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儒家哲学的生命信仰——以孔颜之乐为中心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培高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4-120,共7页
随着阅历的增加及修养的进一步提升,晚年的孔子有“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之论。这里的“乐”当然是因“学道”“诲人”带来的。这其实就是孔颜之乐的内涵,即把对“道”的学习与追求,内化为生命...
随着阅历的增加及修养的进一步提升,晚年的孔子有“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之论。这里的“乐”当然是因“学道”“诲人”带来的。这其实就是孔颜之乐的内涵,即把对“道”的学习与追求,内化为生命的信仰,而后又用于指导实践。这一生命的信仰超越了功名利禄,故能收拾人心。具体地说,从三个方面影响了士人的行为:第一,给予士人生命的意义。第二,给予士人人生的前进动力。第三,给予士人学术的方向。这一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乐广的“名教中自有乐地”还是范仲淹的“瓢思颜子心还乐”皆是对这一思想的继承,并深深地影响了当时及后来的士人。宋明理学的主题其实也由范仲淹开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生命信仰
孔颜之乐
名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中国古代的“生命信仰”
2
作者
徐煌钰
程旺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年第6期758-762,共5页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宝库中,关于“生命信仰”的思想,如“养生长生”“采药炼丹”“行气调息”等盛行,发端上古并且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产生了成熟的中国古代人体生命科学——中华气功学。通过梳理先秦两汉时期中华气...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宝库中,关于“生命信仰”的思想,如“养生长生”“采药炼丹”“行气调息”等盛行,发端上古并且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产生了成熟的中国古代人体生命科学——中华气功学。通过梳理先秦两汉时期中华气功学史略,立论于其对于生命的论述的背后的意识形态基础,旨在指出,这些对于人体生命的论述远离了性理礼教,并不见恣肆思辨,更不是凭空谈玄,而唯以人体生命规律机理立论,且有实践之下的修养方法(气功学,中医学分支),足见其背后支撑着相当一部分中国古代先民坚定之信仰。这种信仰发自人人的生命本能,是坚定地让自身恢复健康,或更健康,或保持在良好的健康状态的意愿,以及坚定地相信通过长期修养生命得法,必定会使得自身恢复健康、更健康,或保持在良好的健康状态的信念,名之曰“生命信仰”。接着论述了中国古代的“生命信仰”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并阐发“生命信仰”的现代意义,提出重建当今社会生命健康理念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哲学
生命
哲学
中华气功学
生命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颛顼、后稷死而复苏神话解——兼论巫、鱼与生命永恒信仰的关系
被引量:
3
3
作者
韩光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52-57,共6页
对于中国古代颛顼、后稷死而复苏的神话 ,前辈学者尚未给出一个全面合理的解释。本文从中国古代的萨满教信仰入手作了新的尝试。笔者认为 ,二神所化的人鱼是巫的特征 ,二神亦本为巫 ;而巫能从生命树采摘不死药 ,这就是二神死而复活的原...
对于中国古代颛顼、后稷死而复苏的神话 ,前辈学者尚未给出一个全面合理的解释。本文从中国古代的萨满教信仰入手作了新的尝试。笔者认为 ,二神所化的人鱼是巫的特征 ,二神亦本为巫 ;而巫能从生命树采摘不死药 ,这就是二神死而复活的原因。文章还论证了鱼对宇宙模式的上、中、下三界及对包括谷物、人自身在内的整个生命宇宙的统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颛顼
后稷
生命
树
巫
原始
生命
观
人鱼
生命
永恒
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城”与“乡”的抒情性和解——评《羊群入城》
4
作者
林静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10,共7页
中篇小说《羊群入城》是新西部乡土小说中的创新之作。叶舟超越了城乡对立的传统写作心理,通过刻画在城乡两种异质的社会与文化环境影响下的人物形象平娃、周大世与老板在身份、心理与价值观念上的特点,揭示了城乡之间在客观上存在的矛...
