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保护区域划定制度的体系整合与法典表达
1
作者 吴凯杰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50,共14页
实践中各类生态保护区域存在范围交叉重叠、功能定位混同、划定规则缺失等问题,并非自然保护地法体系的局部优化能够妥当应对,为此需借助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的契机整合形成具有概念包容性、功能互补性与规则融贯性的制度体系。生态保护区... 实践中各类生态保护区域存在范围交叉重叠、功能定位混同、划定规则缺失等问题,并非自然保护地法体系的局部优化能够妥当应对,为此需借助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的契机整合形成具有概念包容性、功能互补性与规则融贯性的制度体系。生态保护区域具备保护生态价值、保护力度严格、区域边界明确等共同特征,包括作为基本构造的生态系统保护区域、生态要素保护区域、生态退化防治区域,以及作为底线保障的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区域划定制度应定位于生态环境法典的生态保护编,重点规定不同生态保护区域划定的动态与静态衔接规则,以及各类生态保护区域划定的专家评审与公众参与、权益协商与损失补偿、范围与管控分区调整等共性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 生态保护区域 生态环境法典 生态保护红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干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晓曼 王超 +4 位作者 肖如林 付卓 吕娜 袁静芳 侯鹏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82-1090,共9页
构建人类干扰指数,从时间和空间双重角度,评估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干扰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总体来说,2018年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干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80―2018年,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干扰增加... 构建人类干扰指数,从时间和空间双重角度,评估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干扰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总体来说,2018年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干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80―2018年,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干扰增加幅度小、增长趋势慢,定量说明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活动整体管控成效好;(2)1980―2018年,3类重要生态保护区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优先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人类干扰指数均呈逐步增加趋势。以“胡焕庸线”为界,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以西、以北人类干扰总体较小,增加相对缓慢;以东、以南人类干扰相对明显,增加也相对明显,今后对这些区域要重点加强管控;(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干扰指数在5个监测年份均最低,增加趋势最平缓、增幅最小,人类活动实际管控成效最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优先区人类干扰相对较大,管控成效有待显现,结果反映中国对重要生态保护区域分类管控力度和梯度的差异;(4)重要生态保护区域内部人类干扰指数及增幅均低于外部未受保护区域,构建重要生态保护区域有效降低人类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区域 人类干扰 保护成效 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保护区域饮用水源地水质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永江 邓茂 +3 位作者 黄晓容 姚靖 李莹莹 刘蓉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7年第3期32-36,共5页
选择重庆市生态保护发展区域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水质金属进行评价。结果表明:7个饮用水源地中27种金属元素均达到USEPA、WHO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限值要求。饮用水源地中致癌健康风险从... 选择重庆市生态保护发展区域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水质金属进行评价。结果表明:7个饮用水源地中27种金属元素均达到USEPA、WHO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限值要求。饮用水源地中致癌健康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Cr>As>Cd,均低于USEPA最大可接受风险。非致癌金属的健康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Sr>Pb>Mo>Fe>Cu>Se>Ag>Ni>Zn>Mn,非致癌风险水平为9.36×10^(-11)a^(-1)~1.25×10^(-7)a^(-1),远低于USEPA、ICRP等权威机构限值。成人致癌和非致癌健康风险水平均为女>男,致癌总风险均大于非致癌总风险2个数量级以上,总健康风险均保持在10-5数量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区域 饮用水源地 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保护空间类型划分及保护对策探讨——以广西崇左市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周兴 陈务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期892-895,共4页
合理划分生态保护空间是协调区域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该研究总结了区域生态保护空间的概念,把区域生态保护空间分为禁止开发的生态空间和限制开发的生态空间,探讨了禁止开发的生态空间和限制开... 合理划分生态保护空间是协调区域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该研究总结了区域生态保护空间的概念,把区域生态保护空间分为禁止开发的生态空间和限制开发的生态空间,探讨了禁止开发的生态空间和限制开发的生态空间的划分方法,提出了区域生态保护空间的保护对策。在GIS技术支持下,对广西崇左市的生态保护空间进行了划分,得知崇左市生态保护空间面积5 899.94 km2,占崇左市总面积的34.04%,其中禁止开发的生态空间面积1 555.35 km2,占崇左市总面积的比例为8.97%;限制开发的生态空间面积4 344.59 km2,占崇左市总面积的比例为25.07%。通过分析,最终提出区域生态保护空间的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保护空间 类型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区域保护法的法典化 被引量:34
5
作者 吴凯杰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110,共12页
作为环境法体系的新兴领域,生态区域保护法的法典化需求与路径有待明确。目前,生态区域保护法作为自然生态保护法的体系定位日益清晰,具有调整目标的生态性、调整对象的区域性与调整方式的综合性,正在逐渐形成“一般生态区域法+特殊生... 作为环境法体系的新兴领域,生态区域保护法的法典化需求与路径有待明确。目前,生态区域保护法作为自然生态保护法的体系定位日益清晰,具有调整目标的生态性、调整对象的区域性与调整方式的综合性,正在逐渐形成“一般生态区域法+特殊生态区域法”的基本构造。生态区域保护法的实然与应然之间尚存差距,亟需立法完善,但目前的分散性立法模式难以克服立法碎片化问题,需要转向法典编纂模式来获取内容全面性、逻辑自洽性、价值一致性等方面的体系化效益。为了充分实现法典编纂的体系化效益,生态区域保护法的法典化需要合理确定应纳入的疾律规范内容范围、协调与相关单行法的外部关系、安排内部的逻辑主线与结构,以及设计集中体现法典模式优势的重点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典 环境法体系 生态区域保护 自然保护地法 国家公园法 流域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区域经济-生态安全-环境保护耦合协调水平测度及时空分异格局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佳楠 程启先 +4 位作者 陈庆锋 张林鹏 吴依含 相青月 张赞奎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33,47,共9页
