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玻尔兹曼熵的延河流域景观格局复杂度计算及生态可持续性分析
1
作者 曹伊婷 赵红蕊 刘欣桐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6-1125,共10页
将流域视作自组织、有生命力的系统,构建了适用于土地利用数据的玻尔兹曼熵改进模型,提出了流域景观格局复杂度定量表征方法。通过计算1980-2020年延河流域景观格局复杂度及其动态变化,从“格局”和“动态”两个维度分析了延河流域的生... 将流域视作自组织、有生命力的系统,构建了适用于土地利用数据的玻尔兹曼熵改进模型,提出了流域景观格局复杂度定量表征方法。通过计算1980-2020年延河流域景观格局复杂度及其动态变化,从“格局”和“动态”两个维度分析了延河流域的生态可持续性。结果显示:(1)延河流域景观格局复杂度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不同地理位置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延安市辖区北部地区景观格局复杂度最高,南部地区较高,上游地区呈现交错分布的特点,下游地区最低;水库和坑塘平均景观格局复杂度最高,有林地、高覆盖度草地和灌木林地平均景观格局复杂度最低;(2)延河流域景观格局经历了显著的变化:2000-2010年,75%的景观单元格局复杂度增加;2010-2020年,整体景观格局复杂度显著下降后趋于稳定,流域景观格局有序性增强。研究提出的基于玻尔兹曼熵的景观格局复杂度计算及生态可持续性分析方法原则上也适用于其他流域或景观类型,可为流域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可持续性 玻尔兹曼熵 景观格局复杂度 土地利用 延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可持续性的城市长效花境景观构建
2
作者 陈思捷 《花卉》 2025年第1期40-42,共3页
为解决城市花境景观生态可持续性发展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以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通过分析生态可持续性理念及其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影响城市长效花境景观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等,提出加强科研支持与技术创新、... 为解决城市花境景观生态可持续性发展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以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通过分析生态可持续性理念及其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影响城市长效花境景观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等,提出加强科研支持与技术创新、完善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提高公众认知与参与度、推动多方合作与交流平台建设等建议措施。旨在为相关城市规划管理人员和景观设计人员提供参考,促进城市长效花境景观工程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绿化质量和环境宜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可持续性 城市 长效 花境景观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可持续性的口袋公园景观设计策略
3
作者 杨硕 《花卉》 2025年第2期91-93,共3页
为解决传统口袋公园存在的生态设计缺陷,结合沈阳市幸福里公园对口袋公园景观设计策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可持续性口袋雨水公园在雨水收集量、补充地下水量、植物物种数量和土壤透气性等关键指标上,明显优于传统口袋公园。生态可... 为解决传统口袋公园存在的生态设计缺陷,结合沈阳市幸福里公园对口袋公园景观设计策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可持续性口袋雨水公园在雨水收集量、补充地下水量、植物物种数量和土壤透气性等关键指标上,明显优于传统口袋公园。生态可持续性透水铺装口袋公园在雨水收集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地下水位上升高度和植物存活率等方面,也显著优于传统铺装口袋公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袋公园 景观设计策略 生态可持续性 雨水收集量 植物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指数的全球生态可持续性时空分析 被引量:38
4
作者 陈成忠 林振山 贾敦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72,共5页
生态足迹受人口、消费、科技等社会、经济及自然因素影响,且都是绝对数字,不能真正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可持续性。因此,基于吴隆杰提出的具有较好分析、比较功能的生态足迹指数(EFI),并利用WWF《地球生命力报告》系列数据,对1961—... 生态足迹受人口、消费、科技等社会、经济及自然因素影响,且都是绝对数字,不能真正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可持续性。因此,基于吴隆杰提出的具有较好分析、比较功能的生态足迹指数(EFI),并利用WWF《地球生命力报告》系列数据,对1961—2003年全球的生态可持续性进行长时间序列的动态评估,对154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生态可持续性进行空间序列静态分析。结果发现:42 a来全球EFI在波动中急剧下降,1987年转入不可持续状态,2003年达到-25.28%;2003年生态足迹总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生态可持续性强弱排序为巴西>俄罗斯>墨西哥>法国>中国、印度>美国>德国>英国>日本,人均生态足迹排名前10位的国家排序为新西兰>芬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丹麦>爱沙尼亚>美国>阿联酋>科威特,全球7地区排序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非欧联盟>非洲>北美>亚太区>欧洲联盟>中东和中亚;若将EFI大于0、HDI大于0.8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标准,《2005年世界人文发展报告》公布HDI较高的国家中有3个处于区域内可持续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指数 生态可持续性 全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人工湿地生态可持续性评价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依然 王仁卿 +1 位作者 张建 刘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4803-4810,共8页
