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阜康绿洲荒漠过渡带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63
1
作者 张林静 岳明 +3 位作者 张远东 顾峰雪 潘晓玲 赵桂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69-972,共4页
采用 Levins公式和王刚生态位重叠计测方法 ,对新疆阜康绿洲荒漠过渡带中的 7个植物种 ,分别从群落梯度和 3个单一生态因子 (土壤水分维 ,土壤盐分维 ,土壤酸碱度维 )上对其生态位分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下 :1在群落梯度上 ,生态位... 采用 Levins公式和王刚生态位重叠计测方法 ,对新疆阜康绿洲荒漠过渡带中的 7个植物种 ,分别从群落梯度和 3个单一生态因子 (土壤水分维 ,土壤盐分维 ,土壤酸碱度维 )上对其生态位分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下 :1在群落梯度上 ,生态位大小依次为红砂 ( 0 .70 1 0 ) ,梭梭 ( 0 .6 4 34 ) ,角果藜 ( 0 .4 774 ) ,雾冰藜 ( 0 .374 5 ) ,盐爪爪 ( 0 .35 4 1 ) ,叉毛蓬( 0 .335 4 )和碱蓬 ( 0 .2 76 9) ;2红砂在土壤水分、土壤盐分、土壤酸碱度维上的生态位分别为 0 .5 2 74 ,0 .6 0 39和 0 .36 2 0 ,梭梭在这 3维上分别为 0 .332 0 ,0 .30 83和 0 .5 1 0 3,从生态位宽度看 ,红砂和梭梭处于优势种地位 ,其余为非优势种 ;3每个物种在群落梯度上的生态位宽度基本大于在上述 3个资源轴上的平均生态位 ;4红砂与梭梭在土壤盐分维上的生态位重叠最大 ( 0 .4 2 0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阜康 绿洲荒漠过渡带 植物种 生态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植物与土壤因子关系及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马宗文 谢正磊 +3 位作者 段晓峰 周鑫 Timothy R.ROSEN 许学工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1-811,共11页
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36个样地22个植物种的重要值(IV)为基础,使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将其分为6个群落类型:翅碱蓬群落、柽柳翅碱蓬群落、柽柳芦苇+碱蓬群落、芦苇群落、旱柳芦苇群落、人工林群落(刺槐林和白腊林)。在群落演... 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36个样地22个植物种的重要值(IV)为基础,使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将其分为6个群落类型:翅碱蓬群落、柽柳翅碱蓬群落、柽柳芦苇+碱蓬群落、芦苇群落、旱柳芦苇群落、人工林群落(刺槐林和白腊林)。在群落演替梯度上,土壤pH逐渐增加,土壤盐分呈下降趋势,土壤含水量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芦苇群落和人工林群落,土壤有机碳和总氮总体逐渐增加,土壤碳氮比呈下降趋势。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发现,影响黄河三角洲植物种分布的关键土壤环境因子是土壤盐分和pH,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盐分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pH有正相关关系。在土壤pH和盐分梯度上的生态位分析发现,优势种柽柳、芦苇和翅碱蓬的生态位宽度较大,植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一般较小,说明物种在土壤pH和盐分梯度上出现了生态位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指示种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植物物种多样性 土壤因子 生态位分析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帝山神尾沟优势种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62
3
作者 张桂莲 张金屯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203-208,共6页
采用 Shannon- W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和 Petraitis生态位特定重叠指数测定了关帝山神尾沟 8种主要乔木、18种主要灌木和 4 2种主要草本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 ,并对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 ,种... 采用 Shannon- W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和 Petraitis生态位特定重叠指数测定了关帝山神尾沟 8种主要乔木、18种主要灌木和 4 2种主要草本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 ,并对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 ,种群生态位宽度越大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 ;具有相同或相似环境要求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帝山神尾沟 优势种 生态位分析 山西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北京山区优势林分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段晓峰 许学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7-671,共5页
