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树林地埋式管网生态养殖系统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邢永泽 刘项峰 +2 位作者 赖廷和 范航清 吴斌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38-442,共5页
为研究红树林地埋式管网生态养殖系统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生态特征,于2012年8月1日—15日在系统的4个管理窗口,总进水口和自然海区分设采样点,每7d随潮汐涨落各进行1次浮游动物采样调查,同步监测该养殖系统的主要理化因子。试验结果表... 为研究红树林地埋式管网生态养殖系统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生态特征,于2012年8月1日—15日在系统的4个管理窗口,总进水口和自然海区分设采样点,每7d随潮汐涨落各进行1次浮游动物采样调查,同步监测该养殖系统的主要理化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7种,其中桡足类37种,原生动物6种,其他浮游类4种;此外,还采集到各类浮游幼体12种。坚长腹剑水蚤、针刺拟哲水蚤、小拟哲水蚤以及一种半咸水猛水蚤为主要优势种。调查期间,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受系统盐度影响明显,涨潮期间浮游动物丰度均值显著高于退潮期间,多样性指数均值相对落潮期间略高,但均匀度均值略有降低。在养殖系统一个循环周期内,生态养殖活动未使红树林区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受到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生态养殖系统 浮游动物 生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中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孟顺龙 李丹丹 +7 位作者 裘丽萍 胡庚东 范立民 宋超 吴伟 郑尧 陈家长 徐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7-64,共8页
为研究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并初步阐明其生态学机理,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为养殖品种,设置高、低两个养殖密度(300、200 ind./m^2),采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评价了系统中6个试验分区浮游植物... 为研究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并初步阐明其生态学机理,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为养殖品种,设置高、低两个养殖密度(300、200 ind./m^2),采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评价了系统中6个试验分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各试验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5种、无节幼体1类,其中轮虫14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3种,分别占总种数的56%、32%、12%;种类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依次均表现为进水区、净化区、循环区、循回区>低密度养殖区>高密度养殖区>排水区;枝角类、桡足类、轮虫丰度依次表现为进水区、净化区、循环区、循回区>排水区>低密度养殖区>高密度养殖区;枝角类、桡足类比例表现为养殖区低于其他各区,而轮虫类比例则相反,表现为养殖区高于其他各区。研究表明:鱼类对浮游动物进行了摄食,且相对于轮虫而言,枝角类和桡足类等较大型浮游动物更易于被鱼类摄食;从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的水质状况看,排水区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养殖区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其余各区处于清洁状态;除排水区外,其余各试验分区均水质较好,系统运行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 水质评价 浮游动物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背景下太湖传统生态养殖系统的传承与发展——基于农业文化遗产的视角 被引量:6
3
作者 朱冠楠 卢勇 李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9-116,128,共9页
太湖传统生态养殖系统具有非常突出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包括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协同发展和良好适应性以及丰富的文化多样性。遵循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动态保护"思想,应该对太湖传统生态养殖系统农业文... 太湖传统生态养殖系统具有非常突出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包括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协同发展和良好适应性以及丰富的文化多样性。遵循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动态保护"思想,应该对太湖传统生态养殖系统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实践和理念两个层面的活态传承:实践层面的活态传承的关键是以"动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代替以往的"冷冻式保护"和"破坏性开发",找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点;理念层面的传承则在于通过地方政府的引导和专家介入,让太湖传统农业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人与自然共居共生关系意识以及废物循环利用准则等人文生态理念扎根于太湖地区的农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农民的内心,增强他们对太湖传统农业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促使其主动将太湖传统农业文化中的人文生态理念内化并自觉地运用到现代农业生产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传统生态养殖系统 农业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系统细菌群落的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斌 赖廷和 +1 位作者 张瑜斌 范航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6-35,共10页
