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减氮配施有机肥对燕麦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影响与生态功能预测
被引量:
2
1
作者
郑敏娜
邹璨阳
+1 位作者
康佳惠
杨富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1196-1202,共7页
为了探讨减氮配施有机肥处理下燕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差异状况,以晋燕1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施肥(CK)、仅施用尿素(T1,180 kg/hm^(2))和尿素与有机肥分别按照9∶1(T2)、8∶2(T3)、7∶3(T4)、6∶4(T5)和5∶5(...
为了探讨减氮配施有机肥处理下燕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差异状况,以晋燕1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施肥(CK)、仅施用尿素(T1,180 kg/hm^(2))和尿素与有机肥分别按照9∶1(T2)、8∶2(T3)、7∶3(T4)、6∶4(T5)和5∶5(T6)的比例配施等7个处理对土壤养分状况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并利用PICRUSt法预测其生态功能。结果表明,减氮配施有机肥处理下,随着有机肥添加比例的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且在T6处理时达到最大(14.86 g/kg),籽粒产量在T4处理下达到最高(4357.61 kg/hm2);与不施有机肥土壤相比,增施有机肥后显著提升了变形菌门、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丰度前5的优势细菌门依次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影响燕麦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速效氮(AN)、有机质(OM)、速效钾(AK)、全氮(TN)。PICRUSt预测结果表明,减氮配施有机肥后明显降低了土壤细菌细胞转化功能基因的丰度,明显增加了生物体系统功能基因的丰度。综上,T4处理(126 kg/hm2尿素+54 kg/hm2有机肥)下生物产量最高,且其优势菌群更有利于土壤的可持续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施氮肥
有机肥
高通量测序
PICRUSt法
土壤细菌群落特征
生态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苜蓿-粮食作物(饲草)轮作模式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其生态功能影响
2
作者
郑敏娜
康佳惠
+3 位作者
龚瑞杰
陈燕妮
韩志顺
梁秀芝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87-1397,共11页
本研究选择7种草-粮(草)轮作种植模式,并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了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差异与变化规律,发现与苜蓿连作模式相比,苜蓿(Medicago sativa L.)-燕麦(Avena sativa)-苜蓿、苜蓿-玉米(Zea mays L...
本研究选择7种草-粮(草)轮作种植模式,并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了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差异与变化规律,发现与苜蓿连作模式相比,苜蓿(Medicago sativa L.)-燕麦(Avena sativa)-苜蓿、苜蓿-玉米(Zea mays L.)-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 L.)和苜蓿-高粱(Sorghum bicolor L.)-谷子(Setaria italica)等模式可有效提升土壤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含量,且在苜蓿-高粱-谷子模式中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是各轮作模式下土壤细菌群落的优势菌群,进一步冗余分析结果揭示出有机碳、全氮、速效氮等3个指标对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组成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生态功能预测结果表明,新陈代谢(Metabolism)是土壤细菌代谢过程中最重要的功能。因此,多年生苜蓿翻耕轮作一年生作物(饲草)后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其中,苜蓿-高粱-谷子模式轮作效果最佳,在盐碱地的改良轮作中可优先考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轮作
土壤细菌群落
生态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卷丹内生真菌和根际土真菌的群落多样性及生态功能的预测
3
作者
冯杰
韦艳
+1 位作者
谭龙
樊锐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7-336,共10页
目的:分析卷丹鳞叶、根的内生真菌和根际土真菌的群落结构,预测药用部位鳞叶内生真菌的生态功能,从而挖掘出与卷丹活性成分密切相关的功能类群。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卷丹鳞叶、根的内生真菌和根际土真菌内源转录间隔区(I...
