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岸海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方法及内容探讨——海底沉积物-水-底栖生物系统调查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鲁静 原晓军 +2 位作者 姜竹田 叶思源 周小明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z1期45-50,共6页
近岸海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提出和探讨了关于开展“海底沉积物-水-底栖生物系统”调查评价的内容、方法及其工作要求。建议对系统的3种组成介质进行同站位、同步和近... 近岸海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提出和探讨了关于开展“海底沉积物-水-底栖生物系统”调查评价的内容、方法及其工作要求。建议对系统的3种组成介质进行同站位、同步和近原始状态(未扰动)、密度网格采样,辅助开展海洋地球物理剖面测量,分析评价海底表层环境系统内重金属元素来源、运移的地球化学作用及其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水-底栖生物系统 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 方法及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形态分析实验室间比对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甘露 王苏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5,共7页
通过对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形态分析实验室间比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技术分析,进一步验证和统一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形态分析方法,提高实验室间形态分析数据的可比性,了解参加实验室形态分析的技术能力,为制定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 通过对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形态分析实验室间比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技术分析,进一步验证和统一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形态分析方法,提高实验室间形态分析数据的可比性,了解参加实验室形态分析的技术能力,为制定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形态分析相关规范提供基础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 形态分析 比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异常查证及生态效应评价方法 被引量:20
3
作者 朱立新 马生明 +3 位作者 王之峰 吴昆明 胡树起 刘崇民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31-435,共5页
针对平原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在试验研究资料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平原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异常查证及生态效应评价方法。异常查证阶段,首先应用相关关系法确定异常组分的地球化学基准值,而后进行异常分类,确... 针对平原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在试验研究资料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平原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异常查证及生态效应评价方法。异常查证阶段,首先应用相关关系法确定异常组分的地球化学基准值,而后进行异常分类,确定异常的成因和形成机理,为异常生态效应评价提供理论基础。在异常生态效应评价中,首先要弄清土壤中异常组分全量与其活性组分间的关系,进而探讨土壤和农作物中异常组分的含量关系,最终依据相关标准,评估农作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水平,及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 异常查证 平原区 基准值 形成机理 资料 生态效应 农作物 土壤 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生态系统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示范研究:以成都经济区土壤Cd为例 被引量:32
4
作者 杨忠芳 侯青叶 +4 位作者 余涛 陈家玮 夏学齐 黄勇 李括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3-35,共13页
选择成都经济区作为典型研究区,以Cd为代表,在生态地球化学填图的基础上开展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示范性研究。布置采集了58个大气干湿沉降、86个化肥、121个灌溉水、276个农作物样品,分析和计算了Cd等重要元素的含量和通... 选择成都经济区作为典型研究区,以Cd为代表,在生态地球化学填图的基础上开展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示范性研究。布置采集了58个大气干湿沉降、86个化肥、121个灌溉水、276个农作物样品,分析和计算了Cd等重要元素的含量和通量。结果显示,研究区局部地段地表土壤Cd环境质量较深部有恶化之势,部分水稻籽实Cd含量已超过无公害食品标准;大气干湿沉降物输入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Cd平均通量为17.76g/(hm^2·a),占总输入通量的85.20%,是研究区外源Cd的主要输入途径;下渗水(2.34g/(hm^2·a))和作物收割(1.87g/(hm^2·a))是Cd的主要输出途径;全区外源输入Cd可使土壤中的Cd含量以0.006mg/kg的年速率递增;在Cd输入一输出通量不变的情况,预测未来20a研究区三级土壤面积将增加2~3倍,适耕土地面积将全面缩小;研究区因酸雨沉降和施肥等因素使土壤pH值下降的平均速率为0.106a^-1,其中化肥施用的贡献率为89.62%。预警研究显示,目前研究区95%的水稻生产是安全的,但预测20a后研究区土壤质量退化明显,近70%安全土壤等级降为一般土壤,须报警土壤面积也将由目前的不足4%快速上升至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球化学评价 农田生态系统 CD 成都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思路及建议 被引量:85
5
作者 杨忠芳 成杭新 +1 位作者 奚小环 刘爱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87-693,共7页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开展的一项区域评价研究工作,其目的是为国家和所研究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工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地球化学资料。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以异常元素的来源-成因-迁移转...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开展的一项区域评价研究工作,其目的是为国家和所研究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工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地球化学资料。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以异常元素的来源-成因-迁移转化-生态效应-预测预警为研究主线,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基本单元,查明异常元素分布、分配、成因及来源,研究它们在地球表层各大层圈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评价它们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应用地球化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污染的生态系统进行预测预警,并提出治理建议,为国家区域性经济战略调整和工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 异常元素 预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数据的统计方法 被引量:32
