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发展生产力的多维路径及其生态伦理审视
1
作者
崔永和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26,共7页
发展生产力本身并不具有无条件的、绝对至上的意义,而是具有其时代特征、多维路径、多种后果及其不同的后续效应。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条件及时对之进行反思、矫正与提升。在"全球问题"肆虐的当今时代,发展生产力尤其要严格受...
发展生产力本身并不具有无条件的、绝对至上的意义,而是具有其时代特征、多维路径、多种后果及其不同的后续效应。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条件及时对之进行反思、矫正与提升。在"全球问题"肆虐的当今时代,发展生产力尤其要严格受制于环境伦理规范的审视与规约,以期充分发挥其为人的正效应,避免其破坏环境、有违主体可持续发展的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生产力
多维路径
生态伦理反思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风险感知视角下后疫情时期中国公民生态环境行为影响机制
被引量:
10
2
作者
芦慧
刘鑫淼
+2 位作者
张炜博
陈红
龙如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9-148,共10页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暴发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同时引起人类生态伦理方面的思考。那么后疫情时期人们是否会因自己所经历和感知到的疫情风险而对现有人与自然关系等生态伦理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并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践行...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暴发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同时引起人类生态伦理方面的思考。那么后疫情时期人们是否会因自己所经历和感知到的疫情风险而对现有人与自然关系等生态伦理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并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践行程度呢?为回应这一问题,该研究从新冠疫情风险感知概念出发,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剖析疫情风险感知的内涵和结构,结合社会认知理论,以“风险感知-反思-责任-行为”为逻辑框架,探究在生态伦理反思与生态环境责任感的顺序中介效应下,疫情风险感知对中国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践行影响的内部机制。通过对823份有效数据进行分析表明:①中国公民对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的感知主要包含本质感知、工作/学习感知、生活质量感知、社交质量感知、生理健康感知、消极情绪感知和政府控制感知等7个维度。②通过编制量表与实证分析,发现人们的疫情风险感知程度越高,后疫情时期越能够促进生态环境行为的产生。③从生态伦理反思和生态环境责任感视角探讨疫情风险感知对公民生态环境行为的影响,并验证了生态伦理反思与生态环境责任感在疫情风险感知与公民生态环境行为之间发挥顺序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论认为,应从“人与自然共同体”视角出发,构建公民生态环境责任感提升导向的“政府-组织-公民”递进式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以生态伦理为价值导向,有效促进生态知行合一,提升公民的生态环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风险感知
生态
环境行为
生态伦理反思
生态
环境责任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发展生产力的多维路径及其生态伦理审视
1
作者
崔永和
机构
吉首大学伦理研究所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26,共7页
文摘
发展生产力本身并不具有无条件的、绝对至上的意义,而是具有其时代特征、多维路径、多种后果及其不同的后续效应。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条件及时对之进行反思、矫正与提升。在"全球问题"肆虐的当今时代,发展生产力尤其要严格受制于环境伦理规范的审视与规约,以期充分发挥其为人的正效应,避免其破坏环境、有违主体可持续发展的负效应。
关键词
发展生产力
多维路径
生态伦理反思
人的全面发展
分类号
B82-058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风险感知视角下后疫情时期中国公民生态环境行为影响机制
被引量:
10
2
作者
芦慧
刘鑫淼
张炜博
陈红
龙如银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南大学商学院
江南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
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9-148,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利益分层视角下居民亲环境行为伦理困境及政策干预研究”(批准号:7197418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规范-价值观’错位视角下我国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选择机制研究”(批准号:71603255)
+1 种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居民绿色消费升级的监管体系研究”(批准号:19ZDA10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全面推进绿色消费3.0的现代监管体系研究”(批准号:2020ZDPYSK01)。
文摘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暴发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同时引起人类生态伦理方面的思考。那么后疫情时期人们是否会因自己所经历和感知到的疫情风险而对现有人与自然关系等生态伦理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并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践行程度呢?为回应这一问题,该研究从新冠疫情风险感知概念出发,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剖析疫情风险感知的内涵和结构,结合社会认知理论,以“风险感知-反思-责任-行为”为逻辑框架,探究在生态伦理反思与生态环境责任感的顺序中介效应下,疫情风险感知对中国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践行影响的内部机制。通过对823份有效数据进行分析表明:①中国公民对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的感知主要包含本质感知、工作/学习感知、生活质量感知、社交质量感知、生理健康感知、消极情绪感知和政府控制感知等7个维度。②通过编制量表与实证分析,发现人们的疫情风险感知程度越高,后疫情时期越能够促进生态环境行为的产生。③从生态伦理反思和生态环境责任感视角探讨疫情风险感知对公民生态环境行为的影响,并验证了生态伦理反思与生态环境责任感在疫情风险感知与公民生态环境行为之间发挥顺序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论认为,应从“人与自然共同体”视角出发,构建公民生态环境责任感提升导向的“政府-组织-公民”递进式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以生态伦理为价值导向,有效促进生态知行合一,提升公民的生态环境行为。
关键词
新冠疫情风险感知
生态
环境行为
生态伦理反思
生态
环境责任感
Keywords
COVID⁃19 risk percep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behavior
ecological ethical reflec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分类号
X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F205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发展生产力的多维路径及其生态伦理审视
崔永和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风险感知视角下后疫情时期中国公民生态环境行为影响机制
芦慧
刘鑫淼
张炜博
陈红
龙如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