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云模型和AHP的网络信息系统可生存性评估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延华 陈国龙 吴瑞芬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7-115,共9页
针对当前网络信息系统可生存性评估指标的复杂性和定性概念评估问题,将云模型理论和AHP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多层次可生存性模糊评估方法。用AHP方法构建了多层次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各级指标权重进行有效计算。采用多维云... 针对当前网络信息系统可生存性评估指标的复杂性和定性概念评估问题,将云模型理论和AHP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多层次可生存性模糊评估方法。用AHP方法构建了多层次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各级指标权重进行有效计算。采用多维云模型与AHP方法结合,设计了定性指标和定性数据的量化模糊评估方法,得到了定性评估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评估方法能够实现复杂评估指标体系下的模糊量化评估,在计算的准确性和模糊性方面具有较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性评估 多维云模型 层次分析法 模糊计算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T潜伏攻击的网络可生存性模型与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姚苏 关建峰 +1 位作者 潘华 张宏科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15-2422,共8页
基于传统网络攻击模式和高级持续性威胁(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简称APT)攻击模式提出网络可生存性的评估模型.建立网络攻击场景,仿真验证提出的网络可生存性模型,并比较两种模式的性能.得到的结论:提出的评估模型合理刻画了网络... 基于传统网络攻击模式和高级持续性威胁(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简称APT)攻击模式提出网络可生存性的评估模型.建立网络攻击场景,仿真验证提出的网络可生存性模型,并比较两种模式的性能.得到的结论:提出的评估模型合理刻画了网络可生存性的两个重要参数,网络攻击传播速率和网络修复速率;基于APT潜伏攻击模式下的网络可生存性性能低于传统攻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攻击 网络可生存性 评估模型 马尔科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系统生存性分析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林雪纲 许榕生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59,共7页
基于信息系统的开放复杂性,将整个生存性分析问题划分为环境、系统以及具体分析过程三个方面并分别进行建模:利用工作流的概念,提出了系统的层次模型;利用事件情景来表示环境对系统的作用,并通过事件分级以及不同级别事件集的分布权值... 基于信息系统的开放复杂性,将整个生存性分析问题划分为环境、系统以及具体分析过程三个方面并分别进行建模:利用工作流的概念,提出了系统的层次模型;利用事件情景来表示环境对系统的作用,并通过事件分级以及不同级别事件集的分布权值调整表示各种环境;提出了基于FSM的分析过程模型,通过系统状态的层次结构,将传统的基于系统状态的直接分析转化为间接的层次分析。事件的量化使得该分析模型具有一定的量化分析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性 分析模型 有限状态机(FSM) 层次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ad hoc网络可生存性的健壮多维信任模型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深龙 张玉清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共9页
针对目前攻击者可以结合多种攻击手段对ad hoc网络进行复合攻击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健壮的多维信任模型(RMTM)以增强ad hoc网络的可生存性。RMTM基于D-S证据理论,将节点的攻击证据分成多个维度,每个维度的信任根据基本信度分配函数计算,... 针对目前攻击者可以结合多种攻击手段对ad hoc网络进行复合攻击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健壮的多维信任模型(RMTM)以增强ad hoc网络的可生存性。RMTM基于D-S证据理论,将节点的攻击证据分成多个维度,每个维度的信任根据基本信度分配函数计算,并通过多维信任融合实现对节点的综合评价。同时,为了应对攻击者对信任模型本身进行攻击,设计了相应容忍算法以提高RMTM的健壮性。仿真实验验证了RMTM可在较低系统开销内有效防御ad hoc网络复合攻击和信任模型攻击,进而大幅度地增强了ad hoc网络可生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 HOC网络 信任模型 生存性 D-S证据理论 RM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博弈模型的网络可生存性跟踪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梁霄 孟相如 +1 位作者 陈铎龙 伍文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2-36,共5页