应用生态位理论,以北京山区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优势林分的空间分布及其资源利用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差异。基于GIS方法,建立优势林分空间分布数据库以及资源梯度信息数据库,分别采用Levins公式和Smith公式,在水分、热量、光照和土壤质... 应用生态位理论,以北京山区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优势林分的空间分布及其资源利用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差异。基于GIS方法,建立优势林分空间分布数据库以及资源梯度信息数据库,分别采用Levins公式和Smith公式,在水分、热量、光照和土壤质量4维环境因子梯度上测定了研究区8个优势林分的生态位宽度,采用Pianka公式测定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Smith公式考虑资源可利用性,得到的生态位宽度更能客观地反映优势林分资源空间利用程度;研究区各优势林分重叠度普遍较大,反映了对环境要求的相似性及资源共享的趋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林分 生态位分析 GIS 北京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名贵药材——八角莲群落生态学调查及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韦蓉静 徐浩峰 +2 位作者 田华林 罗桃 聂怡玫 《中国林副特产》 2014年第6期66-68,共3页
八角莲因其药用和观赏价值,造成人为过度采挖使自然资源破坏严重,为进一步掌握八角莲的生物学特性和自然适生条件,对三都县的野生八角莲资源做了详细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对八角莲的生态宽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了相应的测定与分析。... 八角莲因其药用和观赏价值,造成人为过度采挖使自然资源破坏严重,为进一步掌握八角莲的生物学特性和自然适生条件,对三都县的野生八角莲资源做了详细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对八角莲的生态宽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了相应的测定与分析。八角莲在各生境样地中的生态位宽度指数最小,生态位重叠指数较高,说明其生态位宽度较窄,并且种间竞争强烈,自然条件下生长状态与其它常见物种比较处于劣势。通过分析认为,对八角莲这一渐危种要合理保护与利用,并且加大人工驯化栽培的力度是十分必要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莲 生境调查 生态位分析 保护与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位因子分析在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生境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7
6
作者 王学志 徐卫华 +5 位作者 欧阳志云 刘建国 肖燚 陈佑平 赵联军 黄俊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21-828,共8页
生态位因子分析是研究物种地理分布的一种多变量分析方法,其最大优点是模型计算只需物种"出现点"的数据,而不需要"非出现点"数据,在生境评价与生境预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将该方法应用于大熊猫生境适宜性评价中,利用... 生态位因子分析是研究物种地理分布的一种多变量分析方法,其最大优点是模型计算只需物种"出现点"的数据,而不需要"非出现点"数据,在生境评价与生境预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将该方法应用于大熊猫生境适宜性评价中,利用大熊猫活动痕迹点和遥感数据分析了平武县大熊猫生境分布现状,综合评价了该县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状况和存在的保护空缺。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偏好在中高海拔(>2128 m)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活动,而避免在落叶阔叶林和灌丛林中活动,避免在有人为干扰的地区活动,农田是对大熊猫活动影响强度最大的人为干扰因子。平武县大熊猫生境主要分布在该县西部和北部地区,总面积为234033 hm2,其中适宜生境为106345 hm2,次适宜生境为127688 hm2。目前该县已建的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使47.2%的大熊猫生境得到保护(包括49.2%的适宜生境和45.6%的次适宜生境),尽管如此,保护区之间连接性差,存在严重的保护空缺。该县北部的白马乡、木座乡是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却没有得到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建议在该地区新建自然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生态因子分析 生境适宜性 生境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ENFA生态位模型分析玉带凤蝶和箭环蝶异地放飞的适生性 被引量:14
