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李臻 梁月明 +5 位作者 潘复静 靳振江 马姜明 杨章旗 零天旺 李明金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0-217,共8页
以广西南宁市横县镇龙林场的4种林龄(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马尾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不同深度(0~10、10~20和20~30 cm)的酶(β-葡萄糖苷酶(βG)、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 以广西南宁市横县镇龙林场的4种林龄(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马尾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不同深度(0~10、10~20和20~30 cm)的酶(β-葡萄糖苷酶(βG)、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及土壤有机碳(SOC)、全N(TN)、全P(TP)和有效P(AP)含量。研究结果显示:(1)马尾松人工林4种龄林的土壤SOC、TN和AP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逐渐降低;在同一土壤层时,TN含量随着林龄的增长逐渐降低,TP含量在幼龄林时最低、中龄林时最高,AP含量在幼龄林最高。(2)土壤βG、NAG、ALP和ACP酶活性在中龄林最高、在成熟林最低,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土壤酶活性C∶N值均低于全球平均值(1.41),酶活性C∶P值和酶活性N∶P值均高于全球平均值(0.62和0.44)。(4)RDA结果显示土壤酶活性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值的变化主要受到TP和T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受到P养分的限制,在幼龄林和中龄林的受限制程度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不同林龄 土壤酶活性 生态化学计量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