大型人工湿地现已广泛应用于湖滨带、河滨带水质净化及湿地生态修复,这些人工湿地的生态可持续性评价对于其科学管理调控及长期可持续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综合指标评价及层次分析法,根据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提出并建立了适合评... 大型人工湿地现已广泛应用于湖滨带、河滨带水质净化及湿地生态修复,这些人工湿地的生态可持续性评价对于其科学管理调控及长期可持续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综合指标评价及层次分析法,根据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提出并建立了适合评价人工湿地可持续性运行的指标体系,建立的评价指标包括生态特征与功能、水质净化功能及经济社会功能三项一级指标,及对应的14个二级指标。运用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南四湖湖滨带新薛河大型人工湿地示范工程的生态可持续性运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植物多样性、氨氮去除能力、生物入侵抵抗力、野生动物栖息地、COD去除能力是影响大型人工湿地运行效果的主要制约因素;新薛河人工湿地生态可持续性综合指数为0.6862,处于"良"级,其中生态特征功能可持续性指数最高,为0.7732;水质净化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指数分别为0.6190,0.6492。由结果可知,南四湖新薛河大型人工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修复功能,水质净化功能方面应加强植物定期收割及植被管理,同时经济社会功能还有待加强,植物经济效益及旅游娱乐效益还有待深入开发。建立的人工湿地可持续性运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用于其他大型人工湿地的生态可持续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人工湿地 层次分析法 综合指标评价 生态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张家口市生态可持续性评价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超 许月卿 +1 位作者 孙丕苓 刘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6期169-176,共8页
[目的]定量分析张家口市2003—2013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并对未来生态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张家口市生态系统结构优化及生态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应用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核算张家口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三维生... [目的]定量分析张家口市2003—2013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并对未来生态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张家口市生态系统结构优化及生态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应用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核算张家口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三维生态足迹,并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其未来生态可持续变化趋势。[结果]2003—2013年张家口市人均生物承载力整体不断减少,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足迹深度与人均生态足迹广度均呈整体增加趋势;化石燃料土地、建筑用地、水域、耕地、草地与林地的人均生态足迹均呈增加趋势;除草地和林地外,其他生物生产性土地人均生物承载力不断减少;建筑用地、耕地与林地表现为生态盈余,人均生态足迹深度处于自然原长;化石燃料土地、草地与水域呈生态赤字状态,草地与水域人均生态足迹深度不断增加;2014—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将逐年增加,人均生物承载力将逐年减少,张家口市生态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结论]未来应采取开发新型能源,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增加生态用地面积等措施来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可持续性 三维生态足迹 GM(1 1)模型 张家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森林经营的生态可持续性度量 被引量:4
7
作者 姜春前 余树全 +2 位作者 张守攻 竺肇华 刘微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5-309,共5页
利用参与式方法在浙江临安市3个乡的9个村制定了度量森林经营生态可持续性的标准与指标,并结合专家法确定各指标的阈值和标准与指标的权重,同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3个乡的森林经营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该度量体系由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 利用参与式方法在浙江临安市3个乡的9个村制定了度量森林经营生态可持续性的标准与指标,并结合专家法确定各指标的阈值和标准与指标的权重,同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3个乡的森林经营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该度量体系由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产力的维持、维持森林的健康、森林经营活动的环境响应4个标准的11个指标组成,在每个指标下面设定验证参数,以利于数据采集和量化。在3个乡的评价结果表明:森林经营生态可持续性的分值在1994年和2002年分别为昌化5 65和5 64,高虹4 68和5 09,临目5 47和6 88。与1994年相比,昌化、高虹和临目在2002年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可持续性得分分别增加-0 18%,8 76%,25 78%。12年来临目在森林经营的生态目标上比其它2个乡提高了很多。这3个研究地点的生态可持续性的现实值都大于预先设定的5分,说明目前这3个地点的森林经营状况都是良好的,但离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想状态还有较长一段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森林经营 生态可持续性 度量 标准与指标 参与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输系统生态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徐创军 杨立中 +2 位作者 杨红薇 贺玉龙 熊风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共4页
