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年珠江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蒋万祥 赖子尼 +3 位作者 彭松耀 魏泰莉 高原 杨婉玲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42,共6页
2008年5、8月针对珠江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相关性、超标倍数和超标率等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污染特征和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期间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为63.... 2008年5、8月针对珠江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相关性、超标倍数和超标率等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污染特征和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期间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为63.2 mg/kg、Zn为261.0 mg/kg、Pb为96.7 mg/kg、Cd为6.7 mg/kg、Cr为167.4 mg/kg。同一口门5种重金属相关极显著(P<0.01);每种重金属含量在各口门间相关极显著,表明其具有较强的同源性。珠江口水域重金含量表现出整体的超标现象,超标率均不低于87.5%,Cd超标倍数最大。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显示,重金属污染处重度水平,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显示,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处于较严重水平;Cd对污染和潜在生态危害贡献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沉积物 重金属 综合污染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泗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11
2
作者 孔令昊 杨丽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44,共4页
为研究泗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在泗河干流及支流共采集了7个底泥样品,分析测试了Hg、As、Cd、Pb、Cr、Ni、Cu、Zn、Mn共9种重金属元素,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泗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 为研究泗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在泗河干流及支流共采集了7个底泥样品,分析测试了Hg、As、Cd、Pb、Cr、Ni、Cu、Zn、Mn共9种重金属元素,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泗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泗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主要以Hg和Cd为主。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Hg>Cd>Mn>Zn>Ni≈Pb≈Cu>Cr>As;各种重金属污染对泗河流域构成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由强至弱的次序为:Hg>Cd>As>Pb≈Cu>Cr≈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泗河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区河涌污染与生态危害评价——以佛山三水大塱涡涌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邱鸿荣 罗建中 +3 位作者 郑国辉 陈国贤 徐文 钱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554-2559,共6页
在对工业区大塱涡涌水质及底泥重金属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大塱涡涌水体COD、氨氮、总磷、DO与重金属Cr均超过地表水Ⅴ类水体标准,属于劣Ⅴ类水体;底泥重金属Cu、Zn与Cd平均含量超出土壤环... 在对工业区大塱涡涌水质及底泥重金属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大塱涡涌水体COD、氨氮、总磷、DO与重金属Cr均超过地表水Ⅴ类水体标准,属于劣Ⅴ类水体;底泥重金属Cu、Zn与Cd平均含量超出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且重金属Cu、Zn、Pb平均含量超过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该河段疏浚底泥不宜作为肥料直接施用于农田;大塱涡涌表层底泥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总体为强,几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平均程度从大到小为:Cd>Cu>Pb>Zn>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塱涡涌 水体 底泥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台子河主要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 被引量:6
4
作者 石俊艳 于伟君 +1 位作者 刘中 王丹 《水利渔业》 1995年第4期21-24,共4页
应用沉积学原理,对绕阳河、六里河、三叉河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 沉积学 重金属 生态危害指数 渔业 水域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土壤重金属的累积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以青海省玉树县为例 被引量:33
5
作者 何林华 高小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71-1080,共10页
