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中的艺术精神与品格——读刘承华《艺术的生命精神与文化品格》有感
1
作者 李宝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63-170,共8页
刘承华先生的文集《艺术的生命精神与文化品格》中,有多个篇章所涉及的问题,都是站在人类文明整体演进的高度和立场上,揣摩文化与艺术的关系,在文化中去认识艺术,在艺术中去感受文化,并以此表明艺术的本源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艺术的生... 刘承华先生的文集《艺术的生命精神与文化品格》中,有多个篇章所涉及的问题,都是站在人类文明整体演进的高度和立场上,揣摩文化与艺术的关系,在文化中去认识艺术,在艺术中去感受文化,并以此表明艺术的本源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艺术的生发源自文化的有机氛围;艺术之所以不同,起决定作用的不完全在于艺术形式本身,而在于彼此不同的文化思维习惯和状态。面对艺术,不可剥离开文化来看待,艺术的本质必将受制于文化的基本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承华 《艺术的生命精神与文化品格》 文化本体 艺术韵律 文人艺术气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经典的批判创造性解读 被引量:3
2
作者 吴炫 张丽锋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中国的创造性文化是一种未被哲学观念化的文化,从而也没有形成相应的文学理论,其源头可追溯到神话创造天地的盘古、创造人类生命的女娲和燧人氏、伏羲、炎帝三皇,而文学经典中的创造是这种创造力的延伸。在儒法文化抑制创造的空间中,后... 中国的创造性文化是一种未被哲学观念化的文化,从而也没有形成相应的文学理论,其源头可追溯到神话创造天地的盘古、创造人类生命的女娲和燧人氏、伏羲、炎帝三皇,而文学经典中的创造是这种创造力的延伸。在儒法文化抑制创造的空间中,后来的文学经典一方面产生于民间借助道家获得创造的内心自由空间,另一方面又以作家独特的理解生命与文化的矛盾关系从而产生文本隐蔽的哲学性启示功能。文学经典的批判创造性解读,即是发现文学经典中作家的个体化理解世界与儒道释文化观念思想的批判创造性关系,并穿越文化观念挖掘作品深层的作家个体化理解世界之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穿越儒道 生命与文化 个体化理解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