6
作者 杨忠芳 余涛 +4 位作者 冯海艳 侯青叶 王洪翠 宗思锋 夏学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05-1412,共8页
如何根据一定数量有代表性样品的统计结果建立土壤元素各化学形态分量与全量或其他土壤参数的关系方程,是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提出了建立这类回归方程需要注意并坚持的主导性原则、简洁性原则、直接性原则... 如何根据一定数量有代表性样品的统计结果建立土壤元素各化学形态分量与全量或其他土壤参数的关系方程,是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提出了建立这类回归方程需要注意并坚持的主导性原则、简洁性原则、直接性原则、拟合优度和可识别性原则、理论一致性原则,回归方程还需要用抽取检验样品、划定预测区间等方法检验其合理性。对成都经济区土壤中有益元素和有害元素依据以上原则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元素各形态,尤其是有效态含量与元素总量或其他重要土壤性质的回归方程,为利用面积性调查数据进行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球化学评价 回归方程 数据统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沉积物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娟 杨忠芳 +2 位作者 夏学齐 侯青叶 傅野思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9-946,共8页
为了进行长江流域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价,对长江流域干流以及主要支流的沉积物统一进行采样分析。首先对其元素的组成特征及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特征进行分析。常量元素含量在流域空间上的变化主要受其携带矿物含量变化的影响;Cu、Pb、Cd、As... 为了进行长江流域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价,对长江流域干流以及主要支流的沉积物统一进行采样分析。首先对其元素的组成特征及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特征进行分析。常量元素含量在流域空间上的变化主要受其携带矿物含量变化的影响;Cu、Pb、Cd、As、Hg 5种微量元素富集程度较大,存在异常。同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长江沉积物Cr、Mn、Co、Ni、Cu、Zn、Pb、Cd、As、Hg 10种元素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较大的地区分布在湖南湘江、安徽铜陵等地区,中等的地区分布在四川、重庆及江西等地区,这些潜在污染指数与矿产的开采冶炼以及工业的布局有一定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从元素的潜在污染程度看,长江流域Cd、As、Hg污染程度较重,Cu、Zn、Pb次之,而Cr、Mn、Co、Ni基本没有污染。本研究为探讨长江流域沉积地球化学过程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沉积物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密云区农业土壤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8
8
作者 段续川 李苹 +3 位作者 黄勇 林赟 袁国礼 罗先熔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104,共10页
在北京市密云区西南部农业区系统地采集了1 065件表层土壤样品,对其中Ni、V、Cr、As、Cd、Pb、Zn、Hg 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开展了测试分析。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及空间分析法,阐明了这些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平均化学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其可... 在北京市密云区西南部农业区系统地采集了1 065件表层土壤样品,对其中Ni、V、Cr、As、Cd、Pb、Zn、Hg 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开展了测试分析。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及空间分析法,阐明了这些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平均化学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其可能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元素主要分为3类:第一类为Ni、V、Cr、As,其含量低于北京地区背景值,其分布主要受成土母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第二类为Cd、Pb、Zn,其平均含量高于背景值,且居民区含量最高。除继承成土母质外,此类元素的分布特征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其中C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程度明显高于Pb和Zn;第三类为Hg,推断大气沉降为影响Hg分布的主要因素。主要采用Hakanson法评价了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该地区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壤 重金属 地球化学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北京市 密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白洋淀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8
9
作者 尹德超 祁晓凡 +4 位作者 王雨山 徐蓉桢 安永会 王旭清 耿红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79-992,共14页
