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重构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立刚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12期175-181,共7页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是我国矿山生态修复的关键,为促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及重构技术研究进展,提出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重构技术研究方法。通过获取露天废弃矿山图像,分析了露天废弃矿山分布概况及地质环境信息;结合野外调查和实验检...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是我国矿山生态修复的关键,为促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及重构技术研究进展,提出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重构技术研究方法。通过获取露天废弃矿山图像,分析了露天废弃矿山分布概况及地质环境信息;结合野外调查和实验检测分析法,对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区域内的理化特征、植物种群的多样性开展深入研究,以此作为信息依据提出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及重构技术施工方法。根据矿山植物的水土保持状况、植物演替退化规律、植物抗旱机制等多方面研究,选取油松、榆树、旱柳、沙木蓼、禾本科等植物作为矿区优选植物栽植物种,并提出适宜的矿区生态修复与重构技术体系,有效实现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废弃矿山 生态修复与重构技术 植物种群分析 生态修复与重构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耕地保护体系重构与技术路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孟波 《北方经济》 2017年第6期71-73,共3页
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耕地资源利用保护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从传统耕地保护观念的缺陷与新形势下耕地保护的要求,分析了耕地保护发展转型的必要性,提出了耕地保护体系应从数量、质量、生态、文化、权益五个方面加以重构,并分析了实现耕地... 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耕地资源利用保护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从传统耕地保护观念的缺陷与新形势下耕地保护的要求,分析了耕地保护发展转型的必要性,提出了耕地保护体系应从数量、质量、生态、文化、权益五个方面加以重构,并分析了实现耕地保护政策转型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耕地保护体系 重构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基础工程建设中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与实践 被引量:25
3
作者 徐国钢 程睿 +2 位作者 赖庆旺 朱兆华 孙吉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1-389,共9页
我国现代化基础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至2013年全国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10.44×104km和1.3×104km,跃居世界第一。但国家重大工程施工,均是以牺牲土壤生态为代价的基础建设项目,破坏了土... 我国现代化基础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至2013年全国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10.44×104km和1.3×104km,跃居世界第一。但国家重大工程施工,均是以牺牲土壤生态为代价的基础建设项目,破坏了土壤圈物质与生物循环,加剧了土壤侵蚀和地质夷平过程,因此土壤生态修复势在必行。本文综合15年的研发,重点阐述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城镇化发展中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所造成的土壤破坏特征,结合大量土壤生态修复工程实践,论述了道路创伤边坡、城市高陡岩石边坡土壤生态修复创新技术,为我国南方基础工程建设提供了侵蚀性土壤生态修复支撑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建设 土壤破坏特征 土壤生态修复 技术体系 中国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南京段河岸带生态修复思路及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辉 钱海峰 +1 位作者 蒋本虎 张友才 《江苏水利》 2018年第1期32-35,共4页
基于长江南京段河岸带整治工程的建设历程、现状及问题,提出将长江南京段河岸带分为护岸(水上护岸和水下护脚)、河滩和支流入江口3个部分来进行生态修复的总体思路。同时构建由防洪堤生态修复技术、河滩湿地营造技术、支流入江口净污技... 基于长江南京段河岸带整治工程的建设历程、现状及问题,提出将长江南京段河岸带分为护岸(水上护岸和水下护脚)、河滩和支流入江口3个部分来进行生态修复的总体思路。同时构建由防洪堤生态修复技术、河滩湿地营造技术、支流入江口净污技术构建的长江南京段河岸带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并具体分析了上述单项技术在南京段河岸带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南京段 河岸带 生态修复思路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协同的城市生态修复分区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龙 王香春 +2 位作者 李玲 李旭冉 余瑛 《市政技术》 2022年第7期279-284,共6页
城市属于人口密集、社会资源高度集聚的特殊空间类型,其生态系统脆弱。城市生态修复的目的在于恢复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合理结构、高效功能和协调关系,然而目前仍然缺乏从“生态保护到修复后再利用”的全流程多目标分区技术体... 城市属于人口密集、社会资源高度集聚的特殊空间类型,其生态系统脆弱。城市生态修复的目的在于恢复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合理结构、高效功能和协调关系,然而目前仍然缺乏从“生态保护到修复后再利用”的全流程多目标分区技术体系研究。基于生态保护、地质安全、环境质量、生态景观和生态功能提升等多目标及协同关系构建,提出了涵盖优先保护修复、地质灾害防治、污染防治、植被修复和修复后再利用等5方面的城市生态修复分区技术体系,深入阐述了重点环节区划内容与策略,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提升城市生态修复精细化、可持续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协同 城市生态修复 分区 生态系统功能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水体污染控制、治理、生态修复技术与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体系建设高级研讨交流会2007年4月25日-27日在上海举行
