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寒旱区河谷型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生态地质安全风险评价—以青海海东乐都区为例
1
作者 袁有靖 刘长礼 +5 位作者 彭红明 王秀艳 孙伟超 阿慧娟 李楠 徐得臻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6-1127,共12页
【研究目的】针对寒旱区河谷型城市因地下空间利用引发的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的农田生态区土地盐碱化、城镇生态区建筑破坏等生态地质安全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探索生态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理论方法。【研究方法】在收集已有相关资料基础上,开... 【研究目的】针对寒旱区河谷型城市因地下空间利用引发的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的农田生态区土地盐碱化、城镇生态区建筑破坏等生态地质安全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探索生态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理论方法。【研究方法】在收集已有相关资料基础上,开展了研究区地质钻探、岩土工程测试、抽水试验、生态地质观测等研究。运用水文地质等理论方法,分析了生态地质安全风险的成因机理。【研究结果】提出了人居、农田和林草等3类生态系统地质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评价了海东乐都区生态系统地质安全风险。地下空间利用现状情景下,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引胜沟口、岗子沟口、峰堆沟口及其地下水影响范围内的高层建筑城镇区,中风险区主要分布于Ⅰ、Ⅱ级阶地低洼地带;如再沿湟水河岸建地下铁路情景下,高风险、中风险区比地下空间现状情景下有所扩大。【结论】此3类生态地质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很有效。两种情景下都会诱发3类生态系统的地质安全风险,后一情景下造成的风险更高,影响的范围更大。需对重点地带适时监测,并运用地下水疏排技术等措施防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型城市 地下空间利用 地下水位埋深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地质安全风险评价 城市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三维评价方法与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睿 窦帆帆 +1 位作者 李云峰 葛伟亚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5-196,共12页
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三维评价是合理进行地下空间立体化开发、降低开发地质风险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工作方法体系仍有待深入探讨。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的类型、地质诱因与核心评价指标,以... 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三维评价是合理进行地下空间立体化开发、降低开发地质风险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工作方法体系仍有待深入探讨。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的类型、地质诱因与核心评价指标,以及传统二维评价的局限性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三维地质建模、三维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三维空间分析等关键三维方法技术,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三维评价技术方法体系。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在南京市江北新区开展了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三维评价实例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显示该方法体系能够显著提升三维尺度下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精度和准确性,为立体化地下空间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地质安全风险 三维评价 江北新区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形梯度的靖远矿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3
作者 李涛 鄢继选 +2 位作者 张金峰 徐帅军 朱菲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2-153,共12页
大规模煤炭开采已成为制约矿区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安全的重大隐患,基于地形梯度的靖远矿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0 m*30 m的土地利用/土... 大规模煤炭开采已成为制约矿区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安全的重大隐患,基于地形梯度的靖远矿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0 m*30 m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LUCC)数据和高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为基础,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形分布指数等方法,评价靖远矿区景观生态风险在各地形梯度上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60年间,靖远矿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建设用地面积持续扩大,主要是通过草地和耕地的转化而来;研究区的景观生态风险呈中西部高的空间格局,整体生态风险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风险区域的面积持续增加,主要分布在“低地形位人类活动干扰”和“高地形位自然环境变化”的区域,这些区域表现出高度的空间聚集性;生态风险随地形梯度分布主要受气候和地形因素的限制,人类活动干扰和自然环境变化分别是低地形位和高地形位生态风险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需因地制宜,低地形位应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人类活动的干扰;高地形位应采取封山育林等政策,减小自然环境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本研究可为矿区构建生态安全预警机制,促进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 矿区可持续发展 地形梯度 风险评价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与风险评价的生态修复优先区识别--以神木市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欣 郑颖 +3 位作者 陈安宁 周吉喆 李青泽 侯全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784-8797,共14页