为了有效评估威胁发生的各阶段系统的可生存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博弈模型的网络可生存性跟踪评估方法。通过分析网络、威胁及用户的行为特征,建立基于随机博弈的三方博弈模型,根据系统状态变化情况计算三方收益,在此基础上量化系统... 为了有效评估威胁发生的各阶段系统的可生存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博弈模型的网络可生存性跟踪评估方法。通过分析网络、威胁及用户的行为特征,建立基于随机博弈的三方博弈模型,根据系统状态变化情况计算三方收益,在此基础上量化系统的可生存性。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可生存性进行跟踪评估,并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可生存性 随机博弈模型 跟踪评估 收益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Petri网的虚拟网可生存性模型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赵靓 邹宏 张校辉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78,共8页
针对在描述可重构服务承载网(RSCN)差异化服务需求时无法定量描述其安全属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RSCN可生存性模型。模型基于随机Petri网构建,首先构建RSCN的非马尔可夫随机Petri网模型,再基于最常用的先到先服务(FCFS)故障修复策略得到... 针对在描述可重构服务承载网(RSCN)差异化服务需求时无法定量描述其安全属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RSCN可生存性模型。模型基于随机Petri网构建,首先构建RSCN的非马尔可夫随机Petri网模型,再基于最常用的先到先服务(FCFS)故障修复策略得到系统状态可达图,通过引入补充变量建立系统状态概率方程,并最终求解得到该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对该可生存性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拟合性较好,可用于描述基于FCFS故障修复策略的RSCN可生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服务承载网 生存性模型 随机PETRI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的竞争恒化器模型种群的永久持续生存性(Ⅰ)
7
作者 蒋里强 王桂花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7-91,共5页
讨论了污染的竞争恒化器模型的永久持续生存性 ,当种群只有种内竞争时考虑了种群的控制问题。
关键词 恒化器模型 永久持续生存性 种群控制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光传送网中高生存性RAN切片方法研究
8
作者 陈旗 傅强 杨旭如 《通讯世界》 2024年第12期7-9,共3页
为提高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以5G光传送网为例开展高生存性无线接入网(RAN)切片方法的设计研究。基于网络连通性概率计算RAN通信网络的生存性,建立高生存性RAN通信模型,根据用户端对频谱效率的需求进行节点流量感知,设定RAN切片数量,明确... 为提高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以5G光传送网为例开展高生存性无线接入网(RAN)切片方法的设计研究。基于网络连通性概率计算RAN通信网络的生存性,建立高生存性RAN通信模型,根据用户端对频谱效率的需求进行节点流量感知,设定RAN切片数量,明确对应切片的流量需求量,进行RAN切片与资源分配。对比实验结果证明,设计的方法可以实现在无线通信中对资源的合理化分配,即3个切片对应的资源量几乎一致,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通信模型 切片方法 RAN 生存性 光传送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种群生态系统的定期捕捞模型及其持续生存性和稳定性
9
作者 杨志春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4-25,41,共3页
利用脉冲微分方程 ,建立了单种群生态系统的定期捕捞模型 ,主要讨论了捕捞量满足的一个先验界 ,使得该种群生态系统持续生存 ,并且全局渐近稳定。
关键词 脉冲微分方程 单种群生态系统 定期捕捞模型 持续生存性 稳定性 捕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nSAR技术和灰色Verhulst模型的矿区沉降监测与预计 被引量:34
10
作者 杨俊凯 范洪冬 +1 位作者 赵伟颖 冯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3-147,共5页
