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铁工业园区生态产业复合共生网络的设计与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芸 游春 +2 位作者 张树深 刘素玲 张敬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77,79,共5页
基于生态工业技术构建了"以废治废"生态产业链,该产业链的特点是:产业链一端输入的是园区的废物,另一端输出的产品用来处理园区(或区域)排放的污染物,具有提高废品资源化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双重作用。利用循环经济和生态学... 基于生态工业技术构建了"以废治废"生态产业链,该产业链的特点是:产业链一端输入的是园区的废物,另一端输出的产品用来处理园区(或区域)排放的污染物,具有提高废品资源化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双重作用。利用循环经济和生态学原理,构建了包含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以及"以废治废"产业链的钢铁工业园区生态产业复合共生网络,并对"以废治废"产业链引入前后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以废治废"生态产业链可以有效提高钢铁工业园区的生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工业园 以废治废 生态产业复合共生网络 生态工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产业共生网络形成机理及其系统解析框架 被引量:30
2
作者 袁增伟 毕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182-3188,共7页
生态产业共生网络是由各种类型的企业通过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密切合作而形成的企业及企业间关系的复杂系统,其基本出发点是企业间必须具备环境合作,根本目的是提高资源生产力和生态效率。从形成生态产业共生网络的微观要素——企业... 生态产业共生网络是由各种类型的企业通过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密切合作而形成的企业及企业间关系的复杂系统,其基本出发点是企业间必须具备环境合作,根本目的是提高资源生产力和生态效率。从形成生态产业共生网络的微观要素——企业环境责任入手,从环境伦理的角度阐释生态产业共生网络中企业的五类环境责任,并探讨其形成和运作机制——企业环境责任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及约束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和社会环境可行性分析的生态产业共生网络三级解析框架,并对其解析方法做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生态 生态产业 生态产业共生网络 延伸生产者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产业资源生态管理效益分析--以虚拟共生网络系统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施晓清 李笑诺 杨建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6398-6410,共13页
资源流代谢失调是造成产业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其实施基于共生网络的生态管理是解决问题的一项重要的举措。运用全生命周期的思想构建了产业资源共生网络及其管理框架,并运用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借助生命周期评价软件GaBi4... 资源流代谢失调是造成产业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其实施基于共生网络的生态管理是解决问题的一项重要的举措。运用全生命周期的思想构建了产业资源共生网络及其管理框架,并运用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借助生命周期评价软件GaBi4,分别选取EI99(Eco-Indicator 99)、CML2001 EP评价体系,以武汉市造纸产业为例,通过设计合理的资源流网络关系及中水、废纸和污泥利用共生路径构建虚拟造纸产业共生网络,对比分析了共生设计系统与原有共生系统的各生态环境影响。并运用市场价值法对共生设计系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生设计系统总的环境影响、生态系统质量、人体健康、资源损耗值的环境影响分值分别为1166.445、814.509、148.893、203.045,比原有系统分别减少23.91%、19.15%、46.56%、22.26%;其中富营养化、气候变化的影响分别比原有系统降低56.25%、16.62%。同时共生设计系统通过污水、废纸及污泥的回用,在不考虑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可获得1018—7252万元的经济效益。可见,通过构建共生网络的生态管理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一定条件下可取得明显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网络 物质流分析 生态管理 生命周期评价 造纸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业共生网络的区域产业生态化路径选择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文龙 余锦龙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12期47-50,共4页
产业共生网络是产业生态学理论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文章在介绍产业共生网络概念、形成机制、特征的基础上,从产业共生网络与物质减量化和产业共生网络与经济产出增长两方面分析产业共生网络对实现区域产业生态化的路径导向作用,指出构... 产业共生网络是产业生态学理论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文章在介绍产业共生网络概念、形成机制、特征的基础上,从产业共生网络与物质减量化和产业共生网络与经济产出增长两方面分析产业共生网络对实现区域产业生态化的路径导向作用,指出构建区域产业共生网络是区域产业生态化的路径选择,并对生态产业园共生网络和区域副产品循环共生网络两种具体形态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共生网络 产业生态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共生网络构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朱文兴 卢福财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1-64,共4页
构建经济与生态一体化的产业共生网络,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产业生态化的必经之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共生网络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区域内产业基础、现实条件,围绕"谁来建、怎么建、建成什么样"的操作思路,建立区域内产业... 构建经济与生态一体化的产业共生网络,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产业生态化的必经之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共生网络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区域内产业基础、现实条件,围绕"谁来建、怎么建、建成什么样"的操作思路,建立区域内产业共生网络的系统构架,并逐步健全该地区产业共生网络建设的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产业共生网络 构建 保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社会资本嵌入对生态产业共生网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春发 邹雅玲 王雪红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4-81,共8页