【研究目的】白洋淀为雄安新区核心生态功能区,为支撑白洋淀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系统开展了全淀区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调查。【研究方法】在白洋淀湿地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484组,查明了白洋淀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并采用地累积... 【研究目的】白洋淀为雄安新区核心生态功能区,为支撑白洋淀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系统开展了全淀区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调查。【研究方法】在白洋淀湿地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484组,查明了白洋淀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等多种方法开展了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白洋淀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普遍偏高于河北省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背景值,府河入淀口及白沟引河入淀口为重金属元素主要富集区,入淀河流输入为白洋淀重金属主要来源;环境地球化学综合评价结果为清洁无污染等级分布面积144.54 km^(2),占表层沉积物分布总面积的96.68%;各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重到轻排序为Cd>Cu>Hg>Pb>Zn>Ni>Cr>As,Cd元素污染程度等级以中度和偏中度为主,Cu元素以轻度和清洁为主,其他元素以清洁无污染为主;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以轻度和中度为主,河流入淀口所在淀区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高于其他淀区,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排序为南刘庄>烧车淀>小白洋淀>王家寨>藻苲淀>捞王淀>池鱼淀>泛鱼淀。【结论】白洋淀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南刘庄等局部淀区存在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以Cd元素污染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地球化学特征 重金属 生态风险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雄安新区 白洋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南部地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中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树田 张东丽 张艳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51-659,共9页
土壤环境是人类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土壤A、B层元素含量特征参数对比、表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异常特征、环境容量状况评价,认为研究区内土壤环境状况良好,但土壤污染已从城区开始,向广大农村地区扩展,农作物所需的有机... 土壤环境是人类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土壤A、B层元素含量特征参数对比、表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异常特征、环境容量状况评价,认为研究区内土壤环境状况良好,但土壤污染已从城区开始,向广大农村地区扩展,农作物所需的有机质及微量无素亏损严重,因此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已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 地球化学 吉林 生态环境 地质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中镉的测定方法及其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凤海元 黄勤 +1 位作者 吴忠忠 王金云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03-1108,共6页
对近10年国内外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中镉的测定方法以及形态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内容涉及样品的前处理方法,镉的各种测定方法和形态分析以及土壤样品中各种形态镉的提取方法。对上述有关问题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 测定方法 形态分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天府之国”农业安全把好第一道关——成都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主要成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岳昌桐 陈德友 +1 位作者 阚泽忠 胡世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39-1042,共4页
四川自然环境优越,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劳动力优势。但区域性农业生产环境质量,尤其是土壤的质量与安全性状况不清,使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缺乏科学支撑。成都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表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可以快速... 四川自然环境优越,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劳动力优势。但区域性农业生产环境质量,尤其是土壤的质量与安全性状况不清,使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缺乏科学支撑。成都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表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可以快速、科学、经济、有效地查明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为四川规划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布局、提高农产品品质提供科学依据,为四川农业和食品安全把好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农业安全 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成果 成都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湿沉降和悬浮物样品分析方法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洪青 王金云 +4 位作者 时晓露 孙月婷 陈波 马玲 刘文长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9-674,共6页
探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湿沉降、悬浮物样品分析体系中,进行多元素含量测定的分析测试新方法及样品的制备技术。根据待测元素的不同,分别采用微波消解、酸溶、碱熔等方法进行样品制备,使用原子荧光光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电感耦合等离... 探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湿沉降、悬浮物样品分析体系中,进行多元素含量测定的分析测试新方法及样品的制备技术。根据待测元素的不同,分别采用微波消解、酸溶、碱熔等方法进行样品制备,使用原子荧光光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进行样品的测定。文章系统地建立了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湿沉降、悬浮物样品的多元素分析体系,利用建立的方法对不同种类的国家标准物质进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分析仪器 生态地球化学评价 湿沉降 悬浮物样品 多元素分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环境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研讨会纪要
