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敬畏生命”理念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论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广丽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49,共3页
作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之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命观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将“敬畏生命”理念贯彻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当中,遵循政治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理论性与... 作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之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命观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将“敬畏生命”理念贯彻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当中,遵循政治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原则,运用辩证思维把握“敬畏生命”的思想内涵,运用系统思维把握“敬畏生命”的核心要义,运用历史思维把握“敬畏生命”的现实意义,从而积极回应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和价值诉求,引领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生命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畏生命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马克思主义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敬畏生命观与生态哲学 被引量:24
2
作者 夏东民 陆树程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77,共6页
敬畏生命观是指人们对生命尊重、关爱、敬仰、维护的系统认识和价值判断,是指人们在处理一切与生命相关联的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持有的以敬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为价值评判原则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敬畏生命观是指人们对生命尊重、关爱、敬仰、维护的系统认识和价值判断,是指人们在处理一切与生命相关联的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持有的以敬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为价值评判原则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当代,生态环境被破坏导致的生态危机对生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应对当今生态危机中,人们应确立敬畏生命观,遵循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生态支持的伦理原则,正确处理自然规律与人的认知水平局限性之间的矛盾,正确处理人的主体性力量理性张扬与过度张扬的矛盾,通过伸张生态正义,明晰生态责任,加强生态支持,优化生态管理,维系生态平衡,实现敬重、珍惜、关爱生命的崇高目的,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畏生命 主体性 生态哲学 和谐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史怀哲的敬畏生命伦理学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小华 郑维铭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2期21-24,95,共5页
以生命意志及其分裂作为逻辑起点 ,以生命的普遍联系作为理论基础 ,敬畏生命伦理学强调对生命敬畏的绝对性 ,把伦理的范围扩展到一切动物和植物 。
关键词 敬畏生命 生命意志 伦理 普遍联系 价值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敬畏生命观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夏东民 陆树程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7-222,共6页
后敬畏生命观是在对阿尔贝特·施韦泽提出的敬畏生命伦理思想进行深度阐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指人们在处理一切与生命体相关联的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持有的以敬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为价值评判... 后敬畏生命观是在对阿尔贝特·施韦泽提出的敬畏生命伦理思想进行深度阐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指人们在处理一切与生命体相关联的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持有的以敬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为价值评判原则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一全新的生命价值观强调生命至高无上性,敬畏一切生命体生命,提倡人的生命优先性,引领人们关爱自然、关爱人类、关爱社会,树立生态和谐观、社会和谐观和文化和谐观,从而提升人类的世界观层次,完善当代生态伦理思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畏生命 生命生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敬畏生命”思想视域下的现代生命教育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忠红 王贺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7-179,共3页
儒学文化温良敦厚、敬畏生命,崇尚"生生大德",亲人而爱物,关爱一切生灵,形成了鲜明的悲天悯人、民胞物与的"敬畏生命"伦理关怀。这种关怀体现了先哲们的生命智慧,同时赋予了现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浓郁的终极关怀价值,... 儒学文化温良敦厚、敬畏生命,崇尚"生生大德",亲人而爱物,关爱一切生灵,形成了鲜明的悲天悯人、民胞物与的"敬畏生命"伦理关怀。这种关怀体现了先哲们的生命智慧,同时赋予了现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浓郁的终极关怀价值,因此,现代大学生生命教育要与儒学"敬畏生命"思想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使大学生的主体性力量的扩张和生命神圣理念的张扬能够有机融合,真正实现现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伦理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敬畏生命 现代生命教育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儒家“敬畏生命”的伦理情怀 被引量:7