中篇小说《羊群入城》是新西部乡土小说中的创新之作。叶舟超越了城乡对立的传统写作心理,通过刻画在城乡两种异质的社会与文化环境影响下的人物形象平娃、周大世与老板在身份、心理与价值观念上的特点,揭示了城乡之间在客观上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在此基础上,以来自乡土的平娃和来自城市的周大世各自体现出的典型性与含混性,阐释了城乡关系本身的共通性与互渗性。叶舟最终将凝结了对美好理想追求的生命信仰作为化解城乡间客观矛盾的抒情性途径,并以此传达了自己对现实与理想关系的态度与理解。作品体现的独特价值内涵与精神向度,对西部乡土文学的纵深与多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舟
《羊群入城》
城与乡
客观矛盾
生命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教师信念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
12
5
作者
马莹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6-140,共5页
教师信念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基础,是教师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师信念作为一种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起支配作用的观念系统,应当包括教师的生命信仰、社会理想及职业价值观,也包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师对所教学科课程的意义、教学方...
教师信念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基础,是教师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师信念作为一种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起支配作用的观念系统,应当包括教师的生命信仰、社会理想及职业价值观,也包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师对所教学科课程的意义、教学方式与策略的价值判断,以及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途径的选择等。理想的教师信念各部分之间应当呈现相互关联的层级关系,以此构成完整有序的信念体系。依据这一结构关系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信念教育,能够为使教师成为主动追求自身专业发展的人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师信念
生命信仰
社会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丧礼“饰死者”析义
6
作者
张寿安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0-216,共7页
一般讨论儒家丧礼,多专重在谈"丧服",也就是生者如何为死者服丧;而忽略了死者。其实,儒家的丧礼有二方面。一方面是"生者自饰":生者依其与死者的身份关系进行自饰,包括服饰及丧期,这就是一般所说的"丧服"...
一般讨论儒家丧礼,多专重在谈"丧服",也就是生者如何为死者服丧;而忽略了死者。其实,儒家的丧礼有二方面。一方面是"生者自饰":生者依其与死者的身份关系进行自饰,包括服饰及丧期,这就是一般所说的"丧服"。另一方面是"饰死者"。《荀子·礼论篇》说:"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就是为死者进行装饰。这方面谈论的人比较少,本文拟就儒家如何"饰死者"略加述论,同时也藉由饰死者的"仪式"来观察讨论儒家"慎终追远"之"慎终"的礼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礼
饰死者
儒家的
生命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儒家哲学的生命信仰——以孔颜之乐为中心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培高
机构
四川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4-120,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视野下的中华生命智慧研究”(22ZDA082)。
文摘
随着阅历的增加及修养的进一步提升,晚年的孔子有“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之论。这里的“乐”当然是因“学道”“诲人”带来的。这其实就是孔颜之乐的内涵,即把对“道”的学习与追求,内化为生命的信仰,而后又用于指导实践。这一生命的信仰超越了功名利禄,故能收拾人心。具体地说,从三个方面影响了士人的行为:第一,给予士人生命的意义。第二,给予士人人生的前进动力。第三,给予士人学术的方向。这一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乐广的“名教中自有乐地”还是范仲淹的“瓢思颜子心还乐”皆是对这一思想的继承,并深深地影响了当时及后来的士人。宋明理学的主题其实也由范仲淹开启。
关键词
儒家
生命信仰
孔颜之乐
名教
Keywords
Confucianism
life belief
the joy of Confucius and Yan Hui
the Confucian teaching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中国古代的“生命信仰”
2
作者
徐煌钰
程旺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年第6期758-762,共5页
基金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910026130)。