为了探讨山东省16个城市2010—2019年区域经济-生态安全-环境保护三元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综合选取25个指标构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子系统进行分析、评价,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识别三元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区域经济... 为了探讨山东省16个城市2010—2019年区域经济-生态安全-环境保护三元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综合选取25个指标构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子系统进行分析、评价,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识别三元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区域经济-生态安全-环境保护系统中各子系统按综合评价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环境保护系统、生态安全系统、区域经济系统,且各子系统评价值均呈增大趋势;各子系统间发展关联度较高,整体耦合度波动增大,且耦合度值为0.9252~0.9692,各子系统处于高度耦合状态;区域经济-生态安全-环境保护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等级呈增强趋势,实现了从初级协调向中级协调的过渡;区域经济、生态安全与环境保护标准差椭圆整体均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耦合协调度标准差椭圆在东西方向扩张,在南北方向收缩,且扩张趋势大于收缩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生态安全-环境保护系统 耦合协调度 时空演变 标准差椭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清单”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科学运用——以石家庄市环境保护局栾城区分局为例
7
作者 王荣斌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8期138-139,共2页
针对环境行政执法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提出了依据属地管理的基本原则,通过一套科学有序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落实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每一项具体监管职责中,以期良性推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长远实效。
关键词 权力清单 责任清单 网格化管理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区域生态合作利益冲突的动态演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何伟军 蔡艳伟 袁亮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3-199,共7页
跨区域的生态合作是破解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困境的途径之一,参与博弈各方的利益冲突情况是决定生态合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采用非对称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对博弈过程中各方的利益冲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演化博弈的最终结局只与保护实施方... 跨区域的生态合作是破解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困境的途径之一,参与博弈各方的利益冲突情况是决定生态合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采用非对称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对博弈过程中各方的利益冲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演化博弈的最终结局只与保护实施方的决策有关;政府干预可以显著改善生态合作的博弈结果;政府对跨区域生态合作结局的调整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其一是影响博弈双方的初始状态,其二是影响博弈双方的策略调整速度;政府干预并非总是带来好的生态保护结局。最后,在博弈均衡的基础上为我国跨区域生态合作提供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保护 动态演化博弈 演化稳定策略 利益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魏丽 黄淑娥 +1 位作者 李迎春 贺志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8,共6页
以江西省贵溪市为研究区域 ,从生态学和环境科学观点出发 ,在 3S技术支持下 ,应用 2 0m分辨率的中巴资源卫星遥感资料、1∶1 0 0 0 0 0数字化地理数据和GPS抽样调查数据 ,结合常规调查统计法 ,选择与区域生态环境有关的因子 (如气候、... 以江西省贵溪市为研究区域 ,从生态学和环境科学观点出发 ,在 3S技术支持下 ,应用 2 0m分辨率的中巴资源卫星遥感资料、1∶1 0 0 0 0 0数字化地理数据和GPS抽样调查数据 ,结合常规调查统计法 ,选择与区域生态环境有关的因子 (如气候、水资源、土地利用、植被、水土流失 )以及部分人类活动和经济因素 (污染物排放、人均耕地面积、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 ) ,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 ,空间尺度以研究区域平均水平取值 ,时间尺度截止到 2 0 0 0年。该体系通过专家定权法和中间截取求平均值方法进行权值估计 ,应用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对 2 0 0 0年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该研究区域 2 0 0 0年生态环境质量达Ⅱ级标准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处较好水平 ,主要表现在森林覆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达 6 1 0 % ;人均耕地面积及产量水平分别为 0 0 6hm2 /人和 80 2 5kg/hm2 ,处全省中上水平 ;水土流失面积达 6 1 974hm2 ,且治理效果好 ;生物多样性受到一定保护 ;GDP居全省前列 ,为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目前该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水质为国家Ⅲ级标准 ,应通过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标准 ;为较多气象灾害发生区 ;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 ,导致土壤侵蚀的隐患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产量水平 单位面积 土壤侵蚀 生态环境质量 质量评价方法 3S技术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污染物排放 生态环境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区域生态功能红线划分 被引量:3
10