生态安全格局是我国划定生态用地,完善和落实生态功能区、主体功能区等区域调控政策的有效工具,可通过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引导限制无序的城市扩张和人类活动,实现国土、区域和城市等各尺度上的生态安全永久性保护。神木市煤炭资源开发产... 生态安全格局是我国划定生态用地,完善和落实生态功能区、主体功能区等区域调控政策的有效工具,可通过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引导限制无序的城市扩张和人类活动,实现国土、区域和城市等各尺度上的生态安全永久性保护。神木市煤炭资源开发产生了一系列生态问题,虽然政府已采取了一些措施并取得了不错成效,但是由于能源转型压力和对生态修复的认知不足,依然存在关键生态源地忽视、煤矿塌陷影响认识不足等问题,亟需对神木市生态修复策略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优化。基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态风险评价-修复分区-管理策略优化”的基本研究框架,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与电路理论方法结合,构建神木市具备最优生态廊道宽度的生态安全格局,并与矿区塌陷、山体滑坡、水体污染、地表破坏和土地荒漠化生态风险评价进行叠加,采用冲突分析方法确定关键生态要素的冲突类型与等级,识别出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研究结果表明:神木市生态安全格局共计识别出生态源地37个,斑块面积达到1139.2km^(2);生态廊道70条,总长度达380.0km,最优廊道宽度设定累积阻力阈值为80000;生态夹点大于1km^(2)的有28个,总面积达到140.4km^(2)。综合生态风险冲突评价结果:店塔镇、西沙街道、锦界镇和孙家岔镇处于较高级冲突以上,是神木市受采矿活动影响较为严重的区域。基于生态要素分布与生态风险评价等级,综合确定了神木市矿山修复区、荒漠化防治区、综合服务区和水土保持区四大生态修复分区。本研究改进了传统生态修复分区划定模式,探索集“摸清生态基底-识别修复空间-优化保护对策”于一体的县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将研究落实到具体的乡镇级行政区,使理论研究能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县域生态修复与管理。同时,可为黄河中游地区同类资源开发型城市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生态修复策略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风险评价 神木市 电路理论 景观连接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1995—2020年生态地质环境安全评价与时空演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计扬 巴仁基 +3 位作者 肖成志 刘磊 周雪妮 曹亚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8-659,共12页
岷江上游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地下岩体、地表基质和地上生态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为探索岷江上游流域地震前后生态地质环境安全状况,从“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两个维度选取了16个评价指标,基于A... 岷江上游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地下岩体、地表基质和地上生态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为探索岷江上游流域地震前后生态地质环境安全状况,从“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两个维度选取了16个评价指标,基于AHP-PCA熵组合权重法对岷江上游流域1995年、2001年、2009年和2020年生态地质环境安全进行评价并分析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岷江上游流域生态地质环境安全整体以较安全-安全为主。其中,生态地质环境较安全-安全主要分布在流域的中、东部地区,较不安全-不安全主要分布在西、北部高山区以及深切河谷区,整体呈现中东部高、西部和北部低的格局。1995—2020年岷江上游生态地质环境安全整体呈现先降低后逐步升高的趋势。其中,流域北部及深切河谷区生态地质环境安全变化波动大,且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生态地质环境不稳定;西南部生态地质环境安全整体以降低为主,虽降低区域逐渐减少,但总体生态地质环境仍持续变差;流域中部生态地质环境安全整体以升高为主,且升高区域逐渐增加,生态地质环境持续向好。本次研究结果可为岷江上游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环境安全评价 层次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 最小信息熵 岷江上游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大佘太地区农田表层土壤重金属生态安全风险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袁帅 张思源 +4 位作者 张雪琼 袁国礼 王永亮 边鹏 邰苏日嘎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86-1700,共15页
【研究目的】为查明乌拉特前旗大佘太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表层土壤样品845件,农作物样品30件,饮用水样品17件,分析测定As、Cd、Cr、Cu、Hg、Ni、Pb、Zn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研究方法】通过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 【研究目的】为查明乌拉特前旗大佘太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表层土壤样品845件,农作物样品30件,饮用水样品17件,分析测定As、Cd、Cr、Cu、Hg、Ni、Pb、Zn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研究方法】通过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该区土壤、农作物以及饮用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大佘太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整体与河套地区背景值相当;土壤中潜在重金属生态危害以轻微风险和中等风险为主;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显示,在口和皮肤双重摄入途径下,土壤会对居民造成致癌风险(5.69×10^(−6)),谷物(1.03)及蔬菜(1.30)会对居民有一定的健康风险。【结论】Hg受人类影响较大,中等—强风险区位于大佘太镇;其余元素主要受成土母质控制,Cd中等风险区分布在乌梁素海沿岸一带。As在蔬菜、谷物以及饮用水健康风险中贡献最大,应该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生态安全 健康风险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乌拉特前旗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评价与应用
7
作者 周丽玲 张达政 +4 位作者 沈慧珍 黄金瓯 黄卫平 蔡伟忠 彭振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9-230,共2页
地质安全是城市安全的基础,地质安全风险防控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王峰等,2023)。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城市地质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初步构建了“一库一图、一网一模、数字赋能、科学决策”的地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地质安全是城市安全的基础,地质安全风险防控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王峰等,2023)。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城市地质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初步构建了“一库一图、一网一模、数字赋能、科学决策”的地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在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评价与应用方面做出大量探索,取得一系列技术创新和数据应用,为保障亚运会等重大活动举办提供了重要地质安全支持,为滨海地区城市地质安全风险防控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质安全 风险评价 成果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钻井安全的地质风险评价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吴时国 赵汗青 +2 位作者 伍向阳 宋海斌 董冬冬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7-80,共4页
