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专业目录背景下林草专业“生态保护与修复”课程思政初探
1
作者 陆晓奇 王莹 +3 位作者 刘修明 杨璞 朱家浩 郑家传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9期174-176,共3页
“生态保护与修复”课程是新专业目录中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通过分析当前课程思政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内容,完善课... “生态保护与修复”课程是新专业目录中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通过分析当前课程思政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内容,完善课程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内容有机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中,为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专业课程思政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引,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与修复 课程思政 课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科学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被引量:3
2
作者 崔建国 高广磊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6期5-7,I0001,共4页
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面临的上游水源涵养、中游水土保持、下游湿地保护等科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实施路径,得出:黄河上游应聚焦草地保护与可持续管理,森林植被水文调节和水源涵养能力提升,固沙植被稳定性评价、维持和提高,水源... 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面临的上游水源涵养、中游水土保持、下游湿地保护等科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实施路径,得出:黄河上游应聚焦草地保护与可持续管理,森林植被水文调节和水源涵养能力提升,固沙植被稳定性评价、维持和提高,水源涵养功能建设与水资源供给关系协调等;黄河中游应侧重水资源承载力及林草植被修复潜力、水土保持措施建设适宜规模与优化布局、流域综合治理水沙协同调控;黄河下游则应重点关注生态基流水平与冲沙用水量、冲刷与淤积演变规律、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与修复 水源涵养功能 水资源承载力 湿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
作者 严陶韬 《现代园艺》 2024年第22期185-187,共3页
以高职院校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专业为对象,探讨了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其优势和实施策略。阐述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传统教育模式在应对复杂... 以高职院校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专业为对象,探讨了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其优势和实施策略。阐述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传统教育模式在应对复杂环境问题上的局限性和不足,提出改进和创新的建议。界定研究范围与限制,明确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以期助力教学方法创新,拓展人才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视域下的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4
作者 严陶韬 《现代园艺》 2024年第20期184-185,188,共3页
围绕产教融合视域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当前高校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对策。并结合产教融合的理念,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和方法,以期对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专业教育改革提供指导,同时... 围绕产教融合视域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当前高校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对策。并结合产教融合的理念,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和方法,以期对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专业教育改革提供指导,同时为其他专业和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专业 产教融合 创新型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框架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瑞玲 连煜 +5 位作者 王新功 郝伏勤 彭勃 黄锦辉 娄广艳 葛雷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7-110,114,共5页
根据黄河流域及河流生态系统特征,从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层面出发,指出湿地和鱼类栖息地规模和质量是黄河河流健康的重要标志,是黄河水生态保护的重点关注对象。在黄河水生态状况评价及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明确各区域(河段)水生态保护目标... 根据黄河流域及河流生态系统特征,从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层面出发,指出湿地和鱼类栖息地规模和质量是黄河河流健康的重要标志,是黄河水生态保护的重点关注对象。在黄河水生态状况评价及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明确各区域(河段)水生态保护目标,提出黄河上中下游及源区、河口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制定重要断面生态需水指标及保障措施,提出了重要湿地和重要鱼类栖息地等保护与修复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与修复 湿地 鱼类栖息地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内流河源头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实践——以青海省祁连山疏勒河—哈拉湖汇水区为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尚洪磊 韩永伟 +4 位作者 蔡譞 吕凤春 王世曦 孟晓杰 计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4-240,共7页
通过分析青海省祁连山疏勒河—哈拉湖汇水区山、水、草、田(天然牧草地)、湖之间的内在关系和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围绕布哈河、疏勒河、大通河三河河源区、疏勒河河源—出境段及哈拉湖东岸等重点区域,以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湿地... 通过分析青海省祁连山疏勒河—哈拉湖汇水区山、水、草、田(天然牧草地)、湖之间的内在关系和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围绕布哈河、疏勒河、大通河三河河源区、疏勒河河源—出境段及哈拉湖东岸等重点区域,以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湿地保护、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综合治理、沙化土地治理、退化草场改良、草地生态系统破碎化治理、草原鼠害防控、人口聚集区环境综合整治及河道生态修复治理等为重点工程,提出提高水源涵养功能、修复破碎生境和提升生态环境功能三大重点任务,探索推进高寒内流河源头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以期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重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屏障功能,切实保障西北内陆地区和国家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区 内流河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保护与修复 疏勒河 哈拉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规划目标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效应 被引量:20