在一个养殖清管周期内(2012年8月1-15日,共15 d)3次采样,研究了北仑河口红树林区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系统细菌群落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了细菌群落结构与主要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态养殖系统管道内的浮游细菌在3次采样间的平均数... 在一个养殖清管周期内(2012年8月1-15日,共15 d)3次采样,研究了北仑河口红树林区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系统细菌群落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了细菌群落结构与主要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态养殖系统管道内的浮游细菌在3次采样间的平均数量变化为第一次>第三次>第二次。第一、二次采样时管道系统内的浮游细菌平均数量大于蓄水池而小于自然海水,而在第三次采样时,管道系统内的浮游细菌平均数量均小于蓄水池和自然海水。根据DGGE图谱,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同一次采样时在该地埋管道养殖系统中的管道内、蓄水池和自然海区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养殖过程的推进,管道内的群落结构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下降,表明群落结构简单化。而从优势条带中得到的细菌分类单元为放线菌、α-变形菌、β-变形菌、梭菌、蓝细菌、δ-变形菌纲、ε-变形菌、γ-变形菌和未分类的细菌类群,放线菌在调查过程中一直为优势分类群,而不同采样时间的细菌类群所占的比例各不一样。主成分(PCA)分析显示,硫化物(S2-)可能是影响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系统细菌群落的关键因子。这些研究结果为该生态养殖模式的可持续运转提供了微生物生态学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系统 细菌群落结构 时空变化 生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鱼虾共养模式试验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茂友 诸葛燕 +1 位作者 徐雪英 徐峥 《水产养殖》 CAS 2017年第3期20-22,共3页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技术源于美国,即利用占池塘面积2%~5%的水面建设具有气提推水增氧和集污设备的系列水槽作为养殖区,并对其余95%~98%的水面进行适当改造构建净化区。养殖尾水经集污设备收集粪便和残饵,并通过生物净化处理,...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技术源于美国,即利用占池塘面积2%~5%的水面建设具有气提推水增氧和集污设备的系列水槽作为养殖区,并对其余95%~98%的水面进行适当改造构建净化区。养殖尾水经集污设备收集粪便和残饵,并通过生物净化处理,实现养殖周期内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养殖系统 池塘面积 工业化 模式试验 鱼虾 生态养殖技术 循环利用 净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仑河口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系统多环芳烃的分布、影响因素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斌 庞碧剑 +1 位作者 谭趣孜 巫冷蝉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0-535,共16页
研究了在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幼苗期(2013年5月,春季)、中鱼期(2013年7月,夏季)和成鱼期(2013年10月,秋季)北仑河口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系统多环芳烃(PAHs)的时空分布、组成、风险及来源,分析了养殖环境对PAHs分布的影... 研究了在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幼苗期(2013年5月,春季)、中鱼期(2013年7月,夏季)和成鱼期(2013年10月,秋季)北仑河口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系统多环芳烃(PAHs)的时空分布、组成、风险及来源,分析了养殖环境对PAHs分布的影响因素及中华乌塘鳢的富集响应,并评估了养殖环境的理论阈值及剩余环境容量。结果表明,系统内4个管理窗口(G1、G7、G3、G5)养殖水体的多环芳烃浓度的空间变化为G5>G7>G1>G3,主要受管理窗口理化性质差异、海水和陆源输入的影响;时间变化为中鱼期>成鱼期>幼苗期,主要与珍珠湾水质季节变化以及地表径流输入有关。受管道颗粒物含量影响,沉积物多环芳烃含量的空间变化为G1>G3>G7>G5;时间变化为幼苗期>中鱼期>成鱼期,主要与珍珠湾水质季节变化有关。幼苗期管理窗口水体多环芳烃主要源于石油燃烧排放,中鱼期主要是石油、石油燃烧和木、煤燃烧排放的混合源,成鱼期主要源于木、煤燃烧排放。而沉积物的多环芳烃主要是石油燃烧和木、煤燃烧排放来源。养殖水体多环芳烃的危害商值(HQ)小于1,沉积物多环芳烃含量均低于效应区间低值(ERL),说明该系统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较小。中华乌塘鳢的致癌风险指数(CRI)均低于1×10^-6,没有致癌风险,CRI的时间变化主要与珍珠湾水质的季节变化有关,空间变化可能受陆源输入影响。中华乌塘鳢的CRI为可接受或较高时,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系统PAHs的剩余环境容量较高,养殖环境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系统 多环芳烃 时空分布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生态养殖系统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薛彬 何依娜 +3 位作者 梅光明 李铁军 朱剑 郭远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6期244-246,249,共4页
