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精神分裂症在现象学精神病理学中的“存在与丧失”
- 1
-
-
作者
陈劲骁
-
机构
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院
-
出处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48-53,共6页
-
基金
2021年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学市级重点建设学科专项课题(2021kd08)
2021年南京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院委托研究课题(2021zk-wy07)。
-
文摘
精神分裂症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生理或认知障碍,还是一种主体境遇的可能性条件和存在性表达。现象学精神病理学的核心工作在于澄清患者的自我意识的发生构造以及主体间的意向性关联。相关的工作是由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胡塞尔的构成现象学以及海德格尔的此在分析中汲取哲学资源的闵可夫斯基、布兰肯伯格以及宾斯万格完成的。闵可夫斯基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与现实的生命联系的丧失,布兰肯伯格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自然自明性的丧失,宾斯万格则从自负、扭曲和矫饰这三种人类在场的缺失形式来解读此在的精神分裂境况。
-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现象学精神病理学
生命联系
自然自明性
人类在场
-
Keywords
schizophrenia
phenomenological psychopathology
vital link
natural self-evidence
human presence
-
分类号
R-05
[医药卫生]
-
-
题名张辛欣创作追求初探
- 2
-
-
作者
张业松
-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
出处
《社会科学家》
1988年第3期65-71,共7页
-
文摘
张辛欣走上文坛之后命运多舛,关于她的是是非非实在太多,而她恰恰又是个不大在乎这种价值评判的人物。她的创作与她的生命联系得太紧了:她有着无尽的浪漫情调,于是她的作品也就在理想与现实中纠缠不清;她有着无比的善良,于是她的小说总是在真与善中百回千转。然而人毕竟要长大,生活毕竟要定型化,于是她把她的那份浪漫与善良用在人世艰难中磨炼出来的坚韧协调了,去追求一份美的理想,力图为同样艰难过或艰难着的人们送一片温暖。
-
关键词
创作追求
价值评判
生命联系
定型化
作品
小说
文坛
艺术理想
社会生活
心理现实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