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化评价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明 张婷 +1 位作者 金志农 蔡海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0-14,共5页
根据江西省各市的相关生态化统计数据,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的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Yaaph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构建了鄱阳湖区生态化评价模型.应用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域... 根据江西省各市的相关生态化统计数据,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的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Yaaph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构建了鄱阳湖区生态化评价模型.应用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域的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上饶市、宜春市和鹰潭市进行了生态化指数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化水平趋于平稳;2006 ~ 2010年,南昌市生态化水平呈现上升趋势,总体发展较好;2006 ~2008年间景德镇市、鹰潭市、宜春市生态化水平较好,而2008~ 2010年间呈现下降的趋势;上饶市的生态化总体水平在2006 ~2010年间先上升后下降.针对各市环境、经济、社会等生态化评价因子的现状和差异,讨论了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化整体水平的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评价 指标体系 经济生态化 社会生态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内涵分析及其概念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鲁芬 娄思元 +1 位作者 明庆忠 朱韬 《旅游研究》 2017年第5期22-30,共9页
尽管旅游产业是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产业,但是在旅游产业发展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非生态化"现象。"非生态化"是旅游产业的表象,是暂时性和阶段性的问题,生态化才是旅游产业的本质性、常态性和长效性特征。在厘... 尽管旅游产业是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产业,但是在旅游产业发展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非生态化"现象。"非生态化"是旅游产业的表象,是暂时性和阶段性的问题,生态化才是旅游产业的本质性、常态性和长效性特征。在厘清旅游产业生态化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旅游产业生态化三个层面的内涵:意识层面的思想意识生态化、过程层面的行为生态化、结果层面的系统状态生态化,并根据内涵分析构建了旅游产业生态化评价的"IBC"概念模型,进而确定旅游产业生态化评价的内容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生态化 内涵 旅游产业生态系统 生态化评价 “BC”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工业生态化水平测评研究
3
作者 刘淑茹 贺萍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6期31-36,共6页
在严峻的资源与环境形势下,西安市的工业生态化转型已是刻不容缓。为明确其工业生态化发展现状与主要影响因素,将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对工业产值的弹性脱钩值作为动态指标,建立工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安市2001—201... 在严峻的资源与环境形势下,西安市的工业生态化转型已是刻不容缓。为明确其工业生态化发展现状与主要影响因素,将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对工业产值的弹性脱钩值作为动态指标,建立工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安市2001—2015年的工业生态化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工业烟粉尘去除率、工业企业利税总额、能源消耗情况与污染排放情况在主成分中有较大载荷,是影响工业生态化得分的主要因素;研究期内西安市的工业生态化主成分综合得分逐年上升,工业经济虽与资源消耗逐步实现脱钩,但并未与工业污染排放实现脱钩;进而在分析西安市工业生态化发展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分别从健全补偿政策、建立生态导向的发展规划体系、推动区域工业生态化转型等方面提出促进西安市工业生态化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生态化评价 主成分载荷 主成分分析 动态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城市规划管理视角看美丽中国评价体系
4
作者 李依静 周琳琦 +2 位作者 江培锴 金媛 胡鸿江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86-88,共3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美丽中国",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五位一体"的社会总布局。本文从城市规划视角分析美丽中国评价体系构建的可...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美丽中国",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五位一体"的社会总布局。本文从城市规划视角分析美丽中国评价体系构建的可行性,并结合具体问题,从目标体系、保障体系、反馈体系3个方面提出完善这一视角下美丽中国评价体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城市规划 生态化评价体系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vegetation in an arid and vulnerable coal mining region 被引量:21
5
作者 LEI Shaogang BIAN Zhengfu +1 位作者 DANIELS John L HE Xiao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0年第3期485-490,共6页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in an arid coal mining area require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luences of coal mining,the arid climate and ecological remediation.To that end,we selected vegetation as the key environmental 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in an arid coal mining area require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luences of coal mining,the arid climate and ecological remediation.To that end,we selected vegetation as the key environmental factor to observe.Remote sensing approaches to monitoring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vegetation caused by mining activities,the arid climate and ecological remediation in the Shengdong coal mining area are described.Over a large regional scale it was found that the vegetation was improved as a result of ecological remediation activities.At the local scale,however,the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soil moisture in the mined areas were slightly lower than those in un-mined areas due to mining subsidence.These differences are partly attributed to ground fissures that injure root systems and increase the depletion of soil moisture.It is recommended that fissures be reduced and filled to lessen their adverse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satellite image vegetation index ground subsid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