为了解三江源代表性区域玉树县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以玉树县采集的121个土壤样本中的重金属含量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和潜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玉树县... 为了解三江源代表性区域玉树县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以玉树县采集的121个土壤样本中的重金属含量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和潜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玉树县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均超过青海省1990年背景值,其中As、Cd和Hg出现了较强的的富集现象,同时As、Cd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表明三江源区土壤重金属环境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部分元素出现了过度富集;来源分析表明,玉树县土壤重金属As、Pb、Zn和Cd主要与成土因素有关,Hg、Cu和Cr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Mn来源于气候的影响;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土壤中Cd和Hg的危害最大,尤其是Hg已出现了很强风险和极强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分布在国道214沿线人口聚集的城镇和地段,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各子流域中,江曲流域土壤重金属属于强风险,其他区域均属于中等风险。总体而言,玉树县土壤重金属环境已发生了改变,今后应加强人口聚集区Hg源的控制,以保护其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生态风险评价 玉树县 三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阳某河流生活污水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娅君 边清泉 +3 位作者 李媛 王照丽 窦丽花 王建家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3-788,共6页
本文研究了绵阳某河流生活污水区土壤的5种重金属污染状况,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周围土壤中Pb、Cu、Cr、Zn和Hg含量的平均值... 本文研究了绵阳某河流生活污水区土壤的5种重金属污染状况,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周围土壤中Pb、Cu、Cr、Zn和Hg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8.6、58.00、78.06、149.5和1.28 mg·kg^(-1),所有元素累积超标率都为100%。土壤中各元素含量分布变化幅度较小。单项污染指数表明研究区5种重金属元素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程度顺序为:Hg(2.67)>Cu(2.56)>Zn(2.01)>Pb(1.48)>Cr(1.28)。Pb和Cr处于轻度污染水平,Cu、Zn和Hg已处于中度污染水平。5种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P综合=2.41,总体上该区域土壤已达到中度污染等级。5种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Hg>Cu>Pb>Cr>Zn,除Hg处于强风险等级外,其余Pb、Cu、Cr、Zn 4种元素均处于低风险等级,研究区域的潜在生态风险主要由Hg引起。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131.57,总体处于低风险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区土壤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单项污染指数 综合污染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韩青动 李志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6074-16075,16119,共3页
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生物效应浓度法,对河北省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评价结果一致,河北省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表现为沧州>唐山>秦皇岛,且同期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响应明显、趋势... 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生物效应浓度法,对河北省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评价结果一致,河北省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表现为沧州>唐山>秦皇岛,且同期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响应明显、趋势一致;Hg、As是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应作为污染控制重点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生物效应浓度 沉积物 重金属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坪铅锌矿区农耕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污染与生态评估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卫华 雷龙海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79-989,共11页
对铅锌矿周边农耕地土壤中的Cr,As,Ni,Pb,Zn,Cu和Co共7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实地采样.经测定研究区内Zn,Co,As的均值分别是背景值的1.92,1.47,1.12倍,这3种元素在研究区内富集效果明显.各元素的基底效应按元素排序由小至大为Ni,Co,Cr,Cu(与A... 对铅锌矿周边农耕地土壤中的Cr,As,Ni,Pb,Zn,Cu和Co共7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实地采样.经测定研究区内Zn,Co,As的均值分别是背景值的1.92,1.47,1.12倍,这3种元素在研究区内富集效果明显.各元素的基底效应按元素排序由小至大为Ni,Co,Cr,Cu(与As同),Zn,Pb,其中Co和Ni各自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利用地统计方法获得研究区域内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图,显示中部为高值区,而东北部地区土壤重金属累积不明显.相关性分析得出研究区内Cr,Co,Ni和Cu之间具有较高的依存关系、相似的来源途径;Pb与Zn的相关系数为0.650,两者在土壤中的积累均来自铅锌矿矿源.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揭示了各元素间的远近程度,将研究区内7种元素分为3类:Cr-Ni-Co-Pb-Zn,Cu,As,可见矿区周边农业土壤重金属的复杂性.分别利用地累积指数与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研究区进行污染评价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土壤重金属各采样点的地累积指数值均未达到中度污染,污染程度按元素排序由强至弱依次为Zn,Co,As,Ni,Cu,Cr,Pb,土壤环境整体处于轻度污染水平;7种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按元素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Co,As,Ni,Cu,Pb,Cr,Zn,均处于轻度风险水平;综合生态风险指数RI的分布图表明,污染相对严重的地区位于研究区域的偏东南南部,呈圆状向四周辐射,研究区域内整体水平处于轻度生态风险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坪矿区 农耕地重金属 空间分布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湖流域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熊戬 刘小真 +1 位作者 李文华 梁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1期7151-7154,7204,共5页