通过对运输系统生态经济指标分析,将各种运输方式对土地占用、能源消耗、客运和货运周转量、污染物排放、环境危害、安全、便捷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比较,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公路运输的便捷性最强,航... 通过对运输系统生态经济指标分析,将各种运输方式对土地占用、能源消耗、客运和货运周转量、污染物排放、环境危害、安全、便捷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比较,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公路运输的便捷性最强,航空运输在中长距离的时效性最强,水运在成本与效益分析中最经济,铁路在占地、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生态性指标方面有较突出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方式 生态可持续性 灰色关联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整理工程措施的生态可持续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庆日 吴次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0-73,共4页
以福建省长泰县雪美洋土地整理区为例,分析了项目区农地整理的工程措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农地整理工程措施生态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分层综合评价法,对项目区农地整理工程措施的生态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农地整理 工程措施 生态可持续性 评价 土地可持续利用 指标体系 分层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可持续性的内涵及其支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蒋涤非 宋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3-278,共6页
构建城市生态可持续性支持系统评价模型并对其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是城市生态可持续性从理论研究阶段进入可操作的实际应用阶段的重要步骤。针对城市生态可持续性基本内涵,根据"承载力-支持力-吸引力-延续力-发展力"(CSAED... 构建城市生态可持续性支持系统评价模型并对其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是城市生态可持续性从理论研究阶段进入可操作的实际应用阶段的重要步骤。针对城市生态可持续性基本内涵,根据"承载力-支持力-吸引力-延续力-发展力"(CSAED)模型框架,构建城市生态可持续性支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泛长株潭地区为例,分析了该区域各地市在生态环境有效改善、资源能源集约利用、社会民生和谐进步、经济高效公平增长、人口质量综合提升、政策和制度调整与完善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与提升方向。评价结果表明:泛长株潭地区大部分城市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水平、资源能源集约利用效率、社会民生进步程度以及经济高效公平增长水平都普遍偏低,这意味着当前该区域亟需解决城市生态承载力不够强、环境容量有限、产业结构仍待升级、就业结构不优及公共服务不足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以维持区域城市生态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可持续性 支持系统 CSAED模型 泛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年来中国东北样带生态可持续性的时空分异 被引量:4
11
作者 岳书平 闫业超 张树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37,共7页
目前,可持续性已成为生态学者密切关注的焦点,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话题。在中国东北样带内沿降水的梯度变化方向,在不同生态类型区选取典型市(县)作为研究区,利用压力-状态-恢复力模型,选取适用于各类型区的通用指标和反映不同类型区生... 目前,可持续性已成为生态学者密切关注的焦点,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话题。在中国东北样带内沿降水的梯度变化方向,在不同生态类型区选取典型市(县)作为研究区,利用压力-状态-恢复力模型,选取适用于各类型区的通用指标和反映不同类型区生态环境差异的区域特征指标,构建了生态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遥感和G IS技术,获取并分析了各典型区不同时期的生态环境信息,从系统发展的演替过程评价了各典型区生态可持续性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986-2005年间,中国东北样带各类型区的生态可持续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各类型区生态可持续指数的总体分布规律是林区>农林交错区>牧区>农牧交错区>农区;从生态可持续性的空间分布来看,1986-2005年间,各典型区变动均较大,特别是巴林右旗,而磐石市和抚松县的空间分布规律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样带 生态可持续性 时空格局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生态可持续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凤海 赵烨荣 +1 位作者 赫轩 李玉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7-84,共8页
以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生态可持续为目标,生态足迹模型和GIS技术为方法,采用生态可持续指数评价分析2013年13个地市耕地利用生态可持续性。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耕地资源总体呈现生态盈余;总体上由北向南呈现耕地利用可持续状态逐渐减弱的空... 以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生态可持续为目标,生态足迹模型和GIS技术为方法,采用生态可持续指数评价分析2013年13个地市耕地利用生态可持续性。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耕地资源总体呈现生态盈余;总体上由北向南呈现耕地利用可持续状态逐渐减弱的空间分布态势,临界可持续地区与弱可持续地区的生态安全得到重视;修正可持续状态分析得出,哈尔滨、大兴安岭地区、黑河的耕地生态可持续程度下降或改善不明显;耕地生态可持续指数预警值为0.449。该研究可为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生态可持续发展、耕地生态安全预警和政府部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可持续性 耕地利用 能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线性生产框架下的生态可持续性测量 被引量:3
