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铸造新技术的肺癌生存率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华虹 彭宏 郑启伦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3期251-253,共3页
生物信息学作为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个领域,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数据库是其成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然而,如何将多个数据源集成为一个单一,一致的数据仓库,并在其上建构多种解决某领域专业知识的强大数据挖掘方法,依然是个难... 生物信息学作为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个领域,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数据库是其成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然而,如何将多个数据源集成为一个单一,一致的数据仓库,并在其上建构多种解决某领域专业知识的强大数据挖掘方法,依然是个难题。文章采用一种基于数据铸造机制的数据仓库新技术,提出专门用于预测肺癌生存期的决策算法,进行肺癌生存率的分析,从而有效地采用新型数据挖掘系统解决肺癌生存率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铸造 肺癌生存率分析系统 设计 数据仓库 元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对盲肠结扎穿孔致脓毒症大鼠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史克勇 马秀娟 +2 位作者 曹颖林 张伟 沈甫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05-708,共4页
目的:观察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ABR)对盲肠结扎穿孔(CLP)致脓毒症大鼠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利用破坏反射弧的方法,将雄性大鼠依据反射功能高低分为两组:假手术大鼠(n=22)和去窦弓神经(SAD)大鼠(n=22)。用CLP致大鼠脓毒症模型,采用计算机... 目的:观察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ABR)对盲肠结扎穿孔(CLP)致脓毒症大鼠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利用破坏反射弧的方法,将雄性大鼠依据反射功能高低分为两组:假手术大鼠(n=22)和去窦弓神经(SAD)大鼠(n=22)。用CLP致大鼠脓毒症模型,采用计算机化清醒大鼠血压连续监测技术,于CLP后动态监测大鼠的血压及心动间期,并观察大鼠12h内的存活情况。结果:大鼠CLP后收缩压和舒张压随时间逐渐下降,而心动间期则先变短再急剧变长直至动物死亡。12h后假手术大鼠的生存率为86%,而SAD大鼠的生存率为59%,两组大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ABR在CLP致大鼠脓毒症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肠结扎穿孔 脓毒症 压力感受器反射 去窦弓神经 生存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7例肺癌外科治疗影响预后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谷力加 吴一龙 +3 位作者 冯卫能 翁毅敏 陆敏华 程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0-412,415,共4页
目的:分析TNM分期、病理类型、年龄和手术方式与预后的关系,探讨在各影响预后因素中外科治疗手段的正确选择。方法:应用SPSS8.0统计软件,对237例肺癌患者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率分析。两组间生存率差异显著... 目的:分析TNM分期、病理类型、年龄和手术方式与预后的关系,探讨在各影响预后因素中外科治疗手段的正确选择。方法:应用SPSS8.0统计软件,对237例肺癌患者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率分析。两组间生存率差异显著性检验用Logrank方法。结果:Ⅱb期以上肺癌总的5年生存率为49.8%,Ⅲa期仅为13.1%(P<0.01),Ⅲb和Ⅳ期肺癌均为0%,但伴颅内单发转移病灶手术治疗后平均生存期19个月。鳞癌5年生存率48.3%,腺癌和腺鳞癌分别为30.5%和13.3%(P<0.05和<0.01);小细胞肺癌为0;大细胞肺癌为60.2%。70岁以下肺癌患者肺楔形切除术5年生存率为0;肺叶切除术31.4%(P<0.01);全肺切除术18.2%(P<0.01);肺叶加支气管袖状切除术37.6%(P<0.01)。70岁以上肺癌患者肺楔形切除5年生存率33.4%,肺叶切除27.0%(P<0.05);全肺切除和肺叶加支气管袖状切除术3年生存率分别为20.2%和50.5%(P<0.01)。结论:Ⅱb期以上肺癌外科治疗应为首选;Ⅲa期应采用术前新辅助治疗的综合治疗;手术可作为Ⅲb和Ⅳ期肺癌姑息性治疗的手段;脑部单个转移病灶的肺癌不应为手术禁忌证。腺癌和腺鳞癌应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小细胞肺癌应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透明细胞类型的大细胞肺癌应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70岁以下肺癌患者肺叶切除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外科治疗 生存率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化疗不同化疗方案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石明 陈继安 +4 位作者 林小军 陈敏山 郭荣平 李升平 李锦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不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不同化疗方案对生存率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用盐酸表柔比星与联用洛铂、丝裂霉素方案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目的: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不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不同化疗方案对生存率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用盐酸表柔比星与联用洛铂、丝裂霉素方案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肝功能良好的不可切除的大肝癌94例随机分为单药化疗组(盐酸表柔比星)、联合化疗组(联合洛铂、盐酸表柔比星、丝裂霉素),碘油化疗后使用明胶海绵阻断肿瘤供血血管。