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需主体均衡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丁东铭 王士卿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8-83,共6页
目前,生态产业科技创新供需及服务主体失衡,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生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结构性瓶颈。造成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需主体失衡的原因,主要来自由传统的"城市——政府"单一中心治理模式引发的3个"短板效应&... 目前,生态产业科技创新供需及服务主体失衡,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生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结构性瓶颈。造成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需主体失衡的原因,主要来自由传统的"城市——政府"单一中心治理模式引发的3个"短板效应":短板效应Ⅰ——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给主体科研考核标准机械化;短板效应Ⅱ——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需求主体分散化;短板效应Ⅲ——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需主体耦合机制低效化。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需失衡的问题,应该在生态文明社会内涵的主导下,在制度层面上完备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给主体激励机制、优化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需求主体结构和健全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需主体耦合机制,进而建构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多中心治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 供需均衡 多中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框架的黄河流域生态产业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树广 马晶晶 张维群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61,共13页
论文基于2013—2021年黄河流域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DPSIR和投入产出视角分别构建生态产业和科技创新评价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模型,测度黄河流域生态产业与科技创新发展水平以及二者耦合协调度;通过构建障... 论文基于2013—2021年黄河流域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DPSIR和投入产出视角分别构建生态产业和科技创新评价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模型,测度黄河流域生态产业与科技创新发展水平以及二者耦合协调度;通过构建障碍度模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研究黄河流域耦合协调度的内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生态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态势,科技创新综合发展水平增长了两倍;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逐年优化,具有“下游>全域>中游>上游”的空间分布特征,全域相对发展类型以均衡发展和科技创新滞后类型为主,中上游以生态产业滞后型为主,下游以科技创新滞后型为主;市场技术成交额和人均用水量是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内部障碍因子;信息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文旅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是耦合协调度的正向外部影响因素,且影响作用依次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业 科技创新 耦合协调度 影响因素 DPS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科技服务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3
作者 刘家树 田中锐 董津津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33,共11页
全球经济下行、地缘政治不稳定、关键技术封锁等背景下,增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尤为重要。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不同类型科技服务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两种类型科技服务均对... 全球经济下行、地缘政治不稳定、关键技术封锁等背景下,增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尤为重要。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不同类型科技服务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两种类型科技服务均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相比前向科技服务(研发端介入),后向科技服务(成果转化端介入)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正向影响更显著。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创新资源冗余度在前向科技服务增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创新资源冗余度和配置效率在后向科技服务增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过程中均发挥了中介作用。门槛效应检验发现,当创新资源冗余度较高时,两种科技服务增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边际效应呈倒U型趋势;当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时,两种科技服务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边际效应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服务 创新生态系统韧性 创新资源冗余 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产业与科技创新:双生态培育的理论框架与路径探寻 被引量:4
4
作者 方敏 李景平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2-79,共8页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未来产业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也给我国高等教育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及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产业与科技创新的双生态培育,应从拓宽未来产业人才培育的广度、注重未来产业人才...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未来产业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也给我国高等教育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及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产业与科技创新的双生态培育,应从拓宽未来产业人才培育的广度、注重未来产业人才培育的深度、深化未来产业人才培育的多主体协同程度入手,优化人才、资本和技术等创新要素组织配置,提高集聚程度,完善产业创新生态,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科学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产业 科技创新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特产科技服务机制创新与模式重构——以江苏葡萄产业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思柱 孙洪武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01-108,134,共9页
为实现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亟需创新机制和模式,破解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在对新时期农业科技服务供需变化进行总体把握的基础上,通过解析江苏葡萄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厘清乡村特色产业科技服务的内涵要求和矛盾体现,总结凝练了... 为实现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亟需创新机制和模式,破解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在对新时期农业科技服务供需变化进行总体把握的基础上,通过解析江苏葡萄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厘清乡村特色产业科技服务的内涵要求和矛盾体现,总结凝练了各地根据区域产业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资源分布等要素条件形成的科技服务创新模式,挖掘了土特产科技服务的内生机制和重构条件,为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质效提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特产 科技服务 创新机制 模式 葡萄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高校融入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模式及价值共创机制
6
作者 沈佳坤 冯宝军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8,共11页
应用型高校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主体,其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性对维持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通过对应用型高校的多案例综合分析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运行... 应用型高校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主体,其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性对维持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通过对应用型高校的多案例综合分析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运行过程可被划分为研究开发、产品化和商业化三个阶段,应用型高校在其中起到对接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关键作用;应用型高校通过科技项目牵引、产业转型带动和政策导向推动三种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融入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促进各创新主体进行科技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产学研协同创新 科技价值 经济价值 社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健全蚕桑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促进承德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7