为了解决大黄鱼养殖中出现的饵料利用率低、环境负效应大的问题,根据大黄鱼的摄食习性,研制了一套大黄鱼生态养殖系统。研究表明:新的生态养殖系统符合大黄鱼摄食习性,提高了饵料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该系统可以推广应用于大黄... 为了解决大黄鱼养殖中出现的饵料利用率低、环境负效应大的问题,根据大黄鱼的摄食习性,研制了一套大黄鱼生态养殖系统。研究表明:新的生态养殖系统符合大黄鱼摄食习性,提高了饵料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该系统可以推广应用于大黄鱼的生态养殖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生态养殖系统 机械结构 工作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刺鳅简易式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养殖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妹英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4-100,共7页
本试验用的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包括面积约6.7 m^(2)、深0.8~1.0 m的养殖池、净化池、过滤设备、NFT管道水培装置和气动力系统等设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空气能和普通加热设备。放养前10~15 d,在NFT管道培育装置中移入培育好的绿萝(... 本试验用的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包括面积约6.7 m^(2)、深0.8~1.0 m的养殖池、净化池、过滤设备、NFT管道水培装置和气动力系统等设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空气能和普通加热设备。放养前10~15 d,在NFT管道培育装置中移入培育好的绿萝(Epipremaum aureum),向养殖系统中投放硝化细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待菌膜成熟和植物根系长成后进行养殖实验。在水温25~30℃下,向养殖池中分别放养体质量2~3 g、7~10 g和20~50 g的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密度500尾/m^(2)、300尾/m^(2)和150尾/m^(2),饲养60 d、90 d和90 d,研究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对大刺鳅苗种培育、鱼种和成鱼养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成活率比对照组分别高16.29%(苗种培育)、12.38%(鱼种养殖)和7.05%(成鱼养殖);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用水量减少了88.04%~91.70%,加热保温成本降低了89.16%~92.48%;饲料系数下降了14.15%~19.10%,产量提升至7.57kg/m^(2)。该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能耗需求,减少用水量,提升养殖效率等,可作为大刺鳅规模化养殖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刺鳅 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 苗种培育 鱼种养殖 成鱼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生态养殖系统中人工湿地植物的应用技术
9
作者 顾兆俊 朱浩 +1 位作者 王小冬 时旭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2-83,共2页
池塘养殖水体中,因鱼类排泄、残饵及源污染等原因致使水质富营养化,当富营养化水流经人工湿地时,湿地中人工科学配置的水生植物通过其生命活动将水中营养物质分解转化或富集到体内后除去,恢复水域中的养分平衡;同时通过水生植物的... 池塘养殖水体中,因鱼类排泄、残饵及源污染等原因致使水质富营养化,当富营养化水流经人工湿地时,湿地中人工科学配置的水生植物通过其生命活动将水中营养物质分解转化或富集到体内后除去,恢复水域中的养分平衡;同时通过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从而改善水质、为鱼类等养殖对象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湿地植物 生态养殖系统 池塘 水质富营养化 技术 应用 养殖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贝、鱼、芦苇生态养殖系统中叶绿素a的变化
10
作者 陈爱华 姚国兴 孙国铭 《水产养殖》 CAS 2005年第3期6-8,共3页
采用海水贝、鱼、芦苇生态养殖模式,维护系统生态平衡。通过检测系统内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以监测系统中各池贝类规格、数量与叶绿素a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系统运行过程中,叶绿素a含量从上游向下游逐渐降低;成贝对叶绿素a的日消耗量为0.... 采用海水贝、鱼、芦苇生态养殖模式,维护系统生态平衡。通过检测系统内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以监测系统中各池贝类规格、数量与叶绿素a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系统运行过程中,叶绿素a含量从上游向下游逐渐降低;成贝对叶绿素a的日消耗量为0.3μg/L·kg-1以上,种苗的日消耗量为0.2μg/L·kg-1左右;系统消耗叶绿素a的总量大于单细胞藻类自繁产生的叶绿素a量,鱼类与贝类养殖面积匹配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养殖系统 海水贝 芦苇 叶绿素A含量 生态养殖模式 单细胞藻类 生态平衡 维护系统 检测系统 监测系统 变化关系 运行过程 养殖面积 消耗量 不平衡 贝类 成贝 种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排出水槽集污区污物处理方式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玉明 周凤建 +2 位作者 陈文永 余祥胜 张正弼 《科学养鱼》 2017年第8期18-19,共2页
