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干旱矿区排土场边坡生态修复模式对植被——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
1
作者
吴禹希
潘嘉琛
+1 位作者
张伟
郭小平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8-285,306,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生态修复技术模式对干旱矿区排土场边坡植被和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分析经过生态修复后的排土场边坡土壤有机碳变化状况,为推广生态修复技术、提升矿区碳汇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内蒙古乌海市示范工程蒙泰、新星...
[目的]探究不同生态修复技术模式对干旱矿区排土场边坡植被和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分析经过生态修复后的排土场边坡土壤有机碳变化状况,为推广生态修复技术、提升矿区碳汇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内蒙古乌海市示范工程蒙泰、新星、棋丰3个露天煤矿生态修复排土场边坡植被和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试验结合,分析植被碳密度、土壤理化因子和土壤碳密度以及植被指标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①随着修复年限的增加,植被有机碳密度呈递增趋势,在2~5 a间,增长率处于31.91%~45.62%,5年到8年处于11.80%~36.67%之间。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密度也呈增长的趋势,在2~5 a间,土壤有机碳密度增长率在15.55%~91.28%之间,5~8 a增长率在0.4%~11.70%之间;②生态棒修复技术模式在干旱矿区排土场对于改善土壤及植被有机碳积累状况效果最好,修复8 a土壤有机碳密度达到最大,为66.70 t/hm^(2),植被有机碳密度达到1.85 t/hm^(2),植物篱修复技术模式的修复效果相比最差,修复8 a土壤有机碳密度仅为37.36 t/hm^(2),植物有机碳密度为1.48 t/hm^(2),生态修复5 a时,砾石压盖和铁丝石笼的植被—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45.84和44.98 t/hm^(2)。[结论]在生态修复不超过8 a的情况下,这7种生态修复技术模式修复后的植被—土壤有机碳密度随修复年限增加而增加,在修复8 a时达到最大值,固碳效果明显。相比较之下,植物篱+生态袋截排水技术+播种+喷灌修复技术模式修复效果最差,生态棒+生态袋截排水技术+播种+喷灌、砾石压面+生态袋截排水技术+播种+喷灌、石笼水平拦挡+生态袋截排水技术+播种+喷灌这3种修复技术模式为低碳环保修复技术模式,固碳效果良好,适合推广应用,同时在修复前期,应注意土壤改良及施肥养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密度
固碳研究
排土场
生态修复技术模式
干旱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荒漠煤矿区排土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模式评价
被引量:
7
2
作者
李青峰
郭小平
+2 位作者
万亚俊
薛心悦
苏瑞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108,共15页
针对目前荒漠煤矿区排土场治理技术单一、配套措施不完备、缺乏效果好和低成本的生态恢复对位配置技术模式等问题,以内蒙古乌海已治理的14座排土场为研究对象,进行野外植被调查和土壤取样分析,选取13项指标从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和经济性...
针对目前荒漠煤矿区排土场治理技术单一、配套措施不完备、缺乏效果好和低成本的生态恢复对位配置技术模式等问题,以内蒙古乌海已治理的14座排土场为研究对象,进行野外植被调查和土壤取样分析,选取13项指标从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和经济性3个层面构建评价体系,结合主成分和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行技术模式综合评价,筛选最佳生态修复对位配置技术模式,并提出应用建议。结果表明:1)荒漠煤矿区不同立地类型对位配置技术包括砾石压盖、沙柳网格、毯帘护坡、砖砌方形/拱形骨架和密目网覆盖等坡面防护措施;生态袋截排水、干砌石截水沟和波纹管排水等截排水措施;2)毯帘覆盖+生态袋排水+播种模式在中层陡阴阳坡、中层急阴阳坡和中层陡阴坡等立地类型均适宜推广;3)砖砌方形/拱形骨架恢复效果不同是由于布设规格及施工质量差异导致。由此得出结论:1)阴坡土壤水分消耗较少,蒸腾作用弱,更有利于植被恢复;2)砖砌方形/拱形骨架相比于毯帘覆盖,更有利于土壤中有机碳和氮素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
生态修复技术模式
评价体系
立地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旱矿区排土场边坡生态修复模式对植被——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
1
作者
吴禹希
潘嘉琛
张伟