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显著作用已被广泛证实。本文在分析企业社会资本、知识共享与产业共生间关系及其对生态产业共生网络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基本假设,建立了基于知识共享中介作用的企业社会资本与产业共生之间结构方程模型... 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显著作用已被广泛证实。本文在分析企业社会资本、知识共享与产业共生间关系及其对生态产业共生网络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基本假设,建立了基于知识共享中介作用的企业社会资本与产业共生之间结构方程模型,以天津市生态产业园中的生态产业共生网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对生态产业共生网络中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对基本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知识共享在企业社会资本的结构维、认知维对产业共生正向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企业社会资本三维度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这为从社会学视角研究生态产业共生网络提供了支持性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资本 生态产业共生网络 知识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外部性的生态产业共生网络演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春发 冯立攀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64,共7页
以考虑外部性效应的生态产业共生网络(EISN)的生产型企业与分解型企业间的合作竞争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相应的演化博弈模型和复制动态方程,分析了不完全信息和有限理性条件下,外部性效应对EISN演化和长期均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以考虑外部性效应的生态产业共生网络(EISN)的生产型企业与分解型企业间的合作竞争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相应的演化博弈模型和复制动态方程,分析了不完全信息和有限理性条件下,外部性效应对EISN演化和长期均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外部性条件下,EISN的长期均衡受博弈行为的初始状态、外部性效应期望收益、选择合作的支付成本和贴现因子影响。同时以鲁北生态产业园为案例,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数值验证,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业共生网络 外部性 演化博弈 复制动态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生态网络视阈下旅游企业共生机制构建 被引量:2
8
作者 韩新明 王波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120-121,共2页
本文介绍了旅游产业生态网络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了旅游产业生态网络中企业的共生现象,提出了旅游产业生态网络下企业共生机制构建的途径。
关键词 产业生态网络 旅游企业 共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生态产业共生体的网络性风险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发明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2011年第11期127-133,共7页
矿区生态产业共生体(MEIS)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工具,在国内外得到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生态产业共生体(EIS)独特的生态化产业(网)链接属性和成长环境,造成大量不稳定风险问题逐步浮现,并且已经成为影响矿区生态产业共生... 矿区生态产业共生体(MEIS)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工具,在国内外得到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生态产业共生体(EIS)独特的生态化产业(网)链接属性和成长环境,造成大量不稳定风险问题逐步浮现,并且已经成为影响矿区生态产业共生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从产业共生体的内在网络关系视角,深入剖析了矿区生态产业共生体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最后就风险化解提出了促进矿区生态产业共生体持续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生态产业共生 网络风险 产业生态经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社会责任与网络绩效关系研究——以生态产业共生网络贵州生态产业园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剑 郭瞳瞳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72-77,共6页
文章基于网络协调视角,理论分析生态产业共生网络(EISN)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和披露情况及EISN协调关系,探究其影响生态效率、关系质量及整体绩效的作用路径。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以贵州生态产业园为例,运用调查问卷和路径分析的方法进行... 文章基于网络协调视角,理论分析生态产业共生网络(EISN)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和披露情况及EISN协调关系,探究其影响生态效率、关系质量及整体绩效的作用路径。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以贵州生态产业园为例,运用调查问卷和路径分析的方法进行实证检验,深入研究共生网络内部运作规律,对于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提升网络绩效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产业共生网络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正向促进网络协调,显著加强网络关系质量,提高生态效率并提升网络整体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业共生网络 企业社会责任 网络绩效 网络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复合实体共生模式生态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管理的信息集成化方案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朴 赵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3-26,共4页
目前我国的复合实体共生模式生态工业园区在生态产业链管理中的信息集成化程度普遍不高,这造成了供应链失衡和生态产业共生网络稳定性差等问题。根据复合实体共生模式生态工业园区的特点,提出生态产业链管理信息系统概念,并将其作为生... 目前我国的复合实体共生模式生态工业园区在生态产业链管理中的信息集成化程度普遍不高,这造成了供应链失衡和生态产业共生网络稳定性差等问题。根据复合实体共生模式生态工业园区的特点,提出生态产业链管理信息系统概念,并将其作为生态产业链的信息集成化解决方案。这套方案有助于提高生态产业链的管理水平,增强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区 复合实体共生 生态产业链管理信息系统 核心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cinet软件的准格尔矿业生态工业园产业共生网络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尔希 王巧稚 +2 位作者 柯丽华 周明洋 张萍萍 《中国矿业》 2022年第1期68-72,共5页
