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池富营养化生态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28
1
作者 刘玉生 唐宗武 +2 位作者 韩梅 邹兰 郑丙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1991年第6期1-8,共8页
在研究滇池碳、氮,磷时空分布、藻类动力学,浮游动物动力学以及沉积与营养源释放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动力学模型,并与箱模型耦合,建立了生态动力学箱模型。模拟了浮游植物,计算了TP,TN和COD的水环境容量和削减量。所得结果较好地与实际... 在研究滇池碳、氮,磷时空分布、藻类动力学,浮游动物动力学以及沉积与营养源释放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动力学模型,并与箱模型耦合,建立了生态动力学箱模型。模拟了浮游植物,计算了TP,TN和COD的水环境容量和削减量。所得结果较好地与实际符合,为滇池的水污染控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富营养化 生态动力学模型 水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北部水层生态动力学模型与模拟 Ⅰ.胶州湾北部水层生态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35
2
作者 俞光耀 吴增茂 +4 位作者 张志南 陆贤昆 奚盘根 娄安刚 张新玲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3期421-428,共8页
建立了一个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无机氮和磷、溶解态与悬浮有机物及溶解氧七状态变量的浅海水体生态动力学箱式模型,并且考虑了海面太阳辐照度变化、海水与底泥温度变化以及营养盐海底溶出和陆源流入的影响。初步分析了在胶州湾北... 建立了一个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无机氮和磷、溶解态与悬浮有机物及溶解氧七状态变量的浅海水体生态动力学箱式模型,并且考虑了海面太阳辐照度变化、海水与底泥温度变化以及营养盐海底溶出和陆源流入的影响。初步分析了在胶州湾北部浮游生态系统演变的几个特征时期动力学方程中的物流动态特征。结果是比较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浅海 水层生态系统 生态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生态动力学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13
3
作者 郑丙辉 张永泽 +1 位作者 梁占彬 韩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6,共6页
在分析滇池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从滇池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出发,根据各种藻大的生长特性.分别给予不同的温度限制因子,以此推求其增殖速率,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优势藻种的构成比,加权出该时段浮游植物总的生长率。这一改进克服了... 在分析滇池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从滇池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出发,根据各种藻大的生长特性.分别给予不同的温度限制因子,以此推求其增殖速率,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优势藻种的构成比,加权出该时段浮游植物总的生长率。这一改进克服了以往模拟计算中把参数取为常数的缺陷.较好地模拟了浮游植物的生长过程和TN、TP等水质指标的年内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生长率 生态动力学模型 滇池 浮游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叶绿素二维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饶群 芮孝芳 +2 位作者 徐炎华 张宇锋 张雪英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10-713,共4页
针对边界曲折复杂的河川型水库,以质量平衡方程为基础,以各生态变量的生态动力过程为核心,并结合水库的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曲线坐标系下的水体叶绿素二维生态动力学模型,该模型结合水动力学条件,考虑了富营养化过程中的生物、化学... 针对边界曲折复杂的河川型水库,以质量平衡方程为基础,以各生态变量的生态动力过程为核心,并结合水库的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曲线坐标系下的水体叶绿素二维生态动力学模型,该模型结合水动力学条件,考虑了富营养化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变化,给出了更为详细的富营养化信息,适用于计算区域复杂的水体。结合隔河岩水库的实测数据,用矩阵追赶法给出了模型的数值解,从而得到水库中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的分布。经验证,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叶绿素 二维生态动力学模型 富营养化 动力学 河川型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蚀地区植被生态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兆印 王光谦 高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8-105,共8页
研究侵蚀地区的植被在水力侵蚀和各种生态应力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演变规律 ,建立了植被生态动力学模型。将作用于植被的各种生态应力分成长期、短期和瞬时应力 ,给出了它们的定量表达式 ,并且统一在植被生态动力学方程中 ;同时进一步... 研究侵蚀地区的植被在水力侵蚀和各种生态应力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演变规律 ,建立了植被生态动力学模型。将作用于植被的各种生态应力分成长期、短期和瞬时应力 ,给出了它们的定量表达式 ,并且统一在植被生态动力学方程中 ;同时进一步得出了动力学耦合方程组的理论解。该模型应用于金沙江支流小江流域 ,结果较好地描述了流域的植被生态演变过程与侵蚀过程的关系 ,说明了治理强度和控制侵蚀对植被发育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地区 植被生态动力学模型 植被发育 生态应力 耦合方程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动力学模型的兴凯湖营养物入湖与富营养化状态响应模拟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晓臣 李小平 +5 位作者 王玉峰 魏自民 程曦 陈小华 王菲菲 陈无歧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2-871,共10页