郭小平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8-285,306,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矿区生态修复与生态安全保障技术集成示范研究”(2017YFC0504406)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内蒙古典型矿区差异化修复治理模式与解决方案研究”(2020ZD0021)。
文摘
[目的]探究不同生态修复技术模式对干旱矿区排土场边坡植被和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分析经过生态修复后的排土场边坡土壤有机碳变化状况,为推广生态修复技术、提升矿区碳汇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内蒙古乌海市示范工程蒙泰、新星、棋丰3个露天煤矿生态修复排土场边坡植被和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试验结合,分析植被碳密度、土壤理化因子和土壤碳密度以及植被指标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①随着修复年限的增加,植被有机碳密度呈递增趋势,在2~5 a间,增长率处于31.91%~45.62%,5年到8年处于11.80%~36.67%之间。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密度也呈增长的趋势,在2~5 a间,土壤有机碳密度增长率在15.55%~91.28%之间,5~8 a增长率在0.4%~11.70%之间;②生态棒修复技术模式在干旱矿区排土场对于改善土壤及植被有机碳积累状况效果最好,修复8 a土壤有机碳密度达到最大,为66.70 t/hm^(2),植被有机碳密度达到1.85 t/hm^(2),植物篱修复技术模式的修复效果相比最差,修复8 a土壤有机碳密度仅为37.36 t/hm^(2),植物有机碳密度为1.48 t/hm^(2),生态修复5 a时,砾石压盖和铁丝石笼的植被—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45.84和44.98 t/hm^(2)。[结论]在生态修复不超过8 a的情况下,这7种生态修复技术模式修复后的植被—土壤有机碳密度随修复年限增加而增加,在修复8 a时达到最大值,固碳效果明显。相比较之下,植物篱+生态袋截排水技术+播种+喷灌修复技术模式修复效果最差,生态棒+生态袋截排水技术+播种+喷灌、砾石压面+生态袋截排水技术+播种+喷灌、石笼水平拦挡+生态袋截排水技术+播种+喷灌这3种修复技术模式为低碳环保修复技术模式,固碳效果良好,适合推广应用,同时在修复前期,应注意土壤改良及施肥养护工作。
关键词
有机碳密度
固碳研究
排土场
生态修复技术模式
干旱矿区
Keywords
organic carbon density
carbon sequestration research
dump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model
arid mining areas
分类号
S157.2 [农业科学—土壤学]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荒漠煤矿区排土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模式评价
被引量:
7
2
作者
李青峰
郭小平
万亚俊
薛心悦
苏瑞东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内蒙古广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108,共15页
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内蒙古典型矿区差异化修复治理模式与解决方案研究”(2020ZD0021)。
文摘
针对目前荒漠煤矿区排土场治理技术单一、配套措施不完备、缺乏效果好和低成本的生态恢复对位配置技术模式等问题,以内蒙古乌海已治理的14座排土场为研究对象,进行野外植被调查和土壤取样分析,选取13项指标从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和经济性3个层面构建评价体系,结合主成分和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行技术模式综合评价,筛选最佳生态修复对位配置技术模式,并提出应用建议。结果表明:1)荒漠煤矿区不同立地类型对位配置技术包括砾石压盖、沙柳网格、毯帘护坡、砖砌方形/拱形骨架和密目网覆盖等坡面防护措施;生态袋截排水、干砌石截水沟和波纹管排水等截排水措施;2)毯帘覆盖+生态袋排水+播种模式在中层陡阴阳坡、中层急阴阳坡和中层陡阴坡等立地类型均适宜推广;3)砖砌方形/拱形骨架恢复效果不同是由于布设规格及施工质量差异导致。由此得出结论:1)阴坡土壤水分消耗较少,蒸腾作用弱,更有利于植被恢复;2)砖砌方形/拱形骨架相比于毯帘覆盖,更有利于土壤中有机碳和氮素的积累。
关键词
排土场
生态修复技术模式
评价体系
立地类型
Keywords
waste dump slop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ode
evaluation system
site type
分类号
S157.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干旱矿区排土场边坡生态修复模式对植被——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
吴禹希
潘嘉琛
张伟
郭小平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荒漠煤矿区排土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模式评价
李青峰
郭小平
万亚俊
薛心悦
苏瑞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