集排污理念提升及技术装备的开发应用是对传统池塘养殖方式反思后的一场革命。传统池塘养殖养鱼和养水同塘,为追求高产而大量投饲,残饵粪便无法排出池塘,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一方面带来水质调控和鱼类病害风险,另一方面养殖尾水排放对周... 集排污理念提升及技术装备的开发应用是对传统池塘养殖方式反思后的一场革命。传统池塘养殖养鱼和养水同塘,为追求高产而大量投饲,残饵粪便无法排出池塘,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一方面带来水质调控和鱼类病害风险,另一方面养殖尾水排放对周边水域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池塘养殖集排污及生态化处理已引起业内人士不断重视,一些新的集排污装备和技术应运而生。目前正在江苏示范推广的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的主要优点之一就是可以对养殖污物进行收集与排放处理,以解决池塘养殖自身污染和面源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养殖系统 池塘养殖 污物处理 工业化 污区 水槽 技术装备 水体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原籍菌株微生态制剂对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水质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丽芸 周国勤 +2 位作者 王庆 茆建强 储卫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3期313-315,共3页
针对目前微生态制剂活菌难以在养殖池塘中成为优势菌的问题,以池塘原籍细菌为出发菌株,研制而成一种高效有机质降解菌粉。为了解该菌粉在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中水质的净化效果,选取3个池塘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池塘施用该菌粉后,溶解... 针对目前微生态制剂活菌难以在养殖池塘中成为优势菌的问题,以池塘原籍细菌为出发菌株,研制而成一种高效有机质降解菌粉。为了解该菌粉在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中水质的净化效果,选取3个池塘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池塘施用该菌粉后,溶解氧明显升高,氨氮、亚硝态氮、总氮含量和化学需氧量都有明显降低,水体pH值更加稳定,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水质净化效果在施用菌粉1周内最好,菌粉有效性可持续约3周,明显长于市售微生态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有机质降解菌粉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 生态制剂 水质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水槽集排污观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玉明 陈文永 +2 位作者 张正弼 张天虎 周明华 《科学养鱼》 2016年第11期22-23,共2页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由集约化养殖水槽和生态化净水池塘构成,其与传统池塘养殖相比的明显优点之一是可以将一定量的残饵粪便等污物及时排出系统,进而减轻池塘水质净化处理压力,保持整个系统生态环境稳定,保障养殖生产获得成功。...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由集约化养殖水槽和生态化净水池塘构成,其与传统池塘养殖相比的明显优点之一是可以将一定量的残饵粪便等污物及时排出系统,进而减轻池塘水质净化处理压力,保持整个系统生态环境稳定,保障养殖生产获得成功。因此,对该系统的养殖水槽中污物沉积情况和排出效率开展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报道了在一定条件下水槽养殖区、集污区污物沉积和排出情况的初步观察研究结果,并就排出污物的处理方式作了探讨,以期与业内同行切磋,共同加强这方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养殖系统 池塘养殖 工业化 水槽 排污 水质净化处理 集约化养殖 排出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养殖罗非鱼试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赟杰 徐梦雪 +1 位作者 倪建忠 黄生飞 《水产养殖》 CAS 2019年第9期10-12,共3页
基于“工业化”的池塘生态养殖系统又称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模式、低碳池塘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在浙江等地又称“跑道鱼”养殖模式,最初由美国奥本大学提出,并于2013年由美国大豆出口协会(USSEC)引进至我国[1-2]。目前关于... 基于“工业化”的池塘生态养殖系统又称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模式、低碳池塘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在浙江等地又称“跑道鱼”养殖模式,最初由美国奥本大学提出,并于2013年由美国大豆出口协会(USSEC)引进至我国[1-2]。目前关于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流水槽养殖品种的报道,多集中于淡水养殖草鱼、鲈鱼、鲫鱼、青鱼、乌鳢、鳜鱼、梭鱼、太阳鱼、黄颡鱼、罗非鱼、团头鲂、斑点叉尾、七星鲈鱼等[3];海水池塘工业化养殖的报道仅见于菊黄东方鲀和鲈鱼[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养殖系统 工业化养殖 海水池塘 罗非鱼 试验 养殖技术模式 养殖模式 美国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兴凯湖白鱼养殖试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庆 周国勤 +2 位作者 茆健强 郭丽芸 李爱顺 《科学养鱼》 2018年第12期39-40,共2页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从2013开始应用示范,各地先后在水槽体内开展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密度以及循环流水速度等方面的研究。目前,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获得更高的养殖效益,成为该系统进一步推广应用亟须解决的问题。本试验以兴...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从2013开始应用示范,各地先后在水槽体内开展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密度以及循环流水速度等方面的研究。目前,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获得更高的养殖效益,成为该系统进一步推广应用亟须解决的问题。本试验以兴凯湖白鱼为养殖对象,在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周岗基地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进行养殖生产试验,以期为白鱼在该系统的养殖提供参考。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地点与条件试验在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周岗基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养殖系统 养殖试验 工业化 兴凯湖 白鱼 池塘 科学研究所 养殖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水质净化及增产增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丽芸 王庆 +1 位作者 周国勤 茆健强 《科学养鱼》 2018年第12期81-82,共2页
