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早期筛查中的应用进展 |
孙浩鹏
吴炯林
丁悦
|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绝经后女体育教师与非运动老年女性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研究 |
刘思金
马学军
陈星飙
张林
薛延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21
|
|
3
|
联合检测生化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早期危险分层中的意义 |
刘北
付强
严全能
靳文
陶丹萍
华经海
李志樑
|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6
|
|
4
|
椎体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临床研究 |
李国新
袁忠治
温健
吴海龙
汤晨逢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5
|
|
5
|
第二代骨吸收生化标志物——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的临床研究 |
向青
苏楠
刘忠厚
尹大庆
袁润英
朱汉民
陈淑英
甘洁民
谭志龙
王丽
王学谦
陆敬辉
秦跃娟
黄琪仁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
2002 |
24
|
|
6
|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的研究 |
王文娇
王亮
马远征
白颖
陈琼
马伟凤
杨帆
谢媛媛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4
|
|
7
|
超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神经生化标志物水平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
张芳芳
杨海燕
伍珺
|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
2019 |
41
|
|
8
|
脑卒中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 |
谢聃
赵红
张拥波
王得新
|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
2008 |
5
|
|
9
|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临床进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绝经前后女性骨代谢标志物参考值回顾分析 |
魏雅楠
苗懿德
刘忠厚
刘杰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
2007 |
23
|
|
10
|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与骨质疏松 |
葛雪琳
蔡桂英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
1999 |
28
|
|
11
|
基于判别分析的多生化标志物策略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 |
赵一俏
刘北
付强
靳文
李志樑
|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2
|
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生化标志物的特征 |
靳鹏
郑薇
顾文竹
赖亚宇
武晓静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13
|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 |
陈德才
廖二元
徐苓
章振林
|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
2015 |
134
|
|
14
|
阿仑膦酸钠对汉族、维吾尔族骨质疏松患者骨生化标志物和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 |
任江林
钟惠琴
袁宏
冯建军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15
|
神经生化标志物S100β蛋白研究进展 |
黄平
王振原
托娅
|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
2005 |
10
|
|
16
|
生化标志物在骨质疏松诊断、骨折预测和疗效观察中的应用 |
杨成宇
阮祥燕
刘忠厚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
2003 |
10
|
|
17
|
卒中相关炎性生化标志物的种类及作用 |
张芹
王云峰
张拥波
李继梅
|
《中国卒中杂志》
|
2013 |
7
|
|
18
|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昼夜节律的研究进展 |
王鸿度
陈庄
扶世杰
张丰正
江花
江洋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
2009 |
2
|
|
19
|
正畸牙移动过程中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变化的研究进展 |
刘翔
李志华
|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
2013 |
3
|
|
20
|
新疆乌鲁木齐汉族、维族骨量减少女性骨生化标志物和维生素D水平的研究 |
冯建军
任江林
钟惠琴
杨晨
袁宏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