关键词 风险评价技术 深水钻井 钻井安全 地质环境 海洋油气勘探 天然气水合物 海洋开发 海底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地质储存泄露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初探 被引量:8
9
作者 刁玉杰 张森琦 +2 位作者 郭建强 任妹娟 李旭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4-89,共6页
CO2地质储存作为一项有效、直接的碳减排技术,本质上属于环保型工程项目。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的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CO2地质储存机理及工作属性,借鉴国际风险评价经验,以及我国核废料、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填埋等类似工程项目风险评... CO2地质储存作为一项有效、直接的碳减排技术,本质上属于环保型工程项目。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的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CO2地质储存机理及工作属性,借鉴国际风险评价经验,以及我国核废料、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填埋等类似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工作方法,对适用于我国的CO2地质储存安全风险评价的定义进行了探讨,并将CO2地质储存泄露风险评价分为风险评价、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三部分内容。通过CO2地质储存泄露通道及泄露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危害分析,建立了由地质因素、工程单元因素、施工因素及其它因素四个风险因子指标层及其亚层组成的CO2地质储存泄露的安全风险层次指标体系,初步提出了风险评估方法以及CO2泄露可接受的安全风险标准;最后根据CO2地质储存泄露风险提出了不同风险的控制方法及建议,对CO2地质储存场地选址中的安全风险评价、工程实施及监测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地质储存 泄露 安全风险评价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的评价方法及前景 被引量:15
10
作者 卢亚灵 许学工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2-137,共6页
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后果引起了人们对环境与生态的重视,并催生了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评价。为了更好地进行这两方面的评价,首先分别综述生态风险和生态安全评价的发展进程,突出主要研究方法的介绍,由此总结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安全评... 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后果引起了人们对环境与生态的重视,并催生了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评价。为了更好地进行这两方面的评价,首先分别综述生态风险和生态安全评价的发展进程,突出主要研究方法的介绍,由此总结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安全评价的关系以及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评价的发展趋势。生态风险评价主要有健康危险度法、环评指数法、景观生态法、空间统计或地统计法、相对风险模型等方法;生态安全评价主要有综合指数法、景观生态法、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方法、突变级数等方法。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评价是从相反的角度研究生态系统的状况和潜在威胁,生态风险评价偏重细节分析,生态安全评价偏重整体分析。空间和时间尺度的扩大、评价方法的改进、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的可信性检验都是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安全评价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安全评价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安全风险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银鑫 宋琨 +4 位作者 吉卫波 公亮 虎博文 张晓东 田硕丰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8,共8页
城市地下空间受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评价地质环境的安全成为地下空间开发的先导问题。结合银川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和区划,选择了地震(活动断裂和场地地震效应)、砂土液化、富水砂卵石层、地基承载力和地表载荷等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在... 城市地下空间受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评价地质环境的安全成为地下空间开发的先导问题。结合银川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和区划,选择了地震(活动断裂和场地地震效应)、砂土液化、富水砂卵石层、地基承载力和地表载荷等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在分别确定各要素空间分布的基础上,进行了单因素的地质风险分析;采用层次分析和乘积标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银川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多因素地质安全风险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银川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地震和砂土液化;地质风险的强风险区面积最小,占总面积的4.10%,中风险区面积占19.69%,弱风险区面积最大,占41.07%,低风险区占35.13%。这为银川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等提供地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川市 地下空间 地质安全 风险评价 乘积标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的济南市水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磊 吴悦菡 +1 位作者 王培 沈珍瑶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9-35,共7页
