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智时代现代人生存异化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4
1
作者 贾云飞 吴宏政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6-163,共8页
面向数智时代,以人类生活与数码物紧密相联为特征的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现代人一种主要的存在方式。这种新的存在方式并没有达到能够改变现实社会整体架构的程度,因而依然无法消解人的生存异化问题。根据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数智时代... 面向数智时代,以人类生活与数码物紧密相联为特征的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现代人一种主要的存在方式。这种新的存在方式并没有达到能够改变现实社会整体架构的程度,因而依然无法消解人的生存异化问题。根据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数智时代现代人的生存异化呈现出数智技术异化与数字资本异化复杂糅合的时代性特征。在这一时代性特征下,由数智技术衍生出的“数字洞穴”造成了现代人生存异化的主观遮蔽,即虚幻共同体表现出的抽象普遍性遮蔽了个体独特性。相应地,数字资本集团借助数智技术将现代人生存的现实世界异化为鲍德里亚意义上的前目的性的超现实“量化世界”,致使个体自我实现和人类文明发展受到预先设定的发展模式影响。解决现代人的生存异化问题,一方面需消解技术异化,以和谐的道器关系重新确立人在技术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消解资本异化,使人的类本质重新回归人本身。而作为前导性的形而上学理论的类哲学能够帮助现代人构建起走出“数字洞穴”的自觉意识,进而摆脱超现实“量化世界”以前目的性的发展模式对人类发展的消极影响,最终通过“个体本位”向“自觉类本位”的跨越,实现解决数智时代现代人生存异化问题的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生存异化 数字洞穴 量化世界 类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网络主体的生存异化看大学生网络心理的引导 被引量:1
2
作者 侯晓红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76-78,共3页
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网络心理失衡现象日益严重,对大学生网络心理的引导迫在眉睫。文章从网络主体自我意识的混沌、网络主体价值理性的失落、网络主体交往自由的失范、网络主体情感体验的丧失等方面,分析了网络主体的生存异化状态... 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网络心理失衡现象日益严重,对大学生网络心理的引导迫在眉睫。文章从网络主体自我意识的混沌、网络主体价值理性的失落、网络主体交往自由的失范、网络主体情感体验的丧失等方面,分析了网络主体的生存异化状态是大学生心理失衡的症结,进而提出健康的网络主体性人格的养成是大学生网络心理引导的有效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异化 网络心理失衡 网络主体性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特竞争战略与地方院校差异化生存 被引量:3
3
作者 郭秀兰 吴蔚青 《理论月刊》 2006年第7期98-99,149,共3页
近年来地方院校在办学上出现了“千校一面”、相互复制的同质化竞争现象,既限制了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也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为地方院校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了一种理性选择:准确定位,错位竞争,彰显特色,实... 近年来地方院校在办学上出现了“千校一面”、相互复制的同质化竞争现象,既限制了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也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为地方院校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了一种理性选择:准确定位,错位竞争,彰显特色,实现差异化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院校 异化生存 竞争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影视剧中女性的生存困境与异化表现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87-88,共2页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比较了电影《儿子与情人》中的女主人公莫瑞尔夫人与电视剧《蜗居》中的女主人公郭海藻。两部影视作品虽国度、时代不同,但都用细腻的手法,形象表现了两位知识女性由于都处于工业发展时期及男权统治的时代...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比较了电影《儿子与情人》中的女主人公莫瑞尔夫人与电视剧《蜗居》中的女主人公郭海藻。两部影视作品虽国度、时代不同,但都用细腻的手法,形象表现了两位知识女性由于都处于工业发展时期及男权统治的时代,她们在社会中只是“他者”,欲望受到压制,导致她们性格发生异化,最终走向毁灭。两部作品都表达了呼唤人性回归的愿望。社会虽发展了,经济发达了,但女性的社会地位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这是女性也是时代的悲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子与情人》 《蜗居》 工业文明 男权社会 生存困境与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计算机音乐的美学悖论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雨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2-116,共5页
在以计算机为核心技术的数字技术—艺术时代,"人声歌唱,器乐交响"的传统音乐形式日渐式微,代之而起的是人机一体化的技术—艺术创作。这种变化促使人们的艺术欣赏方式得以重构——经典音乐艺术所刻意强调提升的人之主体性及... 在以计算机为核心技术的数字技术—艺术时代,"人声歌唱,器乐交响"的传统音乐形式日渐式微,代之而起的是人机一体化的技术—艺术创作。这种变化促使人们的艺术欣赏方式得以重构——经典音乐艺术所刻意强调提升的人之主体性及其内心反思、内省、体验,一转而为计算机音乐艺术的机器"主体性"与"人—机"互动交流——计算机音乐由此成为体现当代人类生存—生活方式变迁的一种重要参照,并具体而微地以艺术化生存和异化生存二律背反的形式与人类的生存改善和价值迁延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音乐 艺术化生存 异化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