针对兴凯湖富营养化的问题,应用生态动力学模型DELFT-3D对兴凯湖进行数值模拟,确立了一套适用于兴凯湖的特征参数,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进行准确性检验,结果显示DELFT-3D耦合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兴凯湖水质情况和藻类浓度动态,与实测... 针对兴凯湖富营养化的问题,应用生态动力学模型DELFT-3D对兴凯湖进行数值模拟,确立了一套适用于兴凯湖的特征参数,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进行准确性检验,结果显示DELFT-3D耦合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兴凯湖水质情况和藻类浓度动态,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设置不同控制情景,模拟长时间序列下兴凯湖营养物投入与湖泊水质、藻类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小兴凯湖在惯性发展模式下TN、TP和Chl.a浓度迅速增加,Chl.a浓度的初始值为8.96 mg/m3,到2015年和2020年分别提高了32.37%和65.51%,尤其是在5月和8月的两个峰值区,小兴凯湖面临严峻的藻类水华风险;相对于TP,大、小兴凯湖Chl.a浓度随TN入湖量的变化趋势更显著.在满足Dillion模型计算的兴凯湖承载力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削减力度,可以使小兴凯湖水质保持在Ⅲ类水水平,大兴凯湖保持在Ⅱ类水水平,小兴凯湖对大兴凯湖起到了缓冲带的作用,应增加Chl.a为兴凯湖富营养化控制标准,为藻类水华提供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凯湖 生态动力学模型 富营养化 TN TP 富营养化控制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北部水层生态动力学模型与模拟 Ⅱ.胶州湾北部水层生态动力学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吴增茂 俞光耀 +3 位作者 张志南 陆贤昆 高山红 张新玲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3期429-435,共7页
利用建立起的浅海水层生态动力学箱式模型,模拟了胶州湾北部1995年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无机氮、无机磷、溶解氧以及DOC和POC年变化特征。结果是合理的。通过模型参数敏感性实验分析。
关键词 胶州湾 浅海 生态动力学模型 水层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在海洋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樊娟 刘春光 +2 位作者 冯剑丰 王君丽 彭士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83,共6页
介绍了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的基本组成和分类。从初级生产力模拟、生态系统过程模拟和生态影响评价模拟三方面阐述了生态动力学模型在海洋生态保护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 初级生产力模拟:生态系统过程模拟 生态影响评价模拟 海洋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生态动力学模型的改进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永泽 郑丙辉 +1 位作者 侯宇光 刘玉生 《成都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7,共7页
基于湖泊生态系统的物种构成,本文提出了一种浮游植物(藻类)生长率的加权计算方法──加权生长率法。并把热力学概念“生物地球化学能量”引入湖泊生态动力学模型,通过其变化来描述湖泊生态系统中物种构成和生态结构的变化。把加权... 基于湖泊生态系统的物种构成,本文提出了一种浮游植物(藻类)生长率的加权计算方法──加权生长率法。并把热力学概念“生物地球化学能量”引入湖泊生态动力学模型,通过其变化来描述湖泊生态系统中物种构成和生态结构的变化。把加权生长率法和能量描述统一起来用以改进湖泊生态动力学模型.该改进的湖泊生态动力学模型被成功用于模拟和预测慎池生态系统在不同外负荷条件下浮游植物的生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生长率 生态动力学模型 湖泊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随同化在水生态动力学模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爱平 彭文启 +4 位作者 刘晓波 董飞 赵进勇 侯蕾 陈学凯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85,共5页
数据同化可有效结合模型与观测数据,提高模型的模拟与预测能力,近20年来,伴随数据同化在水生态动力学模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较了数据同化各类方法的特点,简述了伴随同化方法的基本原理,从优化模型参数与初始场、改进模型结构两个方... 数据同化可有效结合模型与观测数据,提高模型的模拟与预测能力,近20年来,伴随数据同化在水生态动力学模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较了数据同化各类方法的特点,简述了伴随同化方法的基本原理,从优化模型参数与初始场、改进模型结构两个方面总结了伴随同化在水生态动力学模型中的国内外应用情况,分析了水生态动力学模型伴随同化研究的3个关键影响因素(观测数据、控制变量和模型参数时空变化),探讨了伴随同化在水生态动力学模型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指出了伴随同化在湖库生态动力学模型中的应用研究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同化 数据同化 生态动力学模型 参数优化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网分辨率对太湖生态动力学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军 陆凯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3,共6页