6
作者 胡发贵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41,共5页
中国文化温良敦厚、敬畏生命,儒家伦理可谓集中而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儒家仁学,崇尚"生生大德",亲人而爱物,关爱一切生灵,形成了鲜明的悲天悯人、民胞物与的伦理关怀。这种关怀既体现了一种对"人类中心论"的超越,... 中国文化温良敦厚、敬畏生命,儒家伦理可谓集中而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儒家仁学,崇尚"生生大德",亲人而爱物,关爱一切生灵,形成了鲜明的悲天悯人、民胞物与的伦理关怀。这种关怀既体现了一种对"人类中心论"的超越,也赋予中国文化浓郁的人文情愫,它体现了先哲的智慧,也构成我们应对现代生态挑战时可资借鉴的宝贵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敬畏生命 生态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敬畏生命: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关键词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勇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43,70,共6页
近年来发生在我国大学生身上的暴力事件,使"生命教育"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课题,深入挖掘、充分利用一些课程中的"生命教育"资源也显得至关重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贵生爱物"思想、"众生平等"观... 近年来发生在我国大学生身上的暴力事件,使"生命教育"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课题,深入挖掘、充分利用一些课程中的"生命教育"资源也显得至关重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贵生爱物"思想、"众生平等"观念,及对个体生命道德感、使命感的强调,对生命异化现象的批判,能帮助大学生体认生命的神圣,提升生命的价值,摆脱生命的羁绊,树立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敬畏生命",应当成为当代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畏生命 大学生 中国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仁”与“敬畏”——儒家与施韦泽的道德生命观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崔婷婷 李效民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3-55,共3页
儒家关注并肯定生命的价值与可贵,但更看重"仁",主张"践仁知天",通过"以道制欲"、"泛爱众而亲仁"等达致与宇宙万物为一体的天地境界。施韦泽依据人与万物的普遍联系,肯定一切生命的平等存在,... 儒家关注并肯定生命的价值与可贵,但更看重"仁",主张"践仁知天",通过"以道制欲"、"泛爱众而亲仁"等达致与宇宙万物为一体的天地境界。施韦泽依据人与万物的普遍联系,肯定一切生命的平等存在,提出敬畏一切生命的伦理主张。尽管儒家与施韦泽思考生命的本质与意义的角度不同,"仁"与"敬畏生命"本身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他们都强调对人生命的尊重和关爱,都彰显了人的道德生命和崇高精神境界,这对于越来越"物化"的现代人能够起到重要的警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畏生命 儒家 施韦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的话语分析及其社会底线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刘科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9-113,共5页
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伦理在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对保证人类社会的健全及持续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底线价值。我们要客观地分析敬畏生命伦理的基本内容,重新反思人与人、人与其他生命形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当今科学技术迅... 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伦理在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对保证人类社会的健全及持续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底线价值。我们要客观地分析敬畏生命伦理的基本内容,重新反思人与人、人与其他生命形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生活日益变迁、敬畏感严重缺失的社会转型期,我们要更多地去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和善待生命,自觉承担起基于生命维度的社会伦理责任;不断强化生命价值观,提升基于人与人和谐的社会文明,促进基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韦泽 敬畏生命 生命伦理 社会底线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敬畏生命”伦理视域下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洪江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第5期99-101,共3页
"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是由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法国医学家、哲学家阿尔贝托.施韦泽提出的,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反思提出人应当敬畏包括动物和植物等一切生命。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注重"敬畏生命"伦理思... "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是由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法国医学家、哲学家阿尔贝托.施韦泽提出的,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反思提出人应当敬畏包括动物和植物等一切生命。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注重"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渗透和强化,对于医学生树立生命重于一切的伦理意识,提高自身修养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畏生命 伦理教育 医学生 职业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敬畏生命 完善人生 融入生活——生命哲学视野中的生命教育探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恩允 张世爱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6-8,共3页