针对在地形复杂的矿区沉降观测资料不易获取的问题,将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技术(D-In SAR)与灰色Verhulst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矿山开采沉陷监测和预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覆盖大柳塔煤矿某工作面的12景Terra SAR-X雷达数据进行D-In ... 针对在地形复杂的矿区沉降观测资料不易获取的问题,将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技术(D-In SAR)与灰色Verhulst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矿山开采沉陷监测和预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覆盖大柳塔煤矿某工作面的12景Terra SAR-X雷达数据进行D-In SAR处理,获取观测站沉降值;然后根据沉降量与时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灰色Verhulst模型的预测函数,对开采沉陷发展规律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个测试点D-In SAR监测数据的绝对和相对误差分别为2.8~15 mm,0.9%~6%;结合灰色Verhulst模型预测的绝对和相对误差分别为3.4~18.8 mm,1.2%~5.7%。上述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有效弥补矿区沉降实测数据的不足,为实现矿区开采沉陷监测和预计的一体化软件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监测与预计 D-INSAR 灰色verhulst模型 预测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rhulst滑坡预测预报模型的改进及其应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贺小黑 王思敬 +2 位作者 肖锐铧 饶枭宇 罗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55-364,共10页
Verhulst生物生长模型是一种统计型的滑坡预测预报模型,针对原始Verhulst模型中把第一个数据点作为已知条件的理论依据不存在,可能导致预报精度较低问题,将前人改进Verhulst模型的方法应用到滑坡预测预报中,推导出用改进模型和速度最大... Verhulst生物生长模型是一种统计型的滑坡预测预报模型,针对原始Verhulst模型中把第一个数据点作为已知条件的理论依据不存在,可能导致预报精度较低问题,将前人改进Verhulst模型的方法应用到滑坡预测预报中,推导出用改进模型和速度最大值判据预报滑坡发生时间的计算公式。通过分析表明,原始Verhulst模型中以速度最大值作为预报滑坡发生时间的判据缺乏合理性,以加速度和加加速度最大值作为预报判据应更合理,并推导出用加速度和加加速度最大值判据预报的计算公式。基于推导的公式,编写Matlab程序进行计算,将原始和改进的Verhulst模型以及3种判据应用于一些滑坡实例的预报中。结果表明,(1)与原始Verhulst模型相比,改进模型的预报效果较好,其预报滑坡发生的时间更早,且更准确;(2)与速度最大值判据相比,加速度和加加速度最大值判据的预报效果较好,其预报时间较早,且较准确;(3)可把原始模型中单一的时间预报值拓展为一段预报的时间范围,该预报时间范围的上限是加速度最大值时刻,下限是加加速度最大值时刻;(4)用改进模型和该时间段范围判据进行预报能起到提前预报的作用,且预报结果较准确。此外,经讨论认为临近破坏时,裂缝的增多以及动摩擦系数小于静摩擦系数导致抗滑力降低,剩余下滑力增大,是使滑体产生加速度逐渐增大运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hulst模型 滑坡预测预报 判据 速度 加速度 加加速度 剩余下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Verhulst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模型 被引量:29
12
作者 赵国生 王慧强 王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8-801,共4页
为了满足对抗性环境中对网络安全监测和预警的需要,提出了一种非等时距灰色Verhulst残差修正的安全态势感知模型.由非等时距的原始采样风险数据序列入手,根据累加序列所呈现出"S"形或反"S"形的摆动特征,选用灰色Ver... 为了满足对抗性环境中对网络安全监测和预警的需要,提出了一种非等时距灰色Verhulst残差修正的安全态势感知模型.由非等时距的原始采样风险数据序列入手,根据累加序列所呈现出"S"形或反"S"形的摆动特征,选用灰色Verhulst模型或其反函数模型预测出网络未来的风险值,然后基于多级残差对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修正,最后应用修正后的新模型得到直观的网络未来安全态势曲线图.经过试验示例与仿真,表明该模型对网络安全态势的感知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拟合精度,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等时距 灰色verhulst模型 残差修正 态势感知 态势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等时距灰色Verhulst模型及其在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3
作者 偶昌宝 俞亚南 王战国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63-65,共3页