以2009年4月太湖生态学实验数据为基础,研究了15、20、25、30m格网分辨率下NPZD生态动力学模型模拟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格网分辨率和平均浓度及浓度均方根之间存在较复杂的关系,难以用统计方法加以描述。总体而言,格网分辨率的不同... 以2009年4月太湖生态学实验数据为基础,研究了15、20、25、30m格网分辨率下NPZD生态动力学模型模拟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格网分辨率和平均浓度及浓度均方根之间存在较复杂的关系,难以用统计方法加以描述。总体而言,格网分辨率的不同,生态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磷浓度、悬浮泥沙浓度和叶绿素a浓度的平均值、均方根和空间布局也将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应该选择适宜的格网分辨率进行生态学参数模拟,进而实现对太湖水体状况的正确模拟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动力学模型 格网分辨率 太湖 NPZ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动力学的黄渤海刺参栖息地适宜性研究
12
作者 杨浩 刘海飞 +2 位作者 王子昕 吴雪榕 王洪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1-369,共9页
刺参是我国黄渤海重要的经济物种,近年来在人为因素影响下,海洋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野生刺参面临资源危机,刺参种群恢复及人工养殖都需要对刺参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本研究基于生态动力学原理,在调查刺参生理特性及行为习惯的基础上,选... 刺参是我国黄渤海重要的经济物种,近年来在人为因素影响下,海洋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野生刺参面临资源危机,刺参种群恢复及人工养殖都需要对刺参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本研究基于生态动力学原理,在调查刺参生理特性及行为习惯的基础上,选取与海参生长相关的关键生境因子,通过建立黄渤海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及海参生长生态模型,搭建了一种刺参的生境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并加入了新的海参生境流速因子,通过主客观结合的组合赋权法使得刺参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更加全面客观.使用该模型对渤海及黄海北部刺参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估,指示了在关键生境因子随季节更替下,刺参栖息地适宜性的变化情况,为栖息地修复以及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生境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 生态动力学模型 黄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岸海域多环芳烃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及生境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晓霞 程嘉熠 +2 位作者 陶平 邵秘华 朱京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40-1546,共7页
利用生态动力学模型Delf3D,对大连葫芦山湾海域多环芳烃(PAHs)在海洋中的理化及生态动力学过程进行耦合,并以大连葫芦山湾实际监测数据及相关文献资料为基础,确定了一套适用于该近岸海域PAHs生态动力学过程的特征参数,模拟研究了PAHs在... 利用生态动力学模型Delf3D,对大连葫芦山湾海域多环芳烃(PAHs)在海洋中的理化及生态动力学过程进行耦合,并以大连葫芦山湾实际监测数据及相关文献资料为基础,确定了一套适用于该近岸海域PAHs生态动力学过程的特征参数,模拟研究了PAHs在近岸海域生态动力学过程.以浮游植物生长率作为指示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指标,将PAHs含量的数值模拟结果与浮游植物生长率的动力学响应方程相拟合,定量的评估了PAHs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排污口选址于水深大、流速快、水动力强处,对PAHs污染物扩散、水质改善具有显著作用,反之造成PAHs大规模富集.PAHs富集作用对该湾生境影响较显著,湾顶水动力作用微弱,浮游生物生长率削减度高达18%.Arc GIS分析显示,浮游生物生长率削减程度与PAHs时空分布并不完全一致,体现海湾生态系统的动力复杂性与结构稳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生态动力学模型 多环芳烃 数值模拟 Delft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浮游植物分布的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昆 李楠 +5 位作者 宋广军 关春江 胡超魁 杜静 邵泽伟 吴金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04-1012,共9页
为定量描述辽东湾海区浮游植物的分布状况,以水体叶绿素a浓度为表征指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了辽东湾海区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首先建立海区的水动力模型,然后引入各水质和生态指标变量之间的生化反应过程,构建海区多因... 为定量描述辽东湾海区浮游植物的分布状况,以水体叶绿素a浓度为表征指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了辽东湾海区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首先建立海区的水动力模型,然后引入各水质和生态指标变量之间的生化反应过程,构建海区多因素耦合影响的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基于辽东湾海域2020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参数调节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本文中构建的辽东湾浮游植物分布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各指标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均方根误差在15%以内,表明模型精度较高;辽东湾靠近辽河口入海区、葫芦岛和长兴岛附近海区的叶绿素a浓度模拟值明显高于其他海区,辽东湾8月叶绿素a的平均浓度明显高于5月,二者的比值在1.6左右,表明叶绿素a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特征;叶绿素a浓度模拟值在5月中旬达到峰值(13.4μg/L),而后由于藻类呼吸和沉降变化,又引起浓度的显著下降,8月藻类丰度增加,又达到另一个峰值(21.3μg/L),此结果与历年浮游植物观测丰度的分布趋势——双峰结构特征相吻合。