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政策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影响机制与政策作用力仿真——基于DEMATEL-AISM和机器学习模型 被引量:5
1
作者 司林波 宋兆祥 李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14,共16页
生态保护政策在促进黄河流域“双碳”目标实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探究其影响机制,可为“双碳”目标下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政策制定与执行提供参考和指导。采用DEMATEL-ASIM方法构建影响机制模型,并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完成生态保护政策对... 生态保护政策在促进黄河流域“双碳”目标实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探究其影响机制,可为“双碳”目标下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政策制定与执行提供参考和指导。采用DEMATEL-ASIM方法构建影响机制模型,并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完成生态保护政策对“双碳”目标实现的作用力仿真。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政策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影响机制是涵盖了触发因素、中介因素、驱动因素和结果因素的多层级复杂系统,其中生态保护政策制定强度和执行强度是影响机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而碳排放规模和生态碳汇能力间的影响因素因果联结构成了影响机制的“传导径流”;②在政策作用力仿真中,生态保护政策制定与执行强度对“双碳”目标实现的影响具有异质性、非线性正面响应效应、“触底-反弹”现象和“天花板”效应,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应该选择差异化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强度组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政策 “双碳”目标 政策作用力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保护政策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的影响——以长株潭绿心地区为例
2
作者 何易 覃子权 +2 位作者 何雨潼 王鹭莹 李小马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2期125-130,共6页
探究生态保护政策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时空演变的影响,对长株潭绿心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本研究对1995—2020年长株潭绿心区及其3km缓冲区的生境质量(HQ)和景观美学(LA)2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对比,... 探究生态保护政策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时空演变的影响,对长株潭绿心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本研究对1995—2020年长株潭绿心区及其3km缓冲区的生境质量(HQ)和景观美学(LA)2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对比,以期为长株潭绿心的生态管理和空间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结果表明:26年间,研究区HQ呈下降趋势,呈东北高,西部和东南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LA呈上升趋势,在绿心政策实施前,呈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实施后呈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整体上,绿心区的LA与HQ都高于缓冲区。在绿心区HQ与LA的协同关系乡镇占比上升,且以高高协同为主,主要发生在东北部;权衡关系的乡镇占比下降,主要发生在绿心中部。缓冲区协同关系的乡镇数量下降,且以低低协同为主,主要发生西北、西南和东南部,权衡关系的乡镇数量上升,主要发生在缓冲区南部和东北部。影响HQ和LA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建设用地面积和高程,其次是绿心保护政策、温度和降水等,绿心保护政策抑制了绿心禁开区内HQ与LA的权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政策 权衡与协同 长株潭绿心 生境质量 景观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评价与期望——基于内蒙古等6省区绒毛用羊养殖户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海燕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3年第5期73-81,共9页
基于内蒙古等6省区绒毛用羊养殖户问卷调查数据,应用统计性描述分析方法,分析农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认知情况和满意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仅有半数的农牧户对政策有所了解,相关扶持政策的获得比例不高,但是获得奖励的农牧户对... 基于内蒙古等6省区绒毛用羊养殖户问卷调查数据,应用统计性描述分析方法,分析农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认知情况和满意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仅有半数的农牧户对政策有所了解,相关扶持政策的获得比例不高,但是获得奖励的农牧户对政策的满意度较高。根据农牧户目前的养殖困难及政策期望,提出继续加大补奖政策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提高种公羊补贴水平并扩大政策覆盖面,研究制定绒毛最低保护价格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 评价 期望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指标选取与评估方法
4
作者 刘思妤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7期62-64,共3页
为量化湖南省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效益,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结合湖南省的实际情况,选取了关键的评估指标,并采用了科学的评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巨大。此外,还发现不同市之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 为量化湖南省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效益,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结合湖南省的实际情况,选取了关键的评估指标,并采用了科学的评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巨大。此外,还发现不同市之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存在显著差异,不仅为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量化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政府制定相关生态保护政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评估指标 时空相关性 生态保护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对牧业生产的效应分析——基于山西右玉调研 被引量:7
5
作者 杨旭东 杨春 孟志兴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1-53,共3页
本研究基于宏观右玉县牧业生产数据、微观农牧户调研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对比分析、Logit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研究方法,从生产方式、生产技术、牧业产出、生产成本、生产经营方式、牧户牧业生产决策行为影响等方面,分析了草原生态... 本研究基于宏观右玉县牧业生产数据、微观农牧户调研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对比分析、Logit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研究方法,从生产方式、生产技术、牧业产出、生产成本、生产经营方式、牧户牧业生产决策行为影响等方面,分析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对山西省右玉县牧业生产的作用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右玉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和促进政策实施区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 牧业生产 政策效应 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牧区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6
