态系统的道德地位问题新论
- 2
-
-
作者
葛永林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100,共8页
-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生态系统的道德地位研究”(项目号20BZX043)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在西方哲学中,赋予一个实体道德地位的有关理论,主要有康德的人格理论、施韦泽的敬畏生命论、辛格的动物解放理论,以及道义论的雷根动物权利理论、泰勒的尊重自然及古希腊的善等学说。单纯按照这些理论,再加上生态系统的“本体论地位不稳”“能否有资格成为一名道德受体”等问题,赋予生态系统道德地位的理由并不很充分。除传统的道德推理外,尊重道德关怀的不同归因、规范的多元、道德哲学的起点不一,把直觉、隐喻、类比和共识等视为伦理判断的合法依据,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生态契约论、生态道义论和生态美学的混合策略,应当是解决生态系统道德地位问题的一种新思路。
-
关键词
生态系统
道德地位
生态契约论
生态道义论
生态美学
-
分类号
B825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跨国公司的环境法律责任缘起
被引量:12
- 3
-
-
作者
张晓君
-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
-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73-179,共7页
-
文摘
随着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和国际化 ,人类清醒地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世界所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之一。以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引起的发展中国家东道国的环境污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有必要使跨国公司承当相应的环境法律责任 ,然而 ,跨国公司承担环境责任在国际法和国内法方面却存在着诸多缺陷。本文从可持续发展原则、社会责任、环境法上的公平责任、生态契约等多种视角来探究跨国公司承担环境法律责任成因 ,并进一步分析了其承担环境责任的国内法和国际法问题。
-
关键词
环境法律责任
可持续发展原则
社会责任
公平责任
生态契约
-
分类号
D912.6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