6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为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促进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向全国从事水污染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和从事水污染管理部门、规划、设计、施工单位及其科研人员提供水污染防治管理、技术、经验的交流平台.在国家... 为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促进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向全国从事水污染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和从事水污染管理部门、规划、设计、施工单位及其科研人员提供水污染防治管理、技术、经验的交流平台.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染控制司的支持和指导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其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环保科技展览会”期间,组织召开“全国水体污染控制、治理、生态修复技术与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体系建设高级研讨、交流会”。同期,主办方将组织参观展览,并与技术、产品设备生产厂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技术 水体污染控制 水污染事故 应急处理体系 交流会 突发性 治理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敏露天矿生态修复技术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文超 张波 李伟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22年第5期82-85,共4页
对伊敏露天矿的复垦绿化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伊敏露天矿生态修复技术模式,总结了生态修复模式技术路线,探索了排土场绿化种植物种,建立了土壤重构标准,实施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修复区植被养护措施。结果表明:伊敏露天矿生态修复模式... 对伊敏露天矿的复垦绿化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伊敏露天矿生态修复技术模式,总结了生态修复模式技术路线,探索了排土场绿化种植物种,建立了土壤重构标准,实施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修复区植被养护措施。结果表明:伊敏露天矿生态修复模式实用性强,在提高露天煤矿复垦绿化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敏露天矿 生态修复 土壤重构技术 水保工程措施 植被养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技术的喀斯特煤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盘州市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发勇 田祥贵 何林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68,共6页
针对喀斯特煤矿区特殊的地质环境特点,综合考虑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因素,选取与煤矿开采活动关联的指标因子,建立喀斯特煤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评价指标的分级处理,利用RS与GIS技术对指标因子进行单一评价分析,并在A... 针对喀斯特煤矿区特殊的地质环境特点,综合考虑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因素,选取与煤矿开采活动关联的指标因子,建立喀斯特煤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评价指标的分级处理,利用RS与GIS技术对指标因子进行单一评价分析,并在ArcGIS栅格数据空间叠加分析计算的支持下,采用综合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对盘州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到盘州市喀斯特煤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评价结果显示,盘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大部分较好,优良等级占比达75.03%,但部分区域山高坡陡、植被覆盖度低及煤矿开采区相对应的生态环境情况较差;在生态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的规划中应以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区域为主,加强矿山土地复垦、植树造林等一系列生态恢复措施。在综合评价时引入生态环境质量网格化评价方法,通过一定范围内生态环境质量等级面积及权重的定量计算,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煤矿区 生态环境质量 GIS技术 指标体系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坝址区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鹏 刘杰 +3 位作者 赵通阳 雷雅凯 牛贺道 赵清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92,108,共5页
河南出山店水库坝址区是大坝工程建设的永久征地区,根据该区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按照坝址区生态修复的协调、功能复合、生境多样、易于维护管养原则,采用物理手段和生物手段相结合的技术,综合改良弃渣场土壤的入渗率和肥力;采用喷播类... 河南出山店水库坝址区是大坝工程建设的永久征地区,根据该区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按照坝址区生态修复的协调、功能复合、生境多样、易于维护管养原则,采用物理手段和生物手段相结合的技术,综合改良弃渣场土壤的入渗率和肥力;采用喷播类、加固填土类、铺挂类3种生态护坡类型对工程边坡进行生态修复;在坝后规划一条生态水系,以调节水位、减轻水体泛盐化、促进水生态修复;在坝址区生态修复工程中融入水文化,重点打造映山泉、金沙湖、聚贤湖3处水文化节点,作为淮河水利工程的特色补充。生态修复有效防止了坝址区水土流失,巩固了大坝主体工程的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址区 生态修复 技术体系 效果评价 出山店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绿化——特殊困难立地生态修复新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志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8期4821-4823,共3页
开发建设项目导致了大量的人工边坡和生态破坏。生态修复的开展大大加快了水土流失的治理进程,彰显了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巨大作用。然而在一些特殊困难的立地条件下,普通的生态修复技术就不能凑效,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针... 开发建设项目导致了大量的人工边坡和生态破坏。生态修复的开展大大加快了水土流失的治理进程,彰显了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巨大作用。然而在一些特殊困难的立地条件下,普通的生态修复技术就不能凑效,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针对困难立地的生态修复技术——工程绿化技术便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对工程绿化技术的概念、技术体系、应用类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应用 技术体系 困难立地 生态修复 工程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epSeek与文明形态重构
11
作者 金思宇 《军工文化》 2025年第2期88-88,共1页
DeepSeek大模型的突破性发展,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与全球技术文明生态协同演化的产物。这一现象不仅折射出世界科技创新格局的结构性变迁,更揭示了人类社会在智能文明时代构建新型发展范式的深层规律。技术文明演进中的矛盾... DeepSeek大模型的突破性发展,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与全球技术文明生态协同演化的产物。这一现象不仅折射出世界科技创新格局的结构性变迁,更揭示了人类社会在智能文明时代构建新型发展范式的深层规律。技术文明演进中的矛盾运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技术文明生态 科技创新体系 文明形态重构 DeepSee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系构建与生态修复技术在辽宁采煤沉陷区治理中的探索
12