在分析全过程沉降量与时间的关系、Verhulst模型的特点以及沉降观测数据有时出现非连续性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在区间上求积分给出模型背景值的一个确切的计算公式,提出了预测今后不同时刻沉降量的不等时距灰色Verhulst模型.工程实例分析表... 在分析全过程沉降量与时间的关系、Verhulst模型的特点以及沉降观测数据有时出现非连续性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在区间上求积分给出模型背景值的一个确切的计算公式,提出了预测今后不同时刻沉降量的不等时距灰色Verhulst模型.工程实例分析表明,灰色 Verhulst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verhulst模型 沉降 预测 背景值 不等时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SO灰色Verhulst模型的铁路货运量预测 被引量:18
14
作者 贺政纲 黄娟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共8页
为提高灰色Verhulst模型的预测精度,采用粒子群算法对灰色Verhulst模型的参数值进行优化,利用滑动窗对原始数据序列进行动态更新,使用Fourier序列修正模型的误差,提出FPSO灰色Verhulst模型预测铁路货运量的方法。以平均绝对误差、均方... 为提高灰色Verhulst模型的预测精度,采用粒子群算法对灰色Verhulst模型的参数值进行优化,利用滑动窗对原始数据序列进行动态更新,使用Fourier序列修正模型的误差,提出FPSO灰色Verhulst模型预测铁路货运量的方法。以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为评价指标,采用传统灰色Verhulst模型、GM(1,1)、径向基神经网络、FPSO灰色Verhulst模型分别对具有增长趋势、摆动发展以及交叉发展趋势的铁路货运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FPSO灰色Verhulst模型能更好地反映铁路运输过程中的突变因素,是一种减少误差、充分利用新生数据、提高预测精度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货运量预测 粒子群算法 灰色verhulst模型 Fourier序列 FPSO灰色verhul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的灰色离散Verhulst模型在基坑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闯 彭振斌 彭文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031-3037,共7页
基于传统的灰色Verhulst模型在基坑沉降预测中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优化的灰色离散Verhulst模型。在基坑沉降监测中,由于有新的监测沉降值不断补充到原始数据序列中,各种因素会带来新的扰动,原来的模型精度降低,为避免由此产生的误差,用... 基于传统的灰色Verhulst模型在基坑沉降预测中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优化的灰色离散Verhulst模型。在基坑沉降监测中,由于有新的监测沉降值不断补充到原始数据序列中,各种因素会带来新的扰动,原来的模型精度降低,为避免由此产生的误差,用新陈代谢方法建立优化灰色离散Verhulst一维、二维新陈代谢模型。将传统Verhulst模型、优化的灰色离散Verhulst模型及优化灰色离散Verhulst一维、二维新陈代谢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通过采用离散化思维对原数据序列进行倒数变换,从连续形式向离散形式变化,减小了传统Verhulst模型建模过程中从微分方程到差分方程带来的误差;采用新陈代谢方法的优化灰色离散Verhulst模型精度更高,可选用该模型对基坑进行沉降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预测 优化的灰色离散verhulst模型 新陈代谢方法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Verhulst模型与灰色效果测度的软岩巷道顶板破坏规律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建宏 郑海力 +2 位作者 施飞 杨瑞波 蒋权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90-2796,共7页
为了对软岩巷道顶板的位移进行有效预测,防止因顶板位移过大而使得巷道破坏带来损失,利用改进Verhulst模型与灰色效果测度理论对软岩巷道顶板破坏规律进行分析。利用位移监测手段对矿山部分巷道顶板位移进行监测,利用预测精度更高的改进... 为了对软岩巷道顶板的位移进行有效预测,防止因顶板位移过大而使得巷道破坏带来损失,利用改进Verhulst模型与灰色效果测度理论对软岩巷道顶板破坏规律进行分析。利用位移监测手段对矿山部分巷道顶板位移进行监测,利用预测精度更高的改进Verhulst模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巷道顶板的最终位移,并判断巷道破坏情况。对影响巷道顶板位移的顶板地应力、围岩质量、巷道跨度以及支护方式等因素灰色效果进行综合测量,将测度值与巷道破坏情况相结合,得到矿山各巷道顶板的宏观稳定性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当灰色预测效果测度值在0~0.705 1之间时,巷道是比较稳固的,为巷道进行二次支护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巷道 改进verhulst模型 灰色效果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沉降预测的Verhulst模型 被引量:62