7
作者 黄麟 吴丹 孙朝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23-1932,共10页
为改善和优化京津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减轻风沙危害,2003年启动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基于工程规划目标评估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效应,结果表明:(1)草地和林地作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区绿色生态屏障的主要组成,分别占... 为改善和优化京津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减轻风沙危害,2003年启动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基于工程规划目标评估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效应,结果表明:(1)草地和林地作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区绿色生态屏障的主要组成,分别占治理区面积的57.3%和9.7%,而风沙策源地的耕地和沙地分别占17.2%和6.4%。(2)2003—2017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区草地、耕地、沙地面积减少,而林地和其他类型面积增加。治理区植被覆盖度平均提高了2.3%,其中林地提高了4.3%,草地提高了2.4%。(3)沙尘天气发生的春季,治理区土壤风蚀量减少了54%。在防风固沙服务总量的贡献中,草地和沙地贡献了71%。因此,草地和沙地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对治理区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的提高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4)除治理区植被有所恢复外,由于气候整体变暖,近15年风场强度有所减弱,特别是沙尘天气易发生的春季风场强度减弱近45%,也是影响京津风沙源治理区风蚀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风沙源治理区 工程规划目标 生态保护与修复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法律机制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君明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6-108,共3页
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摇篮,黄河对我国的历史发展和生态安全而言举足轻重。有必要借鉴国外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先进经验,完善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法律机制。树立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法治理念,构建完备的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摇篮,黄河对我国的历史发展和生态安全而言举足轻重。有必要借鉴国外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先进经验,完善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法律机制。树立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法治理念,构建完备的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法律规范体系,加大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力度,实现全流域的生态保护法治化和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与修复 法律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凸显“泉城”地域特色的生态保护与修复行动——济南保泉生态控制线划定与管控规划 被引量:4
9
作者 朱昕虹 宋丽 迟海龙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9-74,共6页
泉水是济南最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城市发展建设对生态环境持续产生影响,开展泉水系统性保护规划势在必行。文章首先立足于泉城的地域特色,以保泉为目标,确定直接补给区、重点渗漏带、山体及河流水系四大关键要素;其次,根据济南地域特色... 泉水是济南最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城市发展建设对生态环境持续产生影响,开展泉水系统性保护规划势在必行。文章首先立足于泉城的地域特色,以保泉为目标,确定直接补给区、重点渗漏带、山体及河流水系四大关键要素;其次,根据济南地域特色划定生态控制红线,并在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基础上分类提出管控要求;最后,从立法保障、规划统筹、部门协同和监督考核四个方面构建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确保项目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泉 生态保护与修复 直接补给区 重点渗漏带 山体 河流水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进烜 华朝朗 +7 位作者 蒋丽华 秦燕 刘茜 吴富勤 沙剑斌 吴婧 郑静楠 董磊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4期8-13,19,共7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国家为了实现自然资源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的重大工程。分析总结了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的管理现状与存在森林植被覆盖度不足、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简单与森林质量不高、流域...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国家为了实现自然资源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的重大工程。分析总结了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的管理现状与存在森林植被覆盖度不足、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简单与森林质量不高、流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严重超载、湿地生态功能弱和生态修复难度大等涉及林草的主要问题,科学地从森林草原防火、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管护、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地管理、林草湿资源监管、营造林、草原生态修复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等10个领域的保护与修复提出了具体对策,为打赢“湖泊革命”攻坚战和全面加强九大高原湖泊流域范围内森林、草原、湿地三大自然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林草 流域 生态保护与修复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评价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构建研究——以乌梁素海流域为例 被引量:64
11
作者 田野 冯启源 +4 位作者 唐明方 郑拴宁 柳彩霞 吴迪 王丽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826-8836,共11页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实施的重要目标是维护和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从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现状与功能出发,对乌梁素海流域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敏感性及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重要性进...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实施的重要目标是维护和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从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现状与功能出发,对乌梁素海流域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敏感性及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重要性进行系统评价,形成基于生态敏感性和生态功能重要性相结合的空间格局评价结果。以维护和提升人类福祉所需的重要生态系统服务为目标,以乌梁素海流域生态敏感性和生态功能重要性相结合的空间格局评价结果为基础,制定了"一中心、二重点、六要素、七工程"的乌梁素海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并基于此将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分为6个主要治理区域,形成"四区、一带、一网"的生态安全格局,通过具体工程实施,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服务能力将取得明显提升,防风固沙能力有效增强,生物多样性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明显加强。通过乌梁素海流域的分析案例为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关键区域的识别提供了定量分析方法,为流域尺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和修复提供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评价 生态安全格局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保护与修复 乌梁素海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以洞庭湖流域为例 被引量:57