[目的]了解城市湖泊底泥重金属的污染情况。[方法]以象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BCR连续提取法、ICP-AES分别测定底泥中重金属的总量及各形态重金属的含量,并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法对象湖的潜在生态危害进... [目的]了解城市湖泊底泥重金属的污染情况。[方法]以象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BCR连续提取法、ICP-AES分别测定底泥中重金属的总量及各形态重金属的含量,并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法对象湖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象湖所测的6种元素的浓度顺序依次为Zn>Pb>Cu>Cr>As>Cd,其中Cd的污染最为严重;象湖底泥Cu、Zn、Cd随深度的增加,浓度逐渐降低,Pb、Cr、As的浓度在深度上波动明显;形态分析xh3的Cr和Cd的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RSP分别为3.43和2.23,属于重度污染,其他各采样点均有重金属元素1<RSP≤2,属于轻度污染;象湖各点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xh4>xh5>xh3>xh1>xh2,潜在危害来源主要是Cd。[结论]该研究为城市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重金属 污染特征 形态分析 RSP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花园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志华 郭巧玲 韩瑶瑶 《人民珠江》 2018年第9期6-9,共4页
研究黄河花园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可为黄河中游重金属污染治理和生态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在黄河花园口河段布设8个采样点,取表层沉积物样品对其重金属(Pb、Cu、Cd、Zn)含量进行检测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别评... 研究黄河花园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可为黄河中游重金属污染治理和生态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在黄河花园口河段布设8个采样点,取表层沉积物样品对其重金属(Pb、Cu、Cd、Zn)含量进行检测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别评价其污染水平。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Pb、Cu、Cd、Zn)的含量分别为:22.10、20.07、0.198、125.28 mg/kg。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顺序为:Cd>Zn>Pb>Cu。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各重金属污染对花园口河段构成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Cu>Pb>Zn,其中Cd是最大贡献因子。总体上讲,黄河花园口河段处于轻微生态风险等级,未受到明显的重金属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花园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市望牛墩镇河涌底泥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显东 《广东水利水电》 2017年第7期1-3,12,共4页
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东莞市望牛墩镇望溪河和聚龙江底泥中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价,并结合二者的污染特征,为减少河道清淤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提出了淤泥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底泥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望牛墩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某石煤矿区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三喜 苏佳 曾兴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108,共6页
为研究湖南某石煤矿区重金属污染现状,采用ICP法测定了水体和土壤中多种重金属含量,并分别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中Cd、Cr(Ⅵ)、Zn、Fe和Mn平均浓度分别为1.935 5、0.025 3、6.024 9、16.2... 为研究湖南某石煤矿区重金属污染现状,采用ICP法测定了水体和土壤中多种重金属含量,并分别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中Cd、Cr(Ⅵ)、Zn、Fe和Mn平均浓度分别为1.935 5、0.025 3、6.024 9、16.222 0和4.214 9 mg/L,污染指数分别为387.10、5.06、3.01、54.07和42.15,污染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Cd>Fe>Mn>Cr(Ⅵ)>Zn;土壤中Pb、Zn、Cr、As、Hg和Cd平均含量分别为8.51、38.59、18.65、10.01、0.18和3.41 mg/kg,平均生态风险系数分别为2.13、0.98、0.85、18.00、28.55和339.80,污染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Cd>Hg>As>Pb>Zn>Cr,整个矿区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390.31,污染程度为较高生态危险。矿区受到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废石堆和沉淀池的排水口下游区域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矿 重金属污染 污染特征 内梅罗污染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顺义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44
13