传统上,人们习惯于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定义生命,认为生命是作为生物的本质属性而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这一特性可能是宇宙所有生命普遍具备的,认为生命即蛋白质和核酸的复合体系存在方式。随着科学的分化与发展,涉及“生命”的各门学... 传统上,人们习惯于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定义生命,认为生命是作为生物的本质属性而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这一特性可能是宇宙所有生命普遍具备的,认为生命即蛋白质和核酸的复合体系存在方式。随着科学的分化与发展,涉及“生命”的各门学科如心理学、医学等都在从自己的角度来界定“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畏生命 生命教育 哲学视野 人生 生活 生命 存在方式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敬畏生命思想:新冠肺炎疫情后限期手术肿瘤患者的人道关照之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彧 尹梅 +3 位作者 邰升 朱洪岩 王阳 吴雪松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6期741-745,共5页
新冠疫情初期所带来的医疗资源“挤兑”,给正常的医疗资源供给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部分限期手术的肿瘤患者因为无法在限期内手术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有些患者甚至因此失治。尽管这是疫情时期的无奈之举,但这一现实与作为医学重要道德基... 新冠疫情初期所带来的医疗资源“挤兑”,给正常的医疗资源供给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部分限期手术的肿瘤患者因为无法在限期内手术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有些患者甚至因此失治。尽管这是疫情时期的无奈之举,但这一现实与作为医学重要道德基石的敬畏生命思想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冲突,进而可能降低患者对医疗系统的信任度与医生行医的信念力。敬畏生命思想强调人的生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每个生命的尊严和利益都应受到尊重,每个生命个体都同与之存在相关联的生命个体休戚与共。因此,在疫情之后对肿瘤限期手术患者的人道关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在理论上破解敬畏生命所造成的伦理困境。一方面在临床上明确可行的治疗路径,尽可能降低限期手术肿瘤患者因医疗资源的“挤兑”而导致应有的利益减损,保证其生命预期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还需让限期手术肿瘤患者理解而非强行接受现行的医疗政策,并纾解由此导致的心理冲击,给予他们基于积极医学干预手段穷尽后的切实可行的人道关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畏生命 新冠肺炎 限期手术肿瘤患者 人道关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生态文明形态的敬畏生命伦理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俊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28,共4页
敬畏生命是人类文化的开端,也是文化的伦理内核,在开启人类文明之初,敬畏生命就包含了对各种生命的敬畏,阿姆斯特朗的《神话简史》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施韦泽的《对生命的敬畏》和《文化哲学》等著作对敬畏生命原则做了哲学和伦理学的... 敬畏生命是人类文化的开端,也是文化的伦理内核,在开启人类文明之初,敬畏生命就包含了对各种生命的敬畏,阿姆斯特朗的《神话简史》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施韦泽的《对生命的敬畏》和《文化哲学》等著作对敬畏生命原则做了哲学和伦理学的提升,将其论证为伦理学的第一原则,开创了以生命伦理、环境伦理和现代志愿者运动为标志的生态伦伦理运动,走出了一条敬畏生命的伦理道路,成为当代世界最具影响的生态文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畏生命 生态文明 生命伦理 阿姆斯特朗 施韦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敬畏生命观对医学生医德培养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9
14
作者 史敏 魏琪 +1 位作者 李倩 胡晓佳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5期630-633,共4页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对这一重大传染病威胁临危不惧,以“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态度践行“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的抗疫事迹已成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生动素材。在追溯“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来源和主要内涵的基础上,...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对这一重大传染病威胁临危不惧,以“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态度践行“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的抗疫事迹已成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生动素材。在追溯“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来源和主要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后疫情时代敬畏生命观作为医学生医德教育内容的价值,并提出了将敬畏生命伦理观念切入医德教育的具体举措,以期增强医德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德 敬畏生命 医学生 新冠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敬畏生命 被引量:13
15