17
作者 宋彦辉 聂德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前,基础沉降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一般通过渗透固结理论来计算,由于假设条件较多且影响渗透固结的因素复杂,计算结果常与实际观测值不一致。本文通过分析基础沉降的发生过程及Verhulst模型的特点,提出可以根据施工过程中的观测资料,运用Ve... 目前,基础沉降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一般通过渗透固结理论来计算,由于假设条件较多且影响渗透固结的因素复杂,计算结果常与实际观测值不一致。本文通过分析基础沉降的发生过程及Verhulst模型的特点,提出可以根据施工过程中的观测资料,运用Verhulst模型预测今后不同时刻基础的沉降量,预测实例表明,这一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运用到实际工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hulst模型 基础沉降 预测 沉降量 经验估算法 建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erhulst模型的软土路基沉降预测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明华 陈炳初 刘建华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580-583,共4页
目的为提高软土路基的工后沉降量预测精度,给设计和造价控制提供反馈信息.方法在深入分析沉降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引入Verhulst模型,采用改进的曲线拟合的经验计算方法,挖掘施工期的实测数据所蕴含的信息.结果计算表明:该方法拟合误差... 目的为提高软土路基的工后沉降量预测精度,给设计和造价控制提供反馈信息.方法在深入分析沉降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引入Verhulst模型,采用改进的曲线拟合的经验计算方法,挖掘施工期的实测数据所蕴含的信息.结果计算表明:该方法拟合误差小,后期沉降预测准.结论在模型参数的反演上运用改进的非线性拟合算法,可避免常用的灰色建模方式下的理论缺陷和其他处理方法的弊端;实例分析表明,本方法的适应性较好,预测精度也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后沉降 软土路基 verhulst模型 参数反演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偏灰色Verhulst模型的铁路货运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安永娥 鲍学英 王起才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1-186,共6页
铁路工程项目投资和效益的控制,铁路运输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铁路运输设施效益的提高都与铁路货运量密切相关,准确预测铁路货运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无偏GM(1,1)模型直接建模法的思想对传统灰色Verhulst进行改进,即对原始序列作倒数生成... 铁路工程项目投资和效益的控制,铁路运输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铁路运输设施效益的提高都与铁路货运量密切相关,准确预测铁路货运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无偏GM(1,1)模型直接建模法的思想对传统灰色Verhulst进行改进,即对原始序列作倒数生成,运用新生成的序列建立模型,便可得到无偏灰色Verhulst模型。改进后的模型消除了灰色Verhulst模型自身固有的偏差,用此模型预测兰州至中川铁路货运量,结果表明,无偏灰色Verhulst模型比传统灰色Verhulst模型和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运量 铁路工程 倒数生成 无偏灰色verhul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灰色Verhulst算法的装备研制费用预测模型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建永 李凌 +1 位作者 伍中军 陈玉金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8年第4期335-338,共4页
为了提高装备寿命周期费用LCC(life cycle cost)中研制费用的预测精度,对于呈S型的研制费用累加序列,利用灰色Verhulst模型对其预测。构造基于时间序列的人工神经网络输入输出模式对,利用BP神经网络对灰色Verhulst预测结果进行训练。仿... 为了提高装备寿命周期费用LCC(life cycle cost)中研制费用的预测精度,对于呈S型的研制费用累加序列,利用灰色Verhulst模型对其预测。构造基于时间序列的人工神经网络输入输出模式对,利用BP神经网络对灰色Verhulst预测结果进行训练。仿真实例表明,该组合算法预测结果比单纯使用灰色Verhulst模型所得到的结果总体误差要小,将神经网络引入到灰色Verhulst模型中能较好地提高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 灰色verhulst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 研制费用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