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干热河谷典型生态修复模式土壤抗冲性及影响因素 |
闫建梅
卢阳
王一峰
杨小兰
金可
万丹
胡月
|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选取方法研究:以三门峡市陕州区及周边为例 |
黄聿铭
高宁泽
李小慧
张梦瑶
李天阁
|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干旱矿区排土场边坡生态修复模式对植被——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 |
吴禹希
潘嘉琛
张伟
郭小平
|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云南省草地分区-分类-分级研究及生态修复模式探讨 |
陈理军
丁福红
安科
者国雄
彭正武
王洪琳
陈思宇
|
《绿色科技》
|
2024 |
0 |
|
|
5
|
黔南FAST周边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石漠化生态修复模式研究——以平塘县克度镇刘家湾周边为例 |
苏维词
潘真真
郭晓娜
杨吉
易武英
李艳丽
杨振华
谢砫军
|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6
|
|
|
6
|
灰色关联分析在不同生态修复模式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
张磊
苏芳莉
郭成久
洪运亮
宋玉亮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3
|
|
|
7
|
干热河谷生态修复模式及其效应——以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为例 |
崔鹏
王道杰
韦方强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
2005 |
53
|
|
|
8
|
三峡库区消落带两个重要高程段边坡的生态修复模式 |
周明涛
杨平
许文年
胡欢
|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
9
|
漳河下游河道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
戚蓝
彭晶
林超
刘德文
|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
10
|
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工程生态修复模式和效益研究 |
宋炜
郑良勇
侯新民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
2011 |
5
|
|
|
11
|
生态修复模式对淮南矿区重构土壤CO_2通量日变化的影响 |
周育智
王芳
陈孝杨
陈敏
刘本乐
|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
2016 |
2
|
|
|
12
|
基于AHP的丹江流域生态修复模式模糊综合评价 |
刘建林
黄向向
|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
13
|
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修复模式研究Ⅱ--应用 |
汪雯
黄岁樑
张胜红
林超
刘德文
车洪军
|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
14
|
基于AHP的丹江流域生态修复模式评价指标优选 |
刘建林
黄向向
|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
15
|
北方断流岩溶大泉复流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复流措施效果的定量评价——以山西太原晋祠泉为例 |
王志恒
梁永平
唐春雷
申豪勇
赵春红
郭芳芳
谢浩
赵一
|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5
|
|
|
16
|
东北地区防护林衰退机制及生态修复模式探讨 |
崔琳
张玉柱
王力刚
毕广有
|
《防护林科技》
|
2016 |
0 |
|
|
17
|
干旱矿区排土场不同边坡生态修复模式下减流减沙效益 |
薛东明
郭小平
张晓霞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18
|
|
|
18
|
铁矿山资源化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
马跃
李森
赵福强
郗凤明
徐婷婷
朱方伟
|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
2018 |
9
|
|
|
19
|
茅洲河流域河流类别及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
田盼
吴基昌
宋林旭
纪道斌
李斌
李亚莉
冯发堂
张必昊
陈一迪
方娇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
20
|
章古台沙地2种典型生态修复模式土壤养分分析 |
王杨
吴祥云
姜涛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0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