为更准确全面地评价区域水生态安全,在传统的水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风险因素,探讨了基于风险的水生态安全的含义、特点和内容。以济南市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从风险、状态和响应3个方面建立了区域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 为更准确全面地评价区域水生态安全,在传统的水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风险因素,探讨了基于风险的水生态安全的含义、特点和内容。以济南市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从风险、状态和响应3个方面建立了区域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综合指数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评价结果,最终给出各区域的安全状态。结果表明,济南市安全度居中,改变区域生态现状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演变趋势,对区域水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所提出的基于风险的水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切实可行,可为其他区域水生态安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 生态安全 安全评价 综合指数法 等级划分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 优势因子 限制因子 济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AV勘察与层次分析法的安阳许家沟露天矿山地质风险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江雷 娄嘉慧 史冲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7-186,共10页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统筹的背景下,矿山地质风险防治与生态环境修复成为矿业研究的焦点。矿山地质风险的分类和量化是矿山地质风险防治和修复的基础,有利于因地制宜制定治理措施。本文基于UAV勘察和...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统筹的背景下,矿山地质风险防治与生态环境修复成为矿业研究的焦点。矿山地质风险的分类和量化是矿山地质风险防治和修复的基础,有利于因地制宜制定治理措施。本文基于UAV勘察和层次分析法对安阳许家沟露天矿山群地质风险进行了评价,根据勘察结果总结出边坡崩塌、矿坑坍塌和水土流失3个主要地质风险,各风险层选取4个因素,共12个评价指标,并利用ArcGIS栅格计算模块对选取的12个评价因素进行叠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度风险区、显著风险区、一般风险区和稍有风险区的面积分别为13500 m^(2)、39000 m^(2)、26750 m^(2)、45750 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0.8%、31.2%、21.4%、36.6%;综合矿山地质风险排序为河西胜利II区<豫隆I区<豫安III区;从豫隆I区到豫安III区,随着研究子区面积的减少,边坡崩塌风险贡献率逐渐降低,矿坑坍塌风险和水土流失风险逐渐升高。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崩塌评分与矿山地质评分呈现双峰态势,而矿坑坍塌风险和水土流失风险呈单峰态势。本文提出危岩清除、矿渣回填、边坡修整、客土恢复林地和耕地、养护治理等治理措施,从而降低矿山地质风险,修复矿山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AV勘察 层次分析法 露天矿山 矿山地质 风险评价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灌溉区生态环境污染和粮食安全风险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振民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4,共4页
在对河南省开封市污水灌溉区系统调查和选点实验观测的基础上,构建了污水灌溉区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污水灌溉区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性风险评价方法,包括内梅罗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对污... 在对河南省开封市污水灌溉区系统调查和选点实验观测的基础上,构建了污水灌溉区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污水灌溉区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性风险评价方法,包括内梅罗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对污水灌溉区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性风险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开封市污水灌溉区生态环境和粮食均遭受了重金属污染;小麦籽粒受Pb污染最严重,Cd,Cr,As污染次之.研究成果对于生态环境管理和粮食安全管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灌溉 生态环境 粮食安全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市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构建 被引量:23
15
作者 张晓东 赵志鹏 +4 位作者 赵银鑫 高学花 马玉学 刘乃静 吉卫波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26-1636,共11页
银川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需优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以银川市为研究区,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分析了银川市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特征,构建了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了生态... 银川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需优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以银川市为研究区,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分析了银川市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特征,构建了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了生态安全保护策略。结果表明:(1)银川市景观生态风险整体呈中北部高、南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000、2010年和2020年的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2155、0.2145和0.2130,生态风险整体呈下降趋势,生态风险等级总体由高等级向低等级转移。(2)共识别优化银川市生态廊道22条,生态节点52个,生态廊道累计长度约511.23 km,大致呈“北西—东南”方向网状分布,北部稀疏、南部密集。6条关键廊道贯穿南北,沿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带分布,形成了“三纵”的空间格局分布特征。(3)银川市优化后的生态安全格局由819.56 km2的生态源地、22条生态廊道和52个生态节点构成,并提出了针对生态源地、廊道和节点的生态安全保护策略,以期为银川市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和生态安全水平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安全格局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银川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生态安全评价对比研究 被引量:44
16
作者 汪朝辉 田定湘 刘艳华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4-49,共6页
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的核心问题,国内外在评价对象、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国外生态安全评价围绕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的评价构建评价指标,评价的方法主要是生态模型的探讨;而国内主要从研究对... 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的核心问题,国内外在评价对象、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国外生态安全评价围绕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的评价构建评价指标,评价的方法主要是生态模型的探讨;而国内主要从研究对象的尺度和不同属性构建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中基于P-S-R框架下的数学模型应用较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评价 生态风险 生态系统的健康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生态系统安全及其评价研究 被引量:103