7
作者 杨瑞 张雅林 冯纪年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0-297,共8页
活体蝴蝶异地放飞存在潜在的入侵风险。本文采用生态位因素分析(ENFA)模型分析包括气候、地形、生境结构、植被类型、人类活动在内的影响玉带凤蝶Papilio polytes Linnaeus和箭环蝶Stichophthalma howqua(Westwood)两种放飞蝴蝶分布的... 活体蝴蝶异地放飞存在潜在的入侵风险。本文采用生态位因素分析(ENFA)模型分析包括气候、地形、生境结构、植被类型、人类活动在内的影响玉带凤蝶Papilio polytes Linnaeus和箭环蝶Stichophthalma howqua(Westwood)两种放飞蝴蝶分布的生态地理变量,模拟其在中国的适宜生境,评估其入侵风险。对现有分布记录的分析表明:影响这两种蝴蝶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与其生态学特性相一致,且影响其扩散范围的主要因素为年总积温和冬季低温等;同时,人类活动的干扰对其分布影响很大。根据适生性图推测,这两种蝴蝶的适宜生境大部分重叠,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中部及东南部,其扩散趋势由东南向西北发展。为防止活体蝴蝶放飞带来的潜在入侵风险,根据不同适生等级提出:HSI≥50的地方,不能开展室外放飞;5≤HSI<50的地方,可采取限制性室外放飞;HSI<5的地方,可进行自由室外放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带凤蝶 箭环蝶 异地放飞 生态地理变量 生境适宜性 生态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荒漠草原建群种和优势种生态位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吕世杰 刘红梅 +4 位作者 吴艳玲 卫智军 孙世贤 王颖杰 林森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00-1609,共10页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建群种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优势种为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和碱韭(Allium polyrrhizum),3个种群地上现存量之和可达群落现存量的60%~80%,其数量消长、时空变化及结构的位移均会引起群...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建群种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优势种为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和碱韭(Allium polyrrhizum),3个种群地上现存量之和可达群落现存量的60%~80%,其数量消长、时空变化及结构的位移均会引起群落的巨大波动。为明确3个植物种群占有空间资源的能力、相互关系及其受放牧影响的变化规律,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镇1999年建立的荒漠草原教学科研基地建群种和优势种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8月在围封区(CK)和自由放牧区(CG)按样带法和样地法进行取样,运用生态位宽度指数、生态位重叠指数及灰色关联度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如下。受放牧影响,短花针茅和碱韭主要通过大幅度调节生态位宽度来保证植物种群存活及其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化幅度分别为0.429~0.813和0.235~0.828;而无芒隐子草生态位宽度变化不大(为0.556~0.761),其对放牧影响的耐受性较强。在生态位重叠方面,短花针茅与无芒隐子草受放牧影响后分别与其他两植物种群重叠程度增加,而碱韭植物种群表现相反;生态位重叠程度变化与种对间的竞争能力有关,也与种对间的亲和能力有关,且存在不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 建群种 优势种 生态宽度 生态重叠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毫早’茶园中蝽类害虫与天敌蜘蛛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周夏芝 郎坤 +7 位作者 张书平 余燕 李尚 王振兴 毕守东 邹运鼎 王建盼 刘飞飞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54,共9页
【目的】明确‘白毫早’茶园中茶网蝽Stephanitis chinensis和茶盲蝽Lygus lucorum等蝽类害虫与主要天敌的关系。【方法】在调查茶园蝽类害虫与主要天敌种群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用灰色关联度法、生态位分析法等数学统计方法分析天敌与... 【目的】明确‘白毫早’茶园中茶网蝽Stephanitis chinensis和茶盲蝽Lygus lucorum等蝽类害虫与主要天敌的关系。【方法】在调查茶园蝽类害虫与主要天敌种群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用灰色关联度法、生态位分析法等数学统计方法分析天敌与茶网蝽和茶盲蝽在数量、时间、空间上的跟随关系。