矿业开采与加工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影响促使人们探索新的矿业发展模式,矿业生态工业园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矿业生态工业园通过废弃资源如副产品及余热的共生对接,将不同的企业联系在一起,进而形成了产业共生网络。然而,以往针... 矿业开采与加工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影响促使人们探索新的矿业发展模式,矿业生态工业园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矿业生态工业园通过废弃资源如副产品及余热的共生对接,将不同的企业联系在一起,进而形成了产业共生网络。然而,以往针对矿业生态工业园的研究偏重于对产业共生情况的定性,欠缺量化分析共生网络结构特征,因此,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借助Ucinet软件,以准格尔矿业生态工业园为例,对其产业共生网络的特征进行定量分析,鉴别产业共生网络的核心企业以及企业间共生对接关系薄弱之处。通过分析发现,准格尔矿业生态工业园相比其他工业园区产业共生网络密度处于中高水平,核心企业间产业共生对接过于单一,部分核心企业一旦运行不畅,容易导致整个产业共生网络破碎。因此,核心区域企业间的共生对接关系还有待提高,本文建议核心区域企业购买提质增效设备用以提高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不仅加强了核心企业间的共生对接关系,而且加速了矿业园区的生态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生态工业园 产业共生网络 共生网络密度 点度中心度 核心-边缘结构 准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区域生态产业链共生网络构建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冰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9-140,共2页
国内对生态产业链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主要侧重于宏观政策和理念介绍的层面,对于涉及区域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生态产业发展的一些微观层面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试图从结构、技术、外部三个维度筛选出影响欠发达地区区域生态产业链共生网... 国内对生态产业链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主要侧重于宏观政策和理念介绍的层面,对于涉及区域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生态产业发展的一些微观层面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试图从结构、技术、外部三个维度筛选出影响欠发达地区区域生态产业链共生网络构建和运作过程的12个关键影响因子,提出构建欠发达地区区域生态产业链共生网络的设想,以期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生态产业 生态共生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产业与生态的共生关系审视生态文明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智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8-114,共7页
从产业与生态共生关系的视角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规律,从而揭示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通过对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界线、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的相互关系等深入研究,发现产业与生态的共生关系才是人类文明演进规律中的... 从产业与生态共生关系的视角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规律,从而揭示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通过对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界线、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的相互关系等深入研究,发现产业与生态的共生关系才是人类文明演进规律中的本质属性。于是,根据共生理论构建了产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完整共生关系谱系及其与各文明阶段的匹配关系。据此,沿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研究了人类文明和生态安全的演变路径、共生特性和科学属性。研究表明,生态文明的门槛是产业偏利共生,进而达到产业与生态互利共生的双赢阶段。前者的科学属性是天然超生物文明,属于防病式生态文明阶段;后者的科学属性是人工超生物文明,属于健康式生态文明阶段,这时生态安全将达到稳定的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生态复合系统 人类文明 生态文明 生态安全 共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工业园区共生网络的结构分析:以天津泰达为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唐玲 孙晓峰 李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16-221,共6页
生态工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态正在蓬勃发展,它是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的最佳选择。本研究以天津泰达生态工业园为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典型生态工业园的结构特征。通过分析网络密度和簇系数,确定了生态工业... 生态工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态正在蓬勃发展,它是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的最佳选择。本研究以天津泰达生态工业园为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典型生态工业园的结构特征。通过分析网络密度和簇系数,确定了生态工业园区网络集聚特征;通过平均最短距离计算确定网络节点之间的联系性;分别从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这三个方面对网络进行中心性分析,识别中心度高的企业以及高链接度的企业;用结构洞判断节点的等级以及通过核心-边缘结构确立生态工业园中节点的异质性。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分析为生态工业园区提供了一种综合的分析方法和框架。利用网络的结构分析可以找到园区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顺利进行生态工业园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区 产业共生 社会网络分析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生态工业园典型案例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杨丽花 佟连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4236-4245,共10页
以丹麦卡伦堡和广西贵港生态工业园为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典型生态工业园的组织结构和网络结构。用簇系数、平均最短距离、传递性以及核心-边缘结构来衡量其稳定性,分析其不同结构特征。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的簇系数为0.715,远高于... 以丹麦卡伦堡和广西贵港生态工业园为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典型生态工业园的组织结构和网络结构。用簇系数、平均最短距离、传递性以及核心-边缘结构来衡量其稳定性,分析其不同结构特征。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的簇系数为0.715,远高于贵港生态工业园的0.246,说明其聚合性较好;从最短距离长度来看,卡伦堡和贵港分别为2.110和2.236,复杂性弱;从传递性来看,两者传递性皆低于25%,节点之间联系性不够强;从核心-边缘结构来看,卡伦堡各节点之间的异质性(0.057)高于贵港(0.005),可见贵港参与主体的中心性较为均衡,而卡伦堡差异性较大。两者都以一个产业或者企业集团为网络核心;网络内其他节点联系不够紧密,长链条联结较少;网络复杂性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法 生态工业园 产业生态 产业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概念、特征及体系解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其春 郗永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607-3618,共12页