作者 何小风 赵雪雁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第11期41-45,共5页
牧民是高寒牧区草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键主体,也是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简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其满意度直接影响着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顺利实施。以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甘南牧区为例,基于牧民调查数据,分... 牧民是高寒牧区草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键主体,也是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简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其满意度直接影响着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顺利实施。以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甘南牧区为例,基于牧民调查数据,分析了甘南牧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满意度,并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其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旨在为进一步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提供借鉴。研究发现:①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甘南牧区牧户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分别有61.60%受访户的牲畜养殖数量减少、56.00%受访户的养殖成本增加、44.40%受访户的收入下降;②甘南牧区仅有29.60%的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且牧民的满意度随着收入的增加与家庭规模的缩小而下降,随着生计非农化水平的提升呈U形变化趋势;③草地面积、社会信任度、生计非农化水平及政策了解程度对牧户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数量、政策影响强度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牧户 满意度 生计资本 甘南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坝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中期评估 被引量:2
7
作者 唐祯勇 鲁岩 唐川江 《草业与畜牧》 2016年第6期53-57,共5页
采取地面调查与遥感监测相结合、查阅资料与现场调查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座谈交流、现场查验和入户调查等方式,对阿坝州补奖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评估研究补奖政策实施效果,为积极探索下一阶段适合阿坝州... 采取地面调查与遥感监测相结合、查阅资料与现场调查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座谈交流、现场查验和入户调查等方式,对阿坝州补奖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评估研究补奖政策实施效果,为积极探索下一阶段适合阿坝州牧区发展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 中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态度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康晓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82-1288,共7页
基于内蒙古边疆牧区9个典型牧业旗县获取的449个牧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不同类型样本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以下简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现行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持肯定态度... 基于内蒙古边疆牧区9个典型牧业旗县获取的449个牧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不同类型样本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以下简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现行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持肯定态度并愿意继续参与的牧户占比更大,不同类型牧户补奖态度的影响因素差异明显。由于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禁牧型牧户的放牧行为限制较多,对牧户家庭收入、家庭成员就业以及社会保障带来较大消极影响,该类牧户对现行补奖政策的接受度较低。草畜平衡型牧户对草场的依赖程度与禁牧型牧户相比有所减轻,牧户对于补奖标准的公平性评价越高,牧户拥有的人均草场面积越广,家庭生计多样性指数越大,牧户越愿意继续参与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因此,建议健全牧户补奖参与机制,多措并举提升牧户畜牧业收入和非牧收入,完善补奖配套机制以提升禁牧户福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牧区 牧户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补奖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坝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中期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唐祯勇 鲁岩 唐川江 《草学》 2017年第5期52-56,共5页
采取地面调查与遥感监测相结合、查阅资料与现场调查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座谈交流、现场查验和入户调查等方式,对阿坝州补奖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评估研究补奖政策实施效果,为积极探索下一阶段适合阿坝州... 采取地面调查与遥感监测相结合、查阅资料与现场调查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座谈交流、现场查验和入户调查等方式,对阿坝州补奖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评估研究补奖政策实施效果,为积极探索下一阶段适合阿坝州牧区发展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 中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善左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农牧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温都娜 郑淑华 +3 位作者 吴团荣 乌仁曹 敖特根巴雅尔 建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3期203-208,共6页
从阿拉善左旗生态补助奖励政策产生社会经济效益出发,分析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2013—2015年)至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2016年)的实施对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实施草地生态补贴激励政策,草地、禁牧... 从阿拉善左旗生态补助奖励政策产生社会经济效益出发,分析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2013—2015年)至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2016年)的实施对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实施草地生态补贴激励政策,草地、禁牧和耕地大幅度减少的趋势,吻合阿拉善左旗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注重生态保护,认真落实生态补奖政策。并且,农牧民的生产方式有了转变,在政府正确政策的引领下,由原来粗放、落后型生产方式(天然放牧)向集约、规模型生产方式(舍饲圈养、蔬菜大棚等)转变,生产投入减少,但整体来看阿拉善左旗依然以牧业为主,农牧户、打工人口比重增加。农牧民家庭收入均有提升,家庭支出整体上生活性支出的比重较大。对农牧民意愿的分析表明:满意程度与家庭平均收入成正比。随着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农牧民对补奖政策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也逐年提高了。2016年60%的农牧民愿意实施草生态补奖政策,对推动生态补奖政策的继续实施有一定的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农牧民 生产生活 阿拉善左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天山北坡地区景观生态格局变迁及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对策研究——以昌吉市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忠杰 吴岩 +1 位作者 刘宁京 刘小妹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100,共10页