【结果】‘白毫早’茶园中蝽类害虫的天敌主要有鳞纹肖蛸Tetragnatha squamata、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八斑球腹蛛Theridion octomaculatum、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茶色新圆蛛Neoscona theisi、三突花蟹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和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等。2015年与茶网蝽关系密切的前4位天敌是粽管巢蛛、斜纹猫蛛、锥腹肖蛸和茶色新圆蛛;2016年与茶网蝽关系密切的前4位天敌是粽管巢蛛、斜纹猫蛛、草间小黑蛛和茶色新圆蛛;第1、2、4位天敌相同,两年间天敌位次相异率为62.5%。2015年与茶盲蝽关系密切的前4位天敌是锥腹肖蛸、三突花蟹蛛、鳞纹肖蛸和八斑球腹蛛;2016年与茶盲椿关系密切的前4位天敌是三突花蟹蛛、茶色新圆蛛、锥腹肖蛸和草间小黑蛛;前4位天敌中有2种天敌相同,但位次不同,两年间天敌位次相异率为87.5%。【结论】天敌位次变化可能取决于害虫与天敌数量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害虫 茶网蝽 茶盲蝽 天敌 蜘蛛 灰色关联度法 生态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吉白茶”花蓟马和茶短须螨与其捕食性天敌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建盼 刘飞飞 +7 位作者 毕守东 耿继光 周夏芝 邹运鼎 覃盛 王振兴 李尚 陈云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共9页
蜘蛛和瓢虫类天敌是害虫生物防治的主要生物资源,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进行害虫的综合防治,对"安吉白茶"茶园主要害虫与天敌进行系统调查,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生态位分析法综合分析花蓟马和茶短须螨与其天敌在数量、... 蜘蛛和瓢虫类天敌是害虫生物防治的主要生物资源,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进行害虫的综合防治,对"安吉白茶"茶园主要害虫与天敌进行系统调查,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生态位分析法综合分析花蓟马和茶短须螨与其天敌在数量、时间和空间关系上的密切程度.结果表明,与花蓟马在数量、时间和空间关系密切的前5位天敌依次是粽管巢蛛、草间小黑蛛、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锥腹肖蛸;与茶短须螨在数量、时间和空间关系密切的前5位天敌依次是草间小黑蛛、黑色蝇虎、粽管巢蛛、斜纹猫蛛和鳞纹肖蛸.花蓟马5个时段的空间格局均是聚集格局,5种主要天敌与花蓟马之间的|w|值均小于13.462 9,两者之间的聚集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花蓟马的种群聚集指数λ>2,表明其聚集是自身原因引起的,天敌龟纹瓢虫的聚集也是自身原因引起的,其余4种天敌的聚集是由环境中某一因素引起的.茶短须螨5月25日的空间格局是随机格局,其余是聚集格局.茶短须螨与其5种主要天敌的|w|值均小于13.462 9,聚集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茶短须螨6月9日的种群聚集指数λ为2.039 7,此时的聚集是由自身原因引起的,其余时间以及5种天敌的聚集都是由环境中某一因素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蓟马 茶短须螨 灰色关联度 生态位分析 优势种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蜘蛛与广翅蜡蝉的时间和空间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悦 吴筱萌 +5 位作者 陈诗燕 程鸿浩 张淋 周夏芝 邹运鼎 毕守东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67-1079,共13页
【目的】探讨蜘蛛类天敌与广翅蜡蝉科Ricanidae的时间和空间关系,为利用和保护自然天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和生态位分析法对‘安吉白茶’‘Anjibaicha’、‘黄山大叶种’‘Huangshandayezhong’... 【目的】探讨蜘蛛类天敌与广翅蜡蝉科Ricanidae的时间和空间关系,为利用和保护自然天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和生态位分析法对‘安吉白茶’‘Anjibaicha’、‘黄山大叶种’‘Huangshandayezhong’、‘龙井43’‘Longjing 43’、‘农抗早’‘Nongkangzao’、‘平阳特早’‘Pingyangtezao’和‘乌牛早’‘Wuniuzao’等6种茶园盛发期的广翅蜡蝉及11种蜘蛛种群动态进行分析,研究11种蜘蛛与广翅蜡蝉时间和空间关系的密切程度。【结果】根据空间关系密切指数之和可知:6种茶园与广翅蜡蝉空间关系密切的前5位蜘蛛依次是鞍型花蟹蛛Xysticus ephippiafus (5.741 5)、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 (5.694 2)、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 (5.688 6)、八点球腹蛛Theridion octomaculatum (5.650 2)和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 (5.537 3);根据时间关系密切指数之和可知:6种茶园与广翅蜡蝉时间关系密切的前5位蜘蛛依次是草间小黑蛛(5.602 6)、三突花蟹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 (5.427 9)、八点球腹蛛(5.351 9)、鳞纹肖蛸Tetragnatha squamata (5.079 1)和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 (5.068 6)。【结论】综合分析得出,与广翅蜡蝉时间和空间关系密切的前3位蜘蛛依次是草间小黑蛛(11.291 2)、八点球腹蛛(11.002 1)和三突花蟹蛛(10.993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翅蜡蝉科 时间和空间关系 地统计学 灰色关联度 生态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市亚洲象栖息地适宜度评价 被引量:29