12
作者 孔令桥 郑华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903-8910,共8页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修复的重要目标是维护和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以维护和提升人类福祉所需的重要生态系统服务为目标,提出生态系统服务视角下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框架,以实现流域生态系统整...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修复的重要目标是维护和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以维护和提升人类福祉所需的重要生态系统服务为目标,提出生态系统服务视角下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框架,以实现流域生态系统整体保护、质量提升和格局优化。基于该框架,以洞庭湖流域为例,通过流域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系统质量状况分析、流域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估和生态问题识别,构建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为实现可持续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出系统保护与修复布局建议。通过洞庭湖流域的分析案例为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重要区域的识别提供了可借鉴的指标和定量分析方法,为流域尺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和修复提供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保护 流域 生态保护与修复 生态安全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分析的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效果评估——以赣州市为例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柯 郭义强 +2 位作者 张建军 张亚男 刘时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867-8877,共11页
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中心思想,从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质量两个方面,对赣州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如下:(1)从生态系统格局来看,2015到2018年,赣州市森林、农田和城镇生态系统... 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中心思想,从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质量两个方面,对赣州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如下:(1)从生态系统格局来看,2015到2018年,赣州市森林、农田和城镇生态系统面积明显增加,超过40%的草地生态系统转变为森林生态系统,且近45%的城镇生态系统面积增量由草地生态系统贡献。此外,多数自然生态系统的斑块破碎化加剧,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现象最为明显,最大斑块指数从54.36降低到37.41,而半自然生态系统最大斑块指数增大。(2)从生态系统质量来看,赣州市归一化植被指数稳定在0.7以上并呈增长趋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从16543.8 km^2增长到18550.4 km^2,重点流域水质基本稳定在Ⅱ、Ⅲ级,城镇生态系统受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较小,但部分县区农田生态系统受一种或多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较大。整体而言,赣州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较好的完成了实施方案中的规划目标。在进一步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中,应重视赣州市自然生态系统斑块破碎化严重地区、水质出现波动较大的河流断面以及农田生态系统受土壤重金属污染威胁较大的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与修复 山水林田湖草 赣州市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陆上风电场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锡彪 陈亮 +2 位作者 王一 王健 李斌斌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5期25-28,共4页
风电场生态保护及修复直接关系到工程良性运维和周边生态环境保育,对其成效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将有助于指导风能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长江经济带典型陆上风电项目生产实践,提出了风电场生态保护与修复成... 风电场生态保护及修复直接关系到工程良性运维和周边生态环境保育,对其成效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将有助于指导风能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长江经济带典型陆上风电项目生产实践,提出了风电场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从空气质量保护、水体水质保护、土壤资源保护、区域生态保护、人居环境改善5个方面构建了长江经济带陆上风电场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了各指标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成效评价综合得分计算方法与应用,以期为长江经济带及同类地区风电场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生态保护与修复 成效评价 指标体系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详细规划层面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实施路径探索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崛 许立言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25,共7页
文章从用地权衡与生态过程回溯出发,分别对当前生态管控在建设开发和生态保护、控制要素与指标选取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回应,并在建立划定生态控制分区、构建分区管控导则与指标体系及发布生态保护与修复附加图则的实施路径方面进行了探... 文章从用地权衡与生态过程回溯出发,分别对当前生态管控在建设开发和生态保护、控制要素与指标选取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回应,并在建立划定生态控制分区、构建分区管控导则与指标体系及发布生态保护与修复附加图则的实施路径方面进行了探索,以促进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在详细规划层面的落地实施与精细化管理。其中,用地权衡以生态—建设兼容性矩阵与成本—效益分析为核心,为用地冲突的协调提供了理性依据;生态过程回溯强化了分区管控导则及指标与管控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减少了管控指标体系确立的主观性与无效性。此外,以“1+X”的形式发布生态保护与修复附加图则,使其既能弥补详细规划编制在生态保护方面的不足,又能满足一般生态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在具体实施和监督管理方面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详细规划 生态保护与修复 用地权衡 生态过程回溯 生态控制分区 管控导则与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坡面集水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农 莫明浩 +1 位作者 聂小飞 彭道松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2年第1期1-3,共3页