研究表明,本文中构建的多因素耦合影响的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海区生态系统动力学问题具有较高的重演与预测性能,该模型也可应用于海区的生物资源恢复、渔场建设及赤潮预警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 叶绿素A 辽东湾 浮游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流人工湿地除氮的生态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晓娜 丁爱中 +3 位作者 程莉蓉 郑蕾 左丽丽 陈海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6-170,共5页
对某潜流人工湿地建立生态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编程模拟湿地中氮素的迁移转化过程,确定了主要除氮机制。模拟结果显示,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出水中有机氮、氨氮和硝态氮浓度的变化趋势和范围。进一步进行氮素质量平衡分析可知,该人工湿... 对某潜流人工湿地建立生态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编程模拟湿地中氮素的迁移转化过程,确定了主要除氮机制。模拟结果显示,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出水中有机氮、氨氮和硝态氮浓度的变化趋势和范围。进一步进行氮素质量平衡分析可知,该人工湿地的主要除氮机制为硝化、反硝化和植物吸收,有机氮、氨氮和硝态氮的总去除率为60.53%,其中反硝化过程去除43.10%,植物吸收去除13.98%,沉淀去除3.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除氮 生态动力学模型 模拟 去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磷循环的生态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谢兴勇 祖维 钱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8-862,共5页
构建了太湖水生态动力学模型(CAEDYM),依据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对模型参数进行了初选,利用2005年的水文、气象、水质等监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分析了湖泊水体磷的循环机制和沉积物内源磷的释放机制.结果表明,水温和溶解氧的模拟结... 构建了太湖水生态动力学模型(CAEDYM),依据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对模型参数进行了初选,利用2005年的水文、气象、水质等监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分析了湖泊水体磷的循环机制和沉积物内源磷的释放机制.结果表明,水温和溶解氧的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非常吻合,TP、PO43-和Chl-a的变化趋势也与实测结果基本相同.浮游植物优势种的演替模式表现为:冬季隐藻和硅藻占优势,春季绿藻占优势,夏季和秋季蓝藻占优势;磷的内源释放对太湖磷循环影响的模拟结果表明,在不改变外源输入的情况下,降低底泥中磷的再悬浮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Chl-a的浓度,但对水体中TP及PO43-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磷循环 生态动力学模型 环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养殖容量动态评估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世鹏 蔺凡 +4 位作者 蒋增杰 房景辉 姜娓娓 杜美荣 高亚平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83,共12页
养殖容量评估是衡量贝类养殖活动是否环境友好、碳汇功能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的走航观测和定点连续观测数据,通过构建营养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碎屑–菲律宾蛤仔(nutrients–photoplankton–zoo... 养殖容量评估是衡量贝类养殖活动是否环境友好、碳汇功能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的走航观测和定点连续观测数据,通过构建营养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碎屑–菲律宾蛤仔(nutrients–photoplankton–zooplankton–detritus–clams,NPZD-C)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动态评估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养殖容量。结果显示,构建的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演菲律宾蛤仔的生长和浮游植物的动态响应,菲律宾蛤仔和浮游植物的实测值和模拟值均呈显著线性相关(P<0.01),R^(2)分别为0.9348和0.9264;不同放苗密度情境下的产量模拟结果显示,当苗种(2000~3000 ind./kg)的初始放苗密度分别为300、500、700、1000、1500 ind./m^(2)时,蛤仔的预测产量分别为10.5、15.6、18.9、21.6、23.2 t/hm^(2);养殖容量评估结果显示,若在期望的10个月养殖时间内收获湿重为5 g以上的商品蛤仔,放苗密度需控制在1000 ind./m^(2)以内,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判定标准,适宜的放苗密度为550~750 ind./m^(2)。研究结果可为实施生态系统水平的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养殖管理、充分发挥菲律宾蛤仔的碳汇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 养殖容量评估 胶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过程的生态动力学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亚静 朱文玲 +2 位作者 黄柱坚 栗志芬 崔理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76-780,共5页