以昌吉市为例研究了天山北坡地区景观生态格局的特征及其变迁情况,提出了"空间层次划定与目标分解—关键性生态空间区域识别—生态空间管制区域划定—基于生态空间划定的政策措施设计"的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技术路线,以此为指... 以昌吉市为例研究了天山北坡地区景观生态格局的特征及其变迁情况,提出了"空间层次划定与目标分解—关键性生态空间区域识别—生态空间管制区域划定—基于生态空间划定的政策措施设计"的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技术路线,以此为指导,以昌吉市为例对天山北坡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地区独特的"市域、绿洲区、中心城区"3个空间层次的城镇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生态空间管控策略。最终提出大尺度区域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编研的3个核心问题:空间尺度和层次、地域性特征、多学科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建设与保护 生态保护政策 天山北坡地区 “山地—绿洲—荒漠”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补奖政策对四川民族地区畜牧业绿色发展影响研究
12
作者 张润凯 郑祥江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研究基于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背景,采用准自然实验设计,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该政策对四川省民族地区畜牧业绿色转型的影响路径与成效。研究结果显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在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同时该政策通过促... 研究基于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背景,采用准自然实验设计,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该政策对四川省民族地区畜牧业绿色转型的影响路径与成效。研究结果显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在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同时该政策通过促进畜牧业的产业集聚间接加速了绿色发展的进程。为政策优化与精准施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四川民族地区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影响因素分析--以宁夏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静 王微 周蕾 《宁夏农林科技》 2021年第7期51-56,共6页
文章结合宁夏8个县(区)406份农牧户的调研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农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满意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因素主要有农牧... 文章结合宁夏8个县(区)406份农牧户的调研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农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满意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因素主要有农牧户对草原法的了解程度、畜牧补贴满意度、动物种类和数量变化、空气质量变化、草原执法人员满意度,以及草原承包的迫切性。研究结果得出的政策启示主要是宁夏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需进一步树立草原生态保护底线思维,提升草原监管执法能力;因地制宜,合理制定草原生态补偿标准;拓宽农牧户转产就业渠道,弥合现有政策缝隙,进而实现农牧户持续增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影响因素 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生态效果评价——以甘肃省宁县为例
14
作者 姜佳昌 《甘肃畜牧兽医》 2017年第3期105-107,116,共4页
2011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目前影响较大的草原保护项目。该项目对退化草原进行禁牧封育,并以财政资金向农牧户兑付禁牧补助。为了探索草原奖补项目实施的效果,本研究以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为例,对其2011年和2016... 2011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目前影响较大的草原保护项目。该项目对退化草原进行禁牧封育,并以财政资金向农牧户兑付禁牧补助。为了探索草原奖补项目实施的效果,本研究以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为例,对其2011年和2016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情况做对比,调查该县项目实施前后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变化,包括草地植物多样性、草原植被盖度、草群高度、草地生产力等指标;利用遥感数据,建立NDVI模型反演宁县草原生产力及盖度变化情况,对其政策实施效果做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生态效果评价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十年 1200多万户农牧民受益
15
《甘肃畜牧兽医》 2021年第12期76-76,共1页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10年来,国家累计投入资金超1500亿元,1200多万户农牧民受益,草原生态持续恢复,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监测结果显示,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2011年的51%提高到2020年的56.1%,鲜草产量达11亿吨。13个实施补奖...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10年来,国家累计投入资金超1500亿元,1200多万户农牧民受益,草原生态持续恢复,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监测结果显示,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2011年的51%提高到2020年的56.1%,鲜草产量达11亿吨。13个实施补奖政策省份的农牧民人均每年得到补奖资金700元,户均每年增加转移性收入近150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收入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 农牧民 植被盖度 鲜草产量 生物多样性 投入资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的空间异质性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鹭莹 李小马 +3 位作者 甘德欣 刘鹏翱 郭胜 李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9-979,共11页