作者 王晖 高妍夏 +1 位作者 陈秀灵 谢岩 《北方蚕业》 2024年第4期48-51,共4页
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的建设对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分析承德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现状,结合蚕桑产业数据,发现承德市蚕桑产业体系亟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亟需调整,提出健全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的思路和方法... 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的建设对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分析承德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现状,结合蚕桑产业数据,发现承德市蚕桑产业体系亟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亟需调整,提出健全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的思路和方法,为承德市进一步出台相关科技政策与促进蚕桑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德市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科技政策 蚕桑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路径探析
8
作者 岳高羽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6,共7页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围绕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特征,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聚焦目标引领、主体培育、要素支撑、机制保障和生态构建等五个维度,建立产...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围绕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特征,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聚焦目标引领、主体培育、要素支撑、机制保障和生态构建等五个维度,建立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分析框架。通过分析江苏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型骨干企业匮乏、科技成果转化效能较低等现实问题,从创新成果转化、创新组织协同和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思考支撑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路径。针对加速关键技术突破、壮大产业创新主体、强化创新要素保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善产业科技创新生态提出相关建议,力求为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实施路径 创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联动效应对科技人才流动影响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焘 马亚雪 吴柯烨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9-151,共13页
[目的/意义]探究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联动效应对科技人才流动影响,对于优化区域科技人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我国31省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为样本,基于“政策—科技—产业”联动视角,采用必要条件分析与模糊... [目的/意义]探究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联动效应对科技人才流动影响,对于优化区域科技人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我国31省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为样本,基于“政策—科技—产业”联动视角,采用必要条件分析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混合方法探究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对科技人才流动影响路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①单一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要素并不构成促进科技人才流动必要条件;②引致科技人才流动路径有6条,进一步提炼为3种类型,即“政策—科技—产业全能型”“科技驱动型”和“政策引导—产业促进型”;③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对科技人才流动促进路径存在明显的地理区域、试点政策以及基础设施异质性特征,各类型路径联动效应明显,政策和科技子系统要素的核心作用相对突出,但产业与科技子系统互动性有待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联动效应 科技人才流动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演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玥 马湘莹 +1 位作者 姚锋敏 王卓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06-2515,共10页
随着新兴产业创新需求日益复杂化和创新服务分工不断细化,形成了平台型企业主导的新兴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生态系统。在新兴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生态系统结构分析和主体角色识别的基础上,构建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基于仿... 随着新兴产业创新需求日益复杂化和创新服务分工不断细化,形成了平台型企业主导的新兴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生态系统。在新兴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生态系统结构分析和主体角色识别的基础上,构建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基于仿真分析验证了协同创新成本、交互频率、利润分配比、互补程度等因素对平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新兴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生态系统中协同创新成本越高,成员合作意愿越低;交互频率、互补程度、利润分配比越高,越有利于增强成员合作信心,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协同创新绩效。最后提出新兴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策略,为提升平台生态系统协同服务能力、实现价值共创提供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产业 创新服务平台 平台生态系统 协同创新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未来产业营造适宜的创新生态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哲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1,共10页
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是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未来产业这一概念具有深刻的政策内涵、理论内涵和科技内涵。未来产业的培育发展,需要与之相应的创新生态来支撑。在发展实践中,未来产业的培育发展虽然表现... 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是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未来产业这一概念具有深刻的政策内涵、理论内涵和科技内涵。未来产业的培育发展,需要与之相应的创新生态来支撑。在发展实践中,未来产业的培育发展虽然表现为连续的过程,但对应的创新生态则需要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的“升级”。营造新的创新生态,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前瞻性、系统性引导作用,促进科技先导、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组织、创新环境等方面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产业 科技创新 创新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产业创新生态培育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晓青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11,237,F0003,共13页
未来产业是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的重要概念,涉及具有引领前沿科技和颠覆性技术、共性技术的重大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孵化等内容,是当前国际竞争的高地,也是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面。未来产业发展立足于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 未来产业是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的重要概念,涉及具有引领前沿科技和颠覆性技术、共性技术的重大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孵化等内容,是当前国际竞争的高地,也是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面。未来产业发展立足于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该系统需要采取有效手段和策略加以构建。基于知识产权在法律上具有独占权的属性,在经济学上具有生产要素、经营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特质,以及在开展市场竞争上具有战略意蕴,我国未来产业创新生态培育,需要站在战略高度,充分运用知识产权战略,从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运用和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方面全方位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产业 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培育 知识产权战略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式与协作机制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王丽平 李菊香 李琼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74,共6页
科技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式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为了解其价值共创的具体运行逻辑,保障价值共创的持续性,基于科技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概念、特征与要素构成,深入分析科技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式,设计基于价值共创的科... 科技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式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为了解其价值共创的具体运行逻辑,保障价值共创的持续性,基于科技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概念、特征与要素构成,深入分析科技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式,设计基于价值共创的科技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协作机制,为科技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实践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服务 创新生态系统 价值共创 协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与企业创新效率提升——来自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57
