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新常态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生态思维及其模式转变——基于生态均衡的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齐红倩 王志涛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6年第1期23-28,共6页
保证生态系统的长期均衡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传统"最优增长"模式下的环境约束仅仅解释了短期内的生态均衡,而对于中长期生态均衡水平的考察,"最优增长"模式则无法解决生态失衡所产生的系列非平稳性问题。结合... 保证生态系统的长期均衡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传统"最优增长"模式下的环境约束仅仅解释了短期内的生态均衡,而对于中长期生态均衡水平的考察,"最优增长"模式则无法解决生态失衡所产生的系列非平稳性问题。结合"精明增长"的内在要求,从长期生态均衡的角度探讨经济新常态条件下我国经济增长的生态逻辑以及可行的实施路径。表明在"最优增长"基础上补充"精明增长"的生态补偿性修复以及维护生态的长期均衡,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保障。由此产生的四种可能性区域发展路径中,生态均衡优先下的经济增长驱动模式和生态发展驱动模式较为符合我国现阶段区域转型的发展实际,两种模式不仅转型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实施效果也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增长 精明增长 生态均衡 生态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效率对产业空间布局的经济、生态均衡性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束慧 王文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17-24,共8页
文章构建了项目层面的产业空间布局调整模型,利用离散随机变量方法仿真产业产出、排放的空间分布,并借助环境基尼系数评估布局的经济、生态均衡性。结果表明,技术效率以产业结构为基础,通过技术效率的产业间差异、空间差异以及技术效率... 文章构建了项目层面的产业空间布局调整模型,利用离散随机变量方法仿真产业产出、排放的空间分布,并借助环境基尼系数评估布局的经济、生态均衡性。结果表明,技术效率以产业结构为基础,通过技术效率的产业间差异、空间差异以及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影响产业空间布局的经济、生态均衡性;低、中、高能耗产业比例均衡且和对应的技术效率水平相协同的地区,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均衡性,更易出现高产出、低排放的结果;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能有效降低产业结构失衡所导致的区域经济、生态非均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布局优化 技术效率 经济、生态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体系中的生态均衡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宇清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金融体系 生态均衡 金融制度 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池生态均衡论
4
作者 唐允安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共7页
关键词 鱼池 饵料生物 生产 消费 生态均衡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生态空间均衡目标下的技术融合方向选择 被引量:1
5
作者 束慧 王文平 熊萍萍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85,共9页
探讨技术进步约束下的区域产业生态化建设。设计了以区域间产业技术的双向溢出融合为内涵的区域产业技术发展策略,以区域内各个城市产业发展的市场因素、政策因素为条件,构建了项目层面的区域产业空间布局调整的仿真分析模型,并以模型... 探讨技术进步约束下的区域产业生态化建设。设计了以区域间产业技术的双向溢出融合为内涵的区域产业技术发展策略,以区域内各个城市产业发展的市场因素、政策因素为条件,构建了项目层面的区域产业空间布局调整的仿真分析模型,并以模型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技术融合方式下区域产业布局的经济、生态空间均衡性。结果表明,区域间不同类型的技术融合约束条件在有效提升产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仍然能有效控制污染排放的增长;技术融合对地区产业的排放-产出弹性具有显著影响,且相比于注重产业经济效益以及均衡型这两种技术融合方式,以产业能耗特征为参考的技术融合在有效提升产业产出的同时,仍能增强产业空间布局的经济、生态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融合约束 产业空间布局 经济-生态空间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生产中物质流程的均衡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肖忠东 孙林岩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2003年第2期36-40,共5页
本文借助于图表揭示工业生产中物质流程的非均衡与均衡的比较 ,纵向比较不同工业生产阶段的模式 :线性生产、类循环生产和循环生产。重点探求现代工业生产物质流程中的均衡原理 ,试图寻找工业生产与有机物生态系统中的某种必然联系 ,从... 本文借助于图表揭示工业生产中物质流程的非均衡与均衡的比较 ,纵向比较不同工业生产阶段的模式 :线性生产、类循环生产和循环生产。重点探求现代工业生产物质流程中的均衡原理 ,试图寻找工业生产与有机物生态系统中的某种必然联系 ,从而将有机生态循环模式引入工业生产中 ,并提出现阶段工业生产的主要目标在于对工业废物的管理。在提高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的同时 ,使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得到协调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生产 类循环 生态均衡 工业生产 物质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的自主性、规范性和生态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古翠凤 王绿原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22,共5页