作者 汪浩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2年第8期80-85,共6页
分析辽宁地区采煤沉陷区内水利工程、河流及水生态所受影响,构建基于防洪、除涝、生态修复为目标、水系治理和生态修复为一体的综合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对于推动辽宁地区采煤沉陷区水系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的标准化以及类似工程治理具有指... 分析辽宁地区采煤沉陷区内水利工程、河流及水生态所受影响,构建基于防洪、除涝、生态修复为目标、水系治理和生态修复为一体的综合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对于推动辽宁地区采煤沉陷区水系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的标准化以及类似工程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治理 生态修复 综合技术体系 采煤沉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铀矿绿色勘查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乐真 曹豪杰 +3 位作者 黄海玲 李俊 张跃跃 王志 《现代矿业》 CAS 2020年第10期7-10,26,共5页
实施铀矿绿色勘查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战略背景下全新的勘查模式,也是保障国家安全和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将绿色理念引入铀矿资源勘查中,对铀矿地质勘查的目的、原则、理念、技术手段和工作流程进行了创新,以最少的环境付出和经济成本获... 实施铀矿绿色勘查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战略背景下全新的勘查模式,也是保障国家安全和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将绿色理念引入铀矿资源勘查中,对铀矿地质勘查的目的、原则、理念、技术手段和工作流程进行了创新,以最少的环境付出和经济成本获取更好的勘查成果和地质信息。在完善铀矿勘查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引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参照现行的勘查标准选择合适的工程技术,形成了由成矿理论、勘查技术、勘查标准、环境恢复和勘查评价等5个方面构成的铀矿绿色勘查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绿色勘查技术体系 生态修复 铀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区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控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40
14
作者 杜明泽 李宏杰 +3 位作者 李文 邱浩 姜鹏 王东昊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4,共14页
目前,我国煤矿区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控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矿井全生命周期地下水污染防控体系,造成了地下水污染防控不当、污染加剧等问题,在科学界定煤矿区污染场地和地下水污染流场单元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煤矿区场地地下水污染监测预... 目前,我国煤矿区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控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矿井全生命周期地下水污染防控体系,造成了地下水污染防控不当、污染加剧等问题,在科学界定煤矿区污染场地和地下水污染流场单元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煤矿区场地地下水污染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基于污染场地的定义,对煤矿区地下水污染场地和地下水污染流场单元进行了科学界定,明确了煤矿区地下水污染场地范围和地下水流场评估范围;分析了煤矿区场地矿井水污染类型和污染模式,阐明了煤矿开采和闭坑阶段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特征因子;基于地下水污染风险理论,剖析了煤矿区场地地下水污染监测现状及预警技术思路;从矿井生产和闭坑角度出发,阐述了基于岩层控制、阻断材料以及地下储水等现有的保水开采技术途径,概述了矿井闭坑过程和闭坑后地下水污染防控的主动、被动技术手段。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矿井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征,提出了煤矿区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控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地下水污染精准探测技术,地下水特征污染物智能识别、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的研发,煤矿区地下水污染源头控制、过程阻断、末端修复等关键技术与工艺,力促形成煤矿区全生命周期地下水污染防控技术体系与规范,研究结果对于矿区地下水污染防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生态修复 地下水污染 闭坑矿井 监测预警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长制湖长制技术集萃 被引量:2
15
《中国水利》 2019年第10期66-69,共4页
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水安全的制度创新,需要河湖治理、管理与保护等相关技术的有力支撑。目前已有不少企业和科研院所,围绕河长制湖长制的推进,面向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 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水安全的制度创新,需要河湖治理、管理与保护等相关技术的有力支撑。目前已有不少企业和科研院所,围绕河长制湖长制的推进,面向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执法监管等六大任务需求,开发了一系列新技术,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本期资讯特别刊发河长制湖长制部分技术集萃,介绍了10项相关先进技术。期待相关企业以更加积极的作为参与到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行动中,为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贡献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河湖治理 水污染防治 水环境治理 生态修复 水资源保护 水安全 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用地损毁特征的油气项目复垦修复技术研究
16
作者 张世文 孔晨晨 +1 位作者 胡睿鑫 黄元仿 《中国土地》 2025年第6期18-21,共4页
本文从战略定位、主要内容、解决问题、创新点与特色等方面对《石油天然气项目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进行了系统阐述,明确其对油气项目复垦修复工作的指导作用,以期为行业实践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体系提供技术支撑。笔者认为,该... 本文从战略定位、主要内容、解决问题、创新点与特色等方面对《石油天然气项目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进行了系统阐述,明确其对油气项目复垦修复工作的指导作用,以期为行业实践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体系提供技术支撑。笔者认为,该规范的实施将推动油气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为绿色矿山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标准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生态修复体系 技术规范 国土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