生态系统服务间存在复杂的权衡或协同关系并表现出显著空间异质性,明确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阐明其驱动因素,对生态系统可持续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InVEST模型和城市生态智慧管理系统(IUEMS)量化2020年... 生态系统服务间存在复杂的权衡或协同关系并表现出显著空间异质性,明确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阐明其驱动因素,对生态系统可持续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InVEST模型和城市生态智慧管理系统(IUEMS)量化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6项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水源涵养(WC)、土壤保持(SC)、碳固存(CS)、生境质量(HQ)、粮食供给(FP)和景观美学(LA)),并运用相关系数法揭示1 km格网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及其空间分异特征,最后通过逻辑斯蒂回归分析阐明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SC、WC、CS、HQ和LA均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FP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2)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空间差异明显。SC与CS、WC、HQ、LA间协同关系面积占比超过60%,协同关系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和南部的山区以及西部农田地区,而权衡关系主要位于建成区及其周边地区。FP与CS、WC、HQ、LA间权衡关系面积占比超过65%,权衡关系主要位于北部的平原区域和南部的山区,而协同关系主要位于城市区域及其周边非林地区域。3)自然、社会经济和政策管理因素共同影响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的空间异质性。陡坡会抑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协同;温度、降水、NDVI的增加能够促进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间的协同,但抑制FP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协同;社会经济发展会促使生态系统服务间趋向低-低协同或权衡关系;绿心保护政策促进SC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以及CS与LA之间的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与协同 逻辑斯蒂回归 生态保护政策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态视角下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提升路径研究——基于藏北地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晓园 高启杰 +1 位作者 黄圣男 王国刚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7-745,共9页
【目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草原补奖政策”)可有效改善牧民生活、促进生产转型和保护生态环境。【方法】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方法,探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 【目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草原补奖政策”)可有效改善牧民生活、促进生产转型和保护生态环境。【方法】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方法,探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荒漠草原3类典型社区牧民群众对现行草原补奖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组态效应。【结果】补贴时效为解释牧民草原补奖政策高满意度的必要条件;条件组态呈现出“殊途同归”的特点,其中单因素政策认知是最重要的驱动要素;条件组态间具有共性与互补关系,培育政策和生态认知具有普适性;荒漠草原地区牧民受生计资本影响较小。【结论】要分区施策、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实施方案,提高补奖资金发放效率,探索多元化的补偿方式。同时,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宣传网,提高牧民的生态及政策认知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政策满意度 fsQCA 组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都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调研
18
作者 裴生权 《中国畜牧业》 2020年第17期57-57,共1页
我国自2011年开始在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等8个省区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5年为一个周期,实施禁牧补助、草原平衡奖励补贴。为贯彻落实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2016—2020年... 我国自2011年开始在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等8个省区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5年为一个周期,实施禁牧补助、草原平衡奖励补贴。为贯彻落实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2016—2020年)》,进一步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推进草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脱贫致富,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农业农村局分年度编写制定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方案,确保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正常开展。笔者就乐都区2016—2020年度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 发展方式转变 草牧业 乐都区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农牧区 实施方案 草原生态补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大保护背景下长江流域禁渔措施与研究概述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立辉 刘依阳 《中国水产》 CAS 2022年第1期63-67,共5页
从伏季休渔到“十年禁渔”,从河湖区域性禁渔到长江主干全面禁渔,多年来大量针对长江流域生态保护政策的研究逐渐积累。本文基于现有文献,以长江流域禁渔政策的历史演进为研究脉络,对国内外禁渔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进行研究展望,为推动... 从伏季休渔到“十年禁渔”,从河湖区域性禁渔到长江主干全面禁渔,多年来大量针对长江流域生态保护政策的研究逐渐积累。本文基于现有文献,以长江流域禁渔政策的历史演进为研究脉络,对国内外禁渔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进行研究展望,为推动长江大保护及其他流域生态保护的常态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季休渔 禁渔 生态保护政策 长江流域 研究脉络 研究展望 常态化 借鉴与参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奖政策实施、肉羊价格波动对牧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111户牧户实地调查数据 被引量:13
20
作者 祁晓慧 刘贺贺 +1 位作者 张宝 乔光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5-892,共8页
本文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肉羊价格波动双重背景下的牧民收入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肉羊价格波动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创造最高收入是牧民生产决策的核心;肉羊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牧民生产行为,与牧民收入呈显著... 本文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肉羊价格波动双重背景下的牧民收入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肉羊价格波动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创造最高收入是牧民生产决策的核心;肉羊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牧民生产行为,与牧民收入呈显著正相关;政策的激励作用存在阶段性,激励程度与肉羊价格的变化趋势相反;牧民的"惜卖"行为使其面临巨大的金融负债危机,后续发展容易进入盲区。因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要与市场机制挂钩,才能实现显著的激励作用,促进牧民生产行为的转变,保证牧民收入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肉羊价格 牧民收入 生产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