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水产养殖业受到了强烈冲击,养殖水体中的残余饵料、粪便等大量积累,导致养殖水环境恶化、水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应运而生,被认为是改善养殖水环境的有效方法,能很好地解决水质差... 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水产养殖业受到了强烈冲击,养殖水体中的残余饵料、粪便等大量积累,导致养殖水环境恶化、水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应运而生,被认为是改善养殖水环境的有效方法,能很好地解决水质差、水体肥等问题,并提高水产品质量和产量。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是将主养品种集中在新型设施中进行集约化养殖,利用新型设施运行产生曝气循环水流,同时构建生态系统净化水质,达到高效、生态、节水、节地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养殖系统 水质净化 工业化 池塘 水产品质量 增效 养殖水体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养鱼技术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明宝 盖建军 +3 位作者 黄春贵 芦光宇 郭闯 张敏 《河北渔业》 2017年第9期33-35,共3页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是一种池塘养殖新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在工艺理念、技术装备和养殖方式上都具有重大的革新,适宜多品种、多规格养殖,具有均衡上市、易捕捞、降低生产成本,利于收集代谢物和残饵,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等优点。2...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是一种池塘养殖新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在工艺理念、技术装备和养殖方式上都具有重大的革新,适宜多品种、多规格养殖,具有均衡上市、易捕捞、降低生产成本,利于收集代谢物和残饵,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等优点。2013年,美国大豆协会在江苏吴江、安徽铜陵等地区开展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试验并取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养殖系统 池塘养殖 工业化 技术试验 水产品质量安全 养鱼 美国大豆协会 养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水槽排污运行时间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丹 王庆 +2 位作者 郭丽芸 陈树桥 周国勤 《中国水产》 2020年第7期74-77,共4页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的集排污环节是保障其成功运行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措施。为了提高排污效率,找到排污系统的最佳排污时间节点,合理开启和控制排污系统,本文研究了不同养殖温度下(18℃、21℃、24℃、27℃和30℃)和不同投喂时间后黄...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的集排污环节是保障其成功运行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措施。为了提高排污效率,找到排污系统的最佳排污时间节点,合理开启和控制排污系统,本文研究了不同养殖温度下(18℃、21℃、24℃、27℃和30℃)和不同投喂时间后黄颡鱼的摄食消化规律,为确定池塘工业化养殖黄颡鱼开启排污系统的最佳时间节点提供技术参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黄颡鱼排泄量高峰出现在不同时段,累积粪便量达到80%及以上时开启排污系统最佳,一般建议在投喂后第3小时开启排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 工业化养殖 投喂时间 排污系统 排泄量 黄颡鱼 排污效率 控制排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贝-虾三级立体循环综合生态养殖系统构建成功
19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75,共1页
三级循环系统内又综合了多种复合养殖模式。自然海水经牡蛎一级滤食净化后,成为养殖用水进入主养卵形鲳够的二级鱼-鱼/虾/蟹立体养殖池和中间培育池,养殖废水流入主养牡蛎的三级贝-虾-鱼立体养殖池,作为贝类养殖水经牡蛎过滤净化... 三级循环系统内又综合了多种复合养殖模式。自然海水经牡蛎一级滤食净化后,成为养殖用水进入主养卵形鲳够的二级鱼-鱼/虾/蟹立体养殖池和中间培育池,养殖废水流入主养牡蛎的三级贝-虾-鱼立体养殖池,作为贝类养殖水经牡蛎过滤净化后,再排出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养殖系统 立体循环 过滤净化 养殖模式 循环系统 自然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贝-虾三级立体循环综合生态养殖系统构建和良种选育项目通过现场验收
20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6-66,共1页
9月26月-27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组织专家,对该所区又君研究员主持的“卵形鲳觞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中“鱼-贝-虾三级立体循环综合生态养殖系统构建和良种选育”进行了阶段性现场验收。
关键词 生态养殖系统 现场验收 良种选育 立体循环 南海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水产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