作者 韩平 王纪华 +4 位作者 冯晓元 马智宏 陆安祥 魏荔 闫连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在北京顺义区农业用地采集了412份土壤表层样品,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6种重金属元素(Cu、Zn、Pb、Cd、As和Hg)的地积累指数(Igeo)平均值均小于0,处于无污染... 在北京顺义区农业用地采集了412份土壤表层样品,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6种重金属元素(Cu、Zn、Pb、Cd、As和Hg)的地积累指数(Igeo)平均值均小于0,处于无污染程度;但处于Hg、Zn和Cd"轻度-中等污染"和"中等污染"的土壤样本分别有12.6%、12.9%和17.0%。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93.07,属于轻度生态危害;轻度、中等和强度生态危害的比例分别为95.6%、3.9%和0.5%;均有超过20%的土壤样本处于Hg和Cd中等生态危害以上的水平;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样本的RI分析,菜地土壤RI平均值为109.55,达到中等污染等级的比例为14.3%。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生态危害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区域内潮白河、小中河和金鸡河对区域生态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地积累指数 生态危害指数 生态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岛区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晓萱 高琦琦 +3 位作者 何超 王乾润 杨昊明 王恒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2-148,156,共8页
底泥是水库生态内源污染重要释放源。为全面了解山东省黄岛区主要水库底泥中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采集了黄岛区狄家河水库在内的10个水库的水样,测试了底泥中Hg、Cd、Pb、Cr、Cu、Zn、Ni、Fe、Mn和As等10种重金属含量,分析... 底泥是水库生态内源污染重要释放源。为全面了解山东省黄岛区主要水库底泥中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采集了黄岛区狄家河水库在内的10个水库的水样,测试了底泥中Hg、Cd、Pb、Cr、Cu、Zn、Ni、Fe、Mn和As等10种重金属含量,分析了各元素的含量,利用多方法综合对水库底泥污染程度及潜在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并结合周边生活、生产环境分析了重金属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西寨水库Hg含量超过标准要求,花沟水库Cd含量超过标准要求,其余水库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标准要求;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Hg>Cd>Zn>Pb≥Cu≥As>Ni≥Cr,Hg、Cd为最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由强到弱依次为:Hg>Cd>As>Pb>Cu>Cr>Ni>Zn,Hg、Cd是潜在的生态危害元素。花沟水库、吉利河河道、西寨水库、狄家河水库,尤其是西寨水库,污染程度较为严重,水库污染的因素主要为人为因素,主要来源为工业污水和生活用水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学 底泥 重金属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污染负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山县农业区域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爱雯 申娅 +3 位作者 杨建波 郎利珠 吴岑岑 江水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7期53-56,共4页
[目的]研究秀山县农业区域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方法]以秀山县农业区域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质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进行特征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 [目的]研究秀山县农业区域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方法]以秀山县农业区域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质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进行特征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研究区域土壤中As、Cd、Cr、Hg、Pb 5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要求,除Cr外,其余4种均高于重庆市土壤背景值。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As、Cd、Hg、Cr、Pb,平均单项生态风险因子由强到弱依次为Hg、Cd、As、Pb、Cr,其中Hg处于很强生态风险,另外4种重金属均处于较低生态风险水平。[结论]该研究可为秀山县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山县 重金属 地质积累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沉积物环境污染自动监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艳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8期67-72,79,共7页
以保护水体生态环境为目的,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的沉积物环境污染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利用感知层内若干个生物传感器采集水体沉积物浓度数据后,将其传输到通信传输层的网关内;该网关连接CAN总线,采用无线传感通信协议,将浓度数据传输到用... 以保护水体生态环境为目的,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的沉积物环境污染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利用感知层内若干个生物传感器采集水体沉积物浓度数据后,将其传输到通信传输层的网关内;该网关连接CAN总线,采用无线传感通信协议,将浓度数据传输到用户服务器内,服务器将数据传输到业务逻辑层的数据库内;业务逻辑层的沉积物定位模块、沉积物监测模块和数据走势分析等模块,从数据库内调取沉积物浓度数据后,依据该数据计算水体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区域实施定位,并分析数据走势后,将所有计算、定位与分析结果返回到数据库存储;展示层利用上位机调取数据库内水体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风险区域定位信息后,将其呈现给用户。实验表明,该系统具备较高的耦合度和较低的空间复杂度,可有效实现沉积物环境污染自动监测与定位,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沉积物 环境污染 自动监测系统 生态危害指数 采集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库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及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芮 《节能与环保》 2020年第7期26-28,共3页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某赤泥库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监测结果表明所监测重金属浓度均在相关标准范围内。