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寒武系筇竹寺组地层划分及勘探意义
1
作者 王振 王兴志 +5 位作者 朱逸青 杨雨然 杨一茗 康家豪 黄柏文 吕豪 《岩性油气藏》 2025年第5期97-110,共14页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及周缘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已获重大突破,展现出较大勘探潜力。综合钻井岩心、测井以及地震剖面资料,开展了筇竹寺组精细划分和展布特征研究,深入解析了裂陷槽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四...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及周缘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已获重大突破,展现出较大勘探潜力。综合钻井岩心、测井以及地震剖面资料,开展了筇竹寺组精细划分和展布特征研究,深入解析了裂陷槽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德阳—安岳寒武系筇竹寺组可划分为8个小层,其中1,3,5,7小层以泥页岩为主,2,4,6,8小层以粉砂岩为主,各小层可依据沉积旋回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岩石颜色与岩性特征、含生物特征实现精确识别。②德阳—安岳裂陷槽内部地貌单元(槽内深水区、槽内斜坡区、槽外隆起区)对寒武系筇竹寺组的沉积具有决定性控制作用。筇一段(1—6小层)为裂陷槽控制下的充填式沉积,南北均存在厚度高值区,沉积范围随时间推移逐渐扩大;筇二段(7—8小层)则转变为广覆式沉积,厚度高值区相较筇一段明显东移。③裂陷槽控制了筇竹寺组优质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内部4套富有机质页岩储层(1,3,5,7小层)与其上覆致密泥质粉砂岩盖层(2,4,6,8小层)构成了有效源-储-盖组合,具有“生储倒置”成藏模式,槽内、槽缘多套源-储-盖叠置体系主导了震旦系—寒武系大型岩性油气藏的形成。裂陷槽内优质页岩储层与槽缘台地带丘滩体岩性圈闭为下一步勘探的两大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等时地层 古地貌 生储倒置 台地丘滩体 德阳—安岳裂陷槽 筇竹寺组 寒武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