作者 孟彩红 梁冬梅 +1 位作者 孙大光 王媛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263-267,共5页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严格保护的区域以及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以吉林省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估和生态敏感性评估,通过识别去区...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严格保护的区域以及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以吉林省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估和生态敏感性评估,通过识别去区域生态保护关键区域,划定吉林省生态保护红线区,为吉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提供思路和方法。划定吉林省生态保护红线区总面积为6.38万km^2(扣除重复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4.04%,分为5类,分别是水源涵养红线区、水土保持红线区、生物多样性维持红线区、防风固沙红线区、水土流失红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关键区域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估 生态敏感性评估 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庄 谢志仁 +1 位作者 沈谓寿 王建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207-209,214,共4页
生态示范区建设是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 ,要进一步搞好生态示范区的建设 ,必须加强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的理论研究。文章主要论述了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的性质、理论基础。
关键词 生态示范区 建设规划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河流湿地保护规划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涛 李瑶 《南方农业》 2016年第12期225-225,227,共2页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东北、内蒙古地区的水源涵养区,既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障区,又是我国重要的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被誉为"祖国绿色宝库"。河流湿地作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东北、内蒙古地区的水源涵养区,既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障区,又是我国重要的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被誉为"祖国绿色宝库"。河流湿地作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该区域生态安全,维持该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内蒙古巴林雅鲁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为例,浅谈关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河流湿地保护规划的思考,希望对同类湿地保护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湿地 源头保护 区域生态保护体系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生态林业建设浅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强 《甘肃林业》 2023年第6期24-25,43,共3页
甘肃省作为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林业建设不仅对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深远意义,也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格局中的关键。当前,甘肃省在推进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如森林覆盖率的提高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甘肃省作为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林业建设不仅对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深远意义,也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格局中的关键。当前,甘肃省在推进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如森林覆盖率的提高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但同时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林业建设 生态安全屏障 森林覆盖率 生物多样性 挑战和问题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甘肃省 深远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基本法的创新 被引量:5
14
作者 杜群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4-129,共6页
中国环境基本法的创新是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环境法提出的重要命题。完善中国环境基本法应有七个目标领域,即环境保护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环境保护基本对策、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构、职能和协调)、环境污染防治和监督管理、自然资源合理... 中国环境基本法的创新是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环境法提出的重要命题。完善中国环境基本法应有七个目标领域,即环境保护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环境保护基本对策、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构、职能和协调)、环境污染防治和监督管理、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生态保护与监督管理和生态(系统和特殊区域)保护等。中国环境基本法的创新对完善中国环境与资源法制具有启示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环境基本法 资源生态保护与监督管理 生态系统保护 生态特殊区域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养殖单位养殖素养的提升路径
15
作者 翟诗明 《中国畜牧业》 2016年第21期74-75,共2页
畜禽养殖素养事关食品质量安全,事关公共卫生安全,事关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事关畜牧产业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惠农政策的不断增多与落实.各地以标准化、规模化为主的现代畜禽养殖企业(大场、大户... 畜禽养殖素养事关食品质量安全,事关公共卫生安全,事关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事关畜牧产业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惠农政策的不断增多与落实.各地以标准化、规模化为主的现代畜禽养殖企业(大场、大户)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在满足广大城乡居民对畜禽及其产品需求的同时,为农民持续增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 素养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路径 单位 食品质量安全 公共卫生安全 经济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