目的:分析卷丹鳞叶、根的内生真菌和根际土真菌的群落结构,预测药用部位鳞叶内生真菌的生态功能,从而挖掘出与卷丹活性成分密切相关的功能类群。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卷丹鳞叶、根的内生真菌和根际土真菌内源转录间隔区(ITS)的rDNA进行序列测定,并在FUNGuild软件中利用操作分类单元(OTUs)对鳞叶内生真菌群落进行功能分类。结果:①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是卷丹的优势菌门,毛孢子菌属和镰刀菌属是鳞叶的优势菌属,其中毛孢子菌属在鳞叶中的丰度显著高于根和根际土。②卷丹鳞叶内生真菌被划分为8个功能类群,分别为未定义腐生菌、植物病原菌、植物内生菌-植物病原菌、动物病原菌-未定义腐生菌、外生菌根、垫料腐生菌-未定义腐生菌、植物内生菌-未定义腐生菌和木腐生菌,未定义腐生菌为最优势的类群,OTUs主要归属于炭垫菌属。结论:毛孢子菌属和镰刀菌属可能与卷丹药用部位的活性成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群落多样性
生态功能预测
高通量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减氮配施有机肥对燕麦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影响与生态功能预测
被引量:
2
1
作者
郑敏娜
邹璨阳
康佳惠
杨富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出处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1196-1202,共7页
基金
山西农业大学育种工程项目(YZGC085)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07-A-2)。
文摘
为了探讨减氮配施有机肥处理下燕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差异状况,以晋燕1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施肥(CK)、仅施用尿素(T1,180 kg/hm^(2))和尿素与有机肥分别按照9∶1(T2)、8∶2(T3)、7∶3(T4)、6∶4(T5)和5∶5(T6)的比例配施等7个处理对土壤养分状况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并利用PICRUSt法预测其生态功能。结果表明,减氮配施有机肥处理下,随着有机肥添加比例的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且在T6处理时达到最大(14.86 g/kg),籽粒产量在T4处理下达到最高(4357.61 kg/hm2);与不施有机肥土壤相比,增施有机肥后显著提升了变形菌门、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丰度前5的优势细菌门依次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影响燕麦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速效氮(AN)、有机质(OM)、速效钾(AK)、全氮(TN)。PICRUSt预测结果表明,减氮配施有机肥后明显降低了土壤细菌细胞转化功能基因的丰度,明显增加了生物体系统功能基因的丰度。综上,T4处理(126 kg/hm2尿素+54 kg/hm2有机肥)下生物产量最高,且其优势菌群更有利于土壤的可持续生产。
关键词
减施氮肥
有机肥
高通量测序
PICRUSt法
土壤细菌群落特征
生态功能预测
Keywords
nitrogen reduction
organic fertilizer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
PICRUSt method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ecological function prediction
分类号
S512.6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苜蓿-粮食作物(饲草)轮作模式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其生态功能影响
2
作者
郑敏娜
康佳惠
龚瑞杰
陈燕妮
韩志顺
梁秀芝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饲草高效生产模式创新重点实验室
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
出处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87-1397,共11页
基金
山西农业大学生物育种工程项目(YZGC087)
山西农业大学科技创新提升工程(CXGC2023076)
+3 种基金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303021222076)
大同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24060)
大同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4070)
山西省牧草产业技术体系(2025)资助。
文摘
本研究选择7种草-粮(草)轮作种植模式,并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了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差异与变化规律,发现与苜蓿连作模式相比,苜蓿(Medicago sativa L.)-燕麦(Avena sativa)-苜蓿、苜蓿-玉米(Zea mays L.)-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 L.)和苜蓿-高粱(Sorghum bicolor L.)-谷子(Setaria italica)等模式可有效提升土壤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含量,且在苜蓿-高粱-谷子模式中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是各轮作模式下土壤细菌群落的优势菌群,进一步冗余分析结果揭示出有机碳、全氮、速效氮等3个指标对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组成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生态功能预测结果表明,新陈代谢(Metabolism)是土壤细菌代谢过程中最重要的功能。因此,多年生苜蓿翻耕轮作一年生作物(饲草)后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其中,苜蓿-高粱-谷子模式轮作效果最佳,在盐碱地的改良轮作中可优先考虑利用。
关键词
苜蓿
轮作
土壤细菌群落
生态功能预测
Keywords
Alfalfa
Crop rotation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Ecological function prediction
分类号
S813.3 [农业科学—畜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卷丹内生真菌和根际土真菌的群落多样性及生态功能的预测
3
作者
冯杰
韦艳
谭龙
樊锐锋
机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出处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7-336,共10页
基金
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项目(21092230035)。
文摘
目的:分析卷丹鳞叶、根的内生真菌和根际土真菌的群落结构,预测药用部位鳞叶内生真菌的生态功能,从而挖掘出与卷丹活性成分密切相关的功能类群。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卷丹鳞叶、根的内生真菌和根际土真菌内源转录间隔区(ITS)的rDNA进行序列测定,并在FUNGuild软件中利用操作分类单元(OTUs)对鳞叶内生真菌群落进行功能分类。结果:①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是卷丹的优势菌门,毛孢子菌属和镰刀菌属是鳞叶的优势菌属,其中毛孢子菌属在鳞叶中的丰度显著高于根和根际土。②卷丹鳞叶内生真菌被划分为8个功能类群,分别为未定义腐生菌、植物病原菌、植物内生菌-植物病原菌、动物病原菌-未定义腐生菌、外生菌根、垫料腐生菌-未定义腐生菌、植物内生菌-未定义腐生菌和木腐生菌,未定义腐生菌为最优势的类群,OTUs主要归属于炭垫菌属。结论:毛孢子菌属和镰刀菌属可能与卷丹药用部位的活性成分密切相关。
关键词
内生真菌
群落多样性
生态功能预测
高通量测序技术
Keywords
endophytic fungi
community diversity analysis
ecological function prediction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分类号
Q948.12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减氮配施有机肥对燕麦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影响与生态功能预测
郑敏娜
邹璨阳
康佳惠
杨富
《山西农业科学》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苜蓿-粮食作物(饲草)轮作模式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其生态功能影响
郑敏娜
康佳惠
龚瑞杰
陈燕妮
韩志顺
梁秀芝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卷丹内生真菌和根际土真菌的群落多样性及生态功能的预测
冯杰
韦艳
谭龙
樊锐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