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建设,是指在高等教育分类体系改革下,高校自主转型发展、政府规范推进、区域产业企业积极参与共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均衡化发展的过程。要实现我国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建设... 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建设,是指在高等教育分类体系改革下,高校自主转型发展、政府规范推进、区域产业企业积极参与共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均衡化发展的过程。要实现我国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建设有必要秉持自主性、规范性和生态性三项原则。自主性是根本动力,规范性是过程保障,生态性是目标取向。以自主性为原则,推动高校改革转型和创新发展;以规范性为原则,确保政府调控合法化、校企合作系统化以及高校转型层次化;以生态性为原则,实现高校职责合理分工、资源公平分配以及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大学 自主变革 规范调控 生态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的新疆生态绩效研究——以绿洲区为例
8
作者 荆蒙 李青 +2 位作者 任宗娇 胡鼎鼎 褚志磐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3期49-53,共5页
基于新疆绿洲区2010—2019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和生态绩效,综合测算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以评估新疆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率,提高区域管理的有效性,同时明确生态和社会方面相应措施的副作用。结果表明:新疆生态均衡指数随... 基于新疆绿洲区2010—2019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和生态绩效,综合测算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以评估新疆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率,提高区域管理的有效性,同时明确生态和社会方面相应措施的副作用。结果表明:新疆生态均衡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下降,2010—2014年一直处于1以上,2015年及以后处于1以下,至2019年下降到0.701;新疆的实际人均生态承载力在不断增加,人均生态足迹在逐渐减少;从总体上看,可更新资源的人均生态足迹在下降,2010—2012年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可更新资源的人均能值消耗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出现短暂的下降后继续上升,而到2015年开始逐年均匀下降,2017—2019年有一个大幅度的下降;2010—2019年,畜产品在总能值中占据约90%的比重,10 a来一直居于第一位,且远高于农产品和水产品,农产品能值所占比重基本保持在6%左右,水产品则在5%左右波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年人均消耗能源产品能值逐年升高,2019年的年人均能源产品消耗能值比2010年翻了近一番。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4点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生态足迹 生态绩效 生态承载力 生态均衡指数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权利与义务的冲突与平衡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冬梅 张亚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0-145,共6页
教育权利、教育义务是教育法律文化生态的基石,它们基于教育活动产生,经由法律规范设定,通过法律保障实现,贯穿于整个教育法律活动过程。两者之间彼此并行,时常冲突,主要体现为权利义务的观念冲突、规范冲突和行为冲突。确保教育权利与... 教育权利、教育义务是教育法律文化生态的基石,它们基于教育活动产生,经由法律规范设定,通过法律保障实现,贯穿于整个教育法律活动过程。两者之间彼此并行,时常冲突,主要体现为权利义务的观念冲突、规范冲突和行为冲突。确保教育权利与义务的生态均衡,关键在于教育权利与义务的观念制衡、制度制衡和实践平衡。在观念制衡上,需要树立正确的权利观,提升教育权利意识,强化权责统一意识。在制度制衡上,应做到教育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教育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教育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在实践平衡上,应析分教育权利义务边界,拓展教育权利救济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权利 教育义务 生态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戏曲现代戏创作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耀新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25,共6页
江苏是戏曲大省,戏曲艺术源远流长,积淀丰厚。在戏曲现代戏方面,近三年来江苏着力打造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剧目,被业界誉为"江苏现象",认为江苏已成为戏曲现代戏强省。这一切源于我们对发展戏曲现代戏重要性的... 江苏是戏曲大省,戏曲艺术源远流长,积淀丰厚。在戏曲现代戏方面,近三年来江苏着力打造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剧目,被业界誉为"江苏现象",认为江苏已成为戏曲现代戏强省。这一切源于我们对发展戏曲现代戏重要性的认识。我们认为,发展戏曲现代戏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坚守、继承和创新,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打造"精彩江苏"文化品牌的重要内容。近三年来我们支持戏曲现代戏创作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有三个方面,分别是出台支持繁荣舞台艺术的政策和措施,着力打造现实主义题材精品,以及抓好两大重点工程。上述做法,推动了江苏戏曲现代戏在扬弃继承、转化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达到了数量明显增加、质量显著提升、题材丰富深刻、人才集群涌现等四个方面的显著效果。江苏发展戏曲现代戏的经验体会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坚持"三性"统一,打造艺术精品;二是倡导现实题材,彰显地域特色;三是坚持就地取材培养人才,反对大腕效应;四是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此外,我们将认真制定出台贯彻国办《政策》文件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现代戏创作的资金、智力以及戏曲生态均衡发展的扶持力度,通过大力抓好戏曲评论引领好现代戏的创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建设 戏剧艺术 戏曲现代戏 精彩江苏 地域特色 文化政策 生态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