13
作者 荆克迪 钟荣盛 +1 位作者 冯志轩 刘宜卓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33,共18页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框架下探讨技术进步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维度和生态生产率维度的差异,并根据两种生产率的差异定义了技术变化过程中生态可持续性的标准,分析了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条件下生态不可持续的基本逻辑。在此基础上,我...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框架下探讨技术进步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维度和生态生产率维度的差异,并根据两种生产率的差异定义了技术变化过程中生态可持续性的标准,分析了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条件下生态不可持续的基本逻辑。在此基础上,我们在马克思线性生产框架下提供了一个经济体生态可持续性的动态测量方法,并利用1990—2015年的Eora数据对包括中国在内的88个经济体的碳排放和水足迹可持续性进行了测算,验证了生态马克思主义关于技术的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存在系统性偏离的论断。在整个样本期间内,约有2/3的国家碳排放不可持续,一半的国家水资源利用不可持续;碳排放的可持续性在近年来有所改善,而水资源利用则没有类似的趋势。在这两个维度上,世界整体生态可持续性仍然不容乐观。就中国而言,尽管中国的水足迹和碳排放生产率进步速度在样本中处于较高水平,但是位居世界前列的劳动生产率增速给中国的生态可持续性造成了压力。不过,随着近年来劳动生产率和生态生产率的相对变化,中国的生态可持续性已经大幅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线性生产框架 劳动生产率 生态环境生产率 生态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信息熵在延河流域生态可持续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红蕊 刘欣桐 王超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749-3758,共10页
视流域为一个有生命力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为表征其生态可持续性,从熵的视角出发,提出结合空间信息熵和时间信息熵的时空信息熵方法。其中空间信息熵用于表征生态系统格局在空间分布的有序程度,时间信息熵用于度量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变... 视流域为一个有生命力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为表征其生态可持续性,从熵的视角出发,提出结合空间信息熵和时间信息熵的时空信息熵方法。其中空间信息熵用于表征生态系统格局在空间分布的有序程度,时间信息熵用于度量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变是否有序,时空信息熵方法将格局和动态有机结合,定量分析流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以延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利用时空信息熵方法分析2000—2018年延河流域生态可持续性。结果表明:(1)延河流域生态系统格局朝着有序的方向变化,此间整体处于生长期或恢复期;(2)时间信息熵结果呈现空间异质性,耕地、中低覆盖度草地和其他林地的时间信息熵值较高,生态弹性能力更强;(3)研究区生态可持续性以“强”和“较强”为主(61%),广泛分布在其中部和北部地区,表明流域的生态弹性能力总体增强,生态可持续状况明显改善。对基于熵视角研究生态可持续问题的有益探索,为延河流域及黄土高原其他类似流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可持续性 时空信息熵 延河流域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理论的中国东北样带生态可持续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岳书平 闫业超 张树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6418-16423,共6页
参照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模型等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压力-状态-恢复力概念模型,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指标的筛选,构建中国东北样带不同类型区生... 参照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模型等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压力-状态-恢复力概念模型,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指标的筛选,构建中国东北样带不同类型区生态可持续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引入"隶属函数"的概念来描述指标差异的中间过渡,利用层次分析(AHP)与信息熵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建立NECT不同类型区生态可持续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可持续性 压力-状态-恢复力概念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中国东北样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耕模式下的贵州侗族聚落生态可持续性景观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龚敏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6年第5期7-12,共6页
本文通过对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贵州侗族聚落环境的生态特征、聚落土地的生态属性的剖析和阐述,从土地斑块的生态景观出发,分析农田斑块、宅地斑块和山林斑块在聚落环境中的生态表现,并进一步从聚落形态、宅田林的生态布局,以及建筑中... 本文通过对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贵州侗族聚落环境的生态特征、聚落土地的生态属性的剖析和阐述,从土地斑块的生态景观出发,分析农田斑块、宅地斑块和山林斑块在聚落环境中的生态表现,并进一步从聚落形态、宅田林的生态布局,以及建筑中的生态体现等方面,深入阐述侗族聚落具体的生态营造方法,为侗族聚落生态可持续性景观的发展奠定一定的指导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模式 贵州侗族聚落 生态可持续性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生态可持续性判别准则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兰兰 刘艳中 +4 位作者 宋彦 陈勇 李江风 张祚 夏凡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3-191,共9页