文摘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宝库中,关于“生命信仰”的思想,如“养生长生”“采药炼丹”“行气调息”等盛行,发端上古并且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产生了成熟的中国古代人体生命科学——中华气功学。通过梳理先秦两汉时期中华气功学史略,立论于其对于生命的论述的背后的意识形态基础,旨在指出,这些对于人体生命的论述远离了性理礼教,并不见恣肆思辨,更不是凭空谈玄,而唯以人体生命规律机理立论,且有实践之下的修养方法(气功学,中医学分支),足见其背后支撑着相当一部分中国古代先民坚定之信仰。这种信仰发自人人的生命本能,是坚定地让自身恢复健康,或更健康,或保持在良好的健康状态的意愿,以及坚定地相信通过长期修养生命得法,必定会使得自身恢复健康、更健康,或保持在良好的健康状态的信念,名之曰“生命信仰”。接着论述了中国古代的“生命信仰”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并阐发“生命信仰”的现代意义,提出重建当今社会生命健康理念的设想。
关键词
中医哲学
生命
哲学
中华气功学
生命信仰
Keywords
Philosoph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ilosophy of Life
Chinese Qigong
Faith of Life
分类号
R-02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颛顼、后稷死而复苏神话解——兼论巫、鱼与生命永恒信仰的关系
被引量:
3
3
作者
韩光兰
机构
云南财贸学院教务处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52-57,共6页
文摘
对于中国古代颛顼、后稷死而复苏的神话 ,前辈学者尚未给出一个全面合理的解释。本文从中国古代的萨满教信仰入手作了新的尝试。笔者认为 ,二神所化的人鱼是巫的特征 ,二神亦本为巫 ;而巫能从生命树采摘不死药 ,这就是二神死而复活的原因。文章还论证了鱼对宇宙模式的上、中、下三界及对包括谷物、人自身在内的整个生命宇宙的统属功能。
关键词
神话
颛顼
后稷
生命
树
巫
原始
生命
观
人鱼
生命
永恒
信仰
Keywords
shaman
outlook on primeval lives
分类号
B933 [哲学宗教—宗教学]
B932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与“乡”的抒情性和解——评《羊群入城》
4
作者
林静声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10,共7页
文摘
中篇小说《羊群入城》是新西部乡土小说中的创新之作。叶舟超越了城乡对立的传统写作心理,通过刻画在城乡两种异质的社会与文化环境影响下的人物形象平娃、周大世与老板在身份、心理与价值观念上的特点,揭示了城乡之间在客观上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在此基础上,以来自乡土的平娃和来自城市的周大世各自体现出的典型性与含混性,阐释了城乡关系本身的共通性与互渗性。叶舟最终将凝结了对美好理想追求的生命信仰作为化解城乡间客观矛盾的抒情性途径,并以此传达了自己对现实与理想关系的态度与理解。作品体现的独特价值内涵与精神向度,对西部乡土文学的纵深与多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叶舟
《羊群入城》
城与乡
客观矛盾
生命信仰
分类号
I207.4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教师信念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
12
5
作者
马莹
机构
咸阳师范学院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6-140,共5页
文摘
教师信念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基础,是教师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师信念作为一种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起支配作用的观念系统,应当包括教师的生命信仰、社会理想及职业价值观,也包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师对所教学科课程的意义、教学方式与策略的价值判断,以及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途径的选择等。理想的教师信念各部分之间应当呈现相互关联的层级关系,以此构成完整有序的信念体系。依据这一结构关系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信念教育,能够为使教师成为主动追求自身专业发展的人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师信念
生命信仰
社会理想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丧礼“饰死者”析义
6
作者
张寿安
机构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0-216,共7页
文摘
一般讨论儒家丧礼,多专重在谈"丧服",也就是生者如何为死者服丧;而忽略了死者。其实,儒家的丧礼有二方面。一方面是"生者自饰":生者依其与死者的身份关系进行自饰,包括服饰及丧期,这就是一般所说的"丧服"。另一方面是"饰死者"。《荀子·礼论篇》说:"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就是为死者进行装饰。这方面谈论的人比较少,本文拟就儒家如何"饰死者"略加述论,同时也藉由饰死者的"仪式"来观察讨论儒家"慎终追远"之"慎终"的礼文化意义。
关键词
丧礼
饰死者
儒家的
生命信仰
分类号
K89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儒家哲学的生命信仰——以孔颜之乐为中心
张培高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中国古代的“生命信仰”
徐煌钰
程旺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颛顼、后稷死而复苏神话解——兼论巫、鱼与生命永恒信仰的关系
韩光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城”与“乡”的抒情性和解——评《羊群入城》
林静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教师信念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马莹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儒家丧礼“饰死者”析义
张寿安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