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业资源生态恢复与造林技术优化的集成模型研究
1
作者 何龙生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4期163-165,共3页
本研究针对林业资源生态功能退化与造林技术适应性不足的问题,构建林地生态稳定性干预机制模型,分析养护手段对生态指标的调控路径,并基于非线性拟合与空间优化构建多因子造林成活率预测模型及林种配置策略,形成养护与造林协同的系统化... 本研究针对林业资源生态功能退化与造林技术适应性不足的问题,构建林地生态稳定性干预机制模型,分析养护手段对生态指标的调控路径,并基于非线性拟合与空间优化构建多因子造林成活率预测模型及林种配置策略,形成养护与造林协同的系统化技术框架。研究表明,在系统动力学与多源因子集成建模支持下,可有效提升林地生态恢复速率与林分结构稳定性,优化配置并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研究成果对推进林业资源精细化管理和生态工程技术集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资源 生态恢复 造林技术 集成建模 生态功能调控 林分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主导功能提升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8
2
作者 徐高福 洪利兴 +2 位作者 王丽英 章德三 余启新 《防护林科技》 2016年第1期50-52,共3页
森林和湿地的共轭效应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森林与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既是目前森林生态经济研究的新课题,也是国内外森林生态研究发展的新趋势。饮用水源区水源涵养及水质净化功能提升技术、生态旅游休闲区景观... 森林和湿地的共轭效应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森林与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既是目前森林生态经济研究的新课题,也是国内外森林生态研究发展的新趋势。饮用水源区水源涵养及水质净化功能提升技术、生态旅游休闲区景观价值提升技术、人居环境区彩色健康森林营建技术、湿地公园与消落带湿地植被建设技术是提升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主导功能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湿地 生态系统 主导功能 提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效马尾松水保林林下植被及生态功能恢复研究 Ⅰ恢复技术优化经营模式 被引量:11
3
作者 佘济云 曾思齐 陈彩虹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2年第2期1-3,共3页
在湖南省茶陵县设置了 10hm2 试验地 ,进行了低效马尾松水保林林下植被及生态功能恢复技术试验 ,建立了低效马尾松水保林林下植被及其生态功能恢复技术经营模式 。
关键词 林下植被 恢复技术 马尾松 水土保持林 生态功能恢复 经营模式 低效防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橄榄园生态恢复与生产力提升技术措施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钟佃 唐龙飞 +2 位作者 冯德庆 黄秀声 郑仲登 《福建农业科技》 2005年第5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综合生产力 山地果园 生态恢复 提升技术 橄榄 合理开发利用 生态果园模式 可持续发展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恢复区林分结构现状与生态功能提升途径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昌营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7期204-205,共2页
借鉴国内成功的生态修复经验,结合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恢复区树种结构单一、马尾松林占绝对优势的特点,提出了林分改造与树种结构调整的规划思路,探讨了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恢复区生态功能提升的技术途径。
关键词 水土流失治理恢复 林分改造 生态功能提升 技术途径 福建长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秭归县生态屏障区植被恢复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安 庞宏东 +1 位作者 肖细苗 王黎明 《湖北林业科技》 2014年第6期86-88,共3页
1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概况 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指的是长江三峡水库土地淹没线(坝前正常蓄水位175m接5年一遇洪水和11月5年一遇来水回水水面线)至第一道山脊线范围内的区域,按生态功能的要求,屏障区分为2个部分,一是生态保护带,指... 1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概况 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指的是长江三峡水库土地淹没线(坝前正常蓄水位175m接5年一遇洪水和11月5年一遇来水回水水面线)至第一道山脊线范围内的区域,按生态功能的要求,屏障区分为2个部分,一是生态保护带,指沿库周土地征用线以上水平投影100m宽的区域,二是生态利用区,指生态保护带和城集镇以外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屏障 三峡库区 植被恢复技术 秭归县 长江三峡水库 土地征用 正常蓄水位 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林生态功能恢复对土壤水文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胡迪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1年第4期3-5,共3页
为了恢复板栗经济林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以辽东山区丹东板栗园为例,分析板栗园修筑池台田、板栗套种红松、紫穗槐穿带、自然生草覆盖等水土保持技术对板栗经济林土壤水文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板栗园实施不同措施,不... 为了恢复板栗经济林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以辽东山区丹东板栗园为例,分析板栗园修筑池台田、板栗套种红松、紫穗槐穿带、自然生草覆盖等水土保持技术对板栗经济林土壤水文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板栗园实施不同措施,不仅改善了板栗园土壤水文功能,也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降低了土壤密度,增加了孔隙度,有利于土壤水分入渗,提高了蓄水保土能力,促进板栗经济林的生态系统向良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经济林 生态功能 恢复技术 土壤水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浸矿场地增值利用技术模式与示范--以脐橙种植为例
8
作者 郑小俊 周步蟾 +2 位作者 赖志鹏 余水静 陈明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4-470,共7页