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累积生存率,Kaplan—Meier方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Cox模型分析预后因素,并统计严重不良反应。结果:联合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5.9个月,3、6、9、12、15、18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79%、75%、61%、51%、31%;单药化疗组分别为5.0个月,78%、47%、35%、24%、24%、24%;两组中位生存时间(P=0.001),累计生存率(P=0.000)差异有显著性。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分组及门脉癌栓为独立预后因素。严重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肾衰、Ⅲ度骨髓抑制和腹腔感染,经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无治疗相关死亡率。结论: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功能良好、不可切除大肝癌应用盐酸表柔比星联用洛铂、丝裂霉素优于单用盐酸表柔比星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栓塞化疗 化疗方案 随机对照试验 生存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耐药类型结核分枝杆菌毒力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莹宇 付雷 +4 位作者 张炜焱 王彬 陈曦 陆宇 陈效友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9期952-960,共9页
目的初步评价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临床耐药分离株和实验室诱导耐药株的毒力变化表征。方法选取MTB标准株H37Rv和减毒株H37Ra各1株、4株临床耐药分离株(15833、16030、17080和30744,各1株)和8株实验室诱导耐药... 目的初步评价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临床耐药分离株和实验室诱导耐药株的毒力变化表征。方法选取MTB标准株H37Rv和减毒株H37Ra各1株、4株临床耐药分离株(15833、16030、17080和30744,各1株)和8株实验室诱导耐药株[分别为单耐Pretomanid(PA-824)菌株(P1)、单耐利奈唑胺(Lzd)菌株(L1)、单耐PBTZ-169菌株(169-1、169-2、169-3,各1株),以及同时耐PA-824和Lzd的LPDR菌株(PL1、PL2、PL3,各1株)]。测定临床耐药分离株对一、二线抗结核药物和实验室诱导耐药株对Lzd、PA-824、PBTZ-169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绘制各研究菌株的体外生长曲线及测量感染巨噬细胞2d后的胞内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CFU),并测定感染2d后巨噬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含量。动物实验选取BALB/c小鼠168只,6~7周龄,体质量16~18g/只,分为14组,每组12只。将各耐药菌株以尾静脉注射的方式感染BALB/c小鼠,记录小鼠半数生存期,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体外实验表明,MTB临床耐药分离株30744生长曲线相比于其他耐药株的生长平台期提前,菌株体外适应性较低,其余各耐药菌株生长曲线趋势基本一致。临床耐药分离株(15833、16030、30744、17080)和对Lzd和PA-824同时耐药的实验室诱导耐药株(PL1、PL2、PL3)感染巨噬细胞2d后的胞内CFU计数[分别为(5.180±0.074)、(5.571±0.029)、(5.550±0.073)、(5.446±0.099)、(5.763±0.197)、(5.907±0.053)、(5.661±0.083)log10CFU/ml]明显低于标准株H37Rv[(6.207±0.028)log10CF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932、12.758、12.034、10.241、4.796、7.042、9.113,P值均<0.05)。另外,菌株15833、16030、30744、1708、P1、L1、PL1、PL2、PL3、169-1、169-2、169-3感染巨噬细胞2d后LDH释放量的吸光度A490值比值(分别为0.252±0.039、0.412±0.078、0.247±0.022、0.358±0.054、0.329±0.015、0.483±0.017、0.328±0.046、0.455±0.075、0.283±0.041、0.258±0.044、0.374±0.080、0.311±0.097)均明显低于标准株H37Rv(0.958±0.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269、16.788、38.244、24.238、44.005、32.698、27.713、15.171、31.798、31.472、16.515、15.570,P值均<0.01)。体内毒力实验显示:(1)所有菌株感染小鼠后,半数生存期(≥15d)均明显长于H37Rv标准株(12d)。(2)小鼠生存曲线显示:准广泛耐药菌株感染小鼠的存活时间长于耐多药菌株,即30744>17080>16030>15833;双重耐药菌株LPDR组小鼠存活时间>PBTZ-169耐药菌株组=单耐Lzd组>单耐PA-824耐药菌株组。结论 MTB耐药株的毒力均较野生型标准株下降,毒力的大小与该菌株耐药的数量可能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毒力 生存率分析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