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研究关键思考
被引量:
15
1
作者
彭建兵
申艳军
+9 位作者
金钊
刘铁铭
李永红
庄建琦
王震洪
余琛
成玉祥
马鹏辉
高帅
李振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344-4358,共15页
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研究应以地质学为基础,以生态学为指导,研究岩石、土壤、水、生物等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生态问题。秦岭生态地质特色鲜明,是催生生态地质基础理论、形成生态地质保护对策的理想实践地,迫切需要对秦岭生态地质环境角色地...
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研究应以地质学为基础,以生态学为指导,研究岩石、土壤、水、生物等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生态问题。秦岭生态地质特色鲜明,是催生生态地质基础理论、形成生态地质保护对策的理想实践地,迫切需要对秦岭生态地质环境角色地位予以系统剖析,梳理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构建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框架体系。研究提出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研究要把握以下关键思考:一是秦岭生态地质环境要素多元、圈层互馈过程复杂、灾害叠加影响效应突出、人-地-生相互作用强烈,立足生态秦岭面临的现实挑战,需认知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要素构成及家底,构建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要素互馈演化模型,探索生态退化、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共存递进关系,进而提出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人类环境动态平衡调控对策;二是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框架体系应以地质环境认知为基础,将生态环境充分融入地质环境之中整体考虑,并对各要素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梳理;其中,构造、地貌地质环境是“生态容器”,岩石、土壤及水文地质环境是“生态载体”,灾害地质环境是引起“生态损害”的重要因素,人类活动环境则为造成“生态扰动”的外在驱动;三是秦岭林体-土体-岩体-山体-水体五体关系复杂,内生互馈作用密切,认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同存-同演-同损-同荣规律的科学内涵,应立足于探究林体-土体-岩体-山体-水体的互馈与协同演进机制;四是秦岭地面生态损害、表层水土灾害、浅深层地质灾害呈现互馈耦合、共存递进演化特征,需重点把握“生态损害→地质灾害的递进关系及内在机制”这一关键问题;五是开展秦岭人类环境-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动态平衡调控机制研究,应以探索生态安全与人地协调的关系为核心,分析生态系统破坏和地质灾害与地质-地貌-气候-人类活动的时序演变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动态平衡机制,进而提出基于人地协调的生态安全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生态地质环境系统
地质
环境
生态
损害
生态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共轭管理初步研究
2
作者
王家文
周跃
+1 位作者
李滨勇
柳德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90,共5页
大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安全关系整个流域乃至全国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系统脆弱性、开发利用不合理、经济快速发展、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使我国大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维护地质格局的安全稳定、保障水热系统的健康...
大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安全关系整个流域乃至全国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系统脆弱性、开发利用不合理、经济快速发展、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使我国大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维护地质格局的安全稳定、保障水热系统的健康安全、维持生物体系的动态平衡、保证开发利用的科学合理是大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共轭管理的目标要求。需由认知技术系统、开发利用技术系统、人类活动协调技术系统和生态地质环境安全防护技术系统组成的纷繁复杂的技术体系的支撑,建立一个具有综合科研能力、较强协调能力和人类活动最终否决权的管理机构;构建多元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加强生态学、环境科学、生态工程学等相关学科技术研究,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创建环境友好型高效经济发展模式,才能保证共轭管理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河源区
生态地质环境系统
共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研究关键思考
被引量:
15
1
作者
彭建兵
申艳军
金钊
刘铁铭
李永红
庄建琦
王震洪
余琛
成玉祥
马鹏辉
高帅
李振洪
机构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长安大学陕西省黄河科学研究院
黄土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安全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西安地质环境监测站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344-4358,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演化与灾害风险管控项目(42341101)。
文摘
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研究应以地质学为基础,以生态学为指导,研究岩石、土壤、水、生物等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生态问题。秦岭生态地质特色鲜明,是催生生态地质基础理论、形成生态地质保护对策的理想实践地,迫切需要对秦岭生态地质环境角色地位予以系统剖析,梳理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构建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框架体系。研究提出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研究要把握以下关键思考:一是秦岭生态地质环境要素多元、圈层互馈过程复杂、灾害叠加影响效应突出、人-地-生相互作用强烈,立足生态秦岭面临的现实挑战,需认知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要素构成及家底,构建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要素互馈演化模型,探索生态退化、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共存递进关系,进而提出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人类环境动态平衡调控对策;二是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框架体系应以地质环境认知为基础,将生态环境充分融入地质环境之中整体考虑,并对各要素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梳理;其中,构造、地貌地质环境是“生态容器”,岩石、土壤及水文地质环境是“生态载体”,灾害地质环境是引起“生态损害”的重要因素,人类活动环境则为造成“生态扰动”的外在驱动;三是秦岭林体-土体-岩体-山体-水体五体关系复杂,内生互馈作用密切,认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同存-同演-同损-同荣规律的科学内涵,应立足于探究林体-土体-岩体-山体-水体的互馈与协同演进机制;四是秦岭地面生态损害、表层水土灾害、浅深层地质灾害呈现互馈耦合、共存递进演化特征,需重点把握“生态损害→地质灾害的递进关系及内在机制”这一关键问题;五是开展秦岭人类环境-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动态平衡调控机制研究,应以探索生态安全与人地协调的关系为核心,分析生态系统破坏和地质灾害与地质-地貌-气候-人类活动的时序演变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动态平衡机制,进而提出基于人地协调的生态安全防控策略。
关键词
秦岭
生态地质环境系统
地质
环境
生态
损害
生态
安全
Keywords
Qinling Mountains
eco-ge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geological environment
ecological damage
ecological security
分类号
X14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共轭管理初步研究
2
作者
王家文
周跃
李滨勇
柳德江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云南财经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玉溪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90,共5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资助项目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9ZC065M)
文摘
大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安全关系整个流域乃至全国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系统脆弱性、开发利用不合理、经济快速发展、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使我国大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维护地质格局的安全稳定、保障水热系统的健康安全、维持生物体系的动态平衡、保证开发利用的科学合理是大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共轭管理的目标要求。需由认知技术系统、开发利用技术系统、人类活动协调技术系统和生态地质环境安全防护技术系统组成的纷繁复杂的技术体系的支撑,建立一个具有综合科研能力、较强协调能力和人类活动最终否决权的管理机构;构建多元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加强生态学、环境科学、生态工程学等相关学科技术研究,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创建环境友好型高效经济发展模式,才能保证共轭管理的实施。
关键词
大河源区
生态地质环境系统
共轭管理
Keywords
large river source region
ecology and geology environmental system
conjugate management
分类号
F205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研究关键思考
彭建兵
申艳军
金钊
刘铁铭
李永红
庄建琦
王震洪
余琛
成玉祥
马鹏辉
高帅
李振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共轭管理初步研究
王家文
周跃
李滨勇
柳德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