针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生态可持续性评价中存在的不足,文章基于改进的"消费-产出"生态足迹模型,以可持续承载生态亏损额为评价指标,构建了区域生态可持续性判别准则,对临湘市2005-2013年的区域生态可持续性进行了计算和... 针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生态可持续性评价中存在的不足,文章基于改进的"消费-产出"生态足迹模型,以可持续承载生态亏损额为评价指标,构建了区域生态可持续性判别准则,对临湘市2005-2013年的区域生态可持续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在研究时段内,临湘市的可持续承载生态亏损额在波动中呈增长趋势,处于生态可持续状态;(2)耕地、牧草地和水域的可利用生态承载力潜力已完全释放,而建设用地和林地的可利用生态承载力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3)区域生态可持续性呈现北高南低、中部最弱的趋势;(4)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较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生态可持续性评价中的结果更全面、更符合实际。结合研究结果,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模式提出针对性建议,为临湘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消费-产出 区域生态可持续性 判别准则 临湘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市森林资源生态可持续性评价研究
18
作者 陈嘉杰 林俊新 +3 位作者 修小娟 吴杨熙 路光超 陈红跃 《广东林业科技》 2012年第3期76-81,共6页
文章以广东省中山市的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2004和2009年的调查等数据,对其5年内的生态可持续性进行测定和评价。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森林生产力及其维持、森林健康及其保持、森林经营活动的环境响应等方面,结果表明中... 文章以广东省中山市的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2004和2009年的调查等数据,对其5年内的生态可持续性进行测定和评价。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森林生产力及其维持、森林健康及其保持、森林经营活动的环境响应等方面,结果表明中山市2004~2009年森林资源生态可持续性有所提高,2004和2009年的总分值分别为6.55和6.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市 森林资源 生态可持续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研究
19
作者 魏霞 《农村实用技术》 2025年第7期47-48,共2页
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和人口集中,该地区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挑战,急需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以监控和促进其生态可持续性。本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构建了包括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环境保... 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和人口集中,该地区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挑战,急需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以监控和促进其生态可持续性。本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构建了包括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社会效益四个方面的农业生态可持续性动态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动态综合评价法,对2000年至2020年间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了量化评估。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总体农业生态可持续性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依然显著。研究还发现,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是提升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和决策支持,对于指导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方向和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农业生态可持续性 动态评价方法 指标体系 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西部山区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可持续性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红 张凤荣 +1 位作者 孙丹峰 周连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207-211,共5页
在剖析生态足迹分析法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北京西部山区门头沟1999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根据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对比分析,得出1999年门头沟区处于生态赤字状态。经剖析造成生态赤字的原因,指出了该区在加强... 在剖析生态足迹分析法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北京西部山区门头沟1999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根据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对比分析,得出1999年门头沟区处于生态赤字状态。经剖析造成生态赤字的原因,指出了该区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养护,增加生态容量等方面应采取的措施与政策。提出以生态足迹作为山区生态可持续性评价指标的优点及当前存在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西部山区 生态足迹 生态容量 生态赤字 生态可持续性评价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