14
作者 鲍征宇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17-217,共1页
关键词 生态地球化学调查 环境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评价 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调查 纪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战略转移 携手共同攻关——关于农业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代序言)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本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99-599,共1页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环境 地球化学 地质调查 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生态地球化学风险评价——以乐陵-河口地区为例
16
作者 赵西强 王存龙 喻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8期9906-9909,共4页
以全国土地污染防治项目取得的地球化学数据为基础,对乐陵-河口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水平、污染现状、主要来源进行系统研究,并在研究区内开展土壤生态地球化学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元素Cd、Hg、Pb富集系数较大,其平均含量分别为0... 以全国土地污染防治项目取得的地球化学数据为基础,对乐陵-河口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水平、污染现状、主要来源进行系统研究,并在研究区内开展土壤生态地球化学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元素Cd、Hg、Pb富集系数较大,其平均含量分别为0.16mg/kg、0.030 mg/kg、21.8 mg/kg,表现出明显的表层富集特征。区内土壤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危害轻微级达到90.07%,中等的占9.58%,强的占0.35%,没有很强和极强级别,土壤潜在生态危害不很严重。Hg、Cd、As 3种元素对土壤危害的贡献率之和达到86.55%,Hg是调查区土壤污染最严重和危害最大的重金属元素,其生态危害贡献率就达到了48.03%;Cd次之,强和很强生态危害等级以上的土壤样品占总数的0.32%;土壤重金属元素危害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Hg>Cd>Pb>As>Cu>Ni>Cr>Zn。该研究在制定重金属污染防治对策、进行土壤环境质量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生态地球化学 风险评价 乐陵-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评价中的矿物学研究
17
作者 王之峰 汤丽玲 胡树起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77-78,共2页
为查明我国城市及周边土壤中Hg、Pb、Cd、As重金属异常成因、元素的存在形式、迁移方式,作者尝试将矿物学引入城市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评价研究中,试验工作涉及广州、长春、沈阳。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土壤 磁性微球粒 矿物学研究 黄铁矿 环境地球化学 存在形式 评价研究 生物组构 异常成因 城市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45
18
作者 武春林 王瑞廷 +1 位作者 丁坤 韩玲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0-252,共13页
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是近三十年来勘查地球化学的新研究热点。通过系统分析整理相关领域公开发表的论文、专著、报告等数据和资料,总结概括了中国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对这项工作的历史... 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是近三十年来勘查地球化学的新研究热点。通过系统分析整理相关领域公开发表的论文、专著、报告等数据和资料,总结概括了中国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对这项工作的历史沿革、研究现状做出概略描述,并在已有成果和进展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建议开展精度更高、针对性更强、应用范围更广、技术手段更先进的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调查 生态地球化学 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桤木林林地生态地球化学预警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文春 彭培好 +1 位作者 陈文德 刘延国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9-652,共4页
依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理论构建了林业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模型,并以成都经济区生态屏障体系建设中成功营建的主要人工桤木林为例,通过对林地土壤母岩、土壤、活植物体和枯落物中五种地球化学污染元素含量的测试分析,进行了生态地球化学预... 依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理论构建了林业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模型,并以成都经济区生态屏障体系建设中成功营建的主要人工桤木林为例,通过对林地土壤母岩、土壤、活植物体和枯落物中五种地球化学污染元素含量的测试分析,进行了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人工桤木林对土壤污染元素As,Hg,Pb,Al,Cd的修复能力较强,尤其是对Cd元素的修复,仅需3年左右的时间可使受污土壤达到净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生态地球化学 预警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砂岩型铀矿战略性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学求 程志中 +1 位作者 迟清华 孙宏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48-151,共4页
超低密度战略性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圈定大规模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表弱胶结层细粒物质的强烈吸附和离子交换性能使得深部迁移上来的活动态铀元素得以保存富集,可做为获取盆地中隐伏砂岩型铀矿信息的有效采样介质.铀钼组合异常... 超低密度战略性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圈定大规模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表弱胶结层细粒物质的强烈吸附和离子交换性能使得深部迁移上来的活动态铀元素得以保存富集,可做为获取盆地中隐伏砂岩型铀矿信息的有效采样介质.铀钼组合异常是砂岩型铀矿的最显著标志.利用超低密度地球化学方法在整个吐哈盆地共圈出3个铀地球化学省,其中两处位于吐鲁番盆地周边,一处位于哈密盆地东南缘.新发现的哈密-骆驼圈子和鄯善县东南部地球化学异常极具寻找新的大型砂岩型铀矿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砂岩型铀矿 地球化学调查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