作者 赵美娟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2-54,共3页
从敬畏生命的心理认知的哲学、人性层面,从传统文化对人的气质、性格塑造的分析路径,反思医学在终极人文关怀境界的历史性延伸中对待生命的态度与方式,反省医学如何体现生命的悲剧性与超越性、自然性与神圣性、有限与无限……在人文关... 从敬畏生命的心理认知的哲学、人性层面,从传统文化对人的气质、性格塑造的分析路径,反思医学在终极人文关怀境界的历史性延伸中对待生命的态度与方式,反省医学如何体现生命的悲剧性与超越性、自然性与神圣性、有限与无限……在人文关怀的医学本位意义上回应了医学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的既远也近的具有普世救赎宗教情怀的深情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畏 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敬畏生命新探——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文雄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45-49,共5页
敬畏生命理论是当今世界生态思潮的重要里程碑,对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其对生命的敬畏思想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其现实化的生活理念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思想政治教育应具有培育社会大众珍视生命的理念。
关键词 敬畏生命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生命意志的休戚与共 珍视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文化·生命·中国——施韦泽敬畏生命思想的时代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泽环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59,139,共6页
施韦泽作为"最能代表西方文化的知识和道德传统的最高成就的人"之一,其"敬畏生命"思想的基本内涵为:人生观的道德个人主义、文化观的文化伦理主义、世界观的生命自然哲学、对中国思想伟大功绩的明确定位。在"... 施韦泽作为"最能代表西方文化的知识和道德传统的最高成就的人"之一,其"敬畏生命"思想的基本内涵为:人生观的道德个人主义、文化观的文化伦理主义、世界观的生命自然哲学、对中国思想伟大功绩的明确定位。在"敬畏生命"思想已经在我国发生广泛影响之后,深入阐发和把握其基本内涵,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其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韦泽 敬畏生命 时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敬畏生命的感悟、领悟和觉悟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虹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年第3期3-4,33,共3页
汶川5.12大地震使人们感悟生命的轻重善恶;触动人们反思对生命的认知和行为。阿尔贝特·史怀哲的"敬畏生命伦理学"揭示伦理的基本原则是敬畏生命,阐述善的本质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敬畏生命,倡导生命在危难之际的休戚... 汶川5.12大地震使人们感悟生命的轻重善恶;触动人们反思对生命的认知和行为。阿尔贝特·史怀哲的"敬畏生命伦理学"揭示伦理的基本原则是敬畏生命,阐述善的本质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敬畏生命,倡导生命在危难之际的休戚与共精神,批判物欲膨胀、盲目的利己主义和局限的职业观导致对敬畏生命理念的背离,对于我们领悟敬畏生命的理念在文化、人性和行为中应有的价值、走向对敬畏生命理念的觉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 敬畏生命 阿尔贝特·史怀哲 灾难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知识的生态伦理向度——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的文本解读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道进 《重庆社会科学》 2004年第B10期37-40,共4页
阿尔贝特·史怀泽认为 ,单向度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代表文化进步本身 ,而只不过表明人类的“天真”从“幼稚”走向“深刻”而已。科学知识的异化加剧了“人 -自然”与“人 -社会”关系的紧张 ;消解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否定性维度 ;... 阿尔贝特·史怀泽认为 ,单向度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代表文化进步本身 ,而只不过表明人类的“天真”从“幼稚”走向“深刻”而已。科学知识的异化加剧了“人 -自然”与“人 -社会”关系的紧张 ;消解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否定性维度 ;只有以“敬畏生命”的伦理精神作为科学知识的航船之舵 ,才能使科技非理性主义理性化、科学知识人性化、科学进步伦理化和科学知识的潜在威胁虚无化。一句话 ,确立“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向度才是克服“科学知识异化”的理想进路。在生态危机、环境恶化急速加剧的今天 ,认真解读史怀泽的《敬畏生命》一书 ,对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融通 ,具有很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贝特·史怀泽 敬畏生命 伦理精神 科学知识 人道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敬畏生命: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的自然意识
20
作者 杨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7-229,共3页
女性在父权文化中的客体地位使得女性更容易意识到生命间的等级划分对生命本身造成的危害,更易与自然产生共鸣。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正是立足于此形成了敬畏生命的自然意识。它体现在三个层面:人与自然的相融互契、否定生命的等级划分... 女性在父权文化中的客体地位使得女性更容易意识到生命间的等级划分对生命本身造成的危害,更易与自然产生共鸣。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正是立足于此形成了敬畏生命的自然意识。它体现在三个层面:人与自然的相融互契、否定生命的等级划分、洞察自然的女性化生命内涵。从女性的主体建构角度看,敬畏生命是女性走出二元对立思维,主体意识更趋成熟的一种表现,它显示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主体间性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散文 敬畏生命 主体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