根据实验性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进、出水数据和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运用STELLA系统动力学软件对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过程进行建模分析。STELLA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STELLA动力学模型能较准确地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废水中NO-3-N、NH+... 根据实验性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进、出水数据和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运用STELLA系统动力学软件对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过程进行建模分析。STELLA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STELLA动力学模型能较准确地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废水中NO-3-N、NH+4-N、TN的去除率,但对废水中有机氮去除率的模拟性较差;在运行正常的情况下,该模型可以对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氮的去除过程进行描述,并可为其处理出水浓度变化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流人工湿地 脱氮 生态动力学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湖泊生态系统水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浩亮 杨具瑞 +2 位作者 芦振爱 凌祯 李君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80,共7页
针对滇池富营养化状况,依据滇池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以前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湿地植物、底泥、水域条件变化,根据水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垂向平均的二维生态系统水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滇池现有水体、拆除防浪堤水域扩展后水体和滇池湿... 针对滇池富营养化状况,依据滇池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以前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湿地植物、底泥、水域条件变化,根据水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垂向平均的二维生态系统水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滇池现有水体、拆除防浪堤水域扩展后水体和滇池湿地建成后总水体3种情况的流场和浓度场,以及入滇河道达标排放后的水质浓度场,分析了湿地植物和水域扩展对滇池流场的影响,以及水域扩展、湿地植物、入湖河流达标排放对滇池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域拓展对滇池流场的影响是局部的,湿地植物对滇池流场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湿地区域。水域拓展对滇池水质具有一定影响,TN、TP平均质量浓度由2.08和0.19 mg.L-1(现有水体)降至1.69和0.16 mg.L-1;人工湿地建设对滇池水体TN、TP浓度影响较大,湿地建成后平均质量浓度降至0.76和0.05 mg.L-1,基本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人工湿地建设完成并且入滇池河流达标排放后,TN、T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降至0.17和0.01 mg.L-1,水质明显改善。因此,人工湿地建设及入滇池河流的达标排放对滇池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湖泊 生态湿地 生态系统水动力学模型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平衡动力学优化算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陆秋琴 黄光球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89-1700,共12页
为了解决复杂函数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Lotka-Volterra生态平衡动力学优化算法。该算法假设在某个生态系统中有自养者、消费者和分解者3个种群。自养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以自养者为食的动物;分解者主要分解消费者的死有机体,并给... 为了解决复杂函数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Lotka-Volterra生态平衡动力学优化算法。该算法假设在某个生态系统中有自养者、消费者和分解者3个种群。自养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以自养者为食的动物;分解者主要分解消费者的死有机体,并给自养者提供营养物质。根据上述生态系统中种群的关系构造出了消费者-自养者算子、自养者-分解者算子、分解者-消费者算子和生长算子。自养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种群的生长变化相当于搜索空间的试探解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外一个位置。该算法具有搜索能力强和全局收敛性的特点,为复杂优化问题的求解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发式算法 群智能优化计算 进化计算 Lotka-Volterra生态平衡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