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化多态性在畜禽育种中应用的研究
1
作者 叶瑞琴 陈泰雄 《福建畜牧兽医》 1994年第2期3-6,共4页
本文对341头猪和108头鸡的血清血红素结合蛋白(HP),转铁蛋白(Tf),淀粉酶(Am),进行淀粉胶电泳测定;对不同品种猪和鸡的生产性能作观察。通过生化指标和生产性能的相关分析,发现两者之间确有一定的关系。长福母猪... 本文对341头猪和108头鸡的血清血红素结合蛋白(HP),转铁蛋白(Tf),淀粉酶(Am),进行淀粉胶电泳测定;对不同品种猪和鸡的生产性能作观察。通过生化指标和生产性能的相关分析,发现两者之间确有一定的关系。长福母猪HP与初生窝重,红布罗肉鸡Tf与2个月龄体重之间的方差分析结果F值均大于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多态性 育种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鸡产蛋性状相关的生化多态性位点的遗传学特性
2
作者 金良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10-12,共3页
本研究检测出效应显著的两个生化多态性位点的三种生化基因型。AKP位点对于降低开产蛋重的相关效应很可能是由于基因多效性或紧密连锁所致;Es-1位点的效应虽不显著,但AB型显著降低产蛋量,此效应的遗传本质还难于确认;Tf... 本研究检测出效应显著的两个生化多态性位点的三种生化基因型。AKP位点对于降低开产蛋重的相关效应很可能是由于基因多效性或紧密连锁所致;Es-1位点的效应虽不显著,但AB型显著降低产蛋量,此效应的遗传本质还难于确认;Tf位点对于36周龄体重的影响不属于基因多效或紧密连锁效应,可能是与距离较远基因连锁的结果,效应随基因间连锁与交换会在品系和世代间产生较大波动。生化位点与数量性状基因位点间的非紧密基因连锁可能大量存在,但育种意义不大。本研究还讨论了检测生化位点与经济性状相关效应的常用统计方法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多态性 产蛋性状 基因多效性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线性模型筛选家禽生化多态遗传标记的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吴晓林 施启顺 +4 位作者 柳小春 沈乃民 李胜 程光潮 刘坤凡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7-30,共4页
本研究首次采用线性模型估计生化基因(表)型对产蛋量相关性状的效应,排除环境和遗传背景的差异,检测出效应显著的3种生化基因(表)型。Akp座位F型和Es-1座位AB型的开产蛋重显著降低,效应的遗传本质有待于深入研究确认... 本研究首次采用线性模型估计生化基因(表)型对产蛋量相关性状的效应,排除环境和遗传背景的差异,检测出效应显著的3种生化基因(表)型。Akp座位F型和Es-1座位AB型的开产蛋重显著降低,效应的遗传本质有待于深入研究确认。Tf位点对于36周龄体重的影响不属于基因多效或紧密连锁效应,可能是距离较远基因连锁的结果,效应随基因间连锁与交换会在品系和世代间产生较大波动;或可能源于非控制误差。本研究还表明生化基因座位与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间的非紧密基因连锁可能大量存在,但育种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禽 通用线性模型 生化多态性 遗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禽(鹅、鸭、鸡)血清酯酶多态性比较血型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肖千钧 吴晓林 +1 位作者 项可宁 张焕荣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0-22,共3页
鸡的酯酶在两个区域出现了变异,靠近阳极的Es-1区共有3条带,表现出7种表型组合(AA、BB、CC、AB、AC、BC和无带O型),分别受控于常染色体上相同基因座位上3个复等位基因(Es-1A、Es-1B、Es-1C)... 鸡的酯酶在两个区域出现了变异,靠近阳极的Es-1区共有3条带,表现出7种表型组合(AA、BB、CC、AB、AC、BC和无带O型),分别受控于常染色体上相同基因座位上3个复等位基因(Es-1A、Es-1B、Es-1C)和1个隐性基因(Es-1O)。在原点和Es-1之间的Es-2区表现出有带(+)和无带(-)两种类型。鹅的血清酯酶与鸡截然不同。在鸡的Es-2区域,鹅的带谱信号弱(无)。在与鸡Es-1区域相应位置,鹅存在着8~9条谱带,其中的1号、2~7号存在着个体水平的多态现象。鸭血清酯酶的聚丙烯酰胺谱带与鹅非常相似。鹅、鸭血清酯酶的遗传机制有待交配实验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禽 酯酶 生化遗传多态性 比较血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血浆蛋白多态的定量研究
5
作者 张淑君 《福建畜牧兽医》 1994年第2期7-9,共3页
本试验对3个亲本[澳洲黑鸡(B)、北京白鸡(W),北京油鸡(O)、2个单交组[(北京白鸡♂×北京油鸡♀)、(澳洲黑鸡♂×北京油鸡♀)]和1个混合输精组[(北京白鸡+澳洲黑鸡)♂×北京油鸡♀]的后代,用聚丙... 本试验对3个亲本[澳洲黑鸡(B)、北京白鸡(W),北京油鸡(O)、2个单交组[(北京白鸡♂×北京油鸡♀)、(澳洲黑鸡♂×北京油鸡♀)]和1个混合输精组[(北京白鸡+澳洲黑鸡)♂×北京油鸡♀]的后代,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其血浆蛋白谱带,并对运铁蛋白(Tf)和白蛋白(A1b)电泳区带进行扫描定量,在计算机上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亲本的血浆运铁蛋白(Tf)和清蛋白(A1b)相对百分含量都高于杂交后代,差异显著;混合输精组后代的血浆Tf%和A1b%分别处于两个单交组后代的Tf%和A1b%之间;初生重(PW)、蛋重(EW)、Tf%、A1b%相关分析表明,PW与EW为正相关0.7214,其它的均为负相关;初主重(PW)为因变量,EW、Tf%、A1b%为直变量。其回归方程为:PW=-0.1405(Tf%)-0.0841(A1b%)+0.6606EW+4.28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血浆蛋白 杂交 生化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起源与分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红艳 叶绍辉 《云南畜牧兽医》 2003年第3期21-23,共3页
文章从考古及形态学、细胞水平、生化水平和分子水平分别叙述了山羊的起源与分化的研究概况。考古及形态学的研究认为家山羊是混合起源的 ,其野生祖先主要有角呈镰刀状的羊和角呈螺旋状的羊两种野生种 ,血液生化多态性的研究结果认... 文章从考古及形态学、细胞水平、生化水平和分子水平分别叙述了山羊的起源与分化的研究概况。考古及形态学的研究认为家山羊是混合起源的 ,其野生祖先主要有角呈镰刀状的羊和角呈螺旋状的羊两种野生种 ,血液生化多态性的研究结果认为全世界家山羊是单一起源的 ,即弯角是全世界家养山羊的共同始祖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认为山羊与绵羊是由同一祖先进化而来 ,山羊的核型更接近于祖先的核型 ,分子遗传学的研究结果支持根据考古及形态学研究所得到的混合起源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起源 分化 考古 形态学 血液生化多态性 细胞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