12
作者 刘鹏 代娟 +2 位作者 曹大藩 李志宏 张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4163-4170,共8页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属于我国Ⅰ级保护动物,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洱市的思茅区、澜沧县和江城县,以及临沧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普洱全境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野外调查数据,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属于我国Ⅰ级保护动物,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洱市的思茅区、澜沧县和江城县,以及临沧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普洱全境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野外调查数据,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运用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模型对普洱市亚洲象的栖息地适宜度进行了评价,并预测了适宜栖息地的分布。发现:普洱市亚洲象栖息地的边际值为0.991,表明亚洲象在普洱市境内对环境变量的选择不是随机的;耐受值为0.315,表明亚洲象在普洱市境内生态位较窄,受环境条件的制约。根据模型计算得到的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将普洱市的亚洲象栖息地分为最适栖息地,较适栖息地,边际栖息地和非栖息地4个等级,面积分别为409.32、574.32、2909.48、38722.32 km2。最适栖息地仅占全市面积的0.96%,而非栖息地占90.86%。利用GIS和Biomapper 4.0生成亚洲象栖息地分布图,发现普洱境内最适栖息地和较适栖息地面积狭小。对最适栖息地、较适栖息地和边际栖息地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的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栖息地破碎化均十分严重,连通度较低,栖息地内受到较大程度的人类活动的干扰。因此建议在普洱和西双版纳间尽快建立野生动物生态廊道,以加强亚洲象各种群间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普洱 生态因子分析(ENFA) 栖息地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茎泽兰潜在分布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王翀 林慧龙 +1 位作者 何兰 曹坳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30,共11页
紫茎泽兰的生态适应性强,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恶性杂草。研究紫茎泽兰的适生性特征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是制定防控策略的重要基础,为此,本研究采用了将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与最大熵模型(MaxEnt)嵌套的方法,... 紫茎泽兰的生态适应性强,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恶性杂草。研究紫茎泽兰的适生性特征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是制定防控策略的重要基础,为此,本研究采用了将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与最大熵模型(MaxEnt)嵌套的方法,首先通过ENFA对环境因子进行降维,利用降维后的环境因子以及当前及A1b情景的未来气候数据,根据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紫茎泽兰的潜在分布,并使用ROC曲线分析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气候情景下,紫茎泽兰的分布区以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为主;未来A1b情景下,易入侵等级(入侵概率为0.6-1.0)的区域面积将会由当前的12.82km^2增加至2080s的21.30km^2,中心点将由当前位置向西南方向移动61km;而其中高入侵概率等级(入侵概率为0.8-1.0)的区域面积将由当前的0.42km^2增加至2080s的0.91km^2,中心点将由当前位置向东南方向移动178.66km。根据当前及未来A1b气候情景下紫茎泽兰潜在分布情况,并根据不同入侵等级区域采取相应的防除治理措施,将对紫茎泽兰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入侵 紫茎泽兰 生态模型 生态因子分析(ENFA) 最大熵模型(Max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