离子型稀土矿是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的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壤功能退化严重。浸矿场地的生态问题限制了离子型稀土的进一步开采以及赣州市经济发展,这一背景要求尽快探索出... 离子型稀土矿是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的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壤功能退化严重。浸矿场地的生态问题限制了离子型稀土的进一步开采以及赣州市经济发展,这一背景要求尽快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离子型稀土矿山浸矿场地生态修复之路。课题以脐橙种植联合微生物修复为技术思路,通过3年的集成研究与示范,浸矿场地植被覆盖度达到95%,增值效益为5015800元/(km^(2)·a),形成了集生态功能恢复和土地增值利用为一体的离子型稀土矿废弃地生态修复模式。该模式在实现生态功能恢复的同时,产生的经济效益既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又可以为生态修复提供资金保障,实现可持续性的生态修复,为实现赣南地区经济建设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生态功能恢复 技术模式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人员揭示长期围封草地土壤功能提升新机制
9
《甘肃畜牧兽医》 2021年第8期30-30,共1页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团队揭示了典型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土壤和微生物在长期放牧后响应的耦合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上.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草原生态系统 科研人员 科学前沿 耦合机制 保护与恢复 功能提升 围封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双退区湿地植被恢复方案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钱海燕 严玉平 +3 位作者 周杨明 黄齐 鄢帮有 刘青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146-149,共4页
针对鄱阳湖双退区湿地的植被现状以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本着因地制宜、整体优化的生态修复原则,在充分满足湖泊的自然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特征等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双退区植被退化原因和类型,集成了规划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在江西... 针对鄱阳湖双退区湿地的植被现状以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本着因地制宜、整体优化的生态修复原则,在充分满足湖泊的自然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特征等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双退区植被退化原因和类型,集成了规划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在江西省都昌县开展了双退区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模式的研究与示范。在鄱阳湖双退区,保证一定经济收入的同时维护湿地合理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提出了一个可持续性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模式及相应的工程措施和重建方案,为今后鄱阳湖双退区乃至鄱阳湖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生态系统 植被恢复 方案探讨 Region Poyang Lake 生物技术 生态修复工程 生态系统特征 生态环境问题 结构和功能 恢复与重建 自然环境 重建方案 植被现状 整体优化 因地制宜 修复原则 退化原因 湿地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节水灌溉技术在甘肃防沙治沙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全林 王继和 +1 位作者 刘晓莉 崔建国 《甘肃林业科技》 2005年第1期8-12,共5页
甘肃沙区地处大陆腹地,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固沙植被大面积衰亡,荒漠化蔓延速度加快,因而将高新节水灌溉技术引入防沙治沙显得十分必要。实践应用证明,应用滴灌、喷灌、渗灌等技术可在极端干旱地区建立有效... 甘肃沙区地处大陆腹地,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固沙植被大面积衰亡,荒漠化蔓延速度加快,因而将高新节水灌溉技术引入防沙治沙显得十分必要。实践应用证明,应用滴灌、喷灌、渗灌等技术可在极端干旱地区建立有效的防沙治沙体系,能起到防风固沙,保护绿洲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政府扩大投入、提高意识、完善制度体系和加强科学研究去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技术 甘肃 固沙造林 植被恢复 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滨海滩涂湿地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2
作者 李晶 雷茵茹 +4 位作者 崔丽娟 潘旭 张骁栋 张曼胤 李伟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28,137,共6页
滨海滩涂湿地是我国东部城市化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它为我国城镇居民提供了生物多样性维持、净化、碳汇、资源供给及旅游文化等必不可少的生态系统服务。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不断加剧,滨海滩涂湿地正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 滨海滩涂湿地是我国东部城市化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它为我国城镇居民提供了生物多样性维持、净化、碳汇、资源供给及旅游文化等必不可少的生态系统服务。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不断加剧,滨海滩涂湿地正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功能退化等重大瓶颈问题。从分析我国滨海滩涂湿地的现状入手,围绕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的关键过程和功能的影响,滨海滩涂湿地生态功能恢复与提升技术和滨海滩涂湿地资源产业化与生态管理三方面来对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目前滨海滩涂湿地退化机理研究、恢复与功能提升技术研发及资源利用和产业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滩涂湿地 关键过程和功能 生态功能恢复与提升技术 资源产业化 生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