铬的污染指数相对较高,最高达到0.721;铅的污染指数较低,为0.003。计算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某赤泥库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监测结果表明所监测重金属浓度均在相关标准范围内。铬的污染指数相对较高,最高达到0.721;铅的污染指数较低,为0.003。计算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均小于40,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小于150,有一定的轻微生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库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系数 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河市郊段底泥重金属分布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潘岳 姜铁军 顾小双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2年第4期66-70,84,共6页
本文为评估苏州河市郊段底泥质量,为后续苏州河底泥疏浚提供数据支撑,通过采集苏州河蕰藻浜—真北路桥段23.6km河道32个断面底泥柱状样,来分析不同深度处底泥重金属浓度,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重金属... 本文为评估苏州河市郊段底泥质量,为后续苏州河底泥疏浚提供数据支撑,通过采集苏州河蕰藻浜—真北路桥段23.6km河道32个断面底泥柱状样,来分析不同深度处底泥重金属浓度,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垂向0.7~2.1m,苏州河下游长宁区段金属潜在生态危害高于上游和中游,苏州河市郊段重金属关注污染物主要为汞和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河 底泥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上游铁矿尾矿库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宋凤敏 张兴昌 +2 位作者 王彦民 李琛 汤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07-1714,共8页
应用地累积指数法和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汉江上游某铁矿尾矿库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环境污染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尾矿库区土壤中重金属除Ti外均超出当地土壤背景值,以Cd超标最严重(超标12倍);形态分析表明Fe、Ti、As、H... 应用地累积指数法和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汉江上游某铁矿尾矿库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环境污染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尾矿库区土壤中重金属除Ti外均超出当地土壤背景值,以Cd超标最严重(超标12倍);形态分析表明Fe、Ti、As、Hg的主要存在形态是残渣态,Mn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所占比例最高(均值24.07%),Zn的易还原态所占比例最高(均值22.07%),Ni和Co的易氧化态所占比例最高(均值分别为28.99%、25.46%);地累积指数法评价表明尾矿库区土壤Hg和Cd达到中-强污染等级,As和Co属中度污染等级,Fe、Zn、Mn、Ni以无污染-中污染为主,其余金属无污染;生态危害指数法结果显示Cd和Hg的生态风险等级为极强,As生态风险等级为中等,其余元素生态风险等级为轻微,尾矿库采样区域整体处于很强的生态风险等级,尤其需要加强对Cd、Hg、As的污染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铁矿尾矿库 重金属 形态 地累积指数 生态危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库尾典型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风险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金霞 罗乐 +2 位作者 陈玉成 何清明 詹玲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11-2717,共7页
为了解三峡库区农用地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风险,在研究区范围内布设网格,共采集土壤样品82个,对农用地土壤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的污染水平进行分析,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 为了解三峡库区农用地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风险,在研究区范围内布设网格,共采集土壤样品82个,对农用地土壤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的污染水平进行分析,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并对研究区农用地进行安全利用分区。结果表明:除As、Hg、Ni外,其余5种重金属质量分数平均值均高于三峡库区农业土壤背景值,其中,12.20%的采样点Cu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筛选值。内梅罗污染指数值PN依次为Cu(1.01)>Cr(0.81)>Cd(0.62)>Zn(0.52)>Pb(0.45)>Ni(0.32)>As(0.29)>Hg(0.09),Cu污染等级为轻污染,Cr污染等级为警戒级,其余6种重金属为安全级。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ir均值依次为Hg(41.33)>Cd(36.71)>As(12.20)>Cu(6.54)>Pb(5.32)>Ni(4.72)>Cr(2.42)>Zn(1.14),其中Hg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ir值大于40,属于中等风险等级,其余重金属均为低风险等级。研究区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范围为68.57~143.57,平均值为110.37,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处于低风险等级,但有7.31%的土壤样品RI值大于135,处于中等风险等级。研究区农用地土壤79.53%的面积属于安全利用区,15.97%的面积属于基本安全利用区,4.50%的面积属于低风险监控区。现阶段该研究区个别地区农用地土壤虽受到Cu的污染,但是该研究区土壤整体水平为安全级,符合农产品生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危害处于低风险水平,潜在生态危害主要来自于Hg和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用地 重金属 内梅罗污染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