红壤坡地经果林开发产生的水土流失往往成为面源污染的载体,带来水环境污染。通过在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设置油茶园坡面径流小区和集水区沟道取样点,试验研究红壤坡面径流在集水区中水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油茶园采用前埂后沟+反... 红壤坡地经果林开发产生的水土流失往往成为面源污染的载体,带来水环境污染。通过在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设置油茶园坡面径流小区和集水区沟道取样点,试验研究红壤坡面径流在集水区中水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油茶园采用前埂后沟+反坡台地措施后侵蚀强度为微度,径流水质在Ⅲ类水水平以上,水保措施在坡地经济果木林开发的过程中可起到防控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的作用;坡面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与湿地过滤带措施相结合,经"源-流-汇"系统治理,能达到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面源污染 生态保护与修复 红壤坡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台县草原资源现状及生态保护与修复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素兰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第5期16-17,共2页
清查五台县草原资源面积169.31万亩,其中温性草原类草原139万亩,占草原面积的82.10%;山地草甸类草原22.82万亩,占草原面积的13.48%;高寒草甸类草原7.49万亩,占草原面积的4.43%。主要分布在五台县南部、东北部,正西部零星分布。五台县草... 清查五台县草原资源面积169.31万亩,其中温性草原类草原139万亩,占草原面积的82.10%;山地草甸类草原22.82万亩,占草原面积的13.48%;高寒草甸类草原7.49万亩,占草原面积的4.43%。主要分布在五台县南部、东北部,正西部零星分布。五台县草原主要以优质高产、中质高产两个等级为主,其中优质高产草原面积54.6万亩,占草原面积的32.25%;中质高产草原面积50.28万亩,占草原面积的29.70%;合计占五台县草原面积的61.95%。全县草原总产草量112.03万t,理论载畜量186.71万个羊单位,综合植被盖度6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资源清查 生态保护与修复 五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湟水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
18
作者 李云成 王瑞玲 娄广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8,共8页
研究湟水流域水生态现状和保护与修复措施,加强湟水流域水生态保护,维持黄河尤其是黄河上游流域及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生态安全。湟水干流、大通河梯级开发集中,河流纵向连通性遭到严重破坏,且大部分水电站是引水式小水电站... 研究湟水流域水生态现状和保护与修复措施,加强湟水流域水生态保护,维持黄河尤其是黄河上游流域及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生态安全。湟水干流、大通河梯级开发集中,河流纵向连通性遭到严重破坏,且大部分水电站是引水式小水电站,枯水期水电站下游河道脱流现象严重,河流水流连续性及横向连通性遭到破坏,河流生态功能严重下降。根据国家及黄河流域对湟水流域生态保护定位及要求,在湟水流域水生态状况评价及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明确各区域(河段)水生态保护目标,提出了湟水上中下游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重要断面生态需水指标及保障措施和重要湿地、重要鱼类栖息地等保护与修复措施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水 生态保护与修复 湿地 鱼类栖息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感生态学在洱海东岸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一帆 胡多才 余京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7期76-80,85,共6页
洱海东岸恶劣的立地条件和严峻的生态环境状况,严重威胁着洱海流域的生态安全。从流域系统层面出发,综合性开展洱海东岸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是完善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体系的现实需要。景感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和可持续... 洱海东岸恶劣的立地条件和严峻的生态环境状况,严重威胁着洱海流域的生态安全。从流域系统层面出发,综合性开展洱海东岸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是完善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体系的现实需要。景感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从生态系统整体解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难点或关键问题。根据洱海东岸25个生态系统脆弱点的现状及问题特征,应用景感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从湖滨生态带修复、森林生态修复、非煤废弃矿山修复、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构建洱海东岸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系统治理工程,为洱海东岸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奠定基础,实现洱海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及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整体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景感生态 洱海东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思想的理论内涵及生态保护修复实践——以广西左右江流域工程试点为例 被引量:31
20
作者 李春华 叶春 +7 位作者 刘燕 谢华 张振华 于赐刚 杨瑞刚 王亚空 吕美婷 戴婉晴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99-506,共8页
对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内涵进行了解读,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为例,进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践探索。对左右江流域的区位特征及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 对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内涵进行了解读,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为例,进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践探索。对左右江流域的区位特征及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表明该流域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区,目前石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突出,许多矿山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堪忧。以流域清水产流机制为理论依据,明确了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总体思路与绩效目标,将流域分为山地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丘陵水土流失与石漠化治理区、平原污染源控制与环境综合整治区、湿地和水体生态保护与修复区4个功能区,分别提出不同功能区的修复方案;工程试点方案实施1年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良好结合,可为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理论内涵 生态保护与修复 工程方案 左右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