挖掘城市废弃物中有价值的资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开展废弃物开发与管理的共同选择。产业共生是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和提高资源效率的战略工具,已经成为探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的重要视角。将产业共生理论引入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 挖掘城市废弃物中有价值的资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开展废弃物开发与管理的共同选择。产业共生是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和提高资源效率的战略工具,已经成为探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的重要视角。将产业共生理论引入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提出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的概念,并将其典型特征概括为"四个统一",即价值网络与责任网络的统一,集聚共生与虚拟共生的统一,稳健型与脆弱性的统一以及自组织性与主体建构性的统一。借鉴超网络理论构建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体系的结构模型,并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界面和共生环境4个层面对该模型进行详细解析。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可分为核心网络和外围网络,两者之间存在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在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中,共生单元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样性特征,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类型、效率各异的共生关系,推动共生模式向对称互惠一体化共生进化是破解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难题的关键;共生界面具有物质交换、能量传递、信息共享、知识传播及利益协调等多样化功能,而共生关系的进化以及共生界面功能发挥又依赖于优越的共生环境。此外,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有依托型、平等型、嵌套型和虚拟型等4种运作模式,国内典型案例分析表明这4种运作模式将长期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 产业共生 产业共生网络 产业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共生空间的演化理论 被引量:65
18
作者 张智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共8页
从产业-生态复合系统的视角研究人类文明演进与生态安全变化的一般规律。现有相关研究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演进的"质变"边界、如何克服人与自然"二元分立"理论的局限性、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的相互作用关系等方面... 从产业-生态复合系统的视角研究人类文明演进与生态安全变化的一般规律。现有相关研究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演进的"质变"边界、如何克服人与自然"二元分立"理论的局限性、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的相互作用关系等方面尚有缺陷。为解决这些问题,根据人类文明史和共生理论,将产业系统与生态系统共生关系的已知类型拓展成完整的模式谱系。由此揭示出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演化的本质属性:共生属性。为进一步论证这一论断,由共生关系谱系分别推演出人类文明的产业属性、科学属性和生态安全属性等。研究表明,人类文明的演进包含以下几个阶段:本色文明(即原始文明、采猎文明、天然生物文明),黄色文明(即农业文明、人工生物文明),黑色文明(即传统工业文明、天然化学文明),青色文明(即新工业文明,包含人工化学文明、天然和人工物理文明),绿色文明(即生态文明、后工业文明,包含防病式和健康式绿色产业文明,或天然和人工超生物文明)。其中,生态文明是从产业偏利共生向产业与生态互利共生演进的模式,它使生态安全达到稳定的健康状态,是一种比新工业文明更高级的文明形态。最后,将以上成果在产业-生态二维共生空间中进行集成,构建出完整的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的椭圆演化模型。该模型深化和发展了环境库兹涅茨理论,为我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 生态文明 生态安全 共生理论 产业-生态复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生态产业系统模式升级的路径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大光 马彧崧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9-83,共5页
吉林省生态产业发展模式目前仍处于生态产业园阶段,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发展瓶颈日趋显现。因此,利用生态产业系统发展规律,在健全生态产业园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建立现代物流体系,集成信息共享系统,加强产业园区的对外合作,推... 吉林省生态产业发展模式目前仍处于生态产业园阶段,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发展瓶颈日趋显现。因此,利用生态产业系统发展规律,在健全生态产业园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建立现代物流体系,集成信息共享系统,加强产业园区的对外合作,推动吉林省生态产业系统模式升级,构建虚拟产业共生网络成为吉林省生态产业园区改造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业系统 产业模式 政策支撑 生态产业 虚拟产业共生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艳双 王军花 《现代管理科学》 2007年第11期68-69,72,共3页
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河北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资源约束矛盾、改善环境质量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构建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 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河北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资源约束矛盾、改善环境质量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构建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的必要性,并从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和整个社会这三个层面上探讨构建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产业体系 生态产业 共生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