17
作者 赵有益 龙瑞军 +1 位作者 林慧龙 任继周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143-150,共8页
探讨了草地生态安全及其评价的概念与内涵,认为草地生态系统安全判断与度量准则应该是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生态风险与管理的科学统一。同时尝试提出了草地生态系统安全评价的"健康-服务功能-风险与管理(healt... 探讨了草地生态安全及其评价的概念与内涵,认为草地生态系统安全判断与度量准则应该是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生态风险与管理的科学统一。同时尝试提出了草地生态系统安全评价的"健康-服务功能-风险与管理(health-service-risk and management,HSRM)"模型,构建了HSRM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提出草地生态安全评价中草地生态安全度计算公式和安全状态分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安全 生态健康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风险与管理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植物叶面尘中痕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银龙 王亚超 +1 位作者 庞博 王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7-101,共5页
为了解城市植物叶面尘中痕量元素的分布规律及污染特征,以南京市5个典型区域植物叶面尘作为研究对象,应用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其中As、Cr、Cu、Pb、Zn、Ti、Mn等痕量元素质量比进行测定,并运用地质积累指数法和Hakan... 为了解城市植物叶面尘中痕量元素的分布规律及污染特征,以南京市5个典型区域植物叶面尘作为研究对象,应用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其中As、Cr、Cu、Pb、Zn、Ti、Mn等痕量元素质量比进行测定,并运用地质积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和存在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商业区和交通枢纽区各重金属的质量比均较高,尤其是Pb、Cu污染最为严重;工业区Cu、Zn等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城郊结合部重金属污染相对较轻;风景名胜区部分重金属元素质量比高于南京市背景值。地质积累指数表明,南京市典型区域植物叶面尘重金属As、Cr、Cu、Pb、Zn、Ti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Ph、Zn和Ti元素污染最严重,已经达到了偏中度污染水平。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表明,5个区域的植物叶面尘中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均属于中等风险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叶面尘 痕量元素 生态风险评价 地质积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扩张互侵过程的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以(中国)苏锡常地区为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未 陈明 +1 位作者 范诗薇 欧名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453-7461,共9页
从景观单元水平过程出发,通过采用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两种不同源空间扩张互侵过程的方法,提出了以分区形式的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方法。以快速城市化苏锡常地区为研究区域,分别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的水域和林地及建设用地现状为扩张源... 从景观单元水平过程出发,通过采用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两种不同源空间扩张互侵过程的方法,提出了以分区形式的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方法。以快速城市化苏锡常地区为研究区域,分别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的水域和林地及建设用地现状为扩张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值为阻力赋值依据,在模拟不同生态安全格局水平和城市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测算互侵结果并进行区划。结果表明:1)不同城市发展模式下建设用地空间扩张随生态用地从底线到满意到理想水平变化呈空间集聚收敛趋势;生态用地呈似圈层状空间集聚趋势。2)城市发展模式对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具有显著影响;高等级源优先发展模式下土地资源利用更集约。3)将研究区划分为生态核心区(面积占比35.27%)、生态安全区(29.07%)、缓冲区(7.76%)及建设区(27.90%),提出相应土地用途管制措施。探讨了新方法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动态评价 空间扩张互侵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风险 快速城市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玉妍 马艳敏 +1 位作者 于万辉 张丽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2-266,325,共5页
生态安全特别是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的研究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对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松嫩平原1980,2000,2010年TM影像为依据,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法计算松嫩平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对松嫩平原1980... 生态安全特别是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的研究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对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松嫩平原1980,2000,2010年TM影像为依据,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法计算松嫩平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对松嫩平原1980—2010年土地利用生态安全风险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1)松嫩平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风险在空间上呈东北向西南递增的趋势。较低风险区比重最大,在50%以上。其次为中度风险区,低风险区,较高风险区,高风险区。(2)1980—2000年,各风险区面积均减少并向较低风险区转化,生态环境压力有所缓解。而在2000—2010年,低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均减少明显,向中、高风险转化趋势明显。(3)2020—2050年预测结果表明,中度风险等级、较高风险等级、高风险等级均表现出逐步递增趋势,松嫩平原生态安全恶化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安全风险 综合指数评价 时空变化 马尔可夫预测 松嫩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