14
作者 李晓龙 冉光和 郑威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0,共10页
基于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利用2005—2014年中国省级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企业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与企业创新效率均存在全... 基于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利用2005—2014年中国省级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企业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与企业创新效率均存在全域范围内的空间相关性,并且其局域性的空间集群特征尤为明显;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显著提升了中国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每增长1%,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将提升0.24%;相邻地区的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对本地区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如果忽略这种影响,会低估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对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服务 空间集聚 企业创新效率 高技术产业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科技创新的科技信息服务生态链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刘佳 彭鹏 黄雨微 《现代情报》 CSSCI 2019年第6期32-37,共6页
[目的/意义]在经济新常态、全球创新的背景下,为构建支持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信息服务生态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从生态学视角,基于信息生态学、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等理论,分析科技信息服务生态链的构成与特点,构建... [目的/意义]在经济新常态、全球创新的背景下,为构建支持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信息服务生态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从生态学视角,基于信息生态学、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等理论,分析科技信息服务生态链的构成与特点,构建科技信息服务生态链模型,探讨影响生态链运行的因素。[结果/结论]面向科技创新的科技信息服务生态链是在多元服务主体之间形成的结构关系,其运行的本质是实现多元主体的价值共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信息服务 生态链模型 信息生态 服务生态系统 价值共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业集群科技创新的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衍 张培锋 潘杏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61,共5页
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资源作为支撑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战略资源,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阐述了基于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开展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的背景和必要性,分析了现有科技创新活动中... 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资源作为支撑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战略资源,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阐述了基于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开展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的背景和必要性,分析了现有科技创新活动中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的现状,提出了产业集群科技创新的信息资源组织与知识服务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资源组织 信息资源服务 区域科技创新 产业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产业创新生态培育及其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探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冯晓青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140,共11页
相对于现有产业,未来产业是尚处于成长孕育期或者产业化初期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具有战略前瞻性、动态性、高科技引领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未来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发展我国未来产业,需要培育未来产业创新生... 相对于现有产业,未来产业是尚处于成长孕育期或者产业化初期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具有战略前瞻性、动态性、高科技引领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未来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发展我国未来产业,需要培育未来产业创新生态。未来产业创新生态培育,涉及创新组织与资源配置、成果转化与创新效率、风险预防与反馈机制、知识共享与信息流动以及创新文化与理念协同等内容。基于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基本理念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在促进未来产业生态系统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我国需要重视利用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培育未来产业创新生态,实现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驱动和产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这些策略尤其体现为:知识产权全过程保护策略、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策略、知识产权保护与标准化相结合策略、知识产权文化渗透策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产业 创新生态 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制度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科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耦合战略研究 被引量:74
18
作者 张运生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创新生态系统是由高科技企业以技术标准为创新耦合纽带,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基于构件/模块的知识异化、协同配套、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技术创新体系。高科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耦合战略由专利许可、协作R&D、技术标准推广合作3个子战... 创新生态系统是由高科技企业以技术标准为创新耦合纽带,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基于构件/模块的知识异化、协同配套、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技术创新体系。高科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耦合战略由专利许可、协作R&D、技术标准推广合作3个子战略构成,其中专利许可子战略包括专利交叉许可、专利单边许可、后发制人许可、免费许可四种基本模式,协作R&D子战略包括配套型、平台型、经济型协作R&D 3种基本模式,技术标准推广合作子战略包括行政型、市场型、联盟型技术标准推广合作3种基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耦合 技术标准化 科技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科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耦合理论综评 被引量:53
19
作者 张利飞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0-75,共6页
创新生态系统是由高科技企业以技术标准为创新耦合纽带,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基于构件/模块的知识异化、协同配套、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技术创新体系.运用生态学、管理学交叉学科方法模型,深入分析实现创新生态系统中各个高科技企业之间... 创新生态系统是由高科技企业以技术标准为创新耦合纽带,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基于构件/模块的知识异化、协同配套、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技术创新体系.运用生态学、管理学交叉学科方法模型,深入分析实现创新生态系统中各个高科技企业之间创新耦合的纽带与基本路径;围绕技术标准形成机理,较为系统地探讨高科技企业如何实施专利许可、协作R&D、技术标准推广合作战略.探讨创新生态系统组织模式、伙伴遴选、收益分配制度安排对高科技企业之间实现创新耦合的作用机理,是当今学术界正在深入研究的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耦合 技术标准化 科技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生态理论视角下湖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贺志姣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04-109,共6页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从产业生态理论视角,探讨科技服务业发展生态系统,阐述湖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概况及生态环境...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从产业生态理论视角,探讨科技服务业发展生态系统,阐述湖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概况及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构建湖北省科技服务业政策支持体系框架,